四、文化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4917
颗粒名称: 四、文化生活
分类号: G127.57
页数: 3
页码: 186-1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康厝畲族乡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网络,党委和政府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以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乡内有两个文化站,凤洋村文化站历史悠久,曾活跃举办畲族歌会和文化活动。金斗洋村的畲拳在畲族聚居地广为流传,多次参加武术比赛,享有“畲族武术之乡”的美誉。
关键词: 福安市 坂中畲族乡 文化生活

内容

康厝畲族乡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丰富全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在文化事业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网络。乡党委设有宣传文化中心,由党委书记和宣传委员担任主任和常务副主任,领导成员还包括乡政府各部门的14名负责人。“中心”为常设机构,下设办公室、村宣传教育站、广播站、有线电视站、文化站、图书馆、电影院、文化市场、科技宣传服务站、《福安报》通讯联络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技术学校、人口教育学校、文明市民学校、文化艺术协会、体育协会等机构或团体。宣传文化中心在福安市委宣传部和乡党委的双重领导下,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负责组织、引导、协调全乡文化宣传的各项活动,领导、管理和发展文化产业,管理农村宣传工作,组织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活动,努力提高全乡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文化站 康厝畲族乡现有两个文化站,即乡政府所在地的康厝乡文化站和凤洋村文化站。乡文化站成立于1986年,为民办公助性质,1990年福安建市后为市属文化站。乡文化站设图书馆和阅览室,图书馆藏书约3000册,阅览室订阅报纸10种,每天到文化站借书看报的读者约数十人。1994年,康厝老人活动中心落成,该中心为琉璃瓦的三层亭阁式小楼,同年乡文化站搬入老人活动中心。楼的一层为图书馆和阅览室,二三层为老人活动中心。1997年,乡文化站正式编制1人。
  凤洋畲族村文化站建于1955年,是闽东地区最早成立的畲族村文化站。该文化站成立之初除开展文化宣传外,还负责扫盲工作。80年代是凤洋村文化站的最活跃时期,节假日期间经常举办畲族歌会,开展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还牵头创办了凤洋村业余剧团、电影放映队等,对丰富畲族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凤洋村也因此被誉为“畲歌艺术之乡”。此外,文化站还成立了农技小组,向村民们传播农业科学知识。进入90年代,凤洋村成为福安市举办畲族大型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如1997年3月在凤洋村举办的福安市第四届畲族民俗节,各地来参加的畲族同胞约达1.5万人,仅新闻记者就有四五十人,宁德地区和福安市政府的领导也参加了这次盛会,场面颇为壮观①。
  (三)民族体育 康厝畲族乡的体育活动以金斗洋村居民的畲拳最负盛名。金斗洋畲族拳是南少林武功中的一支流派,其动作朴实无华,招招讲究实用,具有独特的风格,广泛流传于福安畲族聚居地,该乡的畲族聚居村中会几招畲拳的居民尤为普遍。畲拳有很强的健身价值,强调练筋骨、养性,讲究习武修德。过去,各地慕名来金斗洋村拜师求艺者络绎不绝,金斗洋村的拳师也外出传艺,畲拳不仅在畲族聚居地广为流传,而且还在闽东、闽北一带的汉族人中传播。50年代后,金斗洋村多次派人参加福建省和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如1982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1986年福建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金斗洋村分别派了3人和4人参加武术比赛。1987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武术文库《畲族拳》一书,即是以金斗洋村拳术作为研究对象。1984年,金斗洋村被评为福建省体育先进村,享有“畲族武术之乡”之美誉。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福安市畲族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民族为对象,在以县为半位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著而成。每卷分为综合篇、典型篇、专题篇等三部分,全面反映所调查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

相关机构

安市委宣传部
相关机构
福安市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