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483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科学技术
分类号: G322.757
页数: 5
页码: 91-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在科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各类科技机构,发展了科技队伍,开展了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福安市的科技工作在农业、工业和其他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福安市在科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部分机构设施不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
关键词: 福安市 地方文化 科学技术

内容

50年代以来,福安的各类科技机构陆续建立,科技队伍日益壮大。特别是1990年中共福安市第八次党代会作出“工业立市,科技兴市”的战略决策以后,将科技工作摆上了突出的重要地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3年,福安市荣获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称号,市科委连续5年(1992年~1996年)被评为福建省科委系统先进单位。
  一、机构设置与科技队伍
  (一)管理机构 福安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59年12月,1962年因精简压缩行政机构一度被撤销。1978年8月恢复,行使管理全市科技工作职能,担负对乡镇科委和县属各局、企业科技科(股)的业务指导工作。科委下辖科技情报所、电子计算机中心站、科技开发中心、新优品种场等4个单位。1978年,福安县配备了分管科技的副县长,以加强对科技的领导工作。同年11月,各乡镇相继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当地的技术推广、农村技术人才培训和承办有关科技工作事项。1989年起,全县各乡镇均配备科技副乡(镇)长,以全面领导乡镇的科技工作。
  (二)科技网络 5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福安的科研、推广等机构纷告成立。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政府对科技工作日益重视,大力建立和发展科技网络。1996年,全市共有市级研究、推广机构33个,民办研究所29家,乡镇农技推广机构150多个。在农业方面建立了水果、水产、茶叶、畜牧、林业、食用菌、甘蔗等一批技术开发公司或中心,成立了植物医院18所,村级科技服务组织488个;工业方面成立了市电机电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各企业内部的技术开发机构。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学会、协会、研究会73个,会员约3000人。其中市级学会27个,会员1415人。此外还成立了厂矿科协3个,会员117人;村级科普分会235个,会员1218人。
  (三)科技队伍 1949年,全县共有农、工、医技术人员545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分配到福安工作的大、中专学生不断增多,科技队伍迅速壮大,其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90年,全市共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6000人,其中获得各种专业技术职称的有5151人。1996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到7130人,其中获高级职称86人,中级职称1050人;全市拥有自然科技人员1430人,占人口比重的0.26%,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6.28%,每万名农村人口中有农技人员22.3人。
  二、科技传播活动
  (一)科普宣传 1979年,随着科技团体机构的陆续建立,福安的科普宣传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年全县编印有《福安科普》、《福安农技通讯》、《福安食用菌》和《:科技信息》等十多种科普和科技情报资料刊物,有关部门还利用专栏、墙报、黑板报、广播、电影、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向群众传播新知识新技术。1982年,县科协开始主办“科普画廊”,每月出1期,图文并茂,深受读者欢迎,并在1989年全省“科普画廊”评比中获集体二等奖,编辑个人一等奖。1984年,县科委添置了1辆科普宣传车,不久又配备了电视录放机,组织专题科普巡回宣传,并开展“农村科教电影放映月活动”。在1988年的科普宣传中,社口乡荣获全国科普先进集体称号。从1991年起,市政府将每年5月定为“科技兴市”宣传月,几年来,通过跨街标语、福安报、福安之窗、科普画廊、有线电视台等多种宣传媒体,宣传依靠科技进步奔小康的典型、推介重大科技成果以及科普知识,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镇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活动,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技术培训 1984年,福安被列为福建省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推动了全县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1984年~1987年,全县共举办技术培训班98期,受训人员12,900人次。1988年~1990年,全县各部门、各单位举办了经济技术、企业管理、茶园改造、果树栽培、油茶高接换冠、虾蛤混养、畜禽饲养、农机维修、食用菌、再生稻等多种技术培训班,受培训人员达到11,544人次;乡镇文化技术学校、农民夜校共开办普及型培训班677期,受训人员达33,860人次。近年来,福安市建立健全了市、乡(镇)、村三级科技培训网络,1996年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0多期,受训人员达6000多人次。
  畲族实用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始于80年代。1984年,福安县民委成立后,建立了少数民族培训基地。县民委与有关技术部门合作,定期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如果树栽培、乡村医生、食用菌技术、机电维修、裁缝技术等。由于办学时间紧凑,目的明确,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十分明显。
  三、科技开发与推广
  (一)农业科技 1984年,“福安县山区综合技术开发”被定为省科委重点项目,开始了福安科技工作的新篇章。山区开发的“七大项目”(绿竹、芙蓉李、蘑菇、对虾、茶叶、中低产田改造、油茶)总投资5000万元,三年实现总产值2亿元,其中新增产值6000万元,新增税利600万元。经省科委组织的验收,该项目获得省“科技开发项目管理奖”,其中的“芙蓉李高产栽培及深加工技术研究”获国家星火计划三等奖。1994年,福安市被省科委列为“科技兴市”试点市,实施的五大科技项目(水蜜桃良种提纯复壮、绿竹高产栽培、旱地农业综合开发、晚熟龙眼开发、明前茶开发)均通过验收。近年来,福安市还组织实施了“粮食丰收工程”、“强村壮乡”、“农业项目年”、“农业品种改良年”等计划,共建立吨粮田栽培示范12万亩,推广再生稻2.5万亩,旱地粮食工程4.5万亩,推广番薯良种19万亩,建优质米基地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21.16万亩,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70多项。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全市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覆盖面达85%,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
  为促进畲族乡村经济的发展,1987年,县政府确定坂中畲族乡为城郊型科技示范乡,使之成为全县的两个科技示范乡之一,也是宁德地区10个科技示范乡镇之一。该乡在农业方面采取一手抓粮食工程建设,一手抓多种经营的发展,加强多种经营的区域化、科学化,形成了茶、果、林、竹、蔬菜、食用菌、席草、糖蔗8个基地,以此带动“一村一品”的建设,坂中乡也因此成为福安市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畲族乡。
  (二)工业科技 福安的工业科技开发与应用有一定的基础。1963年~1964年,闽东电机厂就承担试制成功我国自行设计的JO2系列电动机;1965年试制成功TST-5KW型半导体整流自激恒压三相发电机,填补了国内空白。1982年,福安县轻工机械厂与北京劳动保护科研所联合研制成功KW10型文氏消声器,在国内首次应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消声器的消声特性,在3L-10/8型空压机进口消声器的同类产品中居国内领先地位,获得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获福建省科技成果推广四等奖。1986年,福安电热电器厂采用国际标准生产3000W、500W速热器获省优产品称号,并经过技术改进,生产出有自动呼叫、自动断电之功能的速热器。1988年,下白石镇一青年发明电热类电器节电延寿器,直接接入200V交流电源工作,可节电30%,延长电器使用寿命1倍以上,获得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权,并获铜牌奖。同年,闽东蜜饯厂在省农学院协助下,研究成功低糖快速蜜饯加工工艺;福安罐头食品厂研制成功中华猕猴桃应子产品,1989年获“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1990年研制成功的“氯化钾复分解生产过硫酸钾”新工艺,经省级专家确定,生产工艺技术属国内首创,获1987年~1990年宁德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八五”期间,福安市按照“科技先导,以质取胜,争创名牌,提高档次,形成规模”的工业科技发展总思路,坚持“厂、校、所”联姻,促进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1991年~1996年,全市有11家企业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同济大学、省轻工所、华中师大、上海电机研究所、杭州轻工所等省内外16所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或签订了专利技术转让协议,共同成功开发了21个系列的新产品。1993年~1996年,全市共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84亿元,技改项目63个,开发新产品121项,有42项通过鉴定,其中达国际水平的9项,国内水平的26项,国内先进水平8项,有1项获省科技三等奖,5项产品获省优秀新产品奖,2项产品获省优称号,1项产品获省部双优称号。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5年,科技进步因素对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已达到50%。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福安市畲族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民族为对象,在以县为半位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著而成。每卷分为综合篇、典型篇、专题篇等三部分,全面反映所调查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安县民委
相关机构
闽东电机厂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
相关机构
福州大学
相关机构
同济大学
相关机构
福建省轻工所
相关机构
华中师大
相关机构
上海电机研究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