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化活动与里甲制度的实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族群边缘:“畲”汉边界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考察》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3797
颗粒名称: 二、教化活动与里甲制度的实施
分类号: K288.3
页数: 3
页码: 137-139
摘要: 本文探讨了明朝中后期闽粤赣地区的新县设立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闽粤赣地区 畲民汉化 族群边界

内容

对于边界地区,实行教化早已有之。《明史·广西土司传》记载了朱元璋对广西等地蛮夷迁徙的看法,他认为不必迁徙蛮夷,而是通过教化,久之消除族群边界,使之成为良民,该文称:“洪武二年,中书省臣言:‘广西诸峒虽平,宜迁其人入内地,可无边患。’帝曰:‘溪洞蛮僚杂处,其人不知礼义,顺之则服,逆之则变,未可轻动。惟以兵分守要害以镇服之,俾日渐教化,数年后,可为良民,何必迁也。’”③再如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广东上”引I日通志称:
  永乐以来,岭西屡勤鈇钺……归峒则行冯拯括丁之法以招怀。(原书注:宋冯拯知端州,尝奏行括诸路隐丁,《通鉴》商诸事数十条,吏民称便,宜仿其法,有归化者立版籍,使耕种,时劳以牛酒。)渐立甲堡,诲以社学,使有生事之乐,以易其跋涉剽掠之劳,则山麓可樵,涡塘可渔,隶里廛而识文字,夷獠日化为良民矣。①
  在这种教化活动之下,一些地区汉人与非汉人群杂处,以至于族群边界不是特别明显,如嘉庆《云霄厅志》载:“云霄扼三县,而钥全闽用武之地,唐宋以来,民僚杂处无论矣”。②
  王阳明在剿寇时,特别注重攻心,其军事、政治措施并重的社会控制策略为后来地方统治者所效仿,如乡约成为后来地方官推行教化的主要内容,当地民风也有所改变。王阳明的《南赣乡约》在赣南、闽西、粤东等地逐步推行,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在明后期嘉靖、万历年间,赣闽粤地区社会矛盾仍未完全平息,偶有民众暴乱的情况下,统治当局也主要是借鉴王阳明的办法,采取剿抚并举,其中讲习乡约成为许多地方官教化当地百姓的重要措施。如乾隆《汀州府志》记载明代汀州照磨周微:
  (嘉靖间)溪南人恣睢不法,微奉檄诣其地,朝夕宣讲乡约,谂于众曰:“吾察尔众,罔非良民。其作弗靖,岂皆性异,殆习使然。吾将编尔性,更尔习。惟尔省,尔若于化,良民也,吾达于上,尔抚;尔弗若于化,即为大憝,吾达于上,尔剿。”众闻之,皆感泣。行之三年,民俗丕变。③
  李世熊在《宁化县知县徐公墓志铭》记载徐公在平盗之后,讲习乡约,注重教化,可谓得王阳明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宁化于闽为僻陕,崇祯寅、卯间,闽波未沸,遂有悍民李流名、黄留民等党为剽掠者。流名始与石城温氏争市利相仇,杀十许人……崇祯十三年,而楚郧西徐公始知宁化县,所奉上官文檄,半皆严缉流名者……公所捐赏不四百金,而李简及诸乡之首乱者皆缚致庭下。公皆以沈命法治之,宁民欢声殷地……乃讲习乡约,数进耆老,曲讯民间疾苦,即密察所为盗主者。④
  明代王阳明推保甲组织和十家牌法约条,强制民众互相监督,目的是让百姓“小心以奉官法,勤谨以办国课,恭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①“十家牌法”的精神是使国家权力通过保甲组织有效地伸展到基层社会中,通过政权强制与乡村地缘、族缘的互相维系和互相监督作用相结合的方式,在招抚新民地区推行和维护封建秩序。②明代以后,闽粤赣等地已经通过里甲制度实现社会的控制,如乾隆《汀州府志》记载道:
  里甲之役谓之纲,有里长、老人。里长者,明制城中曰坊,在乡曰里,通称为里甲。每十户为甲,十甲为里。里以一户丁力相应者为长,统十甲首,甲首则统十户。其后岁输一甲,见役专掌催钱粮勾摄公事,及出办上供物料,皆得称为里长。汀人因之称散户为甲首,殊失其旧矣。老人者,凡在坊、在乡,每里各推年高有德一人,坐申明亭,为小民平户婚、田土、斗殴、赌盗一切小事。③
  明清以后,保甲制度越来越严密,这是地方防止寇乱的重要保证。道光《龙岩州志》在记录历朝龙岩地区寇乱后论述道:
  灾祲者,寇乱所由伏也。人事未尽天为垂象以警之。苟能事事修省,防患未然,安见天意之不可回哉?历来寇盗相仍,盖保甲不行,山林易于伏莽,兵制未备,临事束手无策耳。今之保甲已如丝络珠联,防守不啻星罗棋布,可恃以无恐乎。④
  另外,乾隆《汀州府志》引旧志载有武平钟姓在崇祯年间担任里长,并负责押解资金送京,中途受到族人毒害的故事,说明里甲制度在明末已经在闽西畲民中实施。⑤

知识出处

族群边缘:“畲”汉边界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考察

《族群边缘:“畲”汉边界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考察》

出版者:海洋出版社

本书从族群边界的理论角度,重新审视畲族形成、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在承认族群客观历史文化的同时,重点研究历史上“他者”(主要是汉族)对“畲”的社会定义以及“自者”(主要为南方非汉族群)自我族群认同的过程,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元璋
相关人物
顾炎武
相关人物
宋冯拯
相关人物
王阳明
相关人物
周微
相关人物
李世熊
相关人物
李流
相关人物
黄留民
相关人物
李简
相关人物
申明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宁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