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机构的设置和交通线路的开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族群边缘:“畲”汉边界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考察》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3796
颗粒名称: 一、国家机构的设置和交通线路的开辟
分类号: K288.3
页数: 4
页码: 134-137
摘要: 本文探讨了明朝中后期闽粤赣地区的新县设立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闽粤赣地区 畲民汉化 族群边界

内容

闽粤赣地区在明代中后期,在较短的时间内设置大量新县,对比唐中后期对福建的开发,可以看出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行政区划的重组,为清代以后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也为畲民的教化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正是这些国家机构的存在,使得华夏化运动持续进行,从而防止一些汉人“逋负”逃入“畲洞”为盗;另一方面则是畲民不断地汉化,成为国家子民的一部分,正如《添设和平县治疏》中称:“于和平地方设建县治,以控制猺洞”。①
  国家对地方的开发程度以及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情况,体现在行政机构的建设情况上。以福建汀州地区为例,汀州八县的建置时间如表4-1所示。从表4-1可以看出,汀州的建置主要集中在三个历史阶段:一是唐中期;二是两宋之际;三是明朝中叶。这三个历史阶段不仅对汀州地区,对福建乃至整个东南地区都是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前文对唐代以后加强福建地区开发,对边陲的山洞地区进行开发,检括百姓,大量溪洞峒僚被记载,体现了汉族意识的觉醒;两宋期间,随着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福建成为首都的“近里”,开发加快,在闽粤赣边界地区,则酝酿着新族群的诞生;而明中叶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对整个族群社会的影响颇大,自明中叶以后,畲民边界收缩,畲族、客家开始分野。
  之所以要在闽粤赣地区增加县治,主要还是为了地方社会的控制。王阳明在《添设清平县治疏》写道:“考之近日,龙岩添设漳平而寇盗以靖,上杭添设永定而地方以宁,此皆明验。今若添设县治,可以永保无虞等情。”①在平定了江西横水、桶冈之乱后,他又说:“议以其地请建县治,控制三省诸猺,断其往来之路”2
  可见,闽粤赣三省新县的设立与当时的地方动乱有关,部分动乱与畲瑶等族群还有密切的关系。如:南靖县:“(元至治中)南靖本龙溪、漳浦、龙岩三县地,元至治中,以其地险远,难以控驭,遂析置南胜县,在九围矾山之东。至元年(1337年),畲寇李胜等作乱,长吏晏只哥,同知郑晟,府判喜春会万户张哇哇讨之失利,邑人陈君用袭杀胜,遂徙治小溪琯山之阳。至正十六年(1356年),县尹韩景晦以地僻多瘴,又徙于双溪之北,改为南靖县。”③平和县:“正德十三年,芦溪寇乱,巡抚王守仁讨平之,遂割清宁、新安二里置平和。”④诏安县:“(南诏乡)官司难于约束,民俗相习顽梗。租粮逋负,累及懦弱之包。赔词讼烦兴……穷极思乱,勾引连境山獞海艘,啸聚百千,白书剽掠乎乡村,据险截劫乎商宦,岁无宁日……请求设县”⑤。嘉靖九年(1530年)割漳浦二、三、四、五都设立诏安县。归化县:“(成化六年)同知程熙以地当将乐、沙县、宁化、清流之交,民梗难治,请于巡抚滕昭奏析四县地为归化县,国朝因之。”⑥永定县:“(成化十四年)巡抚高明以其地险民悍,去县绝远,草寇屡发,遂奏析上杭胜运、溪南、金丰、太平、丰田等地置永定县,国朝因之。”①
  唐立宗研究发现,南赣巡抚设置之后,闽粤赣交界区设立的新县达18个之多,新县的大量设置以及国家教化的推行,使得“盗区”变为“政区”②,大量畲民归于王化,其中许多畲民被编入保甲之内,从此成为国家主流文化体系成员之一。另外,根据美国学者毕汉思关于“移民形式”的推论,新的县治的设立也代表着汉人人口达到一定的数量,他说:“只有当中原移民在某地已经聚居了相当数量的人口,并且土地已经垦殖以后,当局才会以建立一个新县的方式认可这一地区的开发,并选择某一村庄作为县治”。③
  因此,闽粤赣地区新县的设立也说明了该地区族群格局的改变,就畲汉格局来说,一方面是汉人移民在闽粤赣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另一方面是畲民逐渐转化为新民,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畲汉族群边界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变迁。
  除了设立南赣巡抚外,在明成化年间,还设立漳南道以控制汀赣地区。明代李铛在《新设漳南道记》记载:
  (福宁、建宁)二道所隶,惟漳、汀极南为最远,以东西之地各至此而极也。漳、汀之界,其地多高山,林木蓊郁,幽遐瑰诡,艰于往来,掌福宁者巡止漳州,掌建宁者巡止汀州,二郡之不通如手足之痿痺,气之不贯也。以故邻于界者,有司无警肃,或得侵渔于下;百姓无畏惮,时得肆恣于乡。致天顺间,有溪南胜运之乱。成化六年,顺天府治中岩人邱昂奏请添设一道,为漳南道,独莅二郡……自后汀、漳之界,宪司由之而巡行,公移由之而传送,奸顽之徒知畏惮而屏迹矣。④
  可见,明初福建只有福宁、建宁二道,汀、漳由于其地理人文情况,特别是明中叶时期动乱不止,朝廷增设漳南道,一是朝廷权力到达该地区,“公移由之而传送”;二是有力地控制了当地社会,“奸顽之徒知畏惮而屏迹”。那么,汀、漳原为畲民聚居之地,漳南道的设立无疑加速了畲民的汉化。
  万历四年范辂在《漳南道题名记》称:
  八闽始分二道:建宁道,领建、延、邵、汀;福宁道,领福、兴、泉、漳。若汀、漳,则皆二道尽绝处也。漳濒海邻广,而汀则邻江、广,疆域蜿蜒,林竹深密,恃险负固者往往弗靖。兼以三省逃遁,土著杂扰,势不相摄,故亦往往相侵犯。成化六年,镇巡议请添漳南道以专。汀于时惟设分巡,尚未有兵备道名。后来苏、胜运、岩前诸处为患未息,当事协谋剿平之……夫闽离朝廷为远,而漳南离闽又为远且僻。远而且僻,倘或有怠心乘之者,弊端溃出……而汀漳之盗贼自此远去,风俗自是可美,礼乐自是可兴,殆将为善治矣。①
  总的来讲,漳南道的设立说明国家对汀、漳的控制加强。然而从漳州入汀州道路仍十分艰险,于是有人建议在永定开辟新路。汀、漳万山之中,且原来两郡分隶不同道,地理交通不便,后来打通永定到漳州的路,节省了路程。明代田汝成在《永定开路记》中写道:
  汀、漳岩郡也,介于万山,鸟道盘纡,毒草蒙密,为暴客逋薮……且令永定新民频觌官府,习法令仪度,不若开西路便……乃令永定唐君燦、上杭令伍君边综理之。刈芟草木,堕高堙庳,而两山之阻夷为大途……比之东路减其远三之一,又少险阻,既近且易,行者安之……且令永定新民频觌官府,习法令仪度,不若开西路便。②
  这里的新民既有客家,也有畲民,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与其让这些人频频作乱,不如开启交通,以达到控制的作用。

知识出处

族群边缘:“畲”汉边界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考察

《族群边缘:“畲”汉边界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考察》

出版者:海洋出版社

本书从族群边界的理论角度,重新审视畲族形成、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在承认族群客观历史文化的同时,重点研究历史上“他者”(主要是汉族)对“畲”的社会定义以及“自者”(主要为南方非汉族群)自我族群认同的过程,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和平
相关人物
王阳明
相关人物
郑晟
相关人物
陈君用
相关人物
韩景晦
相关人物
王守仁
相关人物
程熙
相关人物
唐立宗
相关人物
田汝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新县
相关地名
和平县
相关地名
清平县
相关地名
南胜县
相关地名
平和县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永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