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蜑”族群边界的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族群边缘:“畲”汉边界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考察》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3778
颗粒名称: 三、“蜑”族群边界的移动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86-87
摘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蜑”这个族群名称的历史演变和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含义。
关键词: 族群名称 历史演变 华夷观念

内容

“蜑”最初也称“诞”,后来还有蜒、疍、蛋等同音同义异体字。历史上专指长江流域蜑民和南方沿海地区蜑民,二者属于不同族属,没有血缘关系,“蜑”也与“蛮”合用,“蛮蜑”泛指各类非汉人族群。①作为族群名称,其最早出现于西南地区,时间不晚于汉代。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就载:“(涪陵郡)土地:山险水滩,人戆勇,多獽、蜑之民……汉时,赤甲军常取其民,蜀丞相亮亦发其劲卒三千人为连弩士。”②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蜑”用来泛指长江流域地区的非汉民族,如《隋书》说:“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疍,曰獽,曰俚,曰獠,曰狏,俱无君长,随山峒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③又称:“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武陵、巴陵、零陵、桂阳、澧阳、衡山、熙平皆同焉。”④
  此时,南方一些非汉民族也被泛称为“蜑(蜒)”,如韩愈记载的“贞元末……岭外十三州之地,林蛮洞蜒,守条死要,不相渔劫,税节赋时,公私有余。”⑤再如柳宗元的《岭南节度飨军堂记》记载到:“延群僚……卉裳罽衣,胡夷蜑蛮,睢盱就列者千人以上。”⑥胡、夷、蛮、蜑均是非汉民族的泛称,这里的“蜑”主要指南方地区少数民族。
  宋代许多文献开始用“蜑”来专称“水上居民”,如《后山谈丛》解释:“舟居谓之蜑人”⑦;《桂海虞衡志》则称:“蜑,海上水居蛮也。以舟楫为家,采海物为生,且生食之。”⑧《岭外代答》则称:“以舟为室,视水为陆,浮生江海者,蜑也。”⑨“蜑户”作为族群称谓,最早出现在北宋《太平寰宇记》中,其文称:“蜑户,(新会)县所管,生在江海,居于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业,若居平陆,死亡即多,似江东白水郎也。”①
  根据对“蛋”的出现时间、地点,以及其所指代的族群的不同,我们认为:随着中原地区汉人势力慢慢向边陲渗透,华夏边缘也由北往南移动,汉人常常以一些旧有的族称,用以称呼一些新发现的非汉族群。这些族称通常作为蔑称,中原华夏人以正统文化自居,对边陲非汉人群贴上标签,以此作为区分华夷的族群边界。

知识出处

族群边缘:“畲”汉边界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考察

《族群边缘:“畲”汉边界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考察》

出版者:海洋出版社

本书从族群边界的理论角度,重新审视畲族形成、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在承认族群客观历史文化的同时,重点研究历史上“他者”(主要是汉族)对“畲”的社会定义以及“自者”(主要为南方非汉族群)自我族群认同的过程,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韩愈
相关人物
林蛮
相关人物
柳宗元
相关人物
胡夷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