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学校体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体育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3074
颗粒名称: 畲族学校体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分类号: K288.3;G8
页数: 8
页码: 189-1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学校体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的情况。其中包括研究对象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等。
关键词: 畲族 体育现状 分析

内容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教育改革中,更应该注重少数民族学校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使原始的少数民族(畲族)体育形态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和普及化规范之路。基于上述认识,结合福建省畲族学校体育发展现况,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浅的探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福建本省15所少数民族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共计796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笔者对福建省畲族地区的15所少数民族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发出问卷73份,回收64份,回收率为87.7%;学生问卷发出800份,回收723份,回收率为90.4%。
  2.文献资料法:参阅了有关畲族民间体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收集了网络上相关信息。
  3.调查访问法:对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及部分少数民族学校进行联系和部分走访,并召开了3次畲族部分师生座谈会,获取第一手的材料。
  4.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所有相关材料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对畲族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教师数量、学历、职称与教龄结构的分析调查显示,15所少数民族中、小学现有体育教师57人,学生19922人,班级344个,平均每350名学生配备1名体育教师,每1名体育教师给6.04个教学班上课,尚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学校教学需要,且有10.9%的兼职代课体育教师。在调查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女教师偏少,只有7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12.28%,与中、小学男女体育教师比例的25%~30%相比,还有一段较大距离。笔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一是体育院校招收女生的比例太少;二是女教师比男教师更不受重视,加上女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应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见表1)。
  从表1来看,现有体育教师57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占10.53%;专科学历42人,占73.68%;中专学历2人,占3.51%;中专以下学历7人,占12.28%。所以,本省少数民族学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以大专为主,本科仅占10.53%,整体学历水平偏低,职称有待提高,大多数体育教师为中(小)教二级(占65.6%)。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部分体育教师缺乏竞争意识,对自身的要求不够;二是学校管理不到位,体育教学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三是高学历的体育教师跳槽现象较为严重。
  从体育教师教龄结构而言,教龄在1~5年的体育教师占20.30%;教龄在6~15年的体育教师占59.40%。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学校中青年体育教师比例大,这符合体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实际需要,他们已成为闽东畲族地区少数民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育的主力军。但值得注意的是,据调查,有三分之一学校的体育教师不安心工作。究其原因:1.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2.体育教师的地位、待遇偏低,工作成绩得不到认可,使学历较高的体育教师不愿回畲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校;3.部分体育教师专业思想不够稳定,事业心、责任心不够强。
  2.对少数民族学校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分析(如表2)
  畲族长期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受经济、文化、生活
  等因素的制约,畲族学校体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加上长期不重视学校体育,教师体育改革意识不够强。从下表2看出,37.2%的体育教师不知道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未参加过体育新课程培训的体育教师占71.9%,这部分人还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从表2中显示,有64.1%的体育教师没有能够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经验需要通过媒体的传播交流,应加快体育教改的流通信息,建立体育信息高速通道。虽通过电视、报刊杂志、交流等不同渠道获取了体育信息,更需要教育教研部门深入到畲族地区少数民族学校进行传授体育教学改革的学术成果,让体育教师耳闻目睹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和新理念,通过现场观摩、切磋、模仿、创新,有效地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畲族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缩短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
  (二)体育场地器材
  1.对畲族地区少数民族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情况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畲族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普遍短缺,在抽样调查必选类和选配类的一些项目中发现,只有选配类的乒乓球台、标枪等设备符合国家教育部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要求,必选类的易于开展及学生喜欢的项目如篮球、排球等反而短缺,这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器材的短缺十分严重,从福建省畲族地区少数民族学校整体情况来看,沿海地区好于山区,城市好于农村。场地器材的差异性,主要由各畲族地区学校的教学规模与教学条件所致,也与少数民族学校的重视程度、经费投入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自制简易体育器材,充分发挥开发体育器材一物多用的功能。
  2.利用其他器材情况的分析
  从调查表3中显示,有85.9%的体育教师有过开发体育器材一物多用的功能;有54.7%的学校体育教师有自制简易体育器材;有34.4%的学校体育教师布置学生自制体育器材。由于畲民长期居住在农村,受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少数民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就要求学校能积极开发体育器材一物多用,让师生自制简易体育器材(在这方面开展得不够)。应该鼓励与支持少数民族学校继续开展此活动,这不仅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更能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启发教师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体育教学实施情况
  1.对少数民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分析
  从表4可以得出,只有39.5%的畲族学校执行体育教学新大纲(或课程标准),大部分学校是根据场地器材的状况来安排,主要是由于体育器材的短缺,不能满足实际体育教学需要。说明本省畲族地区少数民族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执行情况不容乐观。表4还显示,虽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能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而部分体育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情况。少数民族学校体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提高体育锻炼积极、主动性,这就需要逐步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体验运动成功的乐趣,树立远大的理想。
  2.对体育理论知识内容选择情况的分析
  从调查结果显示,有61.6%的体育教师选择了体育热点知识内容,即体育理论课的内容是讲述与讨论体育热点知识为主,主要包括奥运会、美国篮球赛、世界杯(亚洲杯)足球赛等热点赛事,以及运动生理、卫生健康和卫生常识等基础理论知识;有26.8%体育教师结合民族传统知识的内容,应加大这部分内容的比重。
  (四)对畲族地区少数民族学校学生参加体育课兴趣的分析
  从调查情况来看,喜欢和非常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占38.60%,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而不感兴趣与厌烦体育课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49.38%。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区别较大,男生喜欢紧张、激烈、刺激和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畲族拳、街舞等,而女生则喜欢非对抗性、优美的运动项目,如舞蹈、健美操、打枪担等,但男女生共同爱好的项目有武术、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在调查中还发现,虽然他们乐意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但是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难于满足。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畲族地区少数民族学校体育课的内容单一、场地器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和管理不善,以及体育教师对因材施教的措施注意不够,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骄傲、厌学、失落等不良心理;二是学生体育意识淡薄,健康意识较差。
  (五)畲族地区少数民族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
  从下表7显示,43.8%的少数民族学校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校运动会内容,大部分开展了踩高跷、爬竹竿、毽球、打枪担等项目,其主要是为了参加每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而开展的,并没有真正把少数民族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福建省少数民族学校体育和全国各校一样,正面临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为重点。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都在为形成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特色而努力,如韩国以跆拳道,朝鲜民族舞形成自己国家学校体育的特点;日本的学校体育现在已融入了日本民间舞、武道、软式网球、独轮车等教学内容;而南亚国家虽体育不很发达,但传统的曲棍球和英式棒球等却独树一帜。在调查中发现,我省畲族学校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不多。这就需要我们把更多的畲族等民间体育项目挖掘出来,让畲族体育融入学校,并在学校体育中广泛开展。
  三、结论
  1.对福建省15所畲族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体育经费及场地器材缺乏,追求升学率,重视智育,轻视体育,体育教师不足是当前影响畲族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加快教育向均衡方向发展,是推动畲族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3.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畲族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体育师资队伍是当前地方政府和学校应该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4.应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争取在短时间内改变畲族学校体育教育落后的现状,逐步做到按新课程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逐步提高畲族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
  5.应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学校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弘扬畲族传统体育文化,构建少数民族学校民间体育的规范体系。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本省畲族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正因为这样,各级领导一方面应重视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关心体育教师疾苦,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条件,使他们安心山区工作,以稳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拓宽畲族学校体育教师的培养渠道,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结合新一轮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尽快组织力量培训福建省畲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体育教师,更新其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通过各种短训班、学习班、讨论会和研讨会等形式来提高我省畲族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理论水平;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如每年送部分体育教师到体育院校进行定向培养,全面提高畲族学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体育教师的爱岗敬业与职业道德的精神,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是做好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也是当务之急。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改善体育活动条件
  体育教育经费短缺,不能够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的矛盾在畲族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来说,畲族地区学校体育器材奇缺,已成为开设体育课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严重障碍。建议通过勤工俭学等办法,自筹资金,改善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备,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根据国家有关少数民族政策,畲族地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针对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争取国家(省)对畲族学校体育器材经费的投入;发展社会力量共同办学,争取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全方位的支持。
  自制体育器材是解决少数民族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当务之急,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自制体育器材是目前解决部分畲族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重要途径。学校在体育器材管理上,应重视现有器材的修整与维护工作,做到物尽其用。体育教师应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根据国家或省制定的场地、器材设备配备标准,自制相应的体育器材设备,并充分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
  (三)以学生的发展与需求为本,培养学生兴趣与爱好
  要重视激发畲族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建议: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重视选择学生化、趣味性强、健康价值更突出的运动项目;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采用应强调多样化;教学评价更应重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二是关注畲族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是强调促进畲族学生的健康发展。不过分追求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视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身体练习活动;不仅仅强调学生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而且重视学生在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过分强调运动强度和密度,关心学生在和谐的情景和愉快的体验中锻炼身体、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四)发展畲族体育项目,体现民族性
  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中,强调要“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然而,在福建省畲族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大纲中尚未做明文规定,说明福建省少数民族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执行情况不容乐观。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在畲乡民族学校中广泛开展畲族传统体育活动。除定期举办民族学校运动会外,把畲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中、小学正常的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活动中,因地制宜,既可各具特色,也可以有所侧重地积极开展传统体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除了把畲族体育项目列为教材外,还可以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争取在一些项目上形成优势,以提高畲族传统体育的总体水平。

附注

参考文献 [1]曲宗湖等.2000年中国学校体育卫生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3):22-26 [2]编委会.《畲族与体育》论文集.福建省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1993,6:5-22 [3]兰润生.试论福建省畲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源流与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306-308 [4]杨侯第主编.中国的民族乡.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8:123-129 [5]教育部教体艺[2002]11号文件.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国学校体育,2003,(1):7 [6]邵华等.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中国学校体育,1996,(3)11-13 [7]林耀华.民族学通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8]谷丙夫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体育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体育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传统武术的基本理论;畲族传统武术的练功方法;畲族传统武术的套路及拳谱;畲族民俗体育;畲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活动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兰润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