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畲民对小说《锦香亭》英雄人物的民族认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2962
颗粒名称: 浅谈畲民对小说《锦香亭》英雄人物的民族认同
分类号: K288.3
页数: 10
页码: 329-3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浅谈畲民对小说《锦香亭》英雄人物的民族认同的情况。其中包括《锦香亭》的主要内容以及引起畲族共鸣的主要因素、畲族歌手对《锦香亭》情节的取舍和再创作、畲民对《锦香亭》英雄人物信仰和崇拜、关于《锦香亭》故事原型和作者的猜测等。
关键词: 畲族 小说 英雄人物

内容

小说《锦香亭》以钟景期与葛明霞、雷天然和王碧秋之间曲折恋爱故事为主线,铺排成书。小说出版后在闽东畲村广泛流传,雷海青、雷万春、钟景期的故事被畲族歌手改编成小说歌广为传唱,这些原本小说中的人物,逐渐被畲民认同为族内英雄,受到族人的尊崇,成为了畲族文化中一道亮丽风景。本文拟通过对《锦香亭》创作背景、故事人物原型、小说寓意和畲歌之间相应关系的探讨,以深化对畲族文化建构的认识,并以此就教于各位专家。
  一、《锦香亭》的主要内容以及引起畲族共鸣的主要因素
  小说《锦香亭》,又名《睢阳忠毅录》、《第一美女传》、《锦香亭绫帕记》,全书四卷十六回,有岐园藏版本,现藏大连图书馆,题“古吴素庵主人编”、“茂苑种花小史阅”。又经元堂刊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有上海石印本,改题《睢阳忠毅录》,书端又题《第一美女传》,藏首都图书馆。《锦香亭》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无穷苦难,虽然小说中对皇帝未着一辞,客观上是对其进行批判。同时也歌颂了国难当头,以身殉国的义烈之士,他们忠肝义胆,可钦可佩。
  《锦香亭》的故事梗概是:唐天宝年间(741—755年),武陵书生钟景期赴长安应试,三场考后,就在四处闲逛,无意间闯入葛府花园,拾到一方诗帕,随即,他以还帕为由,入园与葛府千金明霞相会,并私订婚约。
  这时葛府老爷突然回府,景期慌忙中避入隔壁虢国夫人府第,被留住寻欢。此间,会试榜发,景期得中状元,虢国夫人得知原来被她留住寻欢之人是朝廷四处寻找的新科状元,遂忍痛割爱,放钟景期出府赴琼林宴。景期及第后官授翰林承旨。这期间,葛太古因得罪安禄山,被贬范阳。钟景期登门拜谒落空,于是上本弹劾李林甫和安禄山弄权误国,被贬任四川石泉司户。途经剑峰山遇险,赖猎户雷万春打虎相救。雷以侄女天然嫁景期,相伴赴任。雷万春去长安寻兄,遇勇士南霁云,两人相约同投睢阳守御史张巡。安禄山反,葛太古被逮捕入狱。安禄山之子安庆绪见葛明霞貌美将其掠去,寄在宦官李猪儿家中,与李猪儿有来往的卫媪,被葛明霞的贞烈所感动,设计救葛明霞,丫环红于扮小姐撞石而死,以助明霞脱身。卫媪携葛明霞和女儿卫碧秋逃出,在雷万春帮助下,辗转回到长安。安禄山分兵取南京和睢阳。睢阳城被围月余,粮食弓箭短缺,张巡设计夺粮借箭,与城中各军士坚守孤城,在守城保卫战中,雷万春面部连中六箭,却端然不动,待敌将尹子奇接近城墙之时,从脸上拔下一箭,向其射去,尹子奇应声落马。围城日久,城陷,南霁云撞城头而死,雷万春自刎,张、许二公被擒,骂贼遇难。这时郭子仪、李光弼二人合兵平叛,将史思明、尹子奇杀得大败,贼兵逃往长安。安禄山摆宴于宜春院凝碧池旁,让乐官领梨园弟子歌舞助兴,众乐人却歌不成声,舞不成态。乐官雷海青在宴上痛骂叛贼安禄山,被害。唐玄宗入四川避乱,杨贵妃被缢死,肃宗即位。郭子仪、李光弼收复两京。钟景期任兵部尚书,领兵讨伐安、史余党。葛明霞与卫媪、卫碧秋曾在洛阳附近的慈航净室落脚,被已经出家的虢国夫人收留,后在避难中失散。虢国夫人和卫碧秋重回慈航净室,葛明霞和卫媪不幸落入打渔的沈蛇儿手中。葛太古初闻女儿殉节,悲不自胜,又从虢国夫人处得知明霞未死,欣喜万分,收卫碧秋为义女,并以己女的名义将其嫁给钟景期,钟景期误以为是葛明霞。郭子仪修筑凝芳阁,选天下美女主持十美院,沈蛇儿骗卖葛明霞,入凝芳阁为第十院美人。葛明霞坚贞不屈,郭子仪闻知,问明原委后,奏闻皇上,御赐完婚。钟景期班师回朝,娶葛明霞、雷天然、卫碧秋,官至大学士知平章军国大事,后上表辞官,与三位夫人白头偕老。
  《锦香亭》极力刻画了睢阳守将的忠烈,对雷万春、南霁云、张巡、许远等坚守睢阳城一段的描写颇为生动感人,所以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刊行的石印本,又名为《睢阳忠毅录》。书中主人公钟景期立意访求“绝世佳丽”,后邂逅葛明霞,故亦名《第一美女传》。钟景期与葛明霞的爱情又以捡帕赠诗为起始,所以清末福建潮州刻本题为《锦香亭绫帕记》。书中虢国夫人故事,出自前人笔记;安禄山叛乱,张、许等守城,雷海青骂贼,郭子仪诸将平安史之乱等情节,与《隋唐演义》雷同。
  《锦香亭》引起畲族共鸣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书中英雄人物钟景期、雷海青、雷万春、雷天然来自畲族四大姓盘、蓝、雷、钟中的两大姓;二是钟景期娶雷天然与历史上畲族实行的族内婚制相符合,雷天然的勇武刚毅与畲族姑娘性格相仿;三是畲族族源一说即为武陵蛮,武陵书生钟景期,正与此契合;四是上述英雄的忠勇爱国壮举,与畲民族的主体精神“忠勇”一脉相承。有了上述这四点因素,畲族群众就有了充足的理由相信他们都是不容置疑的“自家人”,是畲民族的英雄典型。
  二、畲族歌手对《锦香亭》情节的取舍和再创作
  闽东是明清以来全国畲族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根据宁德市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办邀请钟伏龙整理的《畲族歌言》的统计,境内现在还在流行的畲族歌言就有:《雷海青》104首(416行),《钟景期和雷万春》94首(376行),《打虎记》192首(768行),《双帕锦香亭》97首(388行)等五部。实际上各地传唱的歌本数量,远不止这个数。
  1.《雷海青》,据蓝兴发1980年10月在霞浦县已故畲族著名歌手雷双勋家抄到的歌本,写明改编时间是“民国二年(1)正月中”的日夜落雨时节,改编者在篇末亦点明:“造歌人仔白露坑”。显系民国初年,以钟学吉为首的霞浦县溪南白露坑歌手所改编。《雷海青》的主要情节与《锦香亭》不完全一样。《锦香亭》写乐官雷海青宴上痛骂叛贼:“雷海清大叫一声,将手中的筝儿掷在地上哭道:‘我乃雷海清是也,虽是瞽人(盲人),颇知大义。我想食君之禄,不能分君之忧,唯有一死,可报君恩。怎肯蒙面丧心,服侍你反贼。’禄山大怒,喝叫快快牵出砍了。尹子奇劈胸揪出,雷海清骂不绝口。尹子奇将他斩在凝碧池上,回身复旨。”《雷海青》叙述:“禄山篡位坐朝江……几多忠臣不服降。几多忠臣不安心,自愿绝计在朝廷,忠臣不事二个主,贤娘不嫁二夫人。”“禄山篡位便请功,自办酒食取英雄,忖召吹班来助兴。”“海青原是山哈阵(人),从细乃操一把琴。”“玄宗欢喜笑茫茫,就封海青做‘乐官’。”交代雷海青的人物身份、特长。“当下禄山兴一时,兴兵聚将凝碧池,传令吹班来助兴,海青见讲泪迷迷。要调海青来做戏,海青心内就用计,不着朝服着戏服,男假女妆来见他。又讲禄山二三句:‘为人做事莫太过,谊仔那去篡爹位,恐怕天下有人怒。’……海青分缚心不宽,掏起琵琶打禄山,台上台下纷纷闹,忖要庆功庆不成。海青分佢缚起来,捉转教场就杀开,二个武士分左右,海青头脑丢落来。”写雷海青骂安禄的场面,绘声绘色。接写猪仔设计除禄山,雷海青率天兵助阵:“唐兵一时挡不倒,一落云雾罩过来。一落云雾罩过来,云内旗幡号姓雷,唐兵又奴贼交战,番兵番将倒头退。番贼自己来双打,兵士失去几万零。唐兵得胜笑嗳嗳,东边旗号现姓雷,一落云雾牵过海,剩个田字走出来。田字兵马第一赢……天下安平齐好势,朝臣议论讲一时,各路兵马都还在,不知雷帅哪里去?不知雷帅是士人?齐人都讲是海青,他带天兵来助战,番贼正会二头眩。肃宗见奏话来嗔:就封海青去做神,‘田公元帅’功劳大,又加封‘太常侍卿’……田公元帅实是灵,金鸡玉犬随在身,士人食着元帅酒,弹琴唱曲好声音。田公元帅实是灵,天下四处去做神,田公元帅实是灵,天下四处祀他身,士人念着元帅咒,百色灾难都脱身。”《雷海青》主角雷海青身上承载的是畲家“忠勇”二字。雷海青因忠而勇,以“勇”尽“忠”,“忠勇”护国佑民。根据现有资料,雷海青故事不一定全出自《锦香亭》,因为畲家崇奉田公元帅的历史比小说《锦香亭》问世要更早些。反倒有可能是因为雷海青的传说,为《锦香亭》提供了创作素材。
  2.《钟景祺和雷万春》的畲民族倾向也十分明显,一是雷天然粗犷尚武的性格刻画十分精到:“巾帼英武雷天然,手舞大刀光闪闪”,“天然小娘真英雄,点起兵马阵前冲,叛军纷纷刀下死,官军大胜逞威风。阵前盔甲照铜镜,天然纵马铃铃响……一刀劈落藩王头。斩掉藩王美名扬。”战场上的雷天然可谓威风凛凛、所向无敌。二是除对雷万春的描写外,把南霁云也纳入畲家人的队伍,通过闽东方言“南”“蓝”谐音,把《锦香亭》英雄人物之一南霁云改成蓝姓。“雷郎北上脚生云,路上有人同投军,家住福建福安府,小郎名叫蓝霁云。”“万春霁云上战场,张巡手下两虎将,每逢战事强杀敌,叛军看见走茫茫。英勇强毅雷万春,高立城头迎敌军,脸中六箭人唔动,藩兵睇见吓无魂。身强艺高青年人,叛军见着吓惊心,连忙调将来围合,把其睇作眼中钉。大小战事场场上,英勇无比武艺强,叛军重重杀入阵,万春战死在沙场。”南霁云的籍贯被记录为“福宁府福安人”(实际上唐代闽东并无福宁府福安县之设)。
  3.畲歌《打虎记》系霞浦县白露坑歌手改编:“造歌无讲真名姓,那剩村名讲你听,溪南上去八里路,郎垌叫做白露坑。造歌郎仔白露坑,日夜无眠苦忙忙,钟氏家庭十一口,淘尽心血来造成。”《打虎记》是某一钟姓全家人集体创作的结晶。在民歌语言运用上它比《钟景祺和雷万春》来得成熟,人物描写更为细腻,更具民歌韵味,并在故事情节上增加了雷万春护送钟景期前往四川赴任,路上攻打三十六寨这一情节,意在突出雷万春的武艺高强和刚毅正直。写雷天然的武艺高强:“天然双刀一掏起,寨王鼻子去一爿”、“天然铁杖齐落地,寨王手脚去一爿”、“天然出力舞一场,寨王大败转山上”。写雷万春则是:“万春开口唱一声,回头企尔卖落山,掏起铁尺地会动,寨王无胆近他前。”“万春咬指写血书,见有山寨都送去,是我万春这过路,莫扒喽罗落山去。万春这字真正灵,寨王看见头惊眩,个个山寨都讲好,倒头助他五百金。”因为《打虎记》的编者是霞浦县人,所以歌中的蓝霁云也换成了温麻人(闽东晋设温麻县治所在霞浦):“万春行转半路中,遇着一个大汉郎,家住东西温麻县,名姓又叫蓝霁云。”最后雷万春和蓝霁云在睢阳保卫战中双双殉难:“骂了贼将心正宽,万春分贼射六箭,七日箭毒全身透,叹气一声命归天。”“霁云忖起不安心,心忖要奴贼仔拼,报仇心肝太来狠,跳落城河命归阴。”故事将扭转安史之乱危局的重任让雷天然去完成:“天然女将去出阵,也奴贼仔打一场。也奴番贼战一场,杀倒禄山命归亡。”
  4.《钟景期》比前三篇不同之处是,在钟景期与几位女性的纠葛上着墨较多,写得比较缠绵。写虢国夫人是:“景期讲话好文才,夫人看见心也爱,千句言语对郎讲,爱配你郎结头对。”景期开口问夫人,“夫人讲话真聪明,你是皇上亲阿姨,我是洛阳百姓人”。夫人开嘴答状元,“讲了我郎心这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难相逢”。为了突出写雷天然的勇武文中写道:“海清做官实是贤,生有一女叫天然,日夜花园练武艺,手提大刀三百斤。皇帝封她平番职,手提大刀光焰焰。天然小姐出令箭,娘要领旨去平番,大家都是苦难仔,个个提刀上战线。天然小姐是英雄,点起兵马闹纷纷,手提大刀相对战,不怕长城万里长……万春饿死到阴间,天然小姐去平番,伊叔阴魂来助阵,一刀杀死安禄山。”这里临危受命的不再是郭子仪,而是女将雷天然。歌言中的南霁云,仍然改姓蓝:“万春回转去投军,路边碰着姓蓝人,家住福建福宁府,名字叫做蓝霁云。”畲歌《双帕锦香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改动不大,除语言歌诗化外,较上述四篇相对平庸。
  综上分析,畲族英雄人物小说歌的突出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物“忠勇”行为的刻画,超过了原著对爱情的描写。浓彩重墨渲染的不再是一夫三妻加外遇的曲折的爱情主线,而是以刻画雷海青、雷万春、蓝霁云、雷天然、钟景期等英雄为着眼点。作为原书重要人物的葛明霞、卫碧秋、红于等女性,在畲族长连中明显处于配角地位。畲歌中雷海青、雷万春和雷天然人物性格最为丰满,他们身上忠勇尚武的民族精神十分突出。二是为了平衡彰显畲族三大姓的需要,对南霁云人物籍贯和民族身份做了再创作,使之更具民族特色。
  三、畲民对《锦香亭》英雄人物信仰和崇拜
  畲民除了对雷海青、雷万春、雷天然、钟景期、蓝霁云等忠勇卫国挺身平叛的诸英雄的壮烈事迹尽情讴歌外,还堂而皇之将他们请上神圣的家族宗庙和乡村神殿。雷海青被畲民奉为降魔战神——田公元帅,在畲村家喻户晓。民间相传雷海清原为福建汀州人(一说为浙江处州人),是雷万春之兄。雷海青历史上实有其人,为唐代梨园琴师。畲民以雷海清战场上显灵帮助打败叛军,战旗上现个“田”字,因此称之为田公元帅。田公元帅被畲家奉为戏神和祈福禳灾的神灵。畲村随处可见田公元帅雷海青塑像。畲族雷姓谱牒中也不乏雷海青的记载。
  雷万春,《新唐书》卷第一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忠义》中有传:“雷万春者,不详所来,事巡为偏将。令狐潮围雍丘,万春立城上与潮语,伏弩发六矢著面,万春不动。潮疑刻木人,谍得其实,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知君之令严矣。’潮壁雍丘北,谋袭襄邑、宁陵。巡使万春引骑四百压潮,先为贼所包。巡突其围,大破贼,潮遁去。万春将兵,方略不及霁云,而强毅用命。每战,巡任之与与霁云均。……巡之遣霁云、万春败贼于宁陵也,别将二十有五。”雷万春是张巡守睢阳城时的部将,城陷后与张巡、南霁云等36人一同遇难。在小说《锦香亭》中雷万春是一位打虎英雄,救过被贬的钟景期,并跟随钟景期抗击安史叛军。雷万春的事迹在畲村也是家喻户晓。今蕉城区英烈庙,白露坑宫等处均有雷万春塑像。雷姓谱牒中,亦将其载于谱首。
  南霁云,《新唐书》卷第一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忠义传》:“南霁云者,魏州顿丘人。少微贱,为人操舟。禄山反,钜野尉张沼起兵讨贼,拔以为将。尚衡击汴州贼李廷望,以为先锋。遣至睢阳,与张巡计事。退谓人曰:“张公开心待人,真吾所事也。”遂留巡所。巡固劝归,不去。衡赍金帛迎,霁云谢不受,乃事巡,巡厚加礼。始被围,筑台募万死一生者,数日无敢应。俄有喑呜而来者,乃霁云也。巡对泣下。霁云善骑射,见贼百步内乃发,无不应弦毙。子承嗣,历涪州刺史。刘辟叛,以无备谪永州。”南霁云亦为张巡部将,同为睢阳城陷后遇难。畲民认为“南”、“蓝”谐音,南霁云即蓝霁云,故白露坑村神宫中亦有蓝霁云神像。
  钟景期(祺)在小说中是一位不拘小节,但又深明大义、敢爱敢恨的书生,随着畲歌的流传,也成了畲家英雄,畲村钟氏祠堂大都供钟景期的牌位,霞浦县白露坑村后就有专门祭祀钟景期、蓝霁云、雷万春的小庙。蕉城区的忠烈庙中也塑有上述三人神像。钟景期的事迹亦见于畲村钟氏族谱。
  上述可见:畲民对《锦香亭》的英雄人物的崇拜和信仰已经超出了文学虚构与真实的界限,成为了一种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这除了小说固有的民族倾向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小说人物的忠勇刚毅与畲民族世代坚守的忠勇精神相契合,且迎合了畲民塑造本民族英雄楷模的内在需要,歌手们不过顺手做了一番整合功夫而已。
  四、关于《锦香亭》故事原型和作者的猜测
  《锦香亭》在日本宝历甲戌(乾隆十九年,1754年)《船载书目》上已有著录;元禄间(1688—1703年)《船载书目》著录的《纸上春台》凡六种,《锦香亭》为其一,据此可知该书当作于清初。书端所署的“素庵主人”是谁?该书并无淫秽内容,却被列入淫词小说查禁,评论家为此大呼其冤。凡此种种,笔者大胆猜测如下。
  1.《锦香亭》应创作于明清之交。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大举南下,四月扬州屠城、五月攻陷南京,七月“嘉定三屠”,江南日月无光。清兵入关后的惨烈屠戮,并未能扑灭江南人民的反抗怒潮,这场斗争先后持续了将近40年。在这场斗争中,闽东福安进士刘中藻及其所部畲家军的表现至为突出。刘中藻(1605—1649年),字荐叔,号迥山,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他挺身抗清。明永历元年(1647年),出任南明政权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率领大部分来自畲族“三寮”的万余士卒,接连收复庆元、泰顺、寿宁、福安、宁德(蕉城)、古田、罗源等7县。随后,又克复福宁州城(今霞浦县城)和长乐县城。随后,驻师福安县城。清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初二日,清总督陈锦率兵10万,树栅列寨,围困福安县城。四月,孤城食尽,中藻料回天无力,遂致书清将勿屠杀满城无辜。四月十二日,刘中藻作绝命诗,著明衣冠,自缢而死。所部将士和他一道自尽和被杀的共9700余人,其惨烈程度可谓惊天动地。《锦香亭》作者身处期间,怎能无动于衷?为逃过清朝廷的文网,不得不明写才子风流,而把华夏正统意识深藏于爱情故事之中,以众英雄九死一生平定安禄山叛乱,重立纲常的故事寓意清必亡,从故事流露出来的畲民因素看,《锦香亭》真正要表现的却是南明政权包括刘中藻所部畲家军奋起抗清的忠勇壮烈事迹。
  2.生活于明清之交的两组人物可能是《锦香亭》故事主角的最初原型。一是明末竟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明代诗人钟惺,一是入清诗人陈之遴。
  钟惺(1574—1624年),字伯敬(一作景伯),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文学家,万历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与同乡谭元春共为“竟陵派”创始者。他著有《隐秀轩集》、《毛诗解》、《钟评左传》等。
  钟惺的祖籍是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今江西永丰县),其高祖钟协祚始徙居湖广竟陵。钟惺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考中进士,累官福建提学佥事(提学副使)。因丁父忧去职,挟姬妾游武夷山,被巡抚南居益疏劾,于是不再出。江西永丰系畲族聚居区,现境内还有畲族乡之设,钟惺的民族背景十分明显。钟惺对恩师雷思霈十分敬重,他在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出使成都,顺道造访雷思霈,雷刚逝世,钟为其作《告雷何思先生文》,十一月返回途中,再次到江陵为其恩师经营丧葬。钟惺的畲民祖籍、性格爱好、与房师的关系和入蜀经历等很可能是《锦香亭》小说中钟景期的最初原型。
  陈之遴(1605—1666年)字彦升,号素庵,浙江海宁人,其家在海宁称望族。朱尔迈在《搏桑阁集·李夫人竹笑轩续集序》中云:“吾邑僻处海滨,文章甲第相望,不名一家。自数十年来,推最盛者:曰陈氏,曰葛氏。”明崇祯十年(1637年)陈考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官翰林院编修。清兵入关,他起初效命南明政权,被任为福建主考官。清兵逼近南京,他眼见大势已去,避不赴任。顺治二年(1645年)降清,顺治九年、十二年,两度被授为弘文院大学士。生平著有《浮云集》。值得注意的是他与妻子徐灿的韵事,其妻徐灿,字湘苹,又字深明,一作明霞,为江苏吴县人,是著名才女。徐灿著有《拙政园诗余》。陈之遴为作序云:“湘苹爱余诗愈于长短句,余爱湘苹长短句愈于诗,岂非各工其所好耶?”正由于他俩在文学上气味相投,诗词唱和,感情很好。据陈之遴在《拙政园诗余序》中追述,他自“丁丑通籍后”,与徐灿“侨居都城西隅。书室数楹颇轩敞,前有古槐,垂阴如车盖。后庭广数十步,中作小亭。亭前合欢树一株,青翠扶苏,叶叶相对,夜则交敛,侵晨乃舒,夏月吐花如朱丝”。在此如诗似画的居住环境中,夫妻“觞咏”于那株成为他们感情象征和见证的合欢树下,“闲登亭右小丘,望西山云物朝夕殊态”,生活十分甜蜜。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陈之遴因交结、贿赂内监罪,被“籍其家,流徙尚阳堡(今辽宁开原东)”。之遴死戍所。徐灿遁迹空门隐于浙江海宁的小桐溪上。陈之遴号素庵,中过榜眼,所娶为古吴才女,居则苏州名园,徐灿字明霞,海宁世族有葛氏等等,由此推测,很可能他们是小说《锦香亭》的另一人物原型。“第一美女传”的“美女”影子不就是徐灿吗?
  3.小说《锦香亭》所署的“古吴素庵主人著,和茂苑种花小史阅”,指明该书作者和第一个读者均为苏州人,时吴地系抗清人士荟萃之地。如著名爱国思想家、历史学家顾炎武就是昆山人,他的嗣母在昆山城破后绝食自杀,留给他的遗训是“勿为异国臣子”,一个古吴女子都能这样,其余文士的操守可知。陈子龙也是吴中巨子,他是松江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人),明亡后积极参加抗清斗争,以密谋结兵“太湖”举事,事败被俘,在被押途中赴水殉国,表现了壮烈的民族气节。加上当时的小说创作人才和市民文学的需求市场也以吴中为盛,凡此种种,所以《锦香亭》的作者,肯定是生活在吴地,与上述人物有密切往来,并有着强烈民族气节和亡国切肤之痛的明遗民文人。这也是为什么《锦香亭》又名《睢阳忠毅录》的原因所在。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丁日昌在查禁淫词小说时,顺便把《锦香亭》列入查禁之例,也是因为他看出了《锦香亭》潜在的民族意识和正统思想,这是对清统治合法性的一种挑衅,是比淫词小说更要设防的,所以他径以淫秽为由,将其一禁了之,既不至于大兴文字狱,又可为清廷设大防,可谓用心良苦。
  总之,畲民对小说《锦香亭》中英雄人物的民族认同,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宜用历史和考古学的标准予以排斥,而应该用文化学的目光去看待、评判和解读。听说不久前广东潮州就重排过戏剧《锦香亭》,还到国外演出过,如果我们能充分地借鉴现有畲族英雄长连这个载体,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再创作,相信畲文化花园的姹紫嫣红指日可待。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畲族文化新探》

出版者:福建人民岀版社

本书技术了畲族文化新探的情况。其中畲族文化研究的新收获、闽浙赣交界地的地理禀赋和畲民迁徙行踪、试论明清粤、闽畲民文献源流、贵州畲族来源之历史人类学探析、上金贝和云门畲族村之比较、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缪品枚
责任者
刘中藻
相关人物
钟惺
相关人物
陈之遴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