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口头艺术、仪式操演与畲族集体记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2949
颗粒名称: 小结:口头艺术、仪式操演与畲族集体记忆
分类号: K288.3
页数: 3
页码: 242-2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做表姐”斗歌习俗塑造“标准人”,激发畲歌人才,强化族群历史记忆。该习俗是畲族集体记忆的行动与方式,通过口头艺术和仪式操演传承本民族文化,冲破文字障碍和传统观念。从社会角色扮演和族群文化传承机制角度,可深入理解畲族文化意蕴与价值,思考民族口头表演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 畲族 仪式操演 口头艺术

内容

畲族“做表姐”之类的集口头艺术与仪式操演于一体的“斗歌”习俗,在角色扮演背后隐含着畲民族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传达着畲族社区对社会角色的规范与期望。斗歌表演者的歌才关系到荣誉、地位、面子甚至尊严,优秀者在大展风采后,被笼罩着一层耀眼的社区光环,而拙劣者则遭到“歌言”的无情奚落、戏弄、甚至责骂,①赏罚分明、琢玉成器的奖惩机制为催生畲歌人才起着有效的激发和导向作用。可见,“斗歌”仪式操演实际上是畲族社会文化体系中“标准人”②的塑造过程,而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激励机制和浓烈的角色竞争意识,则是“标准人”持续产生的永恒动力。畲族男女正是通过各种传统节日和人生仪礼场合的“斗歌”表演,扮演着自己的社会角色并接受集体的检阅,赢得赞誉、声望、爱情或接受尴尬、戏弄、揶揄。“斗歌”现场内音乐的感染力、才艺的角逐与群体的观摩和评判的激情共同营造出“集体欢腾”与“社会压力”并存的双重氛围。歌者与观众在共鸣和互动中获得深刻的角色体验与角色意识,而角色意识与角色互动又进一步提升了彼此的“印象管理”①水准,因而畲民们在兴奋和期盼中自我鞭策和相互追赶,致使畲歌浩瀚如海、人才辈出。族群历史记忆进而在立体多维、欢快愉悦的角色扮演和社会互动中被不断强化而绵延不绝。
  事实上,历史上处于社会边缘的无文字散杂居的畲族,通过“斗歌”这种口头艺术及其仪式操演,构筑成一种辐射面广、传承性强的立体性集体记忆模式,类似康纳顿所称的“作为行动的社会记忆”②。该记忆模式蕴涵着一种独特的民族诗性智慧:既冲破了畲族无文字障碍,也超越了男女不平等的传统汉文化观念;它在积极采借主流汉文化的同时,也大量融入本民族的文化因子,并始终用畲语斗唱和传统仪式维系着族群认同。它还能给畲民族那种“番薯丝吃到老”的单调、艰辛生活增添几分色彩、注入几分快乐。更重要的是它能在潜移默化中,在族群资源劣势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承着本民族文化,使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总之,畲歌是畲族集体记忆的媒介和财富,而“斗歌”则是畲族集体记忆的行动与方式。正如畲歌所言,“歌是山哈好文章,不会唱歌断学堂”,“祖公代代无田分,留下歌言分子孙,歌是山哈传家宝,千古万年世上传”。③
  以上通过“做表姐”斗歌习俗来解读畲族的集体记忆模式,一方面,试图从社会角色扮演及其角色互动的视角,来深入理解畲民族口头文学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文化价值,进而解读该民族的文化基因及其历史心性;另一方面,试图从社会文化生境和族群文化传承机制的角度,对当今我国民族口头表演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提供一种初步思考的路径。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畲族文化新探》

出版者:福建人民岀版社

本书技术了畲族文化新探的情况。其中畲族文化研究的新收获、闽浙赣交界地的地理禀赋和畲民迁徙行踪、试论明清粤、闽畲民文献源流、贵州畲族来源之历史人类学探析、上金贝和云门畲族村之比较、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