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畲族宗法制度的作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2942
颗粒名称: 三、畲族宗法制度的作用
分类号: K288.3
页数: 8
页码: 222-2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的宗法制度在历史上和现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维护民族生存和繁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有利于村民自治。通过多样的婚姻形式和收养方式、联谊活动、宗族互助组织等方式,宗法制度在畲族社会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畲族 宗法制度 作用

内容

畲族的宗法制度在历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在历史上,起到了维护畲族生存、繁衍的作用
  同姓不婚使畲族以健康的体魄战胜了自然环境,维护了畲族的生存和繁衍。畲族在婚姻方面实行族内婚、禁止同姓婚,畲族认为“近亲结婚,其生不蕃”。同姓不婚造就了畲族人民强健的体魄。在畲村,见不到弱智、畸形儿,个个身体健康,体格健壮,这为畲民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了条件。畲族生活在深山密林里,从事着原始的刀耕火种、狩猎和采集活动,收获较少,为维持生活,男女老少皆从事劳动。因此,在畲村,个个都是劳动能手。畲族从事传统生产方式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若没有强壮的身体,就无法战胜山岗瘴气,在深林密菁、自然环境差的条件下生存。
  畲族多样的婚姻缔结形式和收养方式起到了保障人口再生产的作用。保障人口再生产,通俗地意味继承香火,延续后嗣。这种职能主要体现在畲族婚姻缔结形式,过继、收养子女的形式上。因经济较落后致使畲族婚姻缔结形式多样化。在家庭贫困的情况下,为使家族能传宗接代,人类自身繁衍,必然产生多样化的缔结形式。除了男娶女外,其余的形式都是此类的结果。畲族普遍盛行的招赘婿就与汉族的婚嫁模式明显不同。福建霞浦县茶岗和水门汉族二婚招赘有“大灯挂在别人家门口”的,且在宗谱上不明载。当地畲族并没有这种观念。招赘时不但不被人歧视,而且在族谱中记载赘夫的具体情况和子女的分配与继承香火等问题,同时,也不像汉族那样,把用亲生女儿招赘称为“招女婿”用养女招赘称为“招儿子”,而是统统看成“招儿子”①。畲族除了通过结婚生子延续外,还采取过继和收养养子女形式来延续香火。当一个家庭长期不生育儿女或儿女早夭使该家香火有断绝的危险时,就以收养的方式来解决。收养形式分为过继和收养养子女两大类。过继指从同姓同宗那里抱养儿子的行为,分为全继、半继与兼继三类。收养养子女主要是家中无儿或无女时,才抱养子女继承香火。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沙溪畲族村,有畲族收养汉族的家庭14例,其中6例是新中国成立前收养的,4例是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收养的,2例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弃婴,2例是近几年才被收养的汉族成人。附近的其他畲族村落和临近的丽新畲族乡以及交界的松阳县板桥等畲族镇,都存在着类似的畲族收养汉族子女的情况。因此可推断在过去的丽水县一带的畲族村落,在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畲族收养汉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种“透明式”的跨族群收养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畲族养父母均无儿无女,被收养家庭一般子女比较多。收养对象无性别歧视,对子女自幼不隐瞒收养事实,对外人不避讳。其二,收养手续极为简略,无任何特殊的仪式,只是按当地民间习惯和畲汉两家的默契操作,汉族方告知孩子的生辰八字,畲族方馈赠一点糖果糕点之类,孩子领回去后,按畲族的命名方式改名换姓,收养即算成立。第三,养子女具有明确的身份意识。一方面,他们心理上保持着强烈的畲族认同,讲畲话,行畲礼。另一方面,他们与汉族家庭至今仍保持一种适度的礼仪性的交往,逢年过节如同走普通亲戚般,既不过密,喧宾夺主般地忘却自己的畲族身份和职责,也不过疏而割断与汉族亲人的联系。他们更无丝毫因为有些汉族家庭条件好些而寻求“回归”的意念。该收养关系是畲汉之间长期互动以及畲族洒脱的民族性格所孕育的畲汉之间的互惠行为,它有利于族群间的良性互动和人格的健康与社会的和谐。②
  (二)维护民族的团结,增强畲族的凝聚力
  畲民在福宁建立了畲族内部联宗式祠堂即山民会馆,联谊各地畲民,达到联络宗谊、崇报祖德、宗亲和睦的目的。山民会馆是由以畲族山民为主体的群众团体,由霞浦县西附城区乡农会在民国初年建立。初建时,会馆仅是专门接待畲族宗人的客栈。1912年,闽、浙两省畲民代表公举董事若干,毕业于浙江政法学校的云和人蓝文蔚为董事律师,使会馆成为闽、浙两省畲民的联谊之地。会员来自闽、浙10县计2000余人。会馆功用包括联谊、接待、集会、祭祀、议事、咨询、救济、代为诉讼等,其主要功能仍为接待往来的畲族宗人,来客按老规矩,免费住宿,自办伙食,会馆中设有厨房,炊具一应俱全,烧煮自理。会馆还举行了隆重的祭祖活动,祭祖活动连日分批举行,由各董事和闽、浙各地畲民诸姓族长轮流主持。其程序基本相同:张挂祖图、竖立族杖、开启族谱、安放神主(即各自携带的本姓本宗历代宗亲的祖牌)。设供品,请巫师,祭祀活动延续十余日。畲民还在这里聚会议事,商讨诸如兴办学校、鼎建祠堂、修撰族谱、架桥铺路、救灾扶危等事宜,还资助遭遇天灾人祸的族人。山民会馆衰败于1927年霞浦之乱。1946年,闽东畲族族人商议重兴会馆,推举董事6人,并分头发动集资。主持董事蓝玉轩向霞浦县政府提交“修建山民会馆”申请呈文,经霞浦县县长签署,呈报福建省府核准在案,成为官方注册的公益团体组织。自此会馆得以局部修缮,恢复对宗人来城的接待和祭祀活动,同时在神龛内增设了“本民族抗战阵亡将士灵位”①。
  每年畲村要举行一些与全体族众相关的宗族活动,如祭祖、节庆、宗教性集会和生产中的合作、生活中的互助等。罗源县八井畲族村,只要某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动用较多的人力,该家族的宗亲就会自动前来帮忙。这种帮忙纯属互助性质,没有任何报酬。如果由于人丁偏少,人力尚嫌不足,还可以动员跨家族的其他房支族亲参加。在新年期间要举行“做岁”、“上灯”这个较隆重又富有特色的宗族活动。此外,平时在白马宫举行6次重大节庆活动,这些活动有的是全村人参加,有的是大部分人参加,有的仅有小部分人参加,通过这些定期举行的节庆活动,村落内不同亲缘、不同居住地域的家户实现了关系互动,整个宗族被整合成一个内聚的团体。①
  (三)促进了畲族的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畲族的宗法制度促进了封建时期畲族的商品经济发展。清末民初,闽东一个人口只有四百多人的畲族村落——猴墩村,凭借有利的地理条件和人文优势,兴办茶庄,营造茶市,取得了成功,成为了封建时期福建省少数民族商品经济运行的一个典范。究其原因,除了依靠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背景给猴墩畲村茶市的形成带来了难得契机之外,还得依靠民族——家族的力量支撑茶叶经济的发展,并以畲族的家族经济伦理精神支配茶市运作。畲族一贯认为蓝、雷、钟、盘四姓自古本是一家人。《雷氏宗谱·家范》规定了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务农业、崇节俭、善家治、戒赌博、息争讼、严闺门等十条规矩。其中睦宗族载:同乡共井,尚宜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况宗族均一祖所出,岂可途人相视。……一族之内,喜必庆,忧必吊,有无相济,犯难相恤,勿以富欺贫,勿以贵凌贱。“息争讼”载:“谚云:一代动笔,九代不识。语虽浅俚,里亦甚远,言讼不可长也。……族中凡有授受不明,数目不清,先禀族长,听凭公断,依旧平心静气复归于好,勿致行苇践履之伤。”以上的家族伦理既是他们的处事原则,又是他们的经商之道。猴墩村畲民办起了5个茶庄,其贸易伙伴为畲家阵,即以附近畲村为主的畲族茶农。猴墩茶市以畲家阵的本民族认同感构建了茶叶物流的社会经济网络,畲族茶商和畲族茶农彼此信任,少了茶贩这个中介,降低了运营成本,并且这个茶市的运营模式是在畲族宗族伦理的支配下进行的,法律的真空由本民族的同心和本民族的协力来填补,杜绝了商场上的失信、瞒骗、讹诈等弊病,并以极端传统的社会诚信和贸易取予的基本规则,与福州中心的有关茶栈缔结了稳定的经济联盟,这种独树一帜的市场优势是当时其他的市场根本无法达到的。猴墩的茶市曾经受到了丐帮的骚扰,“流丐恃强乞讨,动辄作赖,最为宁邑恶习”。为了阻止丐帮的骚扰,猴墩村成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村民自卫队伍,名为巡洋社。猴墩村向多习武之人,家族秘传的畲家拳形威力猛,出手快捷,巡洋社纪律严明,白天习武健身,夜间巡看田园山林,丐帮望而却步,维护了当地的社会治安,营造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巡洋社社兵既当挑夫,又任保镖。他们特制一副杂木担子,木制的扁担可承受200来斤重量,木制的拄杖尾部嵌入半尺长的铁棍。平日这副担子可以挑起150斤左右的长担。万一遇到麻烦事,拄杖便可充作七尺“齐眉棍”,用以御敌防身。猴墩巡洋社把茶市作为展示自身力量的舞台,从巡洋社维持一个村落的治安到巡洋总社治理整个茶市的社会环境,他们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产、购、运的过程中,他们能够独当一面,数十年的茶叶之旅,在他们的尽心呵护下,整个茶叶运输的每一个环节,从不曾有很大的闪失。在确保茶叶产销、运输之旅的安全性问题上,猴墩茶人依靠家族自己的力量,以家族伦理精神运用独有方式打造了一种保障机制。①
  畲族的宗法制度不仅促进了封建时期畲族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当今畲族经济的发展。罗源县八井畲族村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人情谊会”的互助组织。“人情谊会”是临时性的,组织的目的是为了集众人之经济力量,解决村民在结婚、建房、经商等大事上所面临的资金问题。结会所涉及的金额一般不大,每一期少者200元,多者500元,通常为300元。利息为年息,通常是15%。由于参加一个会所能获得的资金总额有限,所以有的人可能同时参加几个不同的会。“人情谊会”的会首(俗称“会头”)由召集和发起人充任,其成员一般为村中关系较好又有足够信誉的族亲。如果招募到足够的资金会员有困难,会首会考虑敦请外村的亲戚朋友参加。结会之初,由会首出面,根据会员需要使用资金的时间,确定好会员使用资金的先后顺序。“人情谊会”通常由10至12人组成,可以是月会,也可以是季会,分别按月份或季度上缴会资,每缴纳一次为一期。因多数村民的经济能力有限,故月会较少见,更多的是季会。但即便是季会,其实也并不经常按季度缴纳会资,而是一年中分为三期(即三次),且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虽然“人情谊会”中涉及高达15%的年利息,但因为这些利息由会员共同分享,所以它本质上还是属于宗族内部的一种公益性的互助组织。况且,作为召集人和发起者的会首,他并未从中获取任何额外的利益。相反,因为,他第一个使用会资,所以他为此付出的利息其实也比其他会员多。这种“会”的互助组织历史上就存在,只是达成的目的不同,名称上也互有差异。对地处山区的八井村畲民来说,“人情谊会”一方面弥补了资金来源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族亲之间的经济联系。①
  20世纪80年代以后,境外畲族宗亲在回乡寻根的同时,也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兴办企业,振兴乡村经济。1987年旅越华侨雷先生发起组织“畲族城山雷氏经济开发筹备会”,联络乡人及海外宗亲,积极筹集资金创办工厂,先后创办了水泥预制、塑料玩具、耐火器材、机制砖等乡村企业。到2000年码头雷氏家族企业已有20余家,家族企业尝试着建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意识、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等。②
  (四)有利于村民自治
  民国时期,永安青水钟氏家族还成立了“颍川钟氏家族自治会”,制定了《家族自治公约》这个村规民约来对家族事务进行管理。该公约系本会自治团体依祖祠之条例,逐年修禁。它共分4章8节26条61款,包括总则、自治法、自治会职员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其中自治会成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有:25岁以上及熟悉本会章程及宗规者,享有以下的权利:(1)可以享本会一切权利;(2)可以参加复决之权利;(3)可以罢免及选举之权利;(4)可以创制之权利。《公约》规定“选举及被选举之例则”包括有下列各款之一者,停止其选举及被选举权:(1)褫夺公权,尚未恢复公权者;(2)犯嫌疑或名誉破产之宣告确定后,尚未撤销者;(3)不识字,文盲者;(4)有犯嗜好者。有下列各款之一者,得停止其被选举权:(1)现役军人;(2)有职业远居外境者。《公约》规定了凡被选举为本会职员或参加会议者,不得谢绝当选或于任期内告退的法定情形。明确了钟氏族人的自治事务,包括:(1)劝导全族子弟入学校受教育;(2)劝导全族子弟年龄适合兵役时期,应尽义务服役于国家征兵。(3)修筑道路,讲求山林利源;(4)劝业及公共营业合作社,增进乡村生产;(5)卫生所、育婴堂、清节祠等慈善事业;(6)迁善公所,惩戒轻犯,微及不良少年子弟入焉;(7)劝导族内叔侄,宁人息事,避免公庭诉讼破费;(8)训练自卫事业,消除奸宄,防患盗贼潜越,扶助社会安宁,巩固国基;(9)其他法会属于自治事项。规定了自治会的职员权力:(1)议决本族制定自治公约规则及施行法则;(2)议决本族内应兴应革及整理事项;(3)议决以祖业遗产移作自治事务经费;(4)议决经费预算及决算计划;(5)议决本族急需财政,如经费短缺,须向各户征收规定经费一角或二角以上为止;(6)议决本族不动产买售交割及其他处分;(7)议决本族营造公共设备训练等经遇之处分;(8)议决其他依法则属于自治权限之事项。强调了家族人等均享受自治会民主的自治法,如遴选本会职员如左列各股:一、改前户长十七人为主席团;二、改前房长三十一人为本会助理职员;三、组织六股,分工合作,会计、教育、森林、工程、纠察人口。自治会职员任期,随人之程度任职,不得世袭。设立常务会四人,其中主席一人。常务员维持风纪,整理会务,并全族应进行事务。为全族民众代表并兼一族元首之职权;主席有事故不能执行职务,同时由三人中推选一人为主席,执行代表一切事项。在附则中规定本族自治会各组织法章则,得由依法则成立之方法。决定之后并经全族大会之同意变更之。①
  现在,有的畲村仍制定了村规民约,管理全村的公共事务。霞浦县白露坑畲村为了保护半月里的民居景观,村民通过集体讨论,共同订立了保护古民居建筑群的乡规民约,其中最主要的规定是新民居一律在另处修建。在浙江省云和县山脚畲村没有族长,但仍有自然领袖即父老,他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尽管他年事已高,但身体健康、言行举止稳重得体,是个有文化又热心肠的人。20世纪90年代,村里未通自来水,村人要到井里挑水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父老多次跑县城各个单位,筹集到了经费,率领全村人一起修建了蓄水池,铺设自来水管,使全村人都喝到了自来水。为了加强管理,在他的建议之下,全村人推举出了两位热心为大家服务、为人厚道的管理者,每家每户都装上水表,并制定了村规民约,规定了管理者、村民的权利和义务。其中管理者象征性收取一定报酬,每年200元管理费,村民用水每年按吨来收费,每吨水收费3角,年终结算,村民盖新房要安装自来水收取100元安装费,费用的来源和支出年终向村民张贴公布。十余年过去了,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在畲民心里,担任族长或村长,必须是办事公道、不谋私利、为人正直的人,无论是宗亲还是其他人,只要不具备这个条件的,就不能担任村长。在2007年村委会的选举中,村长、副村长的候选人有汉族、畲族,在这个行政村中,畲族人口占大部分,而当选村长、副村长的是汉族村民。
  此外,畲族的宗法制度存在着重协同轻竞争、重整体轻个人、重继承轻创新的问题。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畲族文化新探》

出版者:福建人民岀版社

本书技术了畲族文化新探的情况。其中畲族文化研究的新收获、闽浙赣交界地的地理禀赋和畲民迁徙行踪、试论明清粤、闽畲民文献源流、贵州畲族来源之历史人类学探析、上金贝和云门畲族村之比较、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雷伟红
责任者
蓝文蔚
相关人物
蓝玉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