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畲族定耕后,盘瓠传说由迁徙动力转变为保护民族权益的精神力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2932
颗粒名称: 三、畲族定耕后,盘瓠传说由迁徙动力转变为保护民族权益的精神力量
分类号: K288.3
页数: 4
页码: 180-1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定耕过程因地区和时代而异,盘瓠传说在此过程中成为保护民族权益的“护身符”。定耕后,盘瓠传说转变为畲族的精神力量,规约其生产生活。畲族游耕农业的转变受生态破坏等因素限制,盘瓠传说延长了这一过程。总之,盘瓠传说对畲族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畲族 盘瓠传说 迁徙

内容

畲族定耕的开始、游耕的结束是一个过程,各地差异较大,有的地方的畲民早在南宋就转变成定耕,而有的地方甚至坚持到清朝中后期。对正在游耕的畲族而言,盘瓠传说是他们保护民族权益,免遭各地豪强、地主“超经济”剥削的“护身符”;对“定耕”的畲民而言,宣扬盘瓠传说依然有现实需要,一则可能争取到官府对他们的优惠,使之少交赋税,二则可能赢得官府一定程度的保护。南宋景定二年(1262年),漳、汀地区畲民掀起大规模起义,宋王朝剿抚并用,宣称“畲民亦吾民,前事勿问,许其自新……土著或畲长能帅将归顺,亦补常资,如或不投,当调大军尽巢穴乃止”,诱迫漳浦的“南畲三十余所酋长,各籍户口三十余家,愿为版籍民”。②既入版籍,成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告别“游耕”。
  元朝没有在制度上继前朝进一步在畲民中推广入籍和赋役制。元代闽南、闽北部分畲族抗元武装或被元军收编而服兵役,成为乡兵或从事军屯;为数不多的有田产者被遣送回乡,入籍纳赋。《元史》载:“令福建黄华畲军有恒产者为民,无恒产与妻子者编为守城军。”③闽南陈吊眼领导的“畲军”被镇压后,余部被收编,后于大德元年(1297年)改遣于漳、汀二州从事军屯。①15年后被远调至安徽亳州屯田。②
  明代,在粤东普遍推行赋役制度的情况下,畲族仍能凭借盘瓠传说免除部分徭役。明初在惠州一带实行畲官的“羁縻”统治,畲民只需交纳“皮张”而已。嘉靖《惠州府志》载:“……其姓为盘、蓝、钟、苟……国初设抚徭土官领之,俾略输山赋,赋论刀为准……久之,稍稍听征调,长枪劲弩时亦效力。”③畲民“俾略输山赋”且其计量“论刀”,非人头。随后,优惠政策推及潮州地区,“潮州府畲瑶民……籍隶县治,岁纳皮张……前明设官以治,衔曰官,所领又有总,当作畲,实录谓之畲蛮”④。
  清代,各地大部分畲族“定耕”,成为“编户齐民”。既成“编户齐民”,则需向清王朝缴纳赋税。此时,盘瓠传说不是畲族迁徙的动力,但仍是保护畲族权益的精神力量。清朝初年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在减轻人身依附关系、保证国家税收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农民的剥削程度没有减轻,政府加在土地上的丁银实际上仍由贫苦的佃农雇工承担。利用这项政策,封建统治者更是巧立名目,加派差徭、杂办。如此,畲族宣扬盘瓠传说有利于畲族争取到官府一定程度的保护。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福宁知州董鸿勋立石勒碑,永禁各都、保滥派畲民差徭。⑤乾隆二年(1737年)朝廷颁旨绘画畲民图册进览,仍准畲民不编丁甲,免派差徭。其后,霞浦知县曹鸣谦据菑(畲)民钟允成等申述(词称:成等始祖乃高辛皇帝敕居山巅,自食其力,不派差徭,历代相沿,由来已久),重申福宁府知府徐元檄文,立碑出示严禁滥派菑(畲)民差徭、藉端索贴,并索砍竹木等项。⑥福安县也延缓至乾隆十七年(1752年)才“编甲完粮”⑦。
  此外,定耕后的畲族可利用盘瓠传说争取入学、参加科举资格等民族权益。清代,汉族常以畲民系“盘瓠种”不许入学、参加科举考试,但官府看在畲族祖先有功的份上经常保护畲族。光绪《处州府志》载:“我国家中外遐迩,一视同仁,导民为善,惰民乐户皆准改业。僮瑶荒徼,增设苗学,况畲民本属琼海淳良,奉官迁浙,力农务本,已逾百年。合处属计之奚啻千户,而一任土民谬引荒诞不经之说,斥之异类,阻其上进之阶,是草野之横议也。”①《霞浦县畲族志》载《山民会馆》:“当时,废科举、兴学堂,但畲民上学多受刁难,浙江泰顺、景宁等处,均发生不准畲族学生入学的较大事件。泰顺畲民经蓝宝成介绍,来到会馆请求帮助,蓝文蔚便以‘福宁三明会馆’董事律师名义,直接到泰顺起诉,顺利打赢这场官司。”②山民会馆更是将盘瓠传说作为依据赢得官府保护打赢官司,调解畲汉纠纷,从而保护民族利益。清道光年以来,闽东福宁府畲族村出现屡禁不止的流丐侵扰问题,畲民吁请县衙出示严禁,经过县衙批准,畲族村民设立“禁丐碑”。与此同时,畲族乡村成立自卫组织以巡查田园、保护村庄。该组织既得到了县衙的认可,也受到县衙的严格控制。③
  由上可见,各地畲族定耕后,仍可通过对盘瓠传说的强调延缓“编甲完粮”、少纳赋税或争取入学、获得参加科举资格。此时,盘瓠传说已非他们迁徙的动力,而是保护民族权益的精神力量。
  历史过程与文化结构的关系正如河水与河堤,河水冲刷着河堤,使河堤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得到改变;河堤也规约着历史的长河,使其不随意流动、泛滥。文化结构因历史的冲刷逐渐改变;另一方面,文化结构通过其延续性、稳定性规约历史的走向。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构或“文化图式”一经形成,如同暗流无意识地模塑、制约着这个民族的日常生活。盘瓠传说自其产生,已成为畲族先民和畲族迁徙过程中保护民族权益的“护身符”。畲族迁徙过程中虽“无赋无役”,但仍需不断强调盘瓠传说,以免遭受各地豪强地主对畲族进行“超经济”的剥削。对盘瓠传说的不断宣传、强调,逐渐强化了畲族对游耕生活不懈追求的民族意识。这种得到强化的民族意识以“文化图式”的潜流规范着畲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使畲民对游耕生活产生无限遐想。由此,畲族游耕农业的转变被延缓,其过程被延长。但是,畲族游耕农业的延长并不是漫无边际,而是受其对生态的破坏诸多条件的限制。定耕后,盘瓠传说由迁徙动力转变为畲族保护民族权益的精神力量。概而言之,作为历史记忆,盘瓠传说既是畲族的“护身符”和精神力量,也是其规则,规约着畲族生产、生活,延缓了畲族由游耕到定耕农业的转变,延长了畲族游耕农业的过程。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畲族文化新探》

出版者:福建人民岀版社

本书技术了畲族文化新探的情况。其中畲族文化研究的新收获、闽浙赣交界地的地理禀赋和畲民迁徙行踪、试论明清粤、闽畲民文献源流、贵州畲族来源之历史人类学探析、上金贝和云门畲族村之比较、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曹大明
责任者
陈吊眼
相关人物
董鸿勋
相关人物
钟允成
相关人物
蓝文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