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瓠传说是畲族先民和畲族迁徙过程中保护“我群”权益的“护身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2930
颗粒名称: 一、盘瓠传说是畲族先民和畲族迁徙过程中保护“我群”权益的“护身符”
分类号: K288.3
页数: 6
页码: 173-1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源于武陵蛮,其迁徙历程与封建统治力量推进相关。在迁徙中,盘瓠传说成为畲族反抗封建剥削、保护民族权益的“盾牌”。畲族长期免赋税,但受豪强地主剥削,强调盘瓠传说以强化民族意识,延缓了从游耕到定耕的转变。
关键词: 盘瓠传说 畲族 迁徙过程

内容

畲族发源于武陵蛮。畲族由武陵蛮逐渐发展成畲族的过程,是一部由武陵地区向东南山区扩散、迁徙的历史。其扩散、迁徙与封建统治力量由北而南、由平原而山区推进模式密切相关。汉晋时期,封建统治力量在武陵地区有所加强。早已习惯了无赋无役游耕生活的畲族先民恐难以适应套上封建统治的枷锁,由此逐步从其居住地武陵地区向四周迁徙、扩散。在迁徙的过程中,盘瓠传说逐渐演变成畲族先民反对封建压迫、凝聚族群认同、维持内部团结的符号。东汉人应劭所著《风俗通义》是对盘瓠传说最早的记载。原文已佚,转引自《后汉书》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盘瓠)好入山壑,不乐平旷。……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今长沙、武陵蛮是也。”②显然,盘瓠故事是一个传说,盘瓠得名与图腾崇拜有关。其中“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的记载首先说明了,畲族先民已会运用盘瓠传说中“先父之功”保护自我“免租税之赋”的权益,其次表述了东汉王朝对畲族先民已存在封建剥削压迫。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没有封建赋役剥削,畲族先民没有必要申诉传说中有功的英雄祖先,以此不纳赋役。晋人干宝《搜神记》载:“盘瓠将女上南山,草木茂盛,无人行迹。……衣服褊裢,言语侏离,饮食蹲踞,好山恶都。……有邑君长,皆赐印绶。……今即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夷是也。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其俗至今。”①与东汉畲族先民“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相比,两晋时期,封建统治的触角已渗透至“蛮区”,否则不会出现“有邑君长,皆赐印绶”;畲族先民的分布,从东汉时期的长沙、武陵扩大到“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则说明两晋统治者对畲族先民的统治逐渐得到了加强。
  随着封建统治力量在南方进一步的加强,南北朝时期在比较偏远的荆州、雍州、零陵、衡阳等地游耕生活的畲族先民也感受到封建统治的压力。如果他们要享受免徭役的“优惠政策”,需出示其身份——盘瓠之后。《宋书》载:“荆、雍州蛮,槃瓠之后也。分建种落,布在诸郡县。荆州置南蛮、雍州置宁蛮校尉领之。……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结党连群,动有数百千人,州郡力弱,则起盗贼,种类稍多,户口不可知也。”②显然,畲族先民无徭役、不贡官税虽与“州郡力弱”息息相关,但是与“荆、雍州蛮”系“槃瓠之后”也密不可分。梁时都督湘、桂、东宁三州军事,任湘州刺史的张缵时曰:“州界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而居,历政不宾服。”③莫徭“历政不宾服”,不纳赋役已是无疑。《隋书》则明确记载畲族先民是因“据祖功”而免徭役,曰:“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名。”④对归附决定抛弃游耕转而定居的畲族先民,南北朝封建朝廷据其宣称的盘瓠传说亦可享受较轻赋税的优惠政策。《宋书》又曰:“蛮民顺附者,一户输谷数斗,其余无杂调……蛮无徭役,强者不供官税。”⑤
  游耕于闽粤赣边的畲族先民在隋唐时期依旧过着“刀耕火种”、“采实猎毛”免赋役的游耕生活。“(汀)郡之北,莽莽万重山,苍然一色,人迹罕到”,那么居住在此地的畲族先民不可能会纳赋役,难怪朱国汉将畲族先民妇女描写成“绿蒲畲客饭,红叶女郎樵”①。唐朝虽在畲族居住的闽西设置汀州,编户三千,征缴税赋,但这些“编户齐民”不是畲民,而是汉民百姓:“开元十一年,福州长吏唐循忠于潮州北、广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奏置(汀)州。”②由此可知,畲民在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并没有缴纳赋役,而是继续其无赋无役的游耕生活。《资治通鉴》载:“乾宁元年……黄连峒蛮二万围汀州。福建观察使王潮遣其将李承勋将万人击之,蛮解去,承勋追击之,至浆水口,破之。闽地略定。潮遣僚佐巡州县,劝农桑,定租税,交好邻道,保境安民,闽人安之。”③显然,王潮派兵破蛮之后,官府“劝农桑,定租税”的对象还是从北方迁徙而来的汉人,没有针对畲民(蛮)。因此,隋唐时期闽粤赣边区迁徙中的“峒蛮”没有纳赋役。唐中后期,随着北方汉人潮水般地涌入闽粤赣边区,平旷之地已基本开发完毕,山区之地也逐步得到开发。畲族“免赋税”的游耕农业空间逐渐在北方汉人的蚕食下日益缩小,免赋役的游耕农业此时面临挑战,因而可能少量畲民迁徙到了闽东、浙南。浙江景宁县惠明寺村和敕木山村的《唐朝元皇南泉山迁居建造惠明寺报税开垦》载,在永泰二年丙午岁(766年)雷太祖进裕公一家人与僧昌森子清华二人,从罗源县十八都苏坑境南坑,一同来到浙江处州府青田县鹤溪村大赤寺。④唐末王审知三兄弟随王绪经赣、粤入闽,因王绪无能,王审知长兄王潮发动兵变取而代之,领军北归,至沙县后经劝说会师取泉州。⑤后经畲民的帮助攻取福州。《资治通鉴》也载:“(昭宗景福元年)王潮以从弟彦福为军统、弟审知为都监,将兵攻福州。民自请输米饷军,平湖洞及滨海蛮夷皆以兵船助之。”⑥其中,平湖洞的蛮夷就是畲民,滨海的蛮夷就是疍民。这些“从闽王王审知为向导”的畲民业已随军迁徙到闽东。上述这些处于游耕农业阶段中的畲民不仅唐代没有缴纳赋役,在宋代的大部分时间可能也是如此。①
  随着封建统治阶级对闽粤赣边区统治的加强以及北方移民对闽粤赣边区的移民,宋元时期畲民的游耕农业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畲族迁徙的前锋此时已抵达福建中部、北部,仍在闽粤赣边区生活的畲民大部分仍坚守游耕农业,少数开始入版籍并承担封建赋役。刘克庄发出“畲民不悦,畲田不税,其来久矣”②的感叹说明,赣闽粤边的畲民在宋代大部分时间内的确未纳赋役。《宋史》载:“距州(潮州)六七十里曰山斜,峒僚所聚,丐耕土田不输赋。”③在游耕过程中,畲民虽然不纳赋役,但豪强、地主会想方设法盘剥他们。此时,畲民宣称盘瓠传说可以一定程度地保护民族权益。否则,就会惨遭汉族豪强、地主“超经济”的剥削:“贵家辟产,稍侵其疆,豪干诛货,稍笼其利,官吏又征求土物蜜蜡、虎革、猿皮之类。”④在豪强、地主“超经济”的盘剥下,畲民苦不堪言,不断揭竿抗争,“畲人不堪,诉于郡弗省,遂怙众据险,剽掠省地”⑤。代表封建利益的刘克庄也不得不承认:“夫致盗必有由,余前所谓贵豪辟产诛货,官吏征求土物是也。”⑥宋元时期大量起义即是畲民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经济与“超经济”压迫的注脚。《宋史》载:“(嘉定二年十一月)是月,郴州黑风峒寇李元砺作乱,众数万,连破吉、郴诸县……(十一月)李元砺破赣州,南安军,诏以重赏,募人讨之。”⑦。又载:“理宗即位……盗陈三枪起赣州,出没江、闽、广间,势炽甚。”⑧《元史》也载:“(至元二十五年三月)甲寅,循州贼万余人寇漳浦,泉州贼二千人寇长泰,汀、赣畲贼寇龙溪,皆讨平之。”⑨
  明清时期,畲民已游耕到闽东、浙南,小部分进入赣东北,晚清时少量进入皖南。①明代,盘瓠传说依然存在现实需要,它仍是各地畲民“免差徭”的“挡箭牌”。除粤东部分地方外,无论是畲族原住区闽西、闽南、赣南,还是新住区闽东、浙南、赣东北均无役无赋。闽南的永春畲民能“巢居崖处,射猎其业,耕而食,率二三岁一徙……无徭役”,是因“考之其史,其盘瓠莫徭之裔也欤”②。闽西畲民享受不纳赋税的优惠政策延续到了清初。康熙年间(1662—1722年)汀州仍有许多畲民“随山迁徙,去瘠就腴,无定居,故无酋长统摄,不输粮,不给官差”③。闽东畲族刀耕火种,游徙不定,可能也不会供赋役。明代进士谢肇淛游太姥山时,路过湖坪,所见皆游耕景象:“值畲人纵火焚山,西风急甚,竹木迸爆霹雳。舆者犯烈火而驰下山,回望十里为灰矣。”④明代畲族从无赋役的闽东迁往浙南,其“伏笔”是浙南无赋役。同治《景宁县志》载:“畲民瑶僮别种,盘瓠之后也……处(州)之松、遂、云、龙诸邑,皆有其人……若其治于官,另编保甲,遇差徭县尉票致之,贫不能存,则亡徙以去。”⑤明代赣南畲族也未纳赋役。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任南赣巡抚的王守仁称:“其大贼首谢志珊、蓝天凤各又自称盘皇子孙,收有宝印画像,蛊惑群贼,悉归约束。……盘踞千里,荼毒数郡。”⑥“今各巢奔溃之贼,皆聚横水、桶冈之间……生虽庸劣,无能为役”⑦;“其初,贼原系广东流来……不过砍山耕活……万安、龙南等县避役逃民并百工技艺游食之人,杂处于内”⑧。从王之言语可知,汉族逃民为逃避徭役而杂处畲区,这说明畲区未实行赋役制度。
  入清,除粤东、赣东北少数十分偏僻的畲村外,各地畲族已完全被置于封建赋役的罗网中。①至此,畲族的游耕农业完全转为定耕农业。
  由上可知,自东汉应劭记载起,盘瓠传说就是畲族先民和畲民迁徙过程中反抗封建统治剥削压迫的“盾牌”、保护民族权益的“护身符”。畲族迁徙过程中无需纳赋缴税,但仍需不断宣传、强调盘瓠传说,以免遭受豪强地主对自己进行“超经济”的剥削。正是对盘瓠传说的不断强调,强化了畲族不懈追求游耕生活的民族意识。这种强化潜意识地影响或规约着畲族的“文化图式”,延缓了畲族从游耕农业到定耕农业的转变,使游耕过程得到延长。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畲族文化新探》

出版者:福建人民岀版社

本书技术了畲族文化新探的情况。其中畲族文化研究的新收获、闽浙赣交界地的地理禀赋和畲民迁徙行踪、试论明清粤、闽畲民文献源流、贵州畲族来源之历史人类学探析、上金贝和云门畲族村之比较、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曹大明
责任者
朱国汉
相关人物
吏唐循
相关人物
李承勋
相关人物
王潮
相关人物
黄连峒
相关人物
刘克庄
相关人物
王守仁
相关人物
谢志珊
相关人物
蓝天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