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畲、客物质文化的交融——山岳文化与河谷文化的融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2920
颗粒名称: 一、畲、客物质文化的交融——山岳文化与河谷文化的融合
分类号: K288.3
页数: 5
页码: 142-1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与客家在赣闽粤交界区域共同生存,虽有历史冲突,但物质文化交流广泛。畲族文化对客家有影响,同时客家也适应环境学习畲族文化。随着畲族向河谷发展,客家文化影响逐渐增强。两者交融体现了适应环境和生存需求的重要性,形成了独特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
关键词: 畲族 山岳文化 河谷文化

内容

赣闽粤交界区域是客家和畲族早期共同的生存空间。至迟在公元7世纪(唐代初年)时,畲族就已劳动、生息、繁衍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地区。唐末、五代至宋,客家先民也源源不断地迁入赣闽粤交界区域。唐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僚啸乱”,唐高宗为了“靖边方”,派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入闽,畲族人民在苗自成、雷万兴及至他们的儿子兰奉高等人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斗争,陈元光也被“贼将兰奉高刃伤而卒”①。宋理宗景定二年(1262年),漳汀地区畲族人民又掀起一次 大规模起义,“群盗益深,距城仅二十里,郡岌岌甚矣”,宋王朝“命陈鉴入畲诏谕”,②通过软硬兼施的阴谋手段,瓦解和镇压了这次畲族聚居区内的一次较大的起义队伍。这些虽是畲族反抗汉族统治阶级压迫的斗争,但确实也体现畲族与客家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种斗争也使部分畲族与客家之间结下仇恨,然而这些斗争却不能阻止畲族和客家在物质文化方面的交融,因为两大族群同样为了生存和安全的需求,他们必须相互学习彼此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生产、饮食、服饰、建筑等多方面相互影响。(见表一、表二)
  从表一、表二分析畲族和客家在物质文化层面上的交融,大体可以看出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畲族对客家的影响更多或略占优势。从入居赣闽粤边的时间看,畲族(先民)早于客家(先民),畲族为“主”,客家为“客”,“客” 向“主”学习更为广泛和深刻。被认为是客家标志性文化现象的擂茶、茶亭、围屋、五凤楼等都深深刻着畲族文化的烙印,其他如狩猎、男女服饰等文化现象虽已消失在客家历史中,但不能否认畲族对客家物质文化影响的广泛性。
  第二,畲、客物质文化交融取决于适应特定生存环境所需的先进文化。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和江淮,在物质生产方面比土著居民先进,但适者生存,在赣闽粤边界区域山高水冷、林菁阻深,为了生存的需要,客家人首先要在生产方式上作改进,如很快就学会烧畲、狩猎,客家先民可能在唐、宋时期就学会了种植稜米①。客家人为适应山区拓荒需要,甚至摒弃了 “男尊女卑”、“男耕女织”、“妇女缠足”等习俗。另外为了安全的需求,客家人在建筑方面也借鉴畲族棚屋、楼房特点修建土楼、五凤楼等住房。这说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相对于籁闽粤边界区域生存环境,畲族物质文化比客家是更适应、更先进的。
  第三,畲族吸收客家物质文化体现了畲族由山岳向河谷发展的特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存区域的扩展,特别到明清以后,畲族居民由山区逐渐走向河谷。有着中原河谷文化特质的客家文化对畲族的影响开始占主导地位。畲族向客家学习佃耕水田,佃租汉族地主土地,学会“趁坪”,其生存需求得到更广泛的保障。畲族建筑文化也深受客家影响,在民居建造厅堂、神龛,供祀神榜,择日、看风水,祈求祖宗和神灵保佑,体现了更高层次安全的需求。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畲族文化新探》

出版者:福建人民岀版社

本书技术了畲族文化新探的情况。其中畲族文化研究的新收获、闽浙赣交界地的地理禀赋和畲民迁徙行踪、试论明清粤、闽畲民文献源流、贵州畲族来源之历史人类学探析、上金贝和云门畲族村之比较、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赖艳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