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滨海畲族”概念的提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2875
颗粒名称: 一、“滨海畲族”概念的提出
分类号: K288.3
页数: 3
页码: 39-41
摘要: 本文提出“滨海畲族”概念,凸显散居民族畲族在福建宁德市的最大聚居区的地理特征。文章分析了宁德市畲族人口和聚落的分布,指出畲族具有滨海性。同时,文章也强调了民族政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滨海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族群生态结构的一个巨大异数。
关键词: 滨海畲族 概念 提出问题

内容

清初以来,畲族分布格局发生一个显著变化,闽东北逐渐成为这个族群的最集中的栖息地。闽东北共有11个畲族乡,从南至北分属连江、罗源、宁德(今蕉城区)、霞浦、福安、福鼎等6个沿海县份。现在的宁德市9个县(市、区),其中4个在沿海。宁德市有9个畲族乡,全部分布在沿海县份。蕉城(原为宁德县)的金涵,福鼎的硖门和佳阳,霞浦的盐田和水门,就在海边。福安的坂中、康厝和穆云,离海边有点距离,但也在长溪中游的主支流(穆阳溪)上,与长溪在福安入海处的几个港口大镇水路相通,情况有些类似于福州疍民之沿闽江而一路迁徙到上游的南平、建瓯、邵武和将乐(参见“维基百科”网的“福州疍民分布图”),只是他们离海比闽北疍民近得多。崇儒畲族乡距海稍远,但它所在霞浦县正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县份。
  宁德市现有234个畲族村委会,其中沿海4个县份共有215个,占总数的91.88%;即使扣除沿海县份中离海稍远的畲族建制村,包括蕉城赤溪镇(2村),福安潭头、上白石和社口三镇(12村),霞浦崇儒、柏洋二乡(10村),福鼎管阳、蟠溪二镇(5村),仍有186个建制村,占总数的79.49%。①
  如果从最为散漫的人口自然分布角度看,缪品枚在《畲族与闽东传统文化》一文中指出,沿海畲族人口占闽东畲族人口总数的44.26%。②缪文未交代统计口径,这里不便复核。新近发表的赖艳华《闽东畲族居住格局初探》一文,把闽东畲族人口分布划分为三大聚居区:福安交溪(应称作长溪)流域,福鼎、霞浦、蕉城(原宁德县)沿海一带,古田溪水库周边及水口水库上游;指出鼎(福鼎)、霞(霞浦)、蕉(宁德蕉城)三县(市)沿海一带畲族人口为70533人(已扣除崇儒),占闽东畲族人口的44.48%。③但拙文只就“滨海畲族”一点来考察,应当将赖文中长溪下半段5个乡镇的畲族人口划入统计范围(包括赛岐镇1919人,溪柄镇3349人,甘棠镇6324人,下白石镇4944人,湾坞乡2852人),则为89921人,所占百分比为57.13%。而按笔者的视角,如前文所述,长溪中游的坂中(7400人)、韩阳(2106人)、城阳(2928人)三地和其主要支流穆阳溪中段的穆云(7286人)、康厝(5503人)、溪潭(4285人)三乡镇都距海口不远,旧时通航条件很好,海船的客、货换乘溪船,可以顺利运抵长溪中游两岸④,这里的畲族其实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滨海性”,如果把这29508人也作为“准滨海人”来理解,所占比例就更高了。
  据此,笔者提出“滨海畲族”这一概念。
  当然,仅仅止于这些“事实”,还不足以籀绎出科学概念。我们并不必要在“畲族”之外再杜撰诸如“山地畲族”、“游耕畲族”之类新名词。我们创设概念,是要标示事物的分异和新质。现在大家常说全国畲族一半以上在福建,福建畲族一半以上在宁德市。“滨海畲族”则意在凸显这个散居民族的最大聚居区的地理特征,如上文所述,不仅宁德市是一个滨海城市,而且从人口自然分布到畲村聚落分布再到畲族乡行政性分布,统计单位的层级越高,畲族滨海意味越强(57.13%→79.49%→100%)。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关民政、民族领导部门便以福建沿海为汉族地区等理由而对原为少数民族的“疍民”作出已经“汉化”、不再是少数民族的认定。民族政策对民族发展有很强的规整导向作用,疍民渐渐地而又很快地真的不成其为少数民族了。在这种形势下,“滨海畲族”更可谓是我国东南地区族群生态结构的一个巨大异数。
  应当说明的是,本文本节及下一节的阐述,受手头材料限制,侧重于分析现在宁德市的情形,特别是对于乡村、人口、河流的数据使用方面,尤其如此。实际上,闽东北“滨海畲族”的指称范围,应当包括宁德邻境的罗源、连江二县,它们在孙吴至初唐四百多年间本同属一县,现在的地表形态和族群生态仍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畲族文化新探》

出版者:福建人民岀版社

本书技术了畲族文化新探的情况。其中畲族文化研究的新收获、闽浙赣交界地的地理禀赋和畲民迁徙行踪、试论明清粤、闽畲民文献源流、贵州畲族来源之历史人类学探析、上金贝和云门畲族村之比较、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校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