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东家人历史记忆的解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2872
颗粒名称: 四、对东家人历史记忆的解读
分类号: K288.3
页数: 4
页码: 35-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家人是贵州地区东苗与江西移民后裔鸭崽苗的融合产物。江西人因“调北征南”等政策迁入贵州,与当地土著通婚同化。东家人宣称祖籍江西,部分因避免官军杀戮,部分因采汉姓后直接抄录汉族族谱。江西猪市巷可能是移民集中地,非真正祖籍,具有表征意义。
关键词: 贵州 历史记忆 解读

内容

江西肯定有名叫“猪市巷”或“珠市巷”等发音相近的地方,而且可能还不止一个,但那么多的姓氏都出自同一个地方,显然不太可能。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率30万大军入滇黔平乱,大获全胜。为了巩固边疆,扼守云南,明王朝留下部分军队,沿入滇通道次第布防,建立卫所,并将他们的家眷迁来,屯垦驻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调北征南”。洪武到永乐年间(1368—1424年),明王朝又以三年不纳粮租作为优抚条件,从中原、湖广、江南等省征调大批农民、工匠、役夫、商贾、犯官等迁居贵州,垦荒拓殖,并发给农具、耕牛、种子、田地等,这就是所谓的“调北填南”。那些江西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入黔地的。至今,东家人还流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江西绑来的,途中还乘船渡江。他们现在走路时反手在背的习惯,就是因为当年被绑留下的,有的据说手臂上还遗有印迹。①当然,也不排除有少数江西人是在这之后,因为其他原因如逃债、避祸、躲瘟疫等入黔的。
  由此推断,“猪市巷”很可能就是当年那些移民入黔前的一个集中地,而非他们真正的祖籍地。其中有的人甚至可能还是来自其他省份,而不是江西,所以在贵州的一些姓氏中,还有来源于南京猪市巷或江苏猪市巷等说法。正因为如此,所以,对那些宣称祖籍地在江西猪市巷的人来说,猪市巷也许并不具有寻根的意义,而只具有表征的意义,就像石壁村之于客家人,珠玑巷之于广府人,南京之于川滇诸多姓氏。这些地方或者是某个区域的先民流转迁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或者是他们情感归属的寄居地。
  事实上,由于江西距离贵州相对较近,通过湖南进入贵州较为便利,所以入黔的人也特别多,这在史籍上也有记载。在进入贵州的江西人中,很多人恐怕都是单身,因为在那个交通隔阻、疾病横行的年代,携家带口长途跋涉,所付出的代价太大,风险亦极高。这些单身汉在黔地落脚之后,只能与当地土著人家的女子结婚,以解决配偶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子嗣被逐渐同化,而成为贵州“苗蛮”中的一员。清人李宗昉就曾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过程,他说:“凡他省人客黔,娶妻生子,名‘转窝子’。转窝所生,名‘门斗子’。再传,则土人矣。‘转’读去声。江西人尤多。”①
  在贵州的社会发展史上,这种民族间的融合曾长期存在。史料载,自春秋战国以来,就不断有汉人陆续进入黔地。民族融合的结果,是他们逐渐被同化,以致原有的社会文化特征丧失殆尽,而被人视作“苗蛮”种类。其中,最突出的例证当属宋家、蔡家。“宋家,春秋时宋人之裔。为楚所俘,放之南徼,遂流为夷”②,而“蔡家,本蔡国之裔。战国时楚将庄蹻灭牂牁,时蔡侯久为楚所灭,遂迁公族于牂牁,于是苗中有蔡家子矣”③。如前所述,即便东苗,也被认为是由唐代的“东谢”演变而来。对此,民国《贵州通志》评价说:
  宋元以前,中国对于贵州仅取羁縻主义,故其戍卒居留、亡虏迁徙,久则习已俱化,而汉族与苗族遂有血统之混合。今之苗族,由历史上溯其遗迹,盖尚有多数为汉族同化者,如苗中有宋家,宋家之遗民为楚放逐者也;有蔡家,蔡之公族为楚迁徙者也;有龙家,汉武帝时蜀之大姓迁于牂牁者也。又平越、黄平间之夭苗多姬姓,相传为周后;平越、清平间之西苗有谢、马、何、卢、雷、罗等姓。黎平间之花苗有张、陆、姚、李、朱、潘、杨等姓,凡此非豪族大姓之子孙,亦流寓客民之遗裔也。④
  由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一些在“调北征南”或“调北填南”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进入贵州的江西人,逐渐融入了此前已久居黔地的东苗中,而成为东家人的又一重要来源。好养鸭和善养鸭的生活习性,便是他们从江西带来的。明清时期,他们与东苗的融合尚不完全,而且又有擅长养鸭的明显特征,所以被称作鸭崽(子)苗,与东苗分属两个不同的苗蛮种类。清末至民国年间,随着文化融合的加快,鸭崽(子)苗与东苗日趋融为一体,而被人称为东家人。
  但是,既然东家人是东苗与从江西迁来的鸭崽(子)苗融合的产物,那为什么现在的东家人都宣称自己的祖籍地在江西?这是否意味着,历史上的东苗都消失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那些宣称祖籍地在江西的人,有许多就是历史上的东苗。而他们之所以宣称祖籍地在江西,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如赵华甫先生所认为的:明清政府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曾多次对起义的贵州土著民族进行大规模的血腥镇压。幸存者为了生存,被迫隐姓埋名,往外迁徙,并告诫其子孙后代,以后若遇官军盘问,就说自己是江西猪市巷迁来的,如此便可以避免官军的杀戮。①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则是,东苗原来实行子父联名制,没有像汉族那样固定的姓氏,②更没有文献记录的族谱,采汉姓之后,便像六堡村赵姓那样,直接抄录同姓汉人的族谱,于是便有了祖籍地在江西之说。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畲族文化新探》

出版者:福建人民岀版社

本书技术了畲族文化新探的情况。其中畲族文化研究的新收获、闽浙赣交界地的地理禀赋和畲民迁徙行踪、试论明清粤、闽畲民文献源流、贵州畲族来源之历史人类学探析、上金贝和云门畲族村之比较、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建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贵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