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2867
颗粒名称: 五、结语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23-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清时期,粤东、闽西南的方志文献开始大规模修纂,其中涉及畲民的“概写”和“特写”丰富。这些文献在潮、惠、汀、漳等地史家间广泛抄传,内容相似度高。在引用时需明辨源流,避免错讹。粤东畲民文献系统完整,数量潮州多于惠州,与畲民分布相适应。
关键词: 畲民 文献源流 结语

内容

1.粤东、闽西南的府(州)县方志大规模修纂起始于明中叶,有关畲民的方志文献也大致出现于此际,尤其是嘉靖年间(1522—1566年)以后,政局的日趋腐朽引起闽赣之间众多畲民参与其间的持续起事,朝廷为之长期剿抚,畲民作为“非我族类”的“他者”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也得以作为受防范与抚绥的对象进入汉人史志系统。
  2.粤东、闽西南有关畲民的方志文献,除了上文所论的“概写”以外,还涉及大量记载具体人物、事件的“特写”,这些“概写”及“特写”也与前代所述有关。笔者之新著《客家文化论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上编第一章《盘瓠的南迁与畲族的形成》一节及第三章《客、畲联合抗元与畲族融入客家》一节,自汉晋有关“盘瓠传说”文献始至宋元,对畲民文献已作较详尽的搜集、整理和解读,可借以一窥明清闽、粤畲民文献的源头所自。明清文献中反复出现的宋(元)“虔、汀、漳、潮、循、惠”区划名,或是一种传承关系的隐喻。
  3.粤东畲民文献,构成了国志——省志——府志——县志的完整系统,前后史乘内容层层相袭,虽时有增删,但“概写”的核心内容未有根本变易,数量上则潮州多于惠州,这与畲民的分布状况是相适应的。
  4.总体而言,惠州文献主要传入漳州,潮州文献主要传入汀州,内容又以戴璟《广东通志》卷18所载一支居多,换言之,漳州文献主要内容出自惠州,汀州则出于潮州。
  5.我们从详实、优雅、体恤的《猺民纪略》出发,择其极言畲民神勇、骇人心魄的“中兽立毙”(“着禽兽立毙”等)一语,放入上述文献系统,将发现沿用重复者何其众也,足证文献间的直接抄录之普遍、惊人!
  昔时,潮、惠、汀、漳史家之间的辗转抄传、沿录,此举是基于各地异时畲民的共性,抑或出于史志修撰轻田野调查的痼疾?时至今日,我们在反复引用这些史料时,若明其源流,知其同母,是文本之间的“克隆”甚或想象时,执笔之手是否该有一丝犹豫?类似于郭志超先生所指出的“抚瑶土官”系“粤冠闽戴”的错讹是否可以少些呢?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畲族文化新探》

出版者:福建人民岀版社

本书技术了畲族文化新探的情况。其中畲族文化研究的新收获、闽浙赣交界地的地理禀赋和畲民迁徙行踪、试论明清粤、闽畲民文献源流、贵州畲族来源之历史人类学探析、上金贝和云门畲族村之比较、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重光
责任者
郭志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