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宁德地区人大实践与探索的13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梦里畲乡》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2847
颗粒名称: 十二 宁德地区人大实践与探索的13年
分类号: K288.3
页数: 12
页码: 169-1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担任宁德地区人大工委主任的经历和工作情况。作者介绍了当时人大工委的规模和工作职责,并强调了学习、制度建设和与党委的密切合作的重要性。作者还总结了地方人大制度建设的经验和问题,并强调了地方人大行使职权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人大工委 人大代表 制度建设

内容

1
  1994年3月2日,省人大常委会任命我兼任宁德地区人大工委主任。
  当时的地区人大工委规模很小,就两个科室,除了办公室就是综合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综合处则联系全地区各县市的人大工作,人员总共15名。我从分管政法工作到兼人大工委工作,任务又增加了一块,责任也多了一分。由于人大工作的特殊性,在业务上又是个“门外汉”,我只得边学边干了。
  当时的地区工委是省人大的派出机构,并非地方一级人大,没有决定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人大工委日常的工作就是按相关规定进行履职,检查督促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还要协助搞好县市乡镇的换届选举工作。而县市一级人大则主要负责选举人大代表的工作,负责代表管理组织活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调研,组织代表进行视察,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完成上级人大交办的其他事项。
  当时人大工委的工作不管是工作面还是影响力来说,都要小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一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这个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地位、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人大制度的宣传不够深入也是个原因。由于平时工作节奏不是很快,单位里必然会滋生一些不良的习惯,如不讲学习、扯闲话等,机关的风气不那么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期望值在逐年提高。人大工作不断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如不及时改变长年形成的积习,不创新工作方式,地方人大工作将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法制的根本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距离会越拉越大。
  在这种情形下,我曾以抓学习、树正气、抓制度、看效率为切入点,以期提高人大机关人员的素质和养成好的机关作风。当时,由人大机关的人员文化素质都较高,对学习都有一种渴求,因此,当学习成为首要任务后,机关里很快就出现人人学业务的好风气。这时也开始抓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说话,以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论高低。由于大家都按规行事,闲话少了,自我学习有了压力,干部的素质就上去了。
  干部不交流,池水不活。为了拓展工作局面,在1997年,人大工委建立了同各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制度犹如在地方人大之间搭起了一个平台,将各地的工作经验有效地进行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地方人大工作的开展。
  2
  我在人大岗位上的时间也不算短,前后长达13年之久。1994年是地委副书记兼着地区人大工委主任一职的,但从2000年撤地设市后,宁德市一级人大常委会诞生,我作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我就专职于人大工作了。
  在这些年,曾当选为福建省六届政协委员,福建省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
  在我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的几年里,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履行好一个代表的职责,为民立言,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由此,在工作中,我通过边学习,边摸索,边总结,对人大代表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履行好神圣职责有了较深的体会。我曾将这些体会写下来,后来还被收入了全国人大汇编的《怎样当好代表》一书。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积累的一些体会。
  第一点体会是要学会在会外练“功夫”。
  作为人大代表,怎样把“民意”带到会上呢?我的体会是要把功夫放在会外,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
  我作为地委、地区人大工委的领导,由于事务性的工作较多,直接在选民中活动的时间不是很充裕,因此我就充分利用参加视察和下乡调研活动,更多地了解乡情民意,通过接访群众,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作为一名畲族干部,我花了很多的时间了解畲族乡村,畲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同他们交流与沟通比较多,到他们中间开展调研。这样,可以听到真话,摸到实情。
  这些年来,我每年都安排时间,到边远的山村,到畲乡畲寨,到老区基点村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把他们的嘱托带到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记得1997年,闽东农村及畲乡掀起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热潮,我在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前,就如何加快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奔小康步伐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中,各县市对省里《关于加快农村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步伐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文件反应很好,但难以落实到位,特别是下拨扶贫经费要求各地先配套到位,这个困难极大。基层干部群众要求上级先期下拨扶贫经费。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进行了思考,并在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此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个意见当时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并被省政府采纳。会议结束不到一个月,省政府就将扶贫款下拨到位,从而有力地加快了我区农村及畲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我的第二点体会是审议见真情。
  人民信任我,选我当人大代表,我就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为人民负责。认真审议各项报告,积极为人民立言,这是代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在审查报告时着重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个是看报告是否从实际出发,符合人民愿望,适合本地情况;另一个看报告是否从全局上进行了综合平衡,全局和局部、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处理得怎样。
  记得在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心情非常激动,感到省长作的报告非常好,但政府工作报告讲沿海发展的多,讲山海协作、特别是闽东的事情少。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审议时提出:“中国内陆海岸线从渤海湾到北部湾,惟有闽东千里海岸线属于经济落后地带,闽东应纳入海峡西岸繁荣带发展战略。福建的新一轮创业,不能没有闽东。”“要让闽东发展,自我推进,自己造血,在资金、项目上,省政府应予倾斜,使闽东逐步缩小同全省的差距。”
  这一点引起宁德地区代表团全体代表共鸣。接着,我又提出“要把宁德开放促开发扶贫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推进大黄鱼养殖的产业化进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把立项建设闽东高速公路列入政府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议。时任省委书记的陈明义同志在听完我和其他代表的发言后,当即表态:晚上请省政府、省计委报告起草组的同志专门到宁德团听取意见。陈明义同志还指出,代表们的发言,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没有闽东的繁荣,就没有福建的繁荣。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以上审议意见在修改省政府工作报告时被吸取。
  针对前进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敢讲真话,敢于提出批评意见,是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的表现。
  每次审议会,我都直抒己见,畅所欲言,不当“闷葫芦”。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安排中,安排了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和木兰溪——“四江一溪”的防洪建设项目,而宁德地区的第一大江——赛江,没有列入省政府的防洪建设项目。但是,赛江沿岸住有许多群众,年年遇到洪涝灾害,对此,群众反应强烈。在审议中,我和来自福安等地的省人大代表共同呼吁,要求把“四江”改为“五江”,把赛江治理纳入省的计划,这引起了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贺国强同志在会上表态:关于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政府工作报告能吸取的尽量吸取。后来,政府工作报告就将“四江”改成了“五江”。会后,这个消息传到赛江两岸,当地群众都十分高兴。
  第三点是为使畲寨换新颜。
  闽东是畲族同胞的聚居地,而我又是一名畲族代表,积极反映闽东畲族同胞的呼声与要求是我应尽的义务。
  这几年,我在会上先后提出了“加快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和奔小康”、“处理好山区与沿海共同发展的问题”、“在建国50周年基本解决老区五通的问题”等意见,得到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报告还写进了我提出的“增加17个少数民族乡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和“加大支持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的条文。
  这些意见和建议,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的民族工作。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后,省委、省政府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全省民族工作会议。在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后,省人大组织有关部门来到闽东进行《福建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的立法调研,省政府批准建立福安穆阳畲族经济开发区。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闽东畲乡畲寨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3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洗礼,进入新世纪的宁德迎来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宁德撤地设市了。与此同时,人大工作也迎来了她的一次新生。
  2000年11月14日,这是一个特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新建的宁德市体育中心隆重召开撤地建市大会,宁德市人大常委会也正式设立。在主席台上,我郑重地从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启彤手上接过宁德市人大常委会的大牌子和沉甸甸的印章。从此,宁德地区人大工委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宁德市级人大权力机关诞生。宁德市人大工作步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些年来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中,如果说有什么较深的体会的话,那就是认真把握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大常委会与同级党委之间的关系,是开展好人大工作的一个根本的政治保证。
  我认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既是人大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政治原则,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政治优势。
  从这些年的工作来看,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之所以能较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就是靠了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的位子找得准,摆得正。
  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意志。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就应该要严格遵循党的领导的原则,摆正党的领导与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按照党委的意图和人民的意志开展工作,保证人大工作的正确方向。
  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我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是做好人大工作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坚持党对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削弱和放弃党的领导,那就是放弃和取消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怎么样才能在人大工作中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呢?我认为,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与同级党委同心、同向、同力。在工作中,就是要始终坚持围绕市委的大局开展工作,在行使监督、决定重大事项、人事任免等法定职权的过程中,对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争取党委的领导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关系,才能把党的决策和主张依照法定程序变为人民共同的意志。
  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好人大工作的重大政治原则,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
  从进入新世纪后的宁德,我们真实地看到了她快速的发展步伐。特别是2002年5月,陈少勇书记接任宁德市委书记后,他提出的“对接两洲,南北拓展,做大做强闽东中心城市”以及“发展区域经济”等思路,可以说掀起了新一轮的宁德经济发展热潮。
  这一发展思路,是基于在2003年5月全线贯通的福宁高速公路的基础上的。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深锁于大山中的闽东门户大开,闽东迎来了一个历史的发展机遇,许多发展机会和新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4
  对于人大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在这方面,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曾就全市地方人大制度建设25年来的实践经验进行了调研,对过去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进行了总结,还就此形成了调研报告。
  25年来,经过不断地探讨、摸索,各地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如各级人大代表大会、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等制度,人事任免、议事规则,代表联系、人民来信来访、“一府两院”联系制度,代表小组活动、代表活动日、代表“回家”活动、代表向选民述职、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代表定期接待选民以及代表视察等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代表的活动更加丰富和规范。代表评议、述职评议、个案监督等方式在人大制度创新中日趋完善。
  据统计,宁德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人大工作制度236项,有效促进了地方人大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与此同时,各级人大还注重信访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创造条件,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当然,我们也从中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人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不足、地方人大行使职权的法制体系不完备、地方人大在监督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难点、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及提高代表素质等。
  从地方人事工作的实践,我体会要把握“四位”:即站位,站在大局的高位;定位,坚持人大法律定位;到位,履职要到位;不越位,不要做超越人大职权范围的事。
  5
  根据宪法及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所行使的职权,这是法律赋予人大的职责,能否行使好这“三权”,事关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三权”是相互结合、配合行使的关系,是不能截然分开、孤立行使的。
  首先是决定权。决定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决议的权力。特别是在我们没有地方立法权的市县人大,决定权相当于准立法权,行使好这个权力,对本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主要是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修订,其行为所指的都是事关全局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们紧紧盯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服从、服务于发展这个主题,把发展作为人大履职的第一要务,积极地把人大工作融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从人大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出发,找准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议大事、谋发展,及时讨论决定事关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
  在决定权的行使上,市县两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重大问题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作出决定、决议。市一届人大常委会五年来共作出49项决定、决议,如《关于推进依法治市的决定》、《关于高速公路沿线两侧一重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决定》、《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决定》、《关于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的决定》、《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决定》、关于“一府两院”任免的决议及政府工作,法院、检察院工作,计划、预算工作报告决议等。特别一届七次会议作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反响很大。
  在监督权行使中,坚持处理好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地方各级人大在工作实践中,依照法律规定,对“一府两院”实行法律和工作的监督,有效地运用了代表评议、述职评议、执法检查、质询等监督形式,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人大与“一府两院”法定职责虽有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
  按照各自法定职责,做到监督中支持,支持中监督,共同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在法律监督方面,我们开展了以执法检查为主要形式的法律监督。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先后对89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组织检查,同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具体案件开展监督,有效地保证了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我市的贯彻实施,促进依法行政、司法公正。
  工作监督方面,我们开展政府组成部门和法院、检察院负责人述职评议工作。
  多年来,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迄今已组织评议100多次,述职评议70多次。部分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还运用特定问题调查、询问、代表咨政等监督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工作和一些问题的解决。
  在新世纪初,蕉城区曾经发生了一起群众状告政府部门的案件。由于该部门没有正确面对群众、妥善处理问题,同时其他相关单位也在对此事进行推诿,即使在有关领导多次做出批示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还是拖了好几年。后来,群众代表找到了人大,当时虽然知道有相当大的压力存在,但我们最后还是努力协调双方作了调解处理,妥善解决了久拖未决的民告官案件。事件处理的结果双方都比较满意。
  在人事任免权方面,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本着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的原则规范选举任免工作,保证了党委意图的实现和各级政权建设,为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6
  人大代表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些年,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加强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可喜成绩。
  在代表大会期间,我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检查、调研及评议工作,组织代表参加有关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邀请部分代表列席常委会有关会议。各地也创造出符合本地实际,使代表工作更富有成效的新举措。
  比如,有的市在乡镇推行建立“代表议政室”、“代表活动室”、“代表接待室”。有的县坚持开展每月的代表接待日活动,有的坚持每季度组织“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领导到乡镇开展“代表联系日”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地方设立人大常委会以来的6年内,就办理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近3万件,受理来信4.8万件,接待来访4.7万人次。人大信访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有的县实行常委会领导带班负责制和委办主任轮流接访制,有的建立每双月到重点乡镇巡回接访制度。对一些重点、难点、热点的信访问题建立督办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密切了人大同群众的关系,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2005年,为了适应形势要求,人大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我提出建立学习型机关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
  一年多来,从人大机关的班子成员做起,常委会会议每周安排一次学法讲座,形成制度。通过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读书班、研讨班,派人外出参观学习、开展调查研究等途径,使得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求真务实精神和深入调查研究,也在机关形成风气。
  为了更好地建立一个高效的机关,我还提倡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我认为,常委会的工作还要更好地发挥各工作委室的作用,他们是工作的主力。特别要注重加强与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联系和工作指导,以形成人大工作的整体效应。
  2005年也是人大工作全新的一个年份。这一年的下半年,根据省委的部署,时任市委书记朱之文同志从宁德实际出发,提出了宁德的发展脉络:准确定位,推进海峡西岸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这个定位的形成,将宁德的发展牢牢地摁在了福建构筑海峡西岸经济区大格局的版图上,从此使宁德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5年,我还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使我在人大工作的岗位上,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工作。这年5月,市委常委会议专门研究抢救畲族文化工作方案,并确定成立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陈少勇和市长陈荣凯担任组长,我为常务副组长,蓝运全为办公室主任。陈少勇上省里工作后,由朱之文任组长。
  抢救畲文化工程最初的想法,应该来自于基层的报告与媒体的呼吁,而尤以媒体的呼吁最为强烈。
  事实就是这样。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趋于频繁,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同化就越加深入。因为交流的需要,畲家人就不大爱讲畲家话了,有的参加工作后常讲普通话。畲民对本民族的服装也不再每天必穿。更为严重的是,那些数千年创造出来、极具特色的文物与艺术渐渐被人遗忘,有的因疏于管理,被盗被窃并被出售,文物流失严重,一些重要文物濒临消失。
  近年来,畲族语言、服饰渐渐消失,一些珍贵文物失窃,一些村庄中畲族的风俗习惯在退化,珍贵手抄本、民歌这些文化珍品也越来越少人问津。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畲族数千年创造的不朽文化就将在历史长河中湮灭。畲家的下一代人不仅不会讲畲家话,连最起码的畲族的文化都没有了印象。
  关于如何保护畲族文物,弘扬畲民族文化方面,从国家到省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仅在我市,关于畲族的历史及发展问题,就进行过多次的研讨活动。其中2003年11月,我市举行的福建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极力呼吁,抢救和保护畲族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市委、市政府领导也是非常关注抢救工作。2005年5月,成立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计划用两三年时间做好抢救畲族文化工作几件事。
  首先对畲族文化进行一次全面普查:编撰一套《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刻录一盘畲族VCD、命名一批畲族文化历史名村、修建一座中华畲族宫文物馆、开辟一条风情旅游线、编写一本畲族地方通俗教科书、创作一台戏剧。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收集、整理、编篡工作已完成,此书包括独特的畲族语言、多姿多彩的畲族服饰文化、璀璨夺目的畲族民间文学艺术、畲族宗教文化、畲族工艺美术、特殊的传艺方式、独特的医药,以及别具特色的畲族武术、畲族文物文献、畲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内容。
  做以上这些事,主要是想通过一个载体,以固定的形式承载住多姿多彩的、具有丰厚底蕴的畲民族文化。然后通过这个载体,传承和激发畲民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弘扬民族精神。

知识出处

梦里畲乡

《梦里畲乡》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作者在书中回首四十五个工作春秋,抒发了对故乡的痴情与挚爱。描述了闽东畲乡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发展变化,展现了在历史沧桑巨变中党的民族政策,记录了作者及这一代人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明义
相关人物
贺国强
相关人物
袁启彤
相关人物
陈少勇
相关人物
朱之文
相关人物
陈荣凯
相关人物
蓝运全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