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走出山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梦里畲乡》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2838
颗粒名称: 三 走出山冈
分类号: K825.2
页数: 10
页码: 045-0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61年6月,作者在16岁时决定离开家乡,到八都公社担任通信员,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他积极学习雷锋精神,始终保持先进性和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他还参加民兵组织,在一次追捕逃犯的行动中表现出勇敢和责任心。他对枪械有特殊感情,并在婚后要求家人严格要求自己。
关键词: 通信员 雷锋精神 民兵

内容

1
  1961年6月,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那时,我16岁,在半岭村的黄坑自然村教书,教书期间都要回到南门岗家里拿些日常生活用品。6月初夏的一天,我回到家,正巧,当时的村支书钟秀全来我家。
  一进门,钟秀全就问我:“雷兴,八都公社需要一名通信员,村里推荐你去,你要不要去?”
  我一听这话,心里怦怦跳,二话没说,连忙点头:“要去,我要去。”
  我深深地知道,要改变目前生活状况,必须要有勇气走出山冈,敢于接受全新生活。去八都公社当一名通信员对我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我的内心世界里,一直都在期盼着这个机会。不用说,儿时,站在高高的山冈上,站在田埂上,等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也不用说,在放牛时,疾病无时无刻考验着我的毅力,让我独自伫立在蒙蒙旷野中告诉自己,不要被孤独打倒。年轻的我惟一的愿望就是走出山冈,看看山下的世界,去了解她,去奋斗!
  我的血管里,隐隐流淌着
  父亲、母亲的坚强;我的血脉里,流淌着畲族祖祖辈辈追求新天地的愿望。我,多么希望走出山冈啊。
  第二天,在二哥的陪伴下,我到八都公社报到。每月津贴8元。这标志了我开始走上工作岗位。
  通信员一职,及时送达信件传讯通知是最主要的任务。
  当时,没有电话,道路状况极差,全是靠走路。1961年,八都大桥还没建,前往云淡、闽坑、水际等村庄都要乘船过渡,然后再走路。遇到洪水、台风,也必须想尽办法完成任务。记得一次,发大洪水,雨又下得很大,到了简易码头,风大得连头上的斗笠都戴不稳。可是公社下达的文件必须及时送达各乡、村,我不能等待天气好转,只能冒险乘船渡河。
  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在八都公社的每一位同事,他们都很喜欢我。在八都当通信员时,我还小,他们关心我,在生活上给了我许多的帮助。我后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过去的同事基本上都年岁大了。我看到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献给党、献给八都人民群众。他们无私的敬业精神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我很怀念在八都工作岁月。
  我尊敬他们,更感谢他们在八都给了我无数次的帮助和生活上的关心。在2005年3月的一天,我去看望时任妇联主任陈赛容。她还能清晰地和我谈起在八都工作的情景。
  她说:“你当初在八都还是个小伙子,公社的同事叫你做啥你都乐意帮忙,手脚勤快。”“当时,公社没有电话,要送信到下面村里。山路又是羊肠小道。晚上通知开会,你还得跑去。辛苦哦。”“你脚好了没有?”
  我知道她是问我左腿伤。我在八都当通信员时,平时生病拿药,都在她家煎药。当通信员,我的工作基本上是送信兼做勤杂。开会发通知全要靠我去送,有时候托人捎信。全公社有16个村,我都跑遍。除此之外,在公社里,我加入了民兵队伍,积极参加维护社会治安巡逻,为群众防火“打更”。
  左腿受伤,就是那次在夜里巡逻的事情了。那时,八都正在建设新的人民会场,工地上坑坑洼洼的。有一次夜里巡逻,巡到工地时,我一脚跨过去,没想到一脚踩空,掉进沟里,腿受伤,血流不止。当时,她知道这件事,来卫生院看我。血好不容易被止住,足足缝了六针。我的左腿上还留下一块很深的大伤疤。
  老人家年岁高,前面说的话,后面就忘了。转眼间,她又高兴地对我说:“雷兴,什么时候,我们大家几个一起回八都走走,都快忘记公社的模样喽。”她沉思了好一会儿,然后又认真对我说:“雷兴,你手脚勤快,什么时候联系便宜的车,一起回八都看看。”
  2
  当时八都公社的领导对我很关爱,我自己也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文化,特别是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随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
  我特别喜欢雷锋的故事,那种发自内心的崇敬和仰慕,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雷锋故事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我受益很大,让我开始懂得了许多的道理。
  那段日子,我抄雷锋日记,读雷锋故事,唱雷锋歌曲。我认为,雷锋精神综合起来就是“钉子”精神、爱憎分明、艰苦朴素和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这里,请允许我翻开笔迹已有些模糊的日记本,重温那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关于雷锋的“钉子”精神,我记得故事说得是,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忙着施工任务,很难抽出时间学习。于是,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时,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雷锋曾在他的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
  当时,我看到这一段话,就想到了儿时站在石磨上“偷”听私塾先生上课的情景,自己深有感触。是啊,钉子有着挤劲、钻劲两个长处。我在学习上也要用“钉子”精神时刻鞭策自己,要挤出时间来学习,对知识和新鲜事物的认识和掌握,要像钉子一样,善于“挤”和“钻”。有了这个认识后,我除了做好通信员的工作,把所有的时间花在了学习上。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的事迹,也给当时的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记得有一则故事说:1960年8月,雷锋的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还有一则故事说: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作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义,只好收下一半。另外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也捐献给了辽阳人民。
  还有“大雨中助人为乐”等许许多多的雷锋故事。当年,雷锋的事迹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在报刊上发表后,引起全国上下强烈反响。这些故事深深地教育了我,对我触动很大。
  雷锋的苦难家史,也让我产生共鸣。所以,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关于雷锋苦难家史的细节。
  从我学习雷锋精神的那一天起,我树立了永远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我的内心世界里,对雷锋的这种精神,深深崇敬。雷锋事迹、雷锋形象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
  时光流逝,我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仍然能够在心底里记着雷锋那充满微笑的面容,记着他只有奉献而不求索取的一生,记着他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年代树立了张思德形象,在和平年代树立了雷锋形象。这些都使我认识到一个平凡的人,应该如何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他应有的贡献,从而创造出自己不平凡的业绩。
  2005年4月的一天,我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上,结合第一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第一阶段学习培训和广泛征求意见,将自己的感受总结为五点启示:第一点,共产党员也是人,而且是普通的劳动者,但党员与他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先进性,平凡岗位见先进,关键时候见先进,生死关头见先进,离开了先进性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第二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每个党员长期的政治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第三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第四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具体和细微的事情做起;最后,就是要以共产党员队伍中的模范先进人物为镜,鞭策、激励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我工作四十多年,我告诫家人,我从山冈上走出来,“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正是因为全靠共产党,凭借着党的政策,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努力,走上领导岗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一切。
  3
  在八都公社,我还积极地参加民兵组织。令我记忆深刻的是1962年的夏天追赶逃犯的那件事。那天中午,我顶着烈日赶了几十里路,从八都一直追到九都,而且,还险些被逃犯打。
  这事起因是,县监狱一名犯人越狱逃跑被抓获,后转押到八都,临时关押在八都区办公楼的楼下。谁也没有想到,到了中午十二点多,逃犯居然又一次逃脱。当时,一声令下,八都区紧急部署八都、九都等沿线公社的民兵搜捕逃犯。
  当时,得到指令后,我二话没说,骑上自行车就往九都方向追赶。
  道路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坑坑洼洼的道路,再加上正午烈日当空,我全力踩动自行车,任背上、胸前、额头的汗水直流,直至全身大汗淋漓。
  当快要到九都溪边一座废钢铁厂时,突然,我看见了一个身影,正向溪边走去。我一眼认定那就是逃犯。
  “站住!”我高声喊道。
  逃犯一愣站住了,然而他转身后发现只有我一个人,而且是个“小孩”,反而向我逼近。
  一米、两米,逃犯大约走近离我30米处,嘴里开始恶狠狠地骂了一句,同时加快脚步向我扑来。
  “你没有地方可逃,投降吧!”我一边向他喊话,一边做好搏斗的准备。恰好,就在逃犯抄小道向我这方向扑来的地方,4名九都民兵就埋伏在那里。
  三步、四步……“我教训你这小鬼!”那逃犯似有鱼死网破之意。
  就在他只想“教训”我,得意忘形之时,正好进入民兵的埋伏圈。4名民兵一下子从草丛里跳起来,犹如天兵降临,将逃犯翻倒在草丛中,纵然那逃犯穷凶极恶,也丝毫动弹不得。
  逃犯抓获了。而此时的我,才发现自己的手心上,出了一把汗。当时的情形真的很危险。我那时只有17岁,个子又矮。而且,那个逃犯坐牢前,还是个拳师。何况,他三番五次从监狱中逃脱,困兽犹斗。说实在,那时我只想到自己的责任,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
  胡伏卿现在遇到我,谈起这件事,笑着说:“那时,你的思想先进。”
  他还对别人说起我:“雷兴?哦,我记得他。当时他在公社当通信员,我一看到这个小伙子,就感觉他的思想和外界的那些年轻人不一样。他思想上进。”
  他还说:“通信员这个岗位,本职工作就是打水、送信、联络。而他根本不需要公社领导去吩咐,他除了主动做完本职工作,还帮其他人,并且做的有条有理。”“让我佩服得是,没想到他这个小民兵,还这么勇敢。”
  4
  说到民兵组织,当时的民兵分为武装基干民兵、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一旦需要,武装基干民兵就必须拉出来应急。当时正值备战时期,我主动参加民兵组织,是武装基干民兵机枪连的一名机枪手。
  有一次,省军区和宁德军分区联合检查宁德民兵“三落实”工作。“三落实”,即组织落实、军事落实、思想落实。
  当时,省军区一个姓雷的副司令员和宁德军分区司令员叶克守下基层检查。
  第二天,军区检查组到八都后,八都区党委班子作了汇报。检查组的两位司令员现场坐镇,一项一项细致地检查。检查组看完一个又一个项目之后,领导的面目表情越加严肃起来,脸色相当难看。那时候,检查工作相当严格。一是一,二是二。
  “能不能现场组织民兵战备看看?”雷副司令员说了一句。
  “行。”
  区党委马上组织,按军分区检查组要求,一个民兵班要在10分钟内集中到八都街木器社的空地上。木器社属区直手工艺企业,厂内恰好有一个空地。当时好在通信兵楼上楼下联系,发口令、报数等都比较迅速。
  检查区民兵集合演练后,司令员带检查组回区公所。这时,正好走到旧卫生院门前,看到八都公社的牌子挂在那里。
  “走走看。”没有预先准备,检查组就“闯”进八都公社。检查组走到公社军备房时,看到一挺轻机枪亮堂堂地立在地上。
  雷副司令员就问:“谁是机枪手啊?”
  “钟雷兴。”公社武装部长胡伏卿应到。
  雷副司令指着机枪说:“现场拆枪!”他挥起手,看了看手表。
  我接到指令,马上拆枪。拆机枪,是“军事落实”考核中的一个项目。机枪不同步枪,机枪零件复杂,拆缷难度较大。
  我的动作相当敏捷,比规定的时间快,并且,机枪保管得好,擦得亮亮的。当我立正,等待检查评分结果时,雷副司令当场说了一句:“好!”随后,两位司令员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考核一结束,胡伏卿同志拍着我的肩膀说:“雷兴,你完全可以代表八都民兵‘三落实’的标兵。”
  说到枪,我最有感情。八都公社办公地点迁在旧卫生院,我当时就住在二楼,木板房子。人走在地板上面发出“咚咚”的响声。而且,照明用的是从公社隔壁的米厂发来的电,叫“干电”。
  “干电”电压不稳,也不够高,因此灯泡半亮不亮,红红的,时有时无。住在公社宿舍的其他工作人员,经常因为工作需要到县里或者下乡,或者周末回家。偌大的房子有时就我一个人住在里面。屋子大,夜里阴森森的。那时,说实在我才16岁,不怕才怪呢。好在有枪,睡觉前,枕头边放着一把半自动步枪,心里就安定了。那时对枪的感情,犹如是自己最亲密的伙伴,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因为对枪有这样特殊的感情,因此当时每次民兵训练结束,我还是手不离枪,抽空反复练习。
  我的性格中总有一股劲儿,认为:只要别人能学会的东西,我一定也能学会。我就是凭着冲劲,将一个个技术学到家。不论机枪、步枪,甚至是后来我在县公安局工作时,用的交通工具是“庞然大物”——幸福牌摩托车,我都拆卸自如。这种摩托车,在当时不仅开得人少,能修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记得1972年全县只有公安局和邮电局各有一辆摩托车。当时这种先进的配备完全是根据工作性质的需要。现在,摩托车已经成为私家的交通工具,可想而知,宁德这座城市的生活发展是多快,变化多大啊!
  5
  1968年国庆节,我在泉州市防空指挥部简朴地办了自己的婚事。
  我的妻子蓝嫩眉,是一个朴实勤劳的农村女子。我在外工作,老父亲由她照顾,家里一切都是由她料理。她吃了不少的苦。婚后,她还一直在农村。我们现有3个孩子。
  我对家人、子女要求严格,他们也很理解我。我的理念是:成家生孩子,养育后代,尽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一代繁衍一代,一代教育一代,一代要比一代强。我们畲族的家庭伦理就是孩子成家一个,就独立一个,各自为家,自食其力。这有利于培养其创业精神、持家能力。

知识出处

梦里畲乡

《梦里畲乡》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作者在书中回首四十五个工作春秋,抒发了对故乡的痴情与挚爱。描述了闽东畲乡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发展变化,展现了在历史沧桑巨变中党的民族政策,记录了作者及这一代人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

相关人物

钟秀全
相关人物
陈赛容
相关人物
张思德
相关人物
胡伏卿
相关人物
叶克守
相关人物
钟雷兴
相关人物
雷兴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