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服饰:具有意味的形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以文观文: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148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服饰:具有意味的形式
分类号: K892.383
页数: 11
页码: 179-189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畲族的传统服饰文化,特别是畲家女子的服饰。文章首先介绍了畲族服饰的基本概况,包括男女的服饰特色和穿着习惯。然后重点分析了畲族女子服饰中的头饰和服饰的特色,包括凤冠的形制、颜色、材料和象征意义等。
关键词: 宁德市 畲族 服饰文化

内容

服饰是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它的演化和变迁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表征,服饰从原来单纯的遮体御寒,变为兼有美化装饰的功能,人类社会也由此从蒙昧、野蛮逐渐走向文明。虽然服饰是一种外在之美的形式,但是它是有意味的形式,自它出现的那日起,其实人们就已将自己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信仰、权力财富等观念都融入其中了,这就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精神内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服饰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民族服饰不仅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而且是民族独特文化的结晶。这种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象征性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息繁衍、文化传承之根本。
  一、畲民独具特色的服饰
  (一)概况
  《高皇歌》中唱道:“盘蓝雷钟一宗亲”,其中的“蓝”既是畲族四大姓氏之一,又是畲人最为崇尚的色彩。畲族男子传统服装为蓝色大襟布衫,女子多穿自织的青蓝色麻布,腰围蓝布带,足穿蓝布袜。畲人用蓝染衣,一般都是自种自染,其中又尤以蓝氏尚“蓝”最甚,他们几乎衣服、用具都喜染上蓝色,并认为这是自己民族的色彩。明末,浙江金华、衢州一带的畲民有宁寮、畲寮、菁寮三种人,其中宁寮以种宁麻织布闻名,多为钟姓;畲寮以刀耕火种闻名,多为雷姓;菁寮以种蓝靛染蓝布闻名,多为蓝姓。由此推测,蓝靛或是由蓝姓畲人最早培植利用,到后来才传给汉人以及其他民族的。
  畲族男子过去夏天穿大襟麻布衫,其款式为对襟、无领,用蓝布镶领口,两肩上衬有棉布“搭肩”;冬天穿大襟布衫,多用棉布缝制,故又称棉布衫。结婚或祭祖时穿的礼服是红顶黑缎官帽,青色或红色长衫,外套龙凤马褂,长衫的襟口和胸前有一方绣有龙的花纹图案,脚案白色布袜,圆口黑面布底鞋。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畲族男子的这类传统服饰已经很少有人穿了,其装束已与汉族无太大的差异,而较有特色的则是畲家女子的服饰。
  畲族妇女多穿大襟小袖衫,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中青年妇女穿宽纹花边的服装,老年妇女穿窄纹花边的衣服、短裤,裤角镶有锯齿形花纹,束黑色绑腿。女装也尚蓝色,衣料多为自织麻布,喜欢在服装上刺绣各种花鸟及几何纹饰。其中以“凤凰装”最具特色,全套的“凤凰装”一般作为畲族女子的嫁衣。畲族女子在衣裳、围裙上刺绣各种彩色的花边,镶绣的金丝银线分别代表着凤凰颈、腰和羽毛,金色腰带象征着凤凰的尾巴,周身叮当作响的银器象征着凤凰的鸣叫。
  畲族服饰图案的创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劳动妇女。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独出心裁。服饰图案的内容和风格往往自由奔放、不落俗套,其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象,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以及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如万字、云头、云勾、浮龙纹、叶纹等。从技法上看,服饰图案或挑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这些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用色上看,妇女们在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艳丽和厚重,畲族崇尚黑色和蓝色,所以在服饰上他们以黑、蓝为主调,显得凝重深沉且庄严朴实。他们在以黑、蓝为主调的基础上,有的加上一点色彩鲜艳的花边、头巾或围腰,更平添了几分情趣。这其中的颜色包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蓝代表天空,绿代表草地,红代表太阳等;从构图上看,图案虽然有疏密聚散的变化,但与绘画的构图相比,它并不强调主题的突显,不讲究主从关系的变化,不少图案往往采用满地花的构图方法,以适应服装整体感的要求;从内涵上看,这些图案都带有一定的寓意,如鸳鸯配偶、五蝠(福)捧寿就是通过象征或谐音,来暗喻美好的事物。服饰图案是千百年来广大畲民艺术创造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而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平凡的劳动妇女有时仅以一根针、几缕线以及小小的蜡刀等简单的材料,便能完成艺术创作,这些精美的图案和精巧的构思都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二)畲家女子的传统装束
  畲家女子的传统服饰主要有头饰和服饰。凤冠是畲家女子最有特色的头饰之一,据同治《景宁县志》载,畲族妇女“跣脚椎髻,断竹为冠,裹以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皆五色椒珠。”畲女头饰会因年龄、地域、婚嫁等因素而有明显地差异,其凤冠形制的来源与之原始宗教文化有关,《高皇歌》中唱道:“学得真法来传祖,头上又何花冠戴。”因为“当初天下妖怪多”,所以龙麒才闾山学法,其目的是“救得王民个个好,行罡作法斩妖魔”。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冠”是畲人从事宗教活动中重要的装饰之一,龙麒所戴的“花冠”是具有法力的“圣物”,所以笔者认为“花冠”应该就是畲人凤冠的原型。关于畲人的凤冠的由来,较为通俗的一种传说是来源于被畲人视为母系始祖的三公主。传说高辛帝将三公主嫁给平番有功的龙麒,成婚时皇后把公主打扮得像凤凰一样,穿上镶着珠宝的凤衣,戴上凤冠,以示吉祥如意。凤凰在畲人的文化中是最美丽和美好事物的象征,所以畲家女子结婚有穿凤凰装的习俗,而且新娘也会被称之为凤凰。作为畲家女子重要的饰物,不论是哪种传说,其实都是畲人宗教崇拜和民族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同时也是畲人女性崇拜传统的具体显现。畲人凤冠也称“头冠”,是以竹片,石珠和银器制成的,已婚妇女一般都把头发从后梳成螺式或截筒高帽式,盘在头上高高隆起,插饰珠料,形似凤头,故畲家叫“凤凰髻”。不过各地畲家女子的装饰,因地域不同,其样式及象征也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罗源式:包括罗源、连江及宁德的部分畲乡,其特点是:上衣的胸前、领口、袖口都绣有大片的花纹图案,下身穿短裤,打脚绑。未婚和已婚的头饰有区别,少女将长发梳拢并束紧脑后,用一红色毛线从左往右将头发梳扎成股状,斜盘于头上。已婚的妇女头饰较复杂,梳时将头发分成两半拢于脑后,并按逆时针方向卷成股状,接上一根小竹木棒或铁丝之类硬物,然后两股头发交叉缠绕,裹住发饰并扎紧,在发饰前端用红毛线束缚于额顶,成一前突状。其发型象征凤凰的头部,高耸的红毛线球头饰象征凤凰头上的丹冠。衣领、衣边和袖口的花边,分别象征凤凰的领脖、腰和翅膀,围兜象征凤凰的腹部,还有身后两条绣花的飘带象征凤尾,各种颜色的脚绑和绣花鞋则象征凤凰的脚爪。
  福安式:主要流传于福安和宁德的部分地区,其特点是:头髻需要添假头发,显得宽厚。从外形看,少女像戴着红边黑绒帽,又称“碗匣式”或“绒帽式”。妇女发髻外形上下呈筒状,并稍向后倾,仿佛顶着黑色的大缎帽,显得十分庄重。其发型象征凤凰的身子,发顶象征凤凰的背部,外敞的发髻象征凤凰收起的翅膀。其上衣穿右开襟大裙衫,领口、袖口及胸前绣有花纹和图案,但纹饰较为简单。
  霞浦式:流行于霞浦西路及松罗部分地区。其妇女云鬓高髻,象征凤凰高翘的尾巴。其衣饰与福安式类似,不同之处是霞浦式襟角为斜式,而福安式为直角。另一特点是霞浦式的衣服正反皆可穿,不劳动时穿正面,显露花纹,劳动时穿反面,以保护花纹。
  福鼎式:流行于福鼎市、霞浦县的部分畲乡以及浙南地区。其少女将头发梳成三股,交叉编成辫子,从左往右盘于头顶。头发末端扎上红毛线,不加假发,表现出少女的纯真和稚气。妇女是将头发梳直,束以毛线,盘旋成圆形发髻,并罩上发网,这种打扮显得朴实而有生气。其衣饰与福安式、霞浦式相似,但仍有其地方特点,福鼎式衣领分大领小领,领口处饰有两颗红绒球,右边大襟上有两条长过衣裙的红色飘带。
  此外,畲家女子各式的服饰中还有围兜、围裙等。以上闽东地区流行的凤凰装样式,基本上可以代表畲族凤凰装的风格。我们从以上几地畲家女子的传统装束中还可以看出,她们都有“椎髻”之俗。旧时畲家妇女已婚后均梳“髻”,就是将头发盘于头顶或脑后成“椎”形发式,并蒙以发罩,这与汉女笄饰之俗迥异。除此之外,畲人还有“跣足”之风,即习惯“打赤脚”,这与之生活的炎热环境以及山区艰难的生活有关。畲族女子不缠足,与男子一样上山下地,凡是男子干的农活她们也干,这与旧时汉族妇女以布帛缠足之习截然不同。正因为畲族女子能够独立劳动,所以她们能与男子平起平坐,具有较高的家庭和社会地位。
  (三)传统服饰的审美
  畲人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象,比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家禽家畜、农舍车马等。还有中国传统图案中的狮子滚球、祥龙戏珠、凤凰牡丹、鸳鸯戏水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不过她们所描绘的形象并不是简单地追求生活再现,而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依据夸张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生动形象。
  畲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日常书写也借助汉字,所以他们纹饰上绣的文字也多为汉字,如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荣华富贵”“金玉满堂”等吉祥用语排列成一定的纹案,以此来表达他们美好的愿望。畲人所绣的纹饰中,除了汉字,还有一些类似于符号的图案。这些符号是华夏民族的“意符文字”在畲族文化中的存留,“意符文字”的起源要早于三千年前就已经成熟的甲骨文,它们承载着畲人远古时代的祈福信息。我们把现在所能搜集到的六十多个图案纹样,归为三类:(1)假借汉字字形及甲骨文形的织纹,这些“汉字”都是斜写的,这些符号虽与某一汉字相同,但释义基本上与汉字不同,如“正”表示开始,“日”表示日间共作,“井”表示水源,“巾”表示成匹,“中”表示融合,“田”表示继业,“工”表示工整平顺,“王”表示诚心。(2)会意类的织纹。如以山形曲线“〓”表示老鼠牙,喻无坚不摧。以弓弩的象形图“〓”,喻狩猎。以“×”表示日,喻光芒四射。以“卐”表示太阳旋转运行,喻敬日。以“〓”形符号表示怀孕,以喻繁衍。以鱼的简笔画“〓”,表示鱼和渔。以连续的◇形符号表示蜘蛛。(3)几何变形织纹。这是一批以几何图案表示较抽象的现象或观念的织纹,如“〓”(祭祀)、“〓”(尊敬)等,其中有以笔画间距表示人或事的亲近程度与空间距离,如“〓”(丘陵)与“〓”(群山),“〓”(邻居)与“〓”(亲戚)。有以反复出现,来表达时间漫长、范围广大的时空观念,如“〓”(天长地久)、“〓”(田野)。这些符号保留了远古时期的原始织纹风貌,既是畲族文化的“活化石”,更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畲民服饰中的这些图案与符号,与之农耕和狩猎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是其独特的生存方式的体现,这种特定的生存状态又产生了特定的民族信仰和宗教崇拜,如他们崇日、崇龙、崇凤,敬神、敬巫、敬祖等,都在其服饰的纹式中有所体现。首先,这些图案在形式上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如在图案上,在绣片拼接的位置上,在色彩的运用上,在局部装饰上,我们都能找到一条中轴线。它们或以花心为中轴,或以昆虫身体为中轴,其对称性都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图案并不突显主题,大多是采用满地花的形式以适应服装的整体要求,它们或花中藏花,或以虫鸟组花,或角花与团花互为呼应,总之,根据不同的装饰部位都采用不同的形式。这些图案不仅从整体的造型上体现出了和谐均衡之美,同时也显示出了畲家女子的灵巧和智慧。
  其次,这些纹案在内容上也体现出了独特的审美。凤凰是畲人的图腾之一,它是其原始崇拜的产物。畲人的盛装称之为“凤凰装”,其日常的服饰上也有大量的“凤凰”图案,这些都是畲人对凤凰的尊崇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畲人服饰中除了凤凰造型,还有其他一些体现祈福纳吉的纹案造型,它们往往通过谐音、暗喻等方式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福。比如,谐音的图案常有:将鸳鸯绣在带藕的莲花中,谐音“鸳鸯配偶”;绣五只蝙蝠围着“寿”字,谐音“五福捧寿”;绣金鱼和金鱼缸,谐音“金玉满堂”。暗喻的图案常有:绣四个如意状的云卷组合而成的图案,暗喻“四合如意”。绣石榴或蝴蝶,暗喻多子,因为石榴多籽,蝴蝶多卵,它们都是畲人对种群繁衍、人丁兴旺的企盼以及对生命渴求心理的流露。畲人服饰呈现古朴、率真、美好的气息是与之生存环境和日常生活相吻合的,从中我们可以感知他们的思维方式,感受其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积极乐观、旷达爽朗的民族心理。
  二、色彩之中的文化内涵
  “色彩”即颜色,不过古代中国“颜色”一词的意义与今天的含义并不相同。颜色最初只是指面色,比如《楚辞·渔父》里有“颜色憔悴”。《说文解字》里说:“颜,眉之间也;色,颜气也。”可见最初“颜色”指的是面色,而非万物之色彩。到了唐朝,“颜色”才有了指自然界色彩的含义,比如在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花底》中写道:“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色彩作为文化符号之一,其文化内涵与古人的信仰崇拜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把黑、赤、青、白、黄视为正色,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把五行的水、火、木、金、土,分别对应五色的黑、赤、青、白、黄,由此将色彩与天道运动的五行法之间建立了联系。之后古人又将春夏秋冬等自然万象之变和颜色、五行建立了对应关系,并由此选择服饰、食物、车马、住所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五色学说。
  从畲人的生活习性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某些颜色的偏好,在《搜神记》《后汉书》等古籍中都有关于畲人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制裁有尾形”的记载,这与《高皇歌》中龙麒身上“五色花斑”的描述是相类似的。这里的“五色”既可以是虚指,也可以是实指,虚指时意为“纵横交错”之色,实指时意为“五行之色”。畲人喜爱黑色与青蓝色,他们的服饰往往以它们为底色,再饰以其他色彩,这使得整个图案对比强烈,色彩丰富而多变,让人感到层次分明而又统一,造型古朴而具有拙趣。
  所谓青色在古代是一种笼统的称呼,只要颜色有点发黄、发绿、发蓝,都可以称之为青色,比如“青草”的“青”是指绿色;“青花瓷”中“青”是指蓝色;而五色土里的青色土,其实是一种灰褐色;甚至在许多场合,青色往往还指的是黑色。比如唐代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里的“青丝”指的就是黑发。畲人服饰中崇尚的青蓝色,其颜色取自于蓝靛,也就是荀子在《劝学》中提到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蓝”,蓝靛也叫青靛,是一种可以提取蓝色染料的蓼科草本植物,闽东人又叫“菁”,入迁闽东的畲民,因擅种蓝靛,也被称为“菁客”,他们居住的村寨也被称为“菁寮”。
  至于黑色在实用性上与蓝色相似,它有耐脏,不易褪色的特性,另外从颜色的深层内涵来看,黑色在我国古代是单色崇拜时间最长的色系,是众色之王,比如在传统绘画中,古人用黑色来表现一切色彩。同时黑色又是神秘之色,在《易经》中,黑色被认为是天之颜色,“天地玄黄”之说中的“玄”,即指黑色,它又有高远、高深莫测之意,老子说的“玄之又玄”就是形而上的天道,故称天玄。太极图以黑白表示阴阳合一,故黑色又是道教的象征色,畲人崇尚道教,所以黑色对于他们又带有一定的宗教意味。
  从审美层面看,畲家女子的服饰以黑色和青蓝色这样的深色调为基色,以红色作为刺绣底色并以明亮的银饰装点,这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其服饰中的明暗对比,给人鲜明、跳跃之美感,并彰显出一种生命的活力。

知识出处

以文观文: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

《以文观文: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高皇歌》的文本出发,以小见大,通过诗歌的文本来解读畲族的宗教、信仰、民俗等诸多文化信息,内容包括文化源流——龙麒是个开基人、自我认同——盘蓝雷钟一宗亲、符号信仰——子孙万代记在心、日常生活——凤凰山上去落业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杜甫
相关人物
李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