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1050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2
页码: 1-2

内容

本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丛书中的一册。同时也是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瑶族服饰文化在旅游文创产品中创造性转化的路径研究》(批准号18BMZ138)的阶段性成果。
  “岭南无山不有瑶”充分说明了瑶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支系众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海南等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分为4大支系,共包括16个分支40个小支。其中盘瑶、布努瑶分支较多,平地瑶较少,茶山瑶仅有一个分支。由于各支系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于是形成了各支系不同的服饰文化和民间手工艺。这些不同的服饰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正是瑶族现实生活的体现,表达着他们古朴纯真的理想和追求。现如今在偏远的瑶族地区仍使用的染色技艺,便是瑶族人民利用大山中随处可见的蓝靛草(现今部分地区已经人工种植)作为染料进行染色的传统植物染方式;白裤瑶的黏膏树脂染,是利用该地区特有的黏膏树上的树脂和水牛油混合熬煮后的溶液作为防染剂的一种古老的蜡染技艺。他们的蜡染和挑绣图案呈现的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植物和自然景观,借助这些图案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类利用当地特有动、植物及自然景观为灵感,创造出的民间手工艺不胜枚举。
  由于民间手工艺的生产效率低,无法跟上现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步伐,已经逐渐面临失传的局面。面对底蕴如此深厚,历史如此悠久,记载着瑶族各支系生产、生活历程的服饰文化和手工艺即将失传,当代学者有责任、有义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并保存下来,将其中的真谛展示给广大民众。为此,我们组织了服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领域相关专家和学者参与此书的撰写工作。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此书的撰写,多年来研究人员深入瑶族所在地区,收集和记录瑶族各支系的服饰文化及传统手工艺。在深入了解瑶族服饰文化和传统技艺的过程中,我们被瑶族人民淳朴的民俗民风、独特的手工艺、灿烂的服饰文化所感动,更增加了我们对中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眷恋和崇敬。所有参与者都兢兢业业、不辞辛苦,以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撰写此书。
  上篇瑶族服饰文化第一章瑶族概述、第二章瑶族服饰、下篇瑶族传统技艺的第六章染色工艺由广西科技大学刘红晓撰写;上篇瑶族服饰文化第三章发式、头巾及头饰由广西玉林技师学院李莹撰写;上篇瑶族服饰文化第四章瑶族服饰纹样、下篇瑶族传统技艺的第八章服饰工艺由广西科技大学陈丽撰写;下篇瑶族传统技艺的第五章纺织工艺由广西科技大学曹黄撰写;下篇瑶族传统技艺的第七章挑花工艺由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于利静撰写;本书由刘红晓统稿修改。
  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收集到的服饰文化资料展示出来,具体特色如下。
  特色之一:分类清晰。本书系统地将瑶族进行了梳理和分类,是比较全面介绍中国瑶族的书籍。
  特色之二:内容真实可靠。为了能够写好瑶族传统技艺部分内容,研究人员多年深入瑶族民间,搜集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将瑶族一些鲜为人知的传统技艺保存并记录下来。
  特色之三:图文并茂。本书特别强调图文结合,以直观的形象——图示,细致剖析服饰文化及传统技艺,尤其是传统技艺部分,按工艺步骤详细阐述。
  特色之四:撰写严谨扎实,具有突破性。传统技艺部分的某些内容,在之前从未有人撰写过,部分内容虽略有记载,但语焉不详。
  笔者作为此书的主编在感到荣幸之至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希望能通过此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服饰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丰富且优秀的服饰文化和民族精神。在此特别感谢大尖头盘瑶李素芳、盘瑶赵凤香、花篮瑶兰桂英、花瑶张梅英和小尖头盘瑶金萍等许多的民族文化传承人给予的无私指导和帮助。
  本书涉及内容广泛,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为中国纺织出版社获批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上篇瑶族服饰文化,将全国的瑶族归纳为盘瑶、布努瑶、茶山瑶和平地瑶,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各个瑶族支系的服饰文化;下篇瑶族传统技艺,从纺纱、织布、织锦、印染、挑花、服饰工艺等内容进行撰写,并在每一分项中列举出几个最具瑶族特色的传统技艺进行阐述,如蓝靛染色、织花带、扎染、黏膏树脂染、数纱绣、贯头衣、大襟衣、对襟衣、狗尾衫、肚兜、百褶裙等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红晓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