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畲族乡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案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宁德畲族聚居区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739
颗粒名称: 二 畲族乡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案例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9
页码: 93-1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虎头村3个水蜜桃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和实践过程。这些合作社以技术咨询、培训、科学管理以及组织产品销售为主,积极培育合作社管理的人才队伍,提高农业社会化的服务水平。同时,通过加强品牌创建工作,推广穆阳水蜜桃“五新”集成技术,实现数量、质量、效益的同步增长。
关键词: 宁德市 畲族乡 专业合作社

内容

虽然实践证明家庭经营是最适合农业的经营方式,其基础地位无可替代。但是,如何提升经营效益,增大现代农业的作用,从一般小农经营走向更加多元化的经营主体,符合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中,要提高农民的内聚力,加快生产合作、销售合作和信用合作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建设。积极培育合作社管理的人才队伍,大力提高农业社会化的服务水平。以下实地田野调查案例,反映了畲族乡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和实践过程的多元化与各具特色。
  案例一,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虎头村3个水蜜桃专业合作社:以技术咨询、培训,科学管理以及组织产品销售为主。
  虎头村是福安市穆云畲族乡吴姓为主的畲族村,也是穆阳水蜜桃核心产区,拥有桃园1600多亩,年产鲜桃1200多吨,产品畅销闽东、浙南。虎头村是专业合作社比较活跃的区域,全村60%的畲族村民都加入了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合作社相关联的是福安市水蜜桃协会,该协会成立于2005年,现有农户会员213人,由桃农、水蜜桃专业户、营销户等组成,遍布福安市8个乡镇37个建制村。协会凝聚会员力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并竭力地为桃农提供服务。协会每年邀请市农业局专家到桃区,为桃农开设讲座、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桃。大力培养科技种桃示范户,并且实行“一户带十户,十户带百户”科技示范户机制。引进“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控产、新肥料、新农机)先进集成栽培技术,促使全村水蜜桃量多质好。协会邀请省农技所专家前来研究传授异花传粉技术,解决了梅雨季节水蜜桃坐果率低等问题。协会配合穆云畲族乡政府举办桃花节及水蜜桃擂台赛等,借机交流推广种桃新技术、新方法。协会还注意做好品牌的树立和保护工作,2011年协会成功注册了“虎桃牌”商标,2011年“穆阳水蜜桃”获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名牌农产品证书”等。2011年,“穆阳水蜜桃优株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应用”还获得福建省农业科技二等奖。虎头村水蜜桃协会在水蜜桃技术提纯复壮、嫁接异花授粉、大棚避雨栽培、果实套袋等推广科普惠农计划。2012年,该协会又摘取了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授予的“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协会会员吴木寿等3户果农被评为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的科技示范户,吴武雄等2位果农参加了福建省农函大学习并被评为优秀学员,吴树汉等2位果农被评为福安市果业先进工作者。2011、2012年协会参与完成了“穆阳水蜜桃品种认定”“穆阳水蜜桃优株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应用”等两项技术创新,并分别获得福建省农业科技二等奖和三等奖。全村果农都沉浸在讲究水蜜桃科技种植的氛围中,自2009年至2014年,虎头村经济能人吴木寿、吴武雄、吴树汉等既是村委会干部、也是发展桃业的带头人,他们先后注册成立了3个虎头畲族村水蜜桃专业合作社。
  (1)福安市虎头水蜜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1月注册,核心成员13人,注册资本80万元,基本成员120人,法人代表吴木寿原为虎头村村委会主任,合作社办公场所位于穆云畲族乡虎头村委楼。专业合作社依靠政府搭建的平台,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为主的活动,合作社成员是作为虎头水蜜桃协会科技创新的技术骨干而活跃于穆云桃区。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为水蜜桃种植专业户提高科技素质与水蜜桃种植水平,同时,加强与外界联系,拓展水蜜桃营销市场。合作社配合市农业局有关部门做好技术推广工作,每年举办3次培训班,邀请专家、农技人员等现场教授、指导。每次参加培训人数均在百人以上,来自全市的多个乡镇。合作社推广水蜜桃种植的“五新”集成技术,包括推行桃树矮化、太阳能杀虫灯、桃树冬剪、反光膜、树干刷白、避雨栽培、有机肥下料等多项科学技术,旨在提高水蜜桃品质与产量。该社部分成员作为水蜜桃种植“土专家”外出经营,他们多以输出水蜜桃种植技术为主。合作社在水蜜桃成熟时,加强客户与果农之间的联系,帮助做好水蜜桃的订购与营销业务。合作社引导和带动当地果农推进穆阳水蜜桃经营产业化、组织专业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逐步实现数量、质量、效益的同步增长,为实现穆阳水蜜桃种植由传统产业向现代农业的全面转型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合作社争取山地开发项目资金20万元,用于果园道路等基础设施改造和技术改造等。
  2.福安市吴武雄水蜜桃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吴武雄,他是虎头村党支部书记。于2010年12月注册合作社,核心成员5人,以家族成员为主,注册商标为“吴武雄水蜜桃”。2013年合作社成员增至65人,到2014年成员扩展到114人,带动果农380户。种植穆阳水蜜桃面积由原有的65亩扩展到600多亩。注册资金200万元。合作社产业依托穆阳水蜜桃良种资源,发挥畲族山地优势,加强品牌创建工作,对接集成技术创新,全面推广穆阳水蜜桃“五新”集成技术。合作社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优质、安全、高效”果业为目标,以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和种植户。合作社的运行模式是为了保障果农们的主体地位与经济利益,采用“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相结合,按责任和风险大小进行民主决策。全社重大决策采取了一事一议,充分体现果农主体,多元主导,面向市场,服务社员,高度体现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内部运行机制。果农购买股份入社,实现合资同劳共利。共同在合作社的机制下生产,向合作社交售产品,合作社按股份或农产品交售量向社员返利,不仅让生产者成员在生产环节上获利,也在销售和加工环节上获利。合作社按市场要求配置生产要素,组织生产,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各社员依靠合作社铺就的专业销售网络和品牌化经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为建成农民群众的诉求平台与农村管理的示范平台。合作社一方面联系快递公司的鲜果快递业务,提高果农在交易谈判中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了政府与农民的沟通,及时表达果农的意愿和要求。另一方面,合作社建设农村民主管理的示范平台,培养成员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合作社对管理人员及成员开展梯级培训,培养出一批有科技素质又乐于奉献的强大队伍。同时通过“五新”技术推广,促进穆阳水蜜桃规模化种植、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四化”实施。建立农业科技培训、推广为一体的穆阳水蜜桃生产示范园和示范基地100亩,做好道路平整、主干道修建基本设施,推广集成技术应用等新技术,并建立了5亩防治桃流胶病示范园及50亩产业集成技术示范园,引进了“雨花露”“颐红”等多个新品种。除此之外还建立了水蜜桃休闲采摘园,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合作社加强科技服务,致力于合作社科技户的果树技术培训,结合基础农技推广、妇联、电大阳光培训计划,到各乡镇村举办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果农550人,示范桃园3000亩,涉及福安市3个乡镇,11个建制村。为解答果农生产中疑难问题。合作社多次邀请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的知名专家廖汝玉、江帆等,深入田间地头为水蜜桃生产把脉,为桃农讲解、示范科学种桃知识,解答桃农实际难题。围绕教育培训,开办了桃农综合培训室和图书阅览室,建立了一支由教授、研究员、高级农艺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培训辅导员队伍,适时开展病虫害防治、新农药施用、新农机操作、长枝修剪等培训,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科学、善经营的新型桃农队伍。由于合作社实力雄厚,成为中国桃产业体系福安工作站示范点,以产业体系为平台,广结知名专家学者,推广穆阳水蜜桃名牌,共同为穆阳水蜜桃的现代化、科技化、产业化、生态化、良性化提供创新动力。在合作生产的基础上办起商品化保鲜冷库,为社员增加收入40多万元。合作社获得项目补助资金达10万元,用于购置设备、技术培训和农民劳务补助,合作社穆阳水蜜桃种植户每户增收2万元左右。合作社成员的年收入比未入社农户高出23%以上。
  3.福安市虎头桃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12月,核心成员20人,注册资本300元,注册商标“艳源红”。法人代表吴月英,是虎头村现任村委会主任吴树灿女儿,毕业于厦门华天涉外学院,原为厦门泓展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操作员,工作两年后回乡创业。合作社经营理念是打造富有畲村特色的“绿色”果蔬。产前由合作社直接向相关厂家统一采购有机化肥、有机农药等相关产品,进行统一的施肥与喷药,确保产品的质量。产后统一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为避免了农民的盲目生产、无计划销售,合作社通过科学的市场预测和分析,了解市场的需求,并实现以销定产,实现订单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引进科技指导、机械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同时由合作社提供农业保险,规避了自然灾害风险,减少了农业损失。在产后订单价收购,社员收入不受市场波动影响。通过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社员增产增收。
  案例二,福安市溪塔刺葡萄专业合作社:以刺葡萄保鲜储藏、刺葡萄栽培技术培训与苗木培育为主。
  穆云畲族乡盛产刺葡萄,刺葡萄遍及了溪塔、虎头、玉林、高岭等16个建制村,面积1200多亩,年产量逾1500吨。其中溪塔畲族村是穆云畲族乡刺葡萄主产区。该村畲族群众在种植野生刺葡萄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沿溪种植,在溪面搭架,充分利用溪水空间,让刺葡萄藤交叉穿插,形成绵延5公里、独具特色的南国“刺葡萄沟”。2014年溪塔畲族村133户刺葡萄产量600吨,有35户收入达10万元。福安市溪塔刺葡萄专业合作社是畲族乡最早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3月。法人代表蓝锦锋,现改为蓝伏兰。合作社注册资金50万元。核心股东5人,基本成员68人。合作社主要组织销售、技术培训、苗木培育为主。为了延长刺葡萄销售时间,提高产品价格,合作社成立不久便筹资10万元建设保鲜库,让社员在刺葡萄采摘的高峰时将水果作储藏保鲜处理,待刺葡萄采摘结束后,再将保鲜后的果实推向市场,使得产品价格提高五成。合作社组织刺葡萄销售,通过3条措施拓展销路:推介“葡萄沟”旅游者购买,与经销商制定销售合同,由酿造刺葡萄酒厂家收购。通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良性的产业链,价格稳定,销路畅通。从2013年开始每年组织为期1周的技术培训,聘请电大教员讲解刺葡萄等水果栽培技术,政府给参与培训的合作社成员适当的培训补贴。每年培育租赁土地,培育刺葡萄苗木,近年来苗木销往浙江、福建多地,供不应求。合作社分红按照社员投入资金的多寡进行分配。
  案例三,福安市穆云王楼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导,大规模山区开发,发展立体农业。
  王楼畲族村位于福安市穆云畲族乡白云山麓,海拔300米。福安市穆云王楼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年1月创立于王楼畲族村。法人代表蓝反修,是村支部书记,也是种植大户。合作社注册资本500万元,核心成员5人,均为其家庭成员。基本社员50户。合作社着重山地开发,承包山地700亩,其中发展茶叶400亩、水蜜桃300亩,培育浦城丹桂苗木。又培植3公里杨梅树长廊。在果树下养殖本地土鸡、建瓯三黄鸡、孔雀等禽类。引进优质茶叶新品种,如紫玫瑰、紫牡丹、金玫瑰、白芽奇兰、梅占等,按照上述品种采摘期的前后安排社员采摘,新茶青每百斤价值3000—4000元。土鸡、三黄鸡肉以每公斤80多元销往闽南泉州等地,孔雀以每只1200元销往上海。在山地挖掘池塘引水放养鸭子、淡水鱼等。为了耕作种植的便利,投入了150万元,修建了水泥盘山机耕路,配置了休闲竹亭,为营造休闲农业打下基础。普通社员没有出资,主要是投工投劳,按照工日得到报酬。蓝反修常年参加各类农业培训,为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平时与茶叶专家交流栽培经验。市政府补助合作社山地开发资金100万元,合作社被福安市评为“民族特色产业示范社”。
  案例四,福安市仙岫山养殖专业合作社:结合“幸福工程”,从事养猪为主的饲养业。
  彭家洋畲族村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仙岫峰南麓,全村地貌以山地为主,面积4平方公里,海拔360—530米。有较丰富的林木资源和茶叶资源,村民多从事小规模的养鸡、养鸭、养猪等饲养业,为较大规模培育饲养业提供技术基础。福安市仙岫山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9月创立于彭家洋畲族村。法人代表吴幼生,是村支部书记。核心成员12人,每人按4万元基本金入股,吴为最大股东。合作社将小猪赊账给基本成员,待菜猪出栏后取回成本。又借助“幸福工程”的小额贷款①,成立“彭家洋村幸福工程种猪场”。提倡科学养猪方法,组织参加坂中畲族乡举办的养猪培训班,请福安市兽医站、农技站的技术人员上门作技术指导。学会防疫消毒确保母猪和猪仔健康生长。合作社扩展27户,遍及洋坪、仙岭下、仙岭头、青元等彭家洋所属的畲族自然村。顺应市场行情,发展淡水养殖,种植以四季豆为主的蔬菜、培育食用菌。
  案例五,福安市凤翔天宇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村级特产小籽花生进行全村统一包装销售。
  凤洋畲族村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凤翔山麓,是闽东畲族人口较多的畲族村,盛产小籽花生。福安市凤翔天宇种植专业合作社创立于凤洋畲族村。成立于2011年9月。法人代表钟绍铃,村支部书记。核心成员5人,注册资金150万元,基本成员300人。合作社自产自销小籽花生的同时,又组织村民,一并推销,营造凤翔品牌。小籽花生通过熟加工后,以每斤高于市场价1元钱向本村种植户收购,再进行筛选、小盒分装,每盒5市斤。因讲求质量,注重口味,每年销售3000盒,供不应求。合作社运行模式是,自行种植,统一销售。利润除了付与经销人员外,主要充实村级集体经济。
  案例六,福安市宝宏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由合作社转向农场,专门种植高品质水果。
  位于福安市溪尾镇坎下畲族村,初创于2009年,核心股东5人,注册资金600万元。法人代表钟乃宝,占50%股份。2011年,核心成员变更,并充实经济实力,办坎下村马山农场。固定工人8人,季节性工人15人,工人按月发工资。培育温带、热带水果蓝莓、樱桃、百香果等高品质水果,农场面积280亩,其中蓝莓150亩,樱桃50亩,百香果80亩。产品质量好,销路旺,为宁德市机关单位专供食品,年收入40万元。为“福安市SIYB创业示范基地”“福安市民族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福安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案例七:福安市高利茶业专业合作社:初制茶叶,集中销售。
  位于福安市社口镇南山畲族村,初创于2009年。核心成员10人,基本成员300人,包括南山建制村下属的山峰山、王里、洋头村民,其中75%为畲族。法人代表钟金声,为南山村副支部书记。合作社办茶叶初制厂,年加工初制茶叶200吨,包括150吨绿茶,销往广东;50吨红茶,在福安市内销售。毛茶产值600万元,利润40万元,原有利润占10%,今年利润仅6%—7%,社员按所提供茶叶量分红。又为节省人力,创办茶叶实验基地,推广机械采摘,核心成员基地300亩,基本成员700亩。
  案例八:福安市钟连发毛竹合作社:利用竹林资源,开发竹业,因市场误判而亏空,终于被动注销。
  位于福安市潭头镇鹅山畲族村,成立于2008年年底。村中有毛竹200多亩,临近村落有2000多亩。利用以上竹林资源开发竹业。先投资30多万,从事本村200亩竹林地的管理、开发。雇用工人多人,每日工资6元。连续运行4年,因为没有考虑到市场要素,前来求购竹子的客户不多,不能形成规模经营,至2013年,已经亏空50多万元。只好于2014年3月上报注销。
  案例九:霞浦县山哈郎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经营茶叶、食用菌、蜂蜜等产品。
  位于溪南镇白露坑半月里畲族村,成立于2013年12月,法人代表雷国贝,注册资金302万元,核心成员26人,基本成员86人。合作社与福建高山野茶叶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公司派出代表,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合作社业务。合作社基本成员有茶园1000亩,公司自有茶园400亩。合作社将茶叶初加工后,由公司收购,进行精加工,以自有品牌推向市场。2014年合作社茶叶销售1170万元,公司按照市场行情定茶叶价格,其中头春茶单价175元/斤,二春茶单价30元/斤,三春茶单价5—7元/斤。茶销量头春占50%,二春占35%,三春占15%。总体利润在20%—30%。
  案例十:福鼎市渔丰水产专业合作社,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法人代表雷新义,福鼎市桐城镇柯岭畲村人。现为福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副会长。自小酷爱淡水养鱼,从18岁开始至今已有23年养鱼经验。在平时的养殖实践中,他仔细揣摩和认真总结,从鱼苗选育、养殖密度、饲料投喂、鱼病防治、市场营销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与经验。2007年,他与合作伙伴5人,当时合作社法还没有公布,当时是参照供销合作社规则,注册成立了“兴农”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养殖草鱼、鲤鱼、鲢鱼、鳙鱼等“四大家鱼”为主。经过3年实践后,于2010年6月,雷新义注册成立了福鼎市渔丰水产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800万元,在核心成员5人中,他占75%股份。至2014年注册资金已达1700万元,他个人占60%股份。吸收社员125户,分布太姥山、磻溪、桐城、桐山、白琳等乡镇。其中1/4畲族。现有养殖“新四种”,包括草鱼、鳙鱼、鲈鱼、对虾等。承包了磻溪桑园水库、巨口村的平桥水库、硖门渠洋溪水库、吉坑水库等水质优良的大中型水库。他承包的山塘、水库、河流等淡水水域面积达到了15000亩。年均出产各类淡水鱼3000多吨,占据福鼎市80%以上的淡水鱼市场份额,还远销浙江省苍南县。2014年已有营业额达2100万元,另还库存鱼货900万元,留在春节期间销售。社员分红采取资金入股、养鱼回收、按月工资等三种基本形式。养鱼回收时,由专业配送团队,从厂家直接进饲料,分配给养鱼户,可降低饲料成本,统一收购可降低运输成本与人工费用。养鱼技术人员多来自山东省,配备发电等设备,自己掌控鱼塘环境。2010年8月,他作为农村拔尖人才,被推荐到由农业部组织的第三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学习,2010年被授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13年福鼎市白琳镇沿州村渔丰淡水鱼养殖基地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定为福建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地证书编号:WNCR-FJ13-03807】专产草鱼、鳙鱼。2015年被农业部等九部委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资金、政策、信贷等方面的支持补助。同时,国家级示范社承担有关国家涉农项目将获得重点支持。此外,在信贷支持方面,示范社贷款授信等级和贷款信用额度也将有所提高。

知识出处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宁德畲族聚居区卷/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宁德畲族聚居区卷/》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对21世纪以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区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其发展作出了评价。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