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以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福安西部畲族乡城镇化过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宁德畲族聚居区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733
颗粒名称: 二 以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福安西部畲族乡城镇化过程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7
页码: 74-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安西部畲族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传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福安重要的集镇之一。该地区以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为中心,制定了规划,包括《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0—2020)》和《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该地区的发展潜力大,交通方便,适合发展为福安三镇鼎立的城镇化格局。
关键词: 宁德市 畲族乡 城镇化 过程

内容

宁德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之一,是以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穆阳镇为中心的福安西部城镇化建设。畲族经济开发区地处福安西部的穆水溪畔,包括穆阳镇和穆云畲族乡、康厝畲族乡,面积16.8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8.1万,其中畲族人口2.8万,占总人口的34.56%,占全市畲族总人口42.42%,人口密布4821人/平方公里,是宁德市畲族人口最密集的地方。1993年1月,宁德地委、行署批准设立了穆阳民族经济开发区,作为福安市派出的科级机构。1998年9月2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1998〕378号文)对宁德地区行署关于要求确认福安市穆阳民族经济开发区的请示作了批复:同意将福安市穆阳民族经济开发区确认为省级开发区,并更名为“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享受《福建省进一步促进开发区发展的若干规定》的有关政策和福建省有关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畲族经济开发区是福建省级少数民族开发区,也是全国已建立的9个民族经济开发区之一,属国家民委改革开放联系点。
  历史上,穆阳就是福安的商业重镇。明嘉靖本《福宁州志》记载,明代福安设置的镇市,是县域经济命脉之所在,“以镇备防,以市集货,斯国税所不废,而民用所宜亟者也”①。此时福安商贸经济的中心和税收来源的重点在西部,即廉溪流域,其流域商贸起点便是穆阳。明嘉靖年间,掌控福安商贸经济的是“一镇三市”,即黄崎镇,以及穆洋(穆阳)市、石矶津市、苏洋市。万历本《福安县志》记载的福安商贸中心地带仍处于西部廉溪流域,而万历年间福安集市仅剩黄崎镇、富溪津市、穆洋市三所,其中富溪津市即石矶津市,而“在三十一都,旧置盐运分司,鹾舟皆集于此”②的苏洋市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穆洋市之经济地位得以加强,“穆洋市,在十八都。盐货从富溪津过者,居积于此。盖廉溪之上游,亦泰顺、寿宁、政和、浦城之喉舌也”③。活跃于廉溪流域的商埠、航运、码头、货栈,是福安西部商贸经济的灵魂,食盐、咸货、盐运是激活福安西部商贸经济的诱发剂与催化剂。“穆洋市—富溪津市—黄崎镇”链接了福安的淡水与咸水的水系,直至清代乾隆年间,廉溪富溪津商税仍不容忽视,占了福安商税的四分之一。①总之,位于廉溪上游的穆洋市既是叩开闽北、闽东北腹地商贸大门的起点,又是接纳三江口、白马门海洋文化的终点。经济繁荣,必然是人才会集,诚如嘉靖本《福宁州志》所云:穆洋市“在十八都,人才颇盛,鬻盐者发迹于此。”②于明清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的西部商贸经济圈,是以穆洋市为中心,辐射到钦德里5都,即十五都至十九都,包括今之福安西部两乡一镇:穆云畲族乡、康厝畲族乡和穆阳镇。穆阳北连周宁、政和、松溪及浙江衢州,南接赛岐、下白石、宁德,东面与韩阳坂、寿宁、福鼎相交,是周边各县市乡镇的生活物资集散地。商贸物资种类涉及布匹、渔货、盐、烟草、主副食品、中药、酒、酱业、日用品等10多种。
  穆阳也是茶叶的交易中心。清同治七年(1868),福安就有茶叶出口外销业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9),出口茶叶多达500吨,此间,县内有24个集市,其中坦洋茶市、富溪津渔市、穆阳山货市均已远近闻名。清末民初,茶叶生产繁荣时期,穆阳有茶行18家,其中著名的有“新记”“顺源”“福昌隆”“荣记”等。收茶范围上至政和县新村,下至霞浦县赤岭,跨六七个县境,成为当时福安的主要茶叶集市之一。
  福安的风俗文化是多元的,明万历本《福安县志》概括了当时安邑风俗文化的六大板块,即城内、洋头、穆洋、苏江、三塘、秦溪等,“其文物亦称是”。③六大板块是明代福安民间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典型性区域。这个时期的穆洋(穆阳)文化,涵盖了现时的“两乡一镇”。流传至今的民间谚语“福安好穆阳”,其实实在在的文化内涵,即包括商贸文化的开放性、农耕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文化的兼容性与山水文化的神秘性。④
  总之,以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穆阳镇为中心的穆阳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传统,是福安畲族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西部重要的集镇,其自然资源丰富,公共设施也较齐全,开发潜力大,发展基础较好,水路、陆路交通方便,距离福安市区和赛岐高速公路交汇处均为12公里左右,适合发展为福安三镇鼎立(福安市区、赛岐镇和穆阳镇)的城镇化格局。因此,以穆阳镇—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福安西部畲族城镇化,既顺应了城镇自主发展的规律,也遵循了有计划地培育发展城镇的原则。福安西部畲族乡所走的“原始交易中心—传统集市—经济开发区—现代小城镇”新型小城镇发展模式,是当地政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顺应了畲族的意愿和城镇发展规律。①
  关于福安西部畲族地区制定的规划有:(1)《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0—2020)》(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2)《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福安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2005);(3)《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福建工程学院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4)《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福安市人民政府,2010)。历次规划都将穆阳镇、穆云畲族乡及康厝畲族乡三个乡镇作为统一整体,并将规划区域统称为穆阳镇区。
  《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0—2020)》把镇区的性质确定为“福安市西部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商贸、高新农业和资源转换型加工工业的少数民族经济开发区”。《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的性质为“畲族经济文化中心,福安西部的物资集散基地和商贸、经济、文化、旅游中心”。《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把穆阳镇的城镇职能确定为“工贸型城镇,市区西部的重点城镇,畲族人口的集聚区,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特色手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将镇区性质确定为福安市副中心(即“畲族经济文化中心,福安西部的物资集散基地和商贸、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区域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新兴经济开发区。作为福安市副中心,穆阳承担的城镇功能可概括为“三地”,即畲族文化人居福地、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新兴工业集中地,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魅力名镇。
  城镇化是福安西部畲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新农村建设则是福安西部畲族地区最大的内需,畲族乡村城镇化与畲族新农村建设体现了统筹畲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策。以穆云畲族乡桂林村、溪塔村、虎头村为例,叙述福安西部畲族乡新城镇化转型的两种形态:一是建设城镇化社区,二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一)建设城镇化社区:桂林
  桂林村现有人口5000多人,从地理位置上,既是与穆阳镇相毗邻,又可看成是穆阳街道的延伸,桂林是穆云畲族乡最大的建制村。早在清乾隆年间,桂林街已具雏形。据民国《螺峰王氏宗谱·建置·桂林街》记载:“乾隆五十五年(1790)当祠建议寨边兴市,以为风水。因向郑可昭承租三亩,递年加租钱十八千(文),邀有力者架楼店,共计四十余间,名曰‘桂林街’。将村内各店俱兴于外,集齐贸易。”20世纪80年代后,穆阳的商贸业跟全国各地一样,有了长足的发展。1984年穆云畲族乡从穆阳镇分立出来,但由于历史与地理的特殊原因,穆云乡老百姓依旧分享穆阳街的繁荣。同时,桂林商贸街、亭前街、城北街也逐步兴起。1993年“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曾赴福安调查,他们认为:“1992年福安市设立了穆阳民族经济开发区。经过5年的发展,穆阳民族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两乡一镇的桂林、苏堤、康厝、苏坂、邮亭等村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这些村庄已经与穆阳镇连为一体,许多居民也从事与城镇居民同样的非农产业活动,仅桂林村的茶叶加工企业就有近30家。同时,穆阳还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交易市场,茶叶的日交易量最多时曾达到1000多担,现今亦有二三百担。”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桂林还是福安市茶叶(绿茶)精加工集中地,当时仅桂林村就有茶叶精、初制厂34家。福安各乡镇及周宁、屏南、政和等地都有茶叶送到此地进行精加工,然后销往福州、北京、山东、广东等地。1988年桂林茶叶市场成立。桂林茶叶市场是当时宁德地区唯一的茶叶专业市场,开业时,时任宁德地区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亲临剪彩。每年清明前20天开始,就有全国各地茶商到此采购茶叶,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直至10月底结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社口茶叶市场、福安筶杯山茶叶市场相继诞生,桂林茶市商号逐渐迁入。到1997年桂林茶叶市场全面结束。
  随着宁武高速公路开通、白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和福安西部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推进,启动了桂林的土地城镇化,2009年1月,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在桂林村征地816亩,作为开发区的工业集中区。1992年穆云畲族乡动工建设桂林商贸街,1997年形成规模,全长560米,宽18米,建筑面积60亩,共有铺面220多家,主要经营穆阳烤肉、线面、桂林扁肉、水果等穆阳特产、特色小食以及日常生活用品。2011年,桂林商贸街完善了人行道、路灯等设施。2010年桂林村投入80多万元,建起全长335米,宽26米,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溪边生态公园。2013年6月,穆云畲族乡启动桂林村旧街改造工程,将原来从桂林城门口接至桂林桥平均不到3米宽的旧街拓宽改造成宽18米,其中两旁人行道各3米,中间主干道12米,项目建设总长436米,共拆迁75户6600多平方米,拆迁补偿款达550万元。桂林村在穆云畲族乡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桂林商贸街、城北街、环城路以及桂林公园、桥南绿化带的相继建成,桂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桂林村既有新农村建设的风貌,又为城镇化社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溪塔、虎头
  穆云畲族乡溪塔畲族村于2006年被确定为福安市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2012年被提升为宁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2007年4月,穆云畲族乡溪塔村被列为全省6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之一。2010年,溪塔村委托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州大学建筑技术研究院,编制溪塔村建设规划。
  溪塔村位于穆云畲族乡东部秀溪河畔,通往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蟾溪石臼景区公路沿线,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海拔90米,相传临溪曾有一塔故名。村开基明万历年间,主姓蓝姓,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从寿宁迁入,为福安最大的蓝姓迁途起始地,史称“溪塔蓝”。清光绪十年(1884)属用儒乡钦德里十九都,民国35年(1946)属穆阳镇溪亭保。现辖溪塔、下坪2个自然村,户籍人口610人,其中畲族589人,蓝姓303人,雷姓102人,钟姓90人,吴姓79人。有耕地面积174亩,其中水田170亩。居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水果种植,盛产刺葡萄,该村的“啸溪”和“茶园溪”沿溪绵延种植了近4公里刺葡萄,沟上绿荫蔽日,沟下流水潺潺,形成一道景观奇特的美丽葡萄沟,年产100多吨,2006年被中国葡萄协会评为“中国三大葡萄沟之一”。在茶园村口的山路边,生长着一棵巨大的野生刺葡萄树,刺葡萄树冠部第一分枝径围达183厘米,主干高15—16米,此树树龄尚无据可考,现每年都开花结果。村中建有蓝氏祠堂、林公宫、王七公宫等家族和民间信仰建筑。溪塔村畲族风情浓郁,畲族祖先遗留下来的一些习俗一直保留至今,2010年建成闽东唯一的畲族民俗文化展览馆,馆内收藏了珍贵的畲族宗谱、畲族传统服饰、银饰以及大量畲巫的服饰、法器等,成为了解畲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2005年至2006年,修建了村自来水工程;修建了下坪自然村通村桥。2007年,与宁德交通旅行社共同成立了溪塔刺葡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引资60万建设葡萄沟景区,修建了廊桥、丁步坝、步行道、公厕等。2008年,投资5万修建绿化带260米。2009年,硬化学校操场,修缮老人活动中心,完善溪塔畲族民俗馆,完成村委楼的改造。2010年,完成村下水道工程,修建了120米古畲村特色石栏杆,完成多栋房子外墙包装(畲族特色元素包装)。溪塔因畲族风情和南国葡萄沟风采,于2006年作为“闽东北亲水游”的站点入选CCTV十大完美假期旅游线路,同时被评为国家AA级风景区,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来村拍摄节目。2010年10月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特色村”。
  2012年,虎头村为福安市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2013年,福建省建筑工程设计院为虎头村编制了建设规划。
  虎头村位于穆云畲族乡东部秀溪畔与白云山旅游大道沿线,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海拔60米,为福安少有的位于平原的畲村之一,是闽东与浙南地区特有的吴姓畲族聚居村。虎头是穆阳水蜜桃专业村,村民种植“穆阳水蜜桃”千余亩,2009年1月注册成立了福安市虎头水蜜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现辖虎头、洋中亭、加头、和平洋、蜈蚣岔5个自然村。拥有耕地面积800亩,其中水田600亩,旱地200亩。全村户籍人口791人,畲族人口650人,占全村人口82%。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穆阳水蜜桃、刺葡萄、茶叶及劳务输出为主,此外也种植蔬菜、杨梅、枇杷等。据《福安市吴姓统谱》记载,吴姓约于明万历年间自墓亭迁入虎头。存有清同治八年、光绪三十年修《吴姓族谱》。建成沿溪道路500米,园区栈道2.1公里,观景亭1座;跨溪栈桥两座。停车场面积10亩,公共厕所2座。村中还建有吴氏祠堂以及林公大王宫等4座民间信仰神庙。虎头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充分发挥“千亩桃园”的旅游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美丽新畲村。2012年至2014年,共投入400多万元,拓宽修整沿溪步行道500米;修建园区栈道2.5公里、观景亭3座、观景台1个、跨溪栈桥3座等。同时拆除屋前临时搭建200多平方米,装修房屋外墙25818平方米,使村容村貌与景区风格保持一致。
  以上两个畲族村在村镇体系规划中具有新型农村社区功能,即分别以葡萄沟与桃花源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休闲产业资源,依托农业和自然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产业,以家庭独立经营,农户住房改造后拓展出一部分经营功能的房舍。如“农家乐”餐厅、农产品营业部等,可以承担城市扩散的特定功能,如商务、文化、度假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直接融合。两个畲村产业经济基础以现代农业或者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服务业为主,农业和服务业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居住方式还是一户一宅的农村庭院式格局,宅基地的功能和权益继续存在,除农民自己的居住功能之外,还可以拓展出服务业的经营功能。两村人口规模小于城镇社区,方便生产经营活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级和规模低于城镇社区,部分公共服务接受附近城镇社区的辐射。村社会组织结构和治理方式仍以村民自治为主。社区和生态环境仍保留传统村庄的蓝姓、吴姓畲族的历史文脉,贴近大自然的宜居环境优于城镇社区。两村建成的新农村社区传承农业文明,有乡土气息,有自然生态,有宜居条件,有周到服务,保持与城镇社区的异质化,形成对城市的反磁力,吸引城市人口的假日扩散。新型的畲村社区建设实质上是农村的重要改革创新,两个畲族村的建设仅是新畲村社区的雏形。
  在畲族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所作的畲族社区建设的尝试,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在16.8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有4个行政机构,包括福安畲族开发区(副处级)、穆阳镇、穆云畲族乡与康厝畲族乡(科级),在行使行政职能时,就可能存在关系纠缠、重叠的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曾有把福安西部畲族聚居地析出,设立畲族自治县建制的设想。当时,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也着手作了实地调查。福建省人大代表们也曾多次作过建自治县的提案。但是,最终还是维持现状,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以上的矛盾依然存在。目前,畲族乡城镇化建设不啻是一个契机,以建设畲族社区作为一把钥匙,来解开福安西部畲族乡村城镇化的纠结,可算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知识出处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宁德畲族聚居区卷/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宁德畲族聚居区卷/》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对21世纪以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区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其发展作出了评价。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