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样式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677
颗粒名称: 三、“样式雷”
分类号: K288.3
页数: 17
页码: 394-410
摘要: 本文讲述了畲族“样式雷”包括样式雷与样式雷图样、民族建筑文化的交流与交融、“造成风水画成龙”、勤劳勇敢精神品质的传承等情况。
关键词: 畲族 “样式雷” 姓氏

内容

畲民迁到赣、浙等地后,迫于生计,有的家族继续向西迁徙,直到四川、新疆:往北的直到东北。有的发挥其一技之长,成为名符其实的“金凤凰”,“样式雷”就是其中的代表。
  样式雷,是世人对清中后期26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畲族雷姓世家的誉称。
  (一)样式雷与样式雷图样
  样式雷的祖藉是江西南康府建昌县新城乡北山社上社堡,今江西永修县梅棠镇新庄畲家村,如今保留有祖屋。
  祖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第四代“样式雷”雷家玮、雷家玺、雷家瑞兄弟设计。该建筑为砖木结构,总面积近400平方米。屋内有前后两个天井,两个大厅,八个房间,梁柱上的木雕依然栩栩如生。这幢建筑在当年称得上是当地最豪华的民宅,冬暖夏凉,墙体坚固,高达十余米,四壁无窗户,可防匪防盗。
  雷发达爷爷开始从事木匠,在当地小有名气。明代,这支从事木匠工作的雷家人因生活所迫到皇都江宁(今南京),投身于明朝宫殿庙宇的修建。①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雷发达与堂弟雷发宣以艺应募,到北京朝廷供役。因清中期起,皇家建筑工程项目都由亲王、大学士组成一个钦派工程机构,设立样式房,叫钦工处样式房,主持的叫“掌案”,相当于当今的总建筑师。从康熙时雷发达担任钦工处样式房掌案起,第二代为雷金玉,第三代雷声澂,第四代雷家玮、雷家玺、雷家瑞三兄弟,第五代雷景修,第六代雷思起,第七代雷廷昌,到民国三年雷献彩完成光绪崇陵的设计止,8代10人执掌样式房。②
  “样式雷”的作品非常多,主要有故宫、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景山、天坛、清东陵、清西陵等。这其中有宫殿、园林、坛庙、陵寝,也有京城大量的衙署、王府、私宅以及御道、河堤、彩画、瓷砖、珐琅、景泰蓝等。此外,还有承德避暑山庄、杭州的行宫等著名皇家建筑。总之,中国1/5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设计,都出自雷家之手。
  雷氏家族设计、施工时,先绘制出建筑图样、烫样、工程做法,并记录施工日记,形成“样式雷图档”。设计图纸,按设计过程,可分为粗图或草图、精图或详图。精图又可分为总平面图、局部平面图、透视图、平面与透视结合图、局部放大图、装修花纹大样图等。按用途分,有进呈图、留底图、改样图等。雷氏家族设计建筑方案,都按1/100或1/200比例先制作模型小样进呈内廷,以供审定。模型用草纸板热压制成,故名“烫样”。按实物与烫样的比例分,有一分样,二分样、五分样、寸样、二寸样、四寸样等。在现存的“样式雷”烫样中,最长的有3米长,最小的只有6厘米。并有施工设计说明。还有《工程做法》、随工日记等。①
  图样涵盖了清代皇家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多方面的详情细节,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惟一留存下来的,比较系统的绘本、写本性原始建筑图档。现存于世的样式雷图档十多卡车,总量逾两万余件,主要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国吉美博物馆等处也有少量收藏。
  2007年6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样式雷图档”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5项入选“世界记忆遗产”的项目。
  生成样式雷图档不是以传播知识、宣扬观点、教化民众等为目的,只在与工程相关的人员范围内使用,具有一定保密性。尤其是皇宫、陵寝等处的图档,更是严格管理、加倍保密。但文明的传承如同接力,前人艰苦卓绝努力形成的文化遗产,总是薪火相传,泽被后世。
  多年从事“样式雷”研究的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说:“我拿一张当年的样式雷图纸给大家看,我说这是空间的地形图,我相信绝大部分国内学术界的人不会认同这是地形图。因为它太超前了,就相当于现在电脑的建模,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三维立体模型。上世纪80年代西方才开始使用的数字高程模型,早在清代时,‘样式雷'就一直在使用。而这些先进的技术,中国人已经用了几百年。要想看懂和深入研究‘样式雷'的图纸,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样式雷图档’是我们学习挖掘的无尽的宝藏。”①表明至少在三百多年前,样式雷的建筑设计已经使用了非常先进的绘图技术。
  同时样式雷图纸推翻了建筑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因为是木结构的,预制装配化,因而不需要设计的观点。样式雷图样从如何策划、选址、经营、设计然后到如何反馈,包括建筑师和主管官员的意见,主管的官员和皇帝、皇后的关系等,最后到如何修改设计,非常完整。国外专家看到样式雷图样,反过来说欧洲的建筑师到不了这个境界。
  样式雷图档对研究清代历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以及相关文物建筑的保护、复原等,均有巨大价值。国家图书馆善本收藏部的白鸿叶说,有了这些珍贵的图档,修复古建筑,甚至复原圆明园也就有了在技术上可操作的蓝本了,这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二)民族建筑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凝固的音乐,即黑格尔关于建筑是比例、结构的艺术,更是文化的凝固,体现着一定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外化。正如法国的传教士韩桂英所说,“像雷家这样的造园艺术家,是从事园林设计的诗人、画家、艺术家、哲学家。”②样式雷把汉、满、畲等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凝固而成。
  畲族在千年的大迁徙中,刀耕火种,垦山园,筑梯田,变荒山僻野为茶米之乡,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杰出拓荒者”。畲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不但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而且与各种民族、各地域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吸收先进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样式雷也同样把畲族的这种文化碰撞、交流、交融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当时中国主导文化是儒家文化,而统治者是满族,设计者又是畲族。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文化风格,北方风格是开朗大度。江南风格是秀丽灵巧,组群比较密集,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畲族的风格是自由灵活,多利用山脚、山坡建房,下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平面和外形相当自由。不同的文化必然会进行碰撞、交流。样工雷融会贯通,把各种建筑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凝固于皇家建筑。
  故宫,是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迁都北京,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明代南京宫城以富贵山作为依托,并巧用原来的东渠作为皇城西城隍,取得人工和自然相互辉映的效果。采用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在宫殿形制上,集中表现为遵循礼制。而满族的沈阳故宫建筑风格具有满、蒙特色。东路大政殿、十王亭建筑群布局仿照八旗行军帐殿的布局。中路是“宫高殿低”,居住部分位于高台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区域,源于满族人喜居于台岗之上的文化物质。大政殿+十王亭格局脱胎于民族的帐篷,设计是以17世纪初满族和东北地区常见的建筑样式为基础的,而不受中原皇宫建筑等级的约束。皇帝处理政务的崇政殿和饮食起居的清宁宫,都是硬山顶五开间的形式,取于东北地区最为普遍的民居、寺庙和官衙。样式雷善于在继承前人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进行清宫设计时,不墨守成规,既在中线上的建筑物保持严格对称,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又对主轴两侧轴线上的各建筑物采用大致对称,而显灵活变动的新格局。这样,不但突出了中心又体现了“居中为尊”的思想,而且形成了统一并有主次的整体。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在艺术性格上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样式雷还根据畲族文化特点,选择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吉祥题材来表达生活理想和审美需求。如鱼,利用谐音表示所象征“余”的含义,装饰中“悬鱼”,意为“年年有余”。喜鹊是“喜”的象征物,把喜鹊鸣叫喻为“报喜”,装饰中便有“喜从天降”、“喜报平安”、“喜报三元”等题材。乌龟、鹤被认为是长寿动物,于是有“鹤寿龟龄”、“鹤来添福寿”等题材。利用谐音表示所象征的含义,如用蝙蝠象征“福”,用梅花鹿象征“禄”。这些题材在其设计的建筑中到处可见。
  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巨山村的雷氏家族陵园,占地30亩,融合当地文化设计。整个坟地设计成一艘船形,船头朝西南,朝向八宝山,船尾是朝着玉泉山,方位取向意为“头顶八宝,脚踩玉泉”,寓意是雷家人去世后,其灵魂可以乘这条船回到江西永修的老家。
  (三)“造成风水画成龙”
  畲族,长期生活在山中,属于典型的山地民族。依靠山依靠树,离不开山离不开水。经验是居住地山不能太高太陡,否则雨水一来,冲走村庄住宅。要有风,但风不能太大。总之,要有风有水,俱大风大水。因而,畲民村宅选择缓坡避风向阳有水之地,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原则。讲究村、寮(房)后的山势,前方水势,注重村前村后、寮前寮后毛竹、树木的栽培,他们认为,这些树木能"培荫风水”,可以“造成风水画成龙”。村口有了树就更能避风,屋后山有了树就增加了泉水的流量,空气也格外新鲜,畲民往往把这些叫做“风水”。族谱《家训》篇载:“人有栖身之地,方可安生乐业,大凡村落皆有树木环卫互荫,望之郁郁葱葱称之为胜地,即生聚绵长之道也。吾族后崎险,更宜培植树木以御风水,现在前人培植成林可为百年大计,亟须协力保护,毋得妄为剪伐。”在建寮(房)前,首先要堪风水。在选址择地上讲究“龙”、“局”、“水”。“龙”,指的是龙脉,也就是山势的脉络,要求山势发脉雄伟,奔腾有势:“局”,指的是山峰的布局,要求的是如公堂格局,中轴对称,旗鼓皆备,坐镇基地;“水”,指的是前方水势,要求的是水势回环,不能起来直来直去,常在村口、寮前填坝、植树等“筑水口”,使水口回环。
  样式雷在设计上,我们看到,人为的建筑设计并不是主体,而一再强调以环境为主体,一定要选一个最好的环境。有的时候,选址要选上几年,最重要的是配合山川之胜势,与山水相称,建筑是应该与环境配合。并在建筑设计上,一与二层不封闭,保证空气流通,建筑物冬暖夏凉,很多建筑工艺就算拿到今天都很先进。同时,样式雷的作品轴线感特别强,景物和建筑是相互对应的。水与建筑关系上,一方面要畅通,另一方面又回绕村宅弯曲环绕,不但体现风水,且起到护卫的作用,具有实用性。在空间上,设计的建筑一般都不高,比如天坛祈年殿的高度,只有9丈高,故宫的太和殿(加上3层大须弥座)不到35米,大殿面宽总共70米,谁一开口讲话,别人看他口形,听他的声音能对得上,看和听都是最佳距离。
  园林的设计,样式雷以自然为蓝本,摄取了自然美的精华,又注入了人的审美情趣,采取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法,使自然美典型化,变成园林美。其中所包含的情趣,就是诗情画意;所采用的空间构图手法,就是自由灵活、运动流畅的序列设计。同时,还模拟自然山水,创造出叠山理水的特殊技艺,无论土山石山,或山水相连,都能使诗情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北京西郊是永定河冲积洪积扇边缘的泉水溢出带,地下水水量丰富而通畅,西山峰峦起伏,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条件,样式雷根据自然特点设计修建皇家大型园林,通过玉泉山和万泉河两条水系把西郊十几座大小园林串连在一起,长河又将西郊和皇宫连接起来。形成园林群体。
  避暑山庄是样式雷第四代传人雷家玺按照康熙和乾隆两代皇帝的旨意设计的。从地形上看,山庄的整个园林建筑布局,很像是中国地理环境的一个缩影:西北多山,东南多水,北部是平原,南部则仿造了许多江南名胜。它集中体现了“集天下景色于一园,移天缩地于一方”的帝王思想。而整个园林建筑风格,绝大部分建筑小巧玲珑,不施彩绘,有—点北方民居亲切朴素的味道。
  颐和园是样式雷园林建筑中的代表作。它的前身叫清漪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为庆祝母后六十大寿,启动清漪园工程,样式雷按其意图,相继设计修建了智慧海、长廊以及模仿无锡寄畅园的惠山园;按照方丈、蓬莱、瀛洲的神话传说,在昆明湖上建起了三座仙山。公元1755年,再建石舫。在清漪园的设计中,乾隆皇帝还犯过一次错误,过分自信的乾隆帝下令在清漪园中心建一座9层宝塔。塔建到第8层,有风水先生提出异议,认为北京的西北方向不宜建塔。乾隆皇帝听取风水先生的意见,下令把已建了8层的塔全部拆毁。拆了以后怎么办?乾隆帝把难题交给样式雷,要他们在废塔之上重建一座建筑。样式雷苦思冥想,依照黄鹤楼设计出了一座八方阁的建筑物,这就是今天游客络绎不绝的佛香阁。②
  阴宅也同样。东西陵是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设计建造的,这是人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用道光的话来说就是:“物以地臻全美为重,不在宫殿壮丽以持观瞻。”含义是青山埋忠骨。有个好的山水环境,就能够产生一种天然的、永恒的纪念气氛,建筑是配合它而已。样式雷的档图上也处处也反映出这个设计理念。东陵轴线感都非常强,墓道顺应地形弯弯曲曲,又给人以戏剧性的空间效果,在前行过程中,每一步你都会发现,建筑和环境是紧密结合在一块儿的,感到永恒伟大。但是人的尊严,个人作为祭祀者的尊严没有消失,这就是“青山埋忠骨,不是陵墓埋忠骨”。按照祭祀的时间和路线走,上午看到光线都是亮的,阳光照到建筑,包括远景和近景之间的起承转合,互相的依存关系。绕了一圈之后再回过来,下午道路上还是亮的,还是有阳光照耀的,不会出现阴面。这设计效果,既尊重环境,又强调主群的关系。同时,陵寝建筑科学地解决了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外部空间布局难题,把大部分建筑放在地下,实现了建筑人文美同山川自然美的有机结合。对此,联合国的专家们赞不绝口。认为:皇陵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了5000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就冲着这一条,全世界就应该向中国人学习。
  (四)勤劳勇敢精神品质的传承
  “样式雷”的形成,最主要是畲族勤劳勇敢精神品质传承的结果。
  雷氏能在修建皇室宫殿中担任工部样式房掌案,与他们虚心求教,融会贯通,技艺精湛相关,更是勤劳勇敢的结果。清康熙中期,重新修建大殿。工程开始时,因缺少大木梁,雷氏建议拆取明陵楠木旧梁柱充用。由于正殿是循经守礼、治理国政的地方,意义重大,所以康熙帝亲临上梁典礼。正当上梁之际,大梁因卯眼不合,悬而不落,工部长官相顾愕然,唯恐有误上梁吉辰,急忙找来雷氏,并授与冠服,雷袖斧猱升,急攀梁上,高扬钢斧,只听“笃、笃、笃”连响三声,木梁“轰隆”一声,稳稳地进了位。刹时,鼓乐齐鸣,文武百官,三呼“万岁”!上梁礼成,康熙帝龙心大悦,当即召见雷氏,面授雷氏为工部营造所长班。因此留下“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徽照令,金殿封官”的歌谣。①“长班”一职,相当于今天国家建筑部门的总建筑师。
  虽然雷氏家族8代是样式房的掌案,但这个职位也不是世袭的。清代为了大规模修建皇宫皇陵,要招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建筑师为其设计建造各种建筑,因此,样式房也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岗位。雷氏家族不想也不可能是世袭。二代样式雷雷金玉去世后,奉旨驰驿归葬江苏江宁,家族成员基本上都离京,只留下儿子雷声徵和他的母亲张氏。孤儿寡母在北京,既无前辈指点,也没有兄弟帮助,受到了同行的排挤,样式房掌案为其伙伴所攘夺。雷家玺去世时,其子雷景修已22岁,恐子不能胜任,留下遗言,将样式房掌案之职让给他人。景修抱着“舍我其谁,矢志不渝”的信念,非常敬业,认认真真工作。24年后才重新将样式房掌案一职争回。
  样式雷家族中,声誉最好,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是第二代的雷金玉(1659-1729年),他继承父业在营造所供职,投充内务府包衣旗。包衣旗是什么?按满语的意思及实际地位,是“家奴"而已!光绪十九年(1893年)雷廷昌在一张纸片上这样写道:“样式房之差,五行八作之首,案规矩、例制之法绘图、烫样,上奉旨议,下遵堂司谕,其拟活计,自案法办以成,更改由上意。而今办法,上意传出,官役并无定准办法,下忍意拟办,三心八意,以至用有办法之人,又忍听回禀,例制直言,不顺耳也。”这无奈的感叹,是对历代样式雷无奈的总结。说明业主皇帝、太后、董工王大臣的意见在建筑设计、施工中占统治地位。“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主人”,“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建筑师必须善于秉承建筑主人的意图,并把它转化为规划的主导思想,从而具体地贯彻于设计的全部实践之中,能否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在清代皇家建筑的设计与营造中,皇帝往往对建筑工程直接发出指令,甚至一竿子插到底。所以,此时的“主人”就是建筑物的主人;而应该作为“能主之人”的建筑师的作用则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样式雷都是“上奉旨议"。对于“主人”的意图,样式雷和盘接受,即便是朝令夕改,也只能在所不辞。皇帝有关建筑工程的“旨意”一般通过军机处、内阁、内务府或直接通过太监传给有关机构或官员,再由这些机构或官员转达给样式房。供皇帝御览的画样、烫样也都是由承修王、大臣进呈。样式雷也都“下遵堂司谕,其拟活计,自案法办以成”。
  皇家建筑工程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样式雷在设计修建中,每一步进展按朝廷旨意、工程处的意见办,并有独到创新。内廷提出建筑要求后,样式雷就选好地址,做好总体设计,确定轴线,绘制图样。在平面图中绘制个别建筑物的透视图,是雷氏创造性地运用互相结合之法,更精确地表现个别情况的手段。当设计精图确定后,又绘制准确的地盘尺寸样,以反映复杂关系、谐调空间布局,估工估料。雷氏在这方面显示了高度的技巧,或从庭院陈设到山石、树木、水池、船坞、花坛,或从地下宫殿的明楼隧道,到地室、石床、金井,均按比例进行安排,用像硬纸板等做成模型,并使某各部件能够拆卸,便于观看内部结构。为了及时向朝廷反映工程进度,样式雷还画了“现场活计图”,即施工现场的进展图。记载日常的工作记录,即每天样式房都干了些什么事情,记录非常细致。表明样式雷不但忠心耿耿,且非常勤快。
  以第六代样式雷雷思起为例。在修葺三海时,雷思起制定的《南北海承做装修单》,逐项列明了工程任务,仔细记述了各类贵重木料的来源。如“澄怀堂、遐瞩楼一俱楠柏木装修”。对于贵重木料的来源也一一注明:长春园东长街现存楠木根件;万春园宫门外现楠柏木等。贵重木料和所需各类物资,皆由雷思起全力筹措,或到市场购买,或选用皇家宫殿园林拆卸的旧料,或到天津选购运京,以供紧急应用。这些木料的运输雷思起历经艰辛才得以完成。后设计修建东西陵。雷思起最初按照祖制为两位太后修建陵墓,分为两个地宫,共用一个祭殿,但两位太后都不肯接受,不得已他重新修改方案,设计了两个各自独立、配殿和祭殿齐全的定东陵,终于得到首肯。但慈安去世后,独揽大权的慈禧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高于慈安,又下令将已建好的陵墓拆了重建,据称雷思起就是为此耗尽心血,最后过度劳累而死。到光绪年间,修葺三海工程继续进行,雷思起的儿子雷廷昌掌案。修葺三海的最大一项工程是为慈禧太后修建仪鸾殿。在样式雷设计的《中海仪鸾殿全部地盘图》画样中,对每间房的大小、装饰、连廊等都有详尽标注,图样经过反复修改并征得朝廷同意后,再依照图纸一丝不苟地建设。经过三年修建,仪鸾殿建成。慈禧太后正式迁入居住后,在此召见群臣,操纵朝政,成为清廷的实际中心(辛亥革命后,这里更名为怀仁堂)。因劳累,特别是雷思起劳累至死。所以雷氏的第十代、现石景山四中教师雷章宝至今铭记在心的是曾祖父雷廷昌留下的一条祖训,“雷家后人不要当官从政”。
  样式雷第五代传人雷景修,主要生活在道光、咸丰年间,清廷内忧外患,国势衰微,没有能力规划建设新的园囿,就利用这个时间把祖上传下来和自己的设计图样、烫样模型专门收集起来,用三间房子保存。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时,雷景修又数次秘密转运。①因此图档能够保留至今,成为我国建筑史上被称作“样式雷图档”的国宝。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雷家玮
相关人物
雷家玺
相关人物
雷家瑞
相关人物
雷发达
相关人物
雷发宣
相关人物
雷献彩
相关人物
雷廷昌
相关人物
王其亨
相关人物
朱棣
相关人物
雷章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建昌县
相关地名
新城乡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
梅棠镇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北海市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巨山村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
水口乡
相关地名
土山镇
相关地名
石山镇
相关地名
瀛洲镇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金井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