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接畲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656
颗粒名称: (二)嫁接畲家
分类号: K247.3
页数: 16
页码: 277-2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中的盘瓠传说主要存在于“祖图”、宗谱和《高皇歌》中,这些是清代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绘制于乾隆时期,是为了满足清廷的谕旨而制作的。然而,绝大多数畲民是反对盘瓠传说的,这可能是由于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对畲族的招抚政策导致的。尽管盘瓠传说在某些文献和传统中有所记载,但许多畲民并不知道或不了解这个神话。
关键词: 盘瓠传说 畲族 祖图

内容

1.主要表现
  盘瓠传说在畲族中存在于“祖图”、宗谱和《高皇歌》中,主要流行于清代。
  (1)“祖图”
  所谓畲族“祖图”,实为“组图”,指的是一卷有20至30多幅不等的连环画卷。所画的内容是所谓畲族始祖于距今5000年前的帝誉时代,变生于耳、平定燕王之乱、封忠勇王、招为驸马、生三男一女、赐姓盘蓝雷钟、不愿在朝为官、自愿到粤东潮州凤凰山隐居的神话故事。
  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奉清廷谕旨绘制。清《四库提要•地理类》记载:“乾隆十六年(1742年)六月初一上谕:‘我朝统一区宇,内外苗夷,输向诚化,其衣冠状貌,各有不同。着沿边各督抚,于所属苗、徭、黎、僮以及外类番众,仿其服饰,绘画送军机处会齐呈览,以昭王令之盛乾隆谕旨抵达福建省畲民较多的州县以后,地方官员奉旨积极照办。有的则有所“独创”,画了所谓畲族始祖神话故事连环画上报清廷。如《长汀县志》记载:“畲民楚粤为盛,吾闽有之,然不尽蕃,三五七而已。庚子,陈大丞檄县绘图以进。”,《古田县志》据各地调查,目前在畲族民间发现的畲族“祖图”,从时间、内容看大多绘制于清代。
  亦载:“乾隆十七年,督抚绘畲民图册以进奉,朱批:‘知道了'。兹以其俗顿异,附载及之。”
  二是请民间画师临摹复制。现存畲族“祖图”多数是福建长汀、古田等地画工所绘制上报清廷副本流入民间以后,那些具有初识文化的道士认为“祖图”是奉乾隆御旨所绘制的,在做功德道场时,挂上“祖图”可以增添庄严肃穆的氛围,故争相临摹,然后是民间画师互相临摹。
  (2)《高皇歌》
  目前发现最早的畲族《高皇歌》,是浙江省平阳县青街畲族乡黄家坑村畲民雷必俭所藏的乾隆二年(1738年)的手抄本,共105首,422句(其中第96首6句)。德国汉学家哈•史图博认为:“它是由一个缺乏历史修养的,不加批判地、笨拙地从各种原始资料中凑合编写的,因为其中叙述的事件往往不是按照正确的年月顺序罗列的。”①
  如:龙麒平定燕王(番王)作乱,是龙麒创世传说核心情节。古燕国存续的时间约在公元前11世纪至前3世纪。与远古帝喾时期至少相差2000多年。而《高皇歌》称龙麒在距今5000多年前,平定燕国之乱,杀了燕王头,纯属子虚乌有。
  2.存在原因
  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畲民绝大多数是反对盘瓠传说的。具体表现为:
  一是畲族聚居区闽东、浙南的“祖图”,把盘瓠改为“龙麒”等。
  二是闽东、浙南是畲族的集居地,畲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好之地,绝大多数畲民反对盘瓠传说。长期在福建省民族宗教厅工作的两位畲族领导干部说“闽东95%以上的畲民反对盘瓠传说”。闽南是否没有反对呢?当然也反对。有的人没有听到反对声,是由于他没有听到而巳。漳州赤岭畲族乡的蓝氏宗祠在闽南畲族中具有代表性、影响力。2015年10月20日其管理委员会主任蓝宏令,参加完闽东一地畲族文化活动后,发现有的宗谱中有盘瓠传说,非常恼怒,说“大家集资,要搞清、纠正这个问题!”他的看法可代表了闽南多数畲民的看法。
  三是畲民中原来也只有少数人知道盘瓠传说。这是由于往往是族长先接受,因封建统治者历史上都是用刘克庄所说的方法;“前牧恩泽侯有以激其始无以淑其后明年秋解去二伸迭摄郡寇益深距城仅二十里郡岌岌甚矣帅调诸寨卒及左翼军统领陈鉴泉州左翼军正将谢和各以所部兵会合剿捕仅得二捷寇暂退然出没自若至数百里无行人事闻朝家调守而著作郎兼左曹郎官卓侯首膺妙选诏下或日侯擢科甲有雅望宰岩邑有去思责之排难解纷可乎侯慨然曰君命焉所避之至则枵然一城红巾满野久戍不解智勇俱困侯榜山前日畲民亦吾民也前事勿问许其自新其中有知书及土人陷畲者如能挺身来归当为区处俾安土著或畲长能帅众归顺亦补常资如或不悛当调大军尽衄巢穴乃止命陈鉴入畲招谕令下五日畲长李德纳款德最反复杰黠者于是西九畲酋长相继受招西定乃并力于南命统制官彭之才剿捕龙岩主簿龚镗说谕且捕且招彭三捷龚挺身深入又选进士张杰卓度张椿叟刘等与俱南畲三十余所酋长各籍户口三十余家愿为版籍民”。①封建统治者实行招抚政策,每次招抚对象是族长,让族长接受。
  族谱等各支族以前只有一套,都存放在族长处。“祖图”等平时难得一见,一般在请祖、“传师学史”时挂一挂,许多地方引起畲民反对,马上就收起来。一般的畲村只有分谱,分谱是没有盘瓠创世说的,也是只有在村中老人去世要排位时,族长拿出来查一下死者的排位。因此,许多畲民不知道、不了解神话传说。笔者曾带领调查组去景宁畲族自治县、丽水城郊畲村进行调查,生活在畲民家中,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调查。点,是选择几个畲族村进行实地考察、召开畲民座谈会;面,是对畲民采取大量问卷。问卷的第20题,“你有否听说过‘盘瓠'传说?”答“经常听说”有26.92%;“不知道”的30.77%;“偶然听到”为42.31%。第22题,“你是否喜欢吃狗肉?”答“很喜欢”占38.89%;“不喜欢”的53.70%;“不能吃”为7.41%。座谈中,畲民们认为“不喜欢”、“不能吃”狗肉是因为狗吃屎,不干净,与图腾无关;对盘瓠、狗图腾,一致认为是人家侮辱畲民的东西,并气愤地说“他们才是狗!”。
  畲民中存在盘瓠传说,主要原因是:
  其一,封建统治者愚民手段的结果
  唐王朝在凤凰山畲区实行封建化,残酷经济剥削,激起畲、汉人民反抗,派兵多次镇压,但未能平息。陈元光接任后,认为仅凭武力镇压是“兵革徒威于外,礼让乃格其心”,而且“诛之不可胜诛,徙之则难以尽徙”,“功愈劳而效愈寡”。于是呈请在泉潮之间设郡县,以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况兹镇地极七闽,境连百粤,左衽裾椎髻之半,可耕乃火田之余,……所事者搜狩为生……”。“左衽裾”、“椎髻”、“搜狩”、耕“火田之余”,所指的是畲民,也只是客观描述畲民特点,没有用“盘瓠”。唐初声势浩大的畲民起义为什么没有用“盘瓠”作号召?《请建州县表》只字未提“蛮僚”是“盘瓠”,这是为什么?说明在唐初还没有把盘瓠图腾加给畲民。唐王朝除军事镇压畲民外,实行强制同化政策,特别重视文化涵化。明代郭造卿《防闽山寇议》说:“山中自称盘瓠后,各画其像岁时祝祭。……常称城邑人为'河老',谓之河南来,畏之,繇陈元光将卒始也。”②由此可见,盘瓠神话传说是从陈元光之后才开始移植嫁接到畲民中。
  从内容上看,有的直接写的、画的是唐代的事。“大唐皇帝治国为霸,燕王集英勇吴将军流党作乱,侵害国界,旨敕招烈士收伏者,分国共治,及赐第三宫女为妻,众臣不敢奉令,惟有一龙犬游来殿前,欲作人语形状,七日不食,帝问此犬何意不食。群臣秦明,奉敕出朝,其犬摇头摆尾,口称我去必然收伏番王,群臣呼万岁,有云汝能助国安邦,便敕将朕第三宫女为妻,盘瓠游至殿前踢二次,长吠三声,即辞而去,……盘瓠口咬断燕王头腹,奔回本国。盘瓠即收服燕王后,遂与宫女结亲,生三男一女。乾元二年十二月十一日,户部侍郎张令崇、端殿学士彭光照、大学士范荣等秦请皇旨,敕赐姓,第一男姓盘,名自能,封立国候;第二男姓蓝,名光辉,封骑国候;第三男姓雷,名巨佑,封武骑候……天宝十二年六月二十七日,盘瓠因为游猎,不料皇天隆祸,命值凶星,跳过大树被株尖所伤而终”。这里盘瓠的时间是在唐朝;“燕王”是“番王”:“乾元”是唐肃宗李享的年号,乾元二年是759年,畲族盘、兰、雷姓来源于唐朝;“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天宝十二年是753年。从内容看,盘瓠文化是在漳州建立后的几十年才与畲家关联。“祖图”中有“唐兵败”、“唐兵败走”等,说明"图”为唐代开始与畲家关联。
  且是胡编乱造。如,盘瓠死于天宝十二年是753年;而给畲家盘、兰、雷姓赐姓是乾元二年是759年,也就是说,盘瓠死了还坐朝,还能给畲家赐姓。
  嫁接方法也可从闽南广为流传的有文有图的《平闽全传》、《平闽十八洞》得到印证。
  《平闽十八洞》是无名氏所作的一部十万多字的52回章回小说,描述宋仁宗年间,杨文广与“蚯蚓精”、“蜜婆精”、“黑蛇精”等洞主苦战十年,终于一一击破十八番洞,降怪平叛,恢复闽境安宁。早在1931年,厦门大学叶国庆教授依据大量历史资料,论证得出《平闽十八洞》中所述的是平定蓝凤高叛乱之事,是由唐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平定峒蛮所附会而来的。著名人类学家、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园从民族学的角度对《平闽十八洞》展开了研究,对书中所涉及的福建少数民族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蒋炳钊先生的考证,肯定了书中所说的少数民族是畲族。如今在云霄的陈元光纪念馆中,《平闽十八洞》中的图文,也说的就是镇压畲民。在《平闽十八洞》中,代表畲族洞寨的动物共有十五种,主要是昆虫类和禽畜类。杨文广是宋代人,宋代人能去镇压唐代畲民起义?!而且查杨文广年谱,他就根本没有到过福建!能把唐代封建统治者镇压畲民之事编写出如此系统的离奇故事,那么把盘瓠神话嫁接到畲家身上,那是很自然、简单之事。
  从封建统治者惯用篡改历史,美化自身、贬低对手的愚民手法也可得到佐证。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谢重光教授、厦门大学人类学所郭志超教授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陈元光的身世为造假,其著作《龙湖集》.等是伪作。谢重光教授在1994年文史哲出版社出版的《陈元光与漳州早期开发史研究》中认为,漳洲早期开发史是指从唐高宗至唐德宗时期的一段历史。在此之前,包括今日漳洲市辖区在内的闽南、闽西南和粤东广大地区,尚是“蛮獠”——即畲族先民聚居地,中原王朝的势力尚未真正到达这里,或者说中原王朝的势力在这里还极为微弱。陈元光趁时而起,平定了“蛮獠”之乱,奏置了漳州,并出任漳州首任刺史。
  谢重光教授的《全唐文所收陈元光表文二篇系伪作考》;厦门大学杨际平先生的《陈政、陈元光史实考辨》中云,所谓的陈元光《请准谢表》等文,与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柳河东集》诸表有许多雷同之处;《请准谢表》与柳宗元的《代裴中丞贺分淄青诸州为三道节度使表》、《为刘同州谢上表》、《柳州贺破东平表》、《代裴行立谢移镇表》相似之处更多。从具体内容来看,二表不仅仅是伪作的问题,而是大量剽窃柳宗元诸表拼凑而成的大杂检。这两篇“表”文,在所列陈元光官衔、犯讳、地名、文体和用语等方面都露出严重的作伪痕迹。两表都提到陈元光在永淳元年(682年)被进阶为岭南行军总管。熟悉唐史的人都知道,行军总管是唐前期遇有重大战事时由皇帝临时任命的统兵大将,战事一结束就解除兵权回复原职。由于它是临时差遣之职,并无一定的官阶。两篇表文把岭南行军总管说成是陈元光作战立功之后升任的官职,因而用了“进阶”的字眼;又把岭南行军总管说成陈元光“进阶”之后终身担任的官职,凡此都暴露出作伪者缺乏基本的唐史知识,因而露出了作伪的马脚。再从陈元光参加的平乱战事的规模及他在其中所处地位来看,当时平乱的统帅是循州司马高王定。循州是下州,下州司马品级很低,统兵有限。在战事中,陈元光是高王定麾下一名小军官,有记载说他本是岭南首领,是以布衣身份投效军门,率领一支军队参加战斗的,纵然他后来建立功勋,也不可能仅用一年时间就由布衣骤升为“岭南行军总管”,更何况史有明载,前一年岭南战区的统帅是高王定,后两年淮扬以南广大战区的统帅是玉铃卫大将军梁郡公李孝逸。联系到晚近谱志加给陈元光的官衔也是玉铃卫将军,与唐代文献所见陈元光的右鹰扬将军官衔不符,颇疑谱志所谓陈元光任玉铃卫将军、岭南行军总管云云,乃将李孝逸的身份窃来,又自行加以拔高而成。
  谢重光教授认为:这里面提到陈元光是光州固始人,文武全才,曾领乡荐第一,其所领兵为父子弟兄世代相传,是一种家族世袭之兵,漳州刺史一职也是陈氏世袭,僚属则由刺史辟置,凡此种种,皆不见于明中叶以前各种传世文献的记载,是自明万历以降的方志和民间谱碟中才逐渐出现、添加、完善的。而方志有关陈元光的种种记载又“据家谱书之”;万历以降的各种陈氏族谱、家谱中又出现了陈元光著有《龙湖集》的说法,《集》中诗文也由少到多地慢慢编造出来,有一部分还为《全唐文》、《全唐诗》所采用。然而,这些说法是完全不符合历史实际的,《龙湖集》也是后人伪托之作,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①因此,把盘瓠神话移植嫁接到畲民中那是简单不过的事!
  从历史事实看,唐代至明代,畲民在闽粤赣边界广阔凤凰山区闹得天翻地覆,使封建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而在史籍中,很少有畲民信仰盘护的文字记载,皆称他们为“盗”或“寇”。如果当时凤凰山区百万畲民是信仰盘护的,在漫长的400年间,史籍中不可能不露一点痕迹。
  明正德十一年,谢志珊、蓝天凤在江西赣州领导畲民起义,结果遭到王守仁残酷镇压。起义军兵被杀3168人,被俘2336人,还有马、牛、骡608头,金银114两,兵器2137件。接着王守仁命令官军向畲民聚居区出击,畲寨被夷于平地。并且实行文化上同化,把其心学理论运用到镇压畲民中,其名言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大力推行愚民手段,把畲民列为“盘瓠异类”。“畲家”、“畲民”的称呼,被篡改为“輋贼”、“山贼”、“盘瓠种”。御用文人在撰写地方志时,“畲民”的称呼被“盘瓠种”、“盘瓠子孙”所取代。如,闽南《立崇义县治疏》云:“其初肇贼原系广东流来,先年奉巡抚都御史金泽行令安插于此,不过砍山耕活,年深日久,生长日蕃,羽异渐多。”明万历进士谢肇淛(1567~1624年)《五杂俎》云:“吾闽山中有一种畲人,相传盘瓠种。福州、闽清、永福山中最多。”明万历癸酉(1613年)《漳州府志》云:“徭人(指畲族),属邑深山皆有之,欲呼畲客,旧志不载今载之。徭种本出盘瓠,……量纳山赋,其赋论刀若干,出赋若干。或官府有征剿,悉听调用。后因贪吏索取山兽皮张,遂失其赋。及扶驭失宜,往往聚众出而为患”。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平和县志》云:“论曰:盘瓠子孙其散处闽粤,闽有之”。
  清光绪《景宁县志》云:“畲民盘瓠之后,自粤而闽,以暨处之,松、遂、云、龙诸邑。”等等。
  同时在组织上加强了对畲族聚居地区统治力度,先后在汀漳潮地区增设许多县份,以便对畲民采取强制归化的措施。
  各地均采用封建统治者惯用的两手手段。明《漳州府志》记载:首任诏安县令何春,曾师王阳明(王守仁),深谙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精髓,嘉靖十年(1531年)一到任,即从师而行之。
  其二,他人所为
  许蟠云、范翰芬、王虞辅的1934年《平阳畲民调查》中,在“关于来源之传说”一节中说:“一般人对于该族的来源,有各种神话式之传说,荒诞不经,未足置信。然此等传说之基础,皆渊源于轻视异族之心理,适于民族自尊之神话为相反之穿凿,兹不具述。”①
  畲家修宗谱,主要是明清时期向汉族学的,先后有福建光泽大禾山石城雷氏、福安牛埋村钟氏、江西瑞金常乡信义钟氏、福建宁化茜坑雷氏、惠安丰山雷氏等畲民,分别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十六年、十八年、二十五年、二十八年修撰宗谱。至清末,修撰宗谱普及闽东和浙南等偏僻畲乡。
  田野调查发现,原来许多畲村的宗谱比较简单,没有盘瓠传说,只是简单记载从广东凤凰山迁出,然后是二、三十代的谱系。如施联朱等6人1958年的《福建省福安甘棠乡山岭联社畲族调查(摘录)》中写道:“谱序中认为盘瓠传说之记载系荒诞无稽之谈。”“先畴农服世锦长,太古敦庞俗本良。广东迁乔来浙省,闽疆转徙到韩疆。”初住广东,后迁汀州,明正德时迁到浙南与“韩疆”,韩疆即“福安二关于《名称与来源》一节最后写道:“我们遍翻钟姓族谱,谱首皆无盘瓠传说的记载。”但后来修撰宗谱,认为宗谱头的序言是必不可缺少的。畲族无本民族系统文字。在旧社会,畲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也是一个文盲充斥的民族。像修撰宗谱这种需要一定文化水平才能胜任的工作,当然只能花钱聘请有文化的汉族文人帮助完成,社会上又有汉族文化人专门从事修谱,于是,五花八门的畲族族源传说便应运而生,盘瓠传说入谱中。
  如,双华畲族村是浙南、闽东知名度较高的畲族村,每年农历二月二,闽、浙、赣各地的畲民都要聚集到该村进行会亲。该村的蓝姓谱序是如何加上盘瓠传说的呢?福鼎政协文史委员蓝清魁于1985年2月3日写给苍南县民族科的文章说:我族历来受人岐视,侮辱是极端严重的,除了落后面貌原因外,其主要是历史源流被人歪曲。如清同治年间,福鼎双华蓝姓宗谱聘请汉族王聘三和莒溪夏增荣先生造谱并代作谱序;该造谱先生完全抄袭宋代范晔写的《后汉书•南蛮传》,干宝《搜神记》和郭璞《山海经》等鬼话连篇,所谓的谱序满纸荒唐,均是无稽传说。造谱前未说明作谱序酬金额,完谱时族长取谱时与前岐丹桥钟氏宗谱谱序相对校,两族谱谱序竟是同一木板刻印的,酬金要一百数十两银,族长因与他争论,结果无奈只好照付了。而造谱先生毫不费力地赚去了一笔外快银钱。但族人却不辩真伪,尽把家谱谱序的无稽荒言编成高阜歌唱。
  浙江省文成县外南村修于民国二十二年(1936年)的《冯翊郡雷氏宗谱》记载,该村族人于光绪六年始修族谱,序言也由汉族文人夏增荣编撰。序言中关于族源曰:“冯翊郡系出帝喾高辛之朝,因燕寇侵界,人民遭害,盘瓠除寇有功,遂封于驸马忠勇王后,往广东潮州府而家焉”。把《广东盘匏氏铭志》中的“黄帝轩辕氏元妃”换成“帝喾高辛”,又把“龙骑”换成“盘瓠”,把盘瓠传说隐藏其中。当时对历史知识一窍不通的畲族先民,没人识破夏增荣偷梁换柱的诡计。
  所以,在畲族遗留的旧宗谱序言中,凡是聘请汉族文人撰写的创世传说,都带有明显侮辱畲族人格尊严。而畲民却蒙在鼓里,深信不疑,信以为真。
  那时候,缺乏文化素质修养的畲民,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族谱头编造的龙麒创世传说,与古代干宝、范晔等文人的盘瓠传说情节完全雷同的丑事。等于默认自己是帝喾高辛氏畜犬的后裔,把子孙后代死死地钉在盘瓠的耻辱柱上。
  “祖图”多由汉族民间画师描绘,福建连江、罗源两县祖图上载明的汉族画师就有林上宾、郑思轩、高严灿、周御吾、孙先生等。汉族文人帮编写、描绘,同样总要贯穿"范史”的内容。
  其三,主要是物质利益的诱惑
  物质利益,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对物质利益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年青时就作了科学的论述,阐明了历史的发展不是决定于精神,不是决定于思想。历史发展的动因,不是由于某一个英雄人物和"天才”脑袋瓜子超凡出众的想象和发明,而在于物质生产,在于物质利益。马克思在1842年就提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①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集中批判德国唯心主义的历史家把历史的发展归结于思想的历史唯心主义,指出:“在德国历史编纂学看来,问题完全不在于现实的利益,甚至不在于政治的利益,而在于纯粹的思想”。②指出,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③就是说,物质利益是所有人们赖以生活的需要。人们的活动,首先就是为满足对物质利益的需要而进行的。还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王明珂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后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在《汉人的形成——汉代中国人的边疆异族意象》中认为,南方被华夏称为蛮的人群,分为许许多多的族群,其中最主要的有武陵蛮、巴郡南郡蛮以及板楣蛮。他们聚居在山间村落中,以种植、狩猎为生。汉代中国人以“蛮”这样的泛称来称呼他们,是因为他们没有如匈奴、朝鲜等人群的集中化政治组织。用盘瓠等传说来诠释历史来源,一方面强调他们与中国的长远关系,另一方面也诠释他们为何可以减免赋税。而在实际的民族关系中,他们与汉人政府间的紧张主要也是因赋税问题。“这些历史与传说将'南蛮’与中国人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显示存在此民族关系中的一个紧张因素——赋税问题。对于这些边缘族群而言,赋税是被纳入王朝统治内的痛苦代价,也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而“对于住在南方与西南山间,行混合经济而‘无大侯王'的各族群,汉人则深入其间,夺占其河谷、低地。中国商人在这些地区可以低价获得土产;这儿的中国聚落、城镇中的人可得到廉价的仆役、劳工。中国地方官员则透过各部族首领对土著征税。在此,逐渐形成一种族群体系。”①畲族族源传说也同样是这样的问题。盘瓠神话传说说你是皇亲国戚,前朝有功,可免徭役,还可持牒通关,逢山开业,子孙可继承,当地人不可争夺等等,对生存极端困难的畲民来说具有极大物质利益诱惑。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石奕龙在《明清时期畲族盘瓠传说的再发明及其原因》中指出,“与闽南、闽西的畲族族谱相比,在闽东与浙南等地的畲族宗谱中,不仅增加了盘瓠传说以及相关的表述,而且对历史上的盘瓠传说进行了改造或再创造。这种传统的再创造与发明,重点都在于强调蓝雷钟等是盘瓠忠勇王的后裔,高辛皇帝的驸马,是王朝的贵胄,因忠勇王的旷世功劳,高辛皇帝敕赐他们世代免除差役,所以可以‘逢山逢田,任其耕种',或者‘逢山离坟三丈,离田三尺,任从开种。’”“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差异?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再发明?当我们把这种现象与畲族在明清以后的迁徙事实联系起来看时,这种现象的功能意义和实践意义就显露出来了。”结论是“闽东、浙南地区与历史上有所不同的盘瓠传说,是在明清以后再发明出来的。这是畲族面对明清时期大迁徙这样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一种传统再发明或文化再生产,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其被迫到处迁徙,并在该地区的土地与山林均已私有化的情况下,占他者的土地垦艾维生的需要,为他们在‘侵占'他人私有的山地或田地并可能引起纠纷时,建构一定的‘法律'根据,使他们的占地成为‘合法',从而使他们在万一被人发现他们占地,发生纠纷的争斗中,处于有利、有节和不败的地位,从而使他们在迁徙地的生存与定居增加一份保险。”②
  因而,导致知道者,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如福建霞浦县民国时修的《蓝氏宗谱》,本族知识分子雷一声作的序言所说:盘瓠之说“历代史籍均无考,所仅见者,止出于《汉书》,……不过等诸蝎角斗争蚊睫鹊巢之滑稽耳。腐儒因之,遂以弁诸谱首作鼻祖,并杜撰三代以下之官职而指为三代上之头衔与历朝敕赠封浩俚言鄙词一串,迂腐卑劣,令人喷饭不已。斯谱之作,本拟删之,但以误传误已深入脑根,牢不可破,姑依原谱存之,虽属鲁鱼亥豕,不胜其弊,然夏王郭公仍阙其文,以符春秋之遗旨。”
  其四,攀附心理
  攀附心理是一种旨在联络地位高于自己的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感情需要的心理状态。其机制分虚、实两种:实者攀附心理为出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多为有一定地位或职位的人,为了升迁、晋职或达到某种目的,寻求靠山,以便获得仕途的捷径;虚者攀附心理为虚荣心的满足,多为平常百姓或地位不高的人,他们对有地位、有影响的人或名人,没法高攀到获得实利的地步,只是充满着神秘感和崇拜感,因此以有机会结识他们或与他们合影来炫耀自己,使得虚荣心得到满足。
  攀附心理在各民族中都有存在,尤其是姓氏谱中。杭州图书馆古籍特藏部的仇家京在相继参与《中国家谱总目》、《浙江家谱总目提要》的编目过程中,目睹了那些曾经秘不示人且散藏在民间家谱真容。然后指出:毋庸讳言,一些家谱中攀附、杜撰的现象较为突出,因而被指称为“天下最不可信之文藉”,为后世研究者所诟病。一般而言,各宗族修谱的原始动因虽有差异,但是由于家谱功能取向的一致性,兼寓激劝教化之义,家谱纂修通常“称美不称恶”,如一些家谱中的始祖与始迁祖多为帝王列侯或名贤显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都是家族选择的结果:而“攀附”与,,杜撰”现象,既是家谱体例服从其“尊祖敬宗收族”功能的畸形产物,也是植根于中国宗法社会的迎合家族光宗耀祖和风化宣教的心理使然,皆有其历史根源。
  王明珂在《論攀附:近代炎黃子孫國族建構的古代基礎》中认为,黃帝出現在中國文獻記憶中,較可靠的時間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漢初司馬遷寫《史記》時,黃帝已成為他心目中信史的第一個源始帝王,且為夏、商、周三代帝王家系的共同祖先了。“許多中國學者在討論「漢化」過程時,便因此抱持著一種族群中心主義(ethno-centralism)想像一一中國文化是優越的,因此受到邊疆異族的學習、模仿。然而這只能說是部分事實。另一部分事實是,文化與認同的攀附欲望,產生於攀附者與被攀附者間的社會與文化差距。華夏與「華夏邊緣」間此社會與文化差距,不一定是客觀事實;有時或由於中國在政治上對「邊緣」地區的征服、統治,或由於「漢人」對邊緣「土著」與「土著文化」的歧視,以及相隨的,「漢人」以自身文化向「邊緣人群」所作的誇耀。在此,我所稱的「土著文化」與「邊緣人群」,包括政治地理谩緣或域外的「異族」人群,也包括中國域內社會邊緣的「鄉野」人群。‘'“到了明清時期,在今日許多西南民族如羌族、苗族、瑤族、土家、畲族、白族、壯族等之地區,都有些土司或大姓家族宣稱其祖源為漢人。在清代文獻資料中,雲貴地區的土司多「南京籍」,四川土司多「湖廣籍」,皆反映此現象。他們甚至可以藉著家譜中之「姓氏源流」,直接或間接與炎、黃之血脈相通。如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中有一幅清代畲人家族祖圖,此圖首頁之圖象與文字便將此家族起源溯自「黃帝」。”①
  畲族向汉族学习修谱,也受这种攀附风影响,其本意是欲把祖宗的来龙去脉编造得体面风光一些,看到写在族谱头里的始祖龙麒,是天上星宿下凡,变生与皇后娘娘的耳朵里,又是会腾云驾雾的金龙(或龙犬),还被封为盘护王、忠勇王等等,当然满意。即如福建福宁钟大焜于清光绪24年修的《颍川钟氏宗谱•福宁钟氏宗谱序》所云:“独取于四千年以前盘瓠之辱以为荣,非由于山民无知不识字不读书,何以至此哉?”所以谱中岀现盘瓠文化,并得到部分人的认同,是中国宗法社会的封建糟粕之使然。
  其五,受其他民族的影响
  凤凰山西部是苗、瑶等民族。苗、瑶等民族有的图腾盘瓠神话传说,在数千年的民族交往中,自然受其影响。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在《畲族探源》中指出:“畲族以及同样信奉盘瓠的瑶族、侗族,与南蛮(特别是信仰盘瓠的蛮族)是有着直接关系或密切联系的。尽管畲族不必就是中南地区盘瓠蛮之后,但他们同在我国南方生活了2000余年,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想意识都有许多共通或相似之处。他们在世代的交往接触中,产生一些共同点是不足为奇的。”又说“《罗源县志》载:‘畲民,祖岀于盘瓠之后,即瑶人也。隋时有大功,封为王,生三子一女。长,赐姓盘,名自能,封贰骑侯;次,姓蓝,名光辉,封护国侯;次,姓雷,名巨佑,封立国侯;女婿钟姓,名志深者,官二品。世居会稽七贤洞。后子孙众多,分行自食其食。不与庶民交往,无作庶民田地。’这些记述,把畲族与盘瓠的关系,进一步具体化了。但还是可以看到他们与越人的关系,因会稽是于越人的故乡祖地。事实上,畲人主要应是由古代土著蛮人(在福建则为闽蛮人)发展衍变而来。这些土著蛮人,在后来的传衍发展中,大部分汉化而融合于汉族;另一部分则闭守山林,绝少与平旷地区的汉人往来,较严格地保持着自身固有的文化与风习、直到近代,因而造就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②
  畲民接受盘瓠文化,集中表现为一幅对联:“安邦定国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敕赐;驸马金卿名垂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
  而现实中,封建社会是否能免差徭,达到升迁、晋职的目的呢?结论当然是否定的。
  刘克庄在《漳州谕畲》中云:统治者是“贵豪辟产诛货,官吏征求土物是也。”后来各地都是论刀收税,“刀若干,税若干清代、民国时期,畲民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浙江宣平县蔡弄源畲族自然村,畲民要交二十多种税,甚至连家门口倒垃圾的垃圾塘(不足一平方米)也要交税。
  《丽水地区畲族志》载:“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岐视政策,尤以不准畲民上学求知、入科考试阻其进阶之路为甚,令人愤懑难平。故畲民反对把他们排斥于科簧之外斗争接连不断。”①
  清乾隆年间,培头畲族村民钟正芳由于是畲民,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屡屡被剥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钟正芳于乾隆四十年(1776年)上书青田县衙,严词驳斥有人假借盘瓠传说污蔑畲民为“异类”,排斥畲民参加科举考试极不公平的行为。此举获得时任青田县令吴楚椿的同情,并著《畲民考》一文,批驳土民“谬引荒诞,不德之说”,呈请处州府衙“准予畲民一体应试”。处州府衙迟迟没有批文下达。钟正芳没有灰心,联络松阳、宣平、云和等地畲民前往处州府衙说理,又呈文浙江省府要求准许畲民参加科举考试。在乡亲的支持下,钟正芳曾13次上杭州省府呈文。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得到巡抚阮元的重视,会同学使文宁上奏清廷:“处州十县有畲民……应咨请明立章程,以免无识愚民借词攻奸,准其平民一体招考应试。”后经清廷恩准,才使畲民得到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秋试,钟正芳参加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考入京都国子监。
  清嘉庆七年(1802年),钟良弼赴福宁府应考,当时县书王万年歧视畲民,串通生监,诬蔑“五姓禽养”(五姓为蓝、雷、钟、吴、李),把畲族考生赶出考场。钟良弼不服,回家同姐姐遍告村族,激起畲民公愤,姐弟变卖家产,族亲竞相赠银,资助良弼上告。正如《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福鼎县分卷》畲族历史传说歌《钟良弼告阻考》所唱:“想来良弼真灵通,告状使用很多银。告状无讲银钱使,要复功名留子孙。……”诉状历经县、府、省署,几度辗转波折,幸得福建巡抚李殿图明察,饬令府县查复纠正,告学士林,并责打王万年三十大板,赶出衙门。良弼打赢了官司,第二年再考,取得了生员第二十名,成为福鼎畲族的第一个秀才。“佳讯传遍畲村,畲民奔走相告,引为幸闻。”
  清道光六年(1826年),温州当局规定,所有的应试童生都要向学使宝应人朱文定提出申请,不是出身体面家庭的人,谁都不能赴考。泰顺的畲民都为轿夫,他们被认为为别人干这卑贱的工作。按照官方的条例,他们不能应试,被剥夺应试权利。
  清光绪三年(1877年),丽水县富岭乡童生蓝帮光到处州府考秀才,遭侮辱后,他们集合了丽水、青田、云和、松阳等县畲民200多人,在丽水大水门和对方殴打,一直闹到衙门,考官见畲民理直气壮,只得让步。蓝帮光考取了秀才。
  清光绪八年(1882年),景宁东弄村蓝培开、蓝天廷、蓝炳水等人去处州府应试,步箭、马箭皆中,但被景宁汉族童生侮为盘瓠之后,认为历史不清白,未得录取。于是蓝培开等召集本族20余人与汉族童生斗殴,丽水县乡下进城卖柴的畲民也来助战,官府只得公开承认,畲民可以参加考试。丽水、云和多人考取秀才。
  “安邦定国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敕赐;驸马金卿名垂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也是畲家在封建社会中一直被镇压、由强到衰的重要原因。事物都有两面性,封建统治者本来是把盘瓠传说作为统治手段,但如刘克庄所说:“余读诸畲款状,有自称盘护孙者”,即另一方面带来的是畲民认为自己始祖是驸马、祖上前朝有功、皇子王孙免差徭,故反抗苛捐杂税;对其反抗,统治者不断进行镇压,这就是有文字描述的畲家历史。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