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史藉记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636
颗粒名称: 六、史藉记载
分类号: K237.4
页数: 3
页码: 191-193
摘要: 本文讲述了《资治通鉴•唐纪》和一些地方志书籍的记载,畲民最早聚居在凤凰山地区,唐代后期开始从凤凰山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福建通志》、《潮州志》、《梅县历史》等资料也提到了畲民来自凤凰山的情况。很多畲族志书籍都写到畲族人民来自、源于凤凰山的观念,这一观念在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的畲族中被广泛接受。
关键词: 凤凰山 畲民 历史记载

内容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末乾宁元年(894年)“是岁,黄连洞蛮二万围汀州,福建观察史王潮遣其将万人击之,蛮亦解去……”
  《潮州志》曰:“畲民初聚居闽粤赣三省之交”。《梅县历史》中记载:“蓝雷盘钟四姓是一家人,原住广东潮州府凤凰山多年,后迁往福建汀州宁化县居住”。
  《福建通志》引丁氏古谱曰:“六朝以来,九龙江西岸,尽属蛮僚”。
  《临汀汇考》一书中写到,“唐时初置汀州,徙内地民居之,而本土之苗仍杂处其间,今汀人呼日畲客。”由此可知,漳、汀两地汉人迁入较晚,唐代汉人移民时,汀州地区聚居的土著民族是畲家。
  《云霄厅志》、《临汀汇考》、《漳州府志》等记载,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聚居在闽南泉州和粤东潮州地区的畲民不满唐朝封建统治阶级残暴统治,在首领蓝奉高、雷万兴等人的领导下揭竿起义。《辞海•雷万兴》条:“雷万兴,畲族首领,潮州人,唐总章二年至开元三年(公元669-715年),与同族人蓝奉高等先后领导闽南、粤东畲族人民反抗唐朝的残暴统治。”唐王朝派陈政及其子陈元光率精兵3600人,健将123名前往镇压。唐景云二年(711年)连陈元光也被蓝奉高“刀刃而卒”、出现“七千人攻陷潮阳”,畲民坚持斗争达46年之久,如果没有庞大的人力、财力支持是不可能的。而这一人口数量与雄厚经济实力,是需要经历相当长的繁衍、生息才能形成。当时畲族人口到底有多少,史籍没有明确记载。有的专家根据史籍记载的历史事实分析,当时聚居在该地区的畲民达百万之众。畲族是否有可能是汉代从长沙、武陵地区南迁的瑶人呢?根据《汉书》记载,公元2年,西汉总人口为5767万人,至唐朝初年,全国人口达到6300万人,经过600余年繁衍,人口只增加了1.1倍。隋唐之际聚居在闽粤赣边界地区畲民的人口已达100余万人。按照当时人口发展的比例推算,汉代必须有90万信仰盘瓠的瑶民一次性迁入闽粤赣边界地区,至隋唐之际,畲民的人口才有可能达到100余万人,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么多人口一个时期迁入,历史上不可能没有记载。
  各地畲族志都写畲族来自、源于凤凰山:
  《福州市畲族志》载:“福州市地区畲族人民,先祖主要从畲族祖居地——广东凤凰山迁来。最早入迁的是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畲族先民雷进裕一支离开广东凤凰山到福建罗源十八都苏坑境南坑居住。另一支是到福州侯官大湖山区居住的蓝氏始祖。大批入迁是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①
  《闽东畲族志》记载:“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畲族盘、蓝、雷、钟4姓360余口,跟随王审知担任向导从海道来闽,在连江马鼻登岸,后徙居罗源大背头等到处,再由罗源迁居闽东的宁德、福安、霞浦、福鼎等到地。”②
  《浙江省少数民族志》载:“隋唐之前,畲族先民在粤、闽、赣交界的凤凰山区生息,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方式。”《遂昌县志•风俗》载:畲民“来自蛮方已久,讴歌仍自南声”。
  江西省《铅山畲族志》记载,始祖居住在广东潮州凤凰山。兴国县《盘蓝雷姓氏出身源流考》也记载,原居住广东潮州海阳县凤凰山。
  安徽省的《民族宗教志》载:“畲民自传发源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后辗转迁徙,多落脚于荒山密林,大多非当地土著。”他们是14世纪后,从广东凤凰山迁至闽东、浙南和赣北山区的。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雷万兴
相关人物
陈元光
相关人物
陈政
相关人物
王审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汀州镇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潮州市
相关地名
凤凰山乡
相关地名
宁化县
相关地名
西岸镇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潮州地区
相关地名
潮州市
相关地名
潮阳区
相关地名
长沙市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罗源县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连江县
相关地名
马鼻镇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
霞浦县
相关地名
福鼎市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兴国县
相关地名
海阳县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