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凤凰图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624
颗粒名称: 三、凤凰图腾
分类号: K237.4
页数: 12
页码: 177-188
摘要: 本文讲述了《凤凰山》是畲族祖宗传说的一部分,讲述了凤凰山上的故事,描绘了畲族祖先的生活和他们对凤凰山的深刻情感。该故事与畲族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畲族人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 凤凰山 畲族 图腾

内容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俏》,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国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文指典籍文章,献指的是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和自己的经历。
  《虞夏书•益稷》也有相关的引证说明“文献”一词的原意是指典籍与宿贤。
  畲族图腾凤凰。
  (一)族徽为凤凰
  各地建筑、装饰亦以凤凰为标志。
  凤凰山下的畲族土楼——泰华楼,是蓝氏畲民于1804年建的。其新旧标志都是凤凰。
  (二)写进族谱
  凤凰图腾写进族谱、进入祖图与《经书》等。
  (三)筑凤凰巢
  畲民每到一地,都要选择在山的形状像凤凰处居住,如同一个凤凰巢。讲究“龙”、“局”、“水”。“龙”,指的是山势的脉络,要求山势发脉雄伟,奔腾有势,这样就会人丁兴旺;“局”,指的是山峰的布局,要求的是如公堂格局,中轴对称,旗鼓皆备,坐镇基地:“水”,指的是前方水势,要求的是水势回环,不能起来直来直去,常在村口、寮前填坝、植树等“筑水口”,使水回环。山顶种上松树,成林以后象征凤凰的冠。在半山腰坡地种上毛竹、石竹,成林以后象征凤凰两翼,竹子开花所结的果实叫“竹米”,是凤凰最爱吃的,把竹子叫凤凰竹。在山脚坡地种上一片梧桐树,象征凤凰尾,俗语是:“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十分重视村前村后、寮前寮后树木的栽培,他们认为,这些树木能"培荫风水”,可以“造成风水画成龙”。所谓“造成风水”是要人们注意环境绿化,在村口和屋后山种上松树、枫树、苦槠等,屋边种有毛竹、果树,使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林之中,村口有了树就更能避风,屋后山有了树就增加了泉水的流量,空气也格外新鲜,把这些叫做“风水”。还种芭蕉和篁竹,栽了芭蕉树,村里好养猫,猫会逮老鼠;栽篁竹则是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的体现。篁竹一年生二次笋,春季笋从竹丛中间出,秋季笋从竹丛四周边上出,意为热天要来了,让父母在外边乘凉;冷天要来了,让父母在里边暖,所以畲族把篁竹叫作“孝顺竹”。福安廿棠田螺园雷氏家谱云:“同治十二年(1873年),合族公议,请匠公派兴工围筑竖石砌造面前堡岸,培荫风水,以为大路通行吉祥如意。家识公同维舟公手栽插面前岸外榕树二株,以为远远世世合族培荫风水。”东山雷谱《家训》篇载:“山内老树,祖宗手泽所存,原以护卫风水,任意砍伐,根株殆尽,殊非克肖,子孙嗣后,务必爱惜,留录成林,庶郁郁葱葱方成一族之观。”上和庵钟谱亦云:“人有栖身之地,方可安生乐业,大凡村落皆有树木环卫互荫,望之郁郁葱葱称之为胜地,即生聚绵长之道也。吾族后崎险,更宜培植树木以御风水,现在前人培植成林可为百年大计,亟须协力保护,毋得妄为剪伐。”畲语称居住的房子为“寮”,建寮上梁时,栋梁下必须挂上两只用柏树枝扎成的金鸡,门梁下方雕刻凤凰,象征建新房合家平安,吉祥如意。
  (四)着凤凰装
  畲族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历史文献记载,畲族早期“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色衣服”;后男女椎髻,跣足,衣尚青、蓝色。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高髻垂缨,头戴竹冠蒙布,饰缨珞状。畲族妇女,头戴笄,衣着花边衫,腰系彩带,足穿花鞋,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称之为“凤凰装”。少女发式为箍状,以长红绒线把头发扎成股状盘于头顶;青年妇女则用弧形饰物把头发梳成前立圆盘、以弓脊与发梢相连的耸立状;中老年妇女发式与青年妇女发式梳法一样,但不高耸而是紧贴头顶;扎发所用绒线有黑、蓝、红3色,并以此区别老、中、青不同年龄段。这种发式称为“凤头髻”。凤冠是婚嫁和节日时才戴的专用冠式。凤冠由冠身和尾饰两部分组成,冠身以竹筒制成,后端开弧口为沿,外镶片,上裹红布,顶部突起,尾部伸展呈波状上翘;尾饰包括长齿发簪与红布扁平状波式垂尾;冠身与尾饰以串珠相连而成一整体。景宁等地凤冠如凤凰,银片上刻有凤凰。
  “凤凰装”的上衣、围裙用大红、桃红、杏红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美丽的羽毛,围裙象征凤凰的腹部;扎在腰后随风飘动的绣花腰带象征着凤尾,各种颜色象征凤爪,佩于全身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凰的鸣啭。凡凤凰装等重要礼服必以黑布制成,这与汉族尚红的传统载然不同。
  为什么着凤凰装?闽南、闽东、浙南畲族地区有着共同的美丽传说。
  很久以前,凤凰山上有一位勤劳勇敢的畲族“佛生崽”,名叫盘阿龙,阿爸早年去世,娘儿俩单靠打猎为生。一天早晨,不等日头露面,阿龙就拿着火铳摸上凤凰山顶,不等凤凰出窝,就脱下斗笠盖住凤凰窝,伸手进窝,把一只凤凰逮住了。他把凤凰捉回家,操起刀子正要杀时,凤凰说话了:“唉!阿龙哥,求你放了我,我也是有阿娘的啊!你放了我,我娘儿俩都会感谢你的!”
  阿龙呆住了,阿龙娘赶紧对阿龙说:“哎,孩子,它也是一条生命,放了它吧!”
  阿龙说:“要是我不杀生,逮一只放一只,娘儿的生活怎么过哪?”
  凤凰从身上拔下三片羽毛,交给阿龙,说道,“阿龙哥,今后你要是碰到困难,只要用火点着一片羽毛,我就会飞来帮助你的。”阿龙收起羽毛,凤凰就驾着祥云飞向蓝天。
  到了十冬腊月,山风吹来,全身刺骨凉,着炉子烤火,也不顶用。母子俩想:要是有个东西裹身御寒就好了,这时,阿龙想起了凤凰的吩咐,就作火点着一片羽毛。
  一会儿,凤凰飞来了,嘴里吐出三粒苎麻籽,说道:“阿龙哥,请把这些种籽种到园子里,保你永世穿不完。”阿龙听了凤凰的话,把种籽种下去,过了一阵工夫,只见地上长出一棵棵芦竹粗细的苎麻。春天割了夏季长,夏季割了秋天长,秋天割了冬季又长起来,一年四季都有苎麻收。阿龙娘剥下了麻皮,日纺夜织,裁缝成件件衣衫。
  阿龙母子能吃饱,穿也能穿暖啦。可是阿娘逐年衰老,身边还缺一个媳妇。这年歌会,通过对歌,阿龙认识了一位畲家姑娘。姑娘家虽然也同意了,但是要阿龙送一套凤凰妆,才肯让女儿过门。这倒难住了阿龙母子俩。母子俩朝思暮想,拿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阿龙又想起了凤凰的吩咐,于是,又用火点着一片羽毛。
  一会儿,凤凰飞来了,嘴里吐出鲜花、绿叶、虎牙,说道:“阿龙哥,请把这些东西嵌在阿娘裁好的衣裳上,保你夫妻永世和睦。”
  阿龙按照凤凰讲的,把鲜花、绿叶、虎牙嵌在衣上,挂到厅前一看,真象一件凤凰衫。可是还缺头和尾。这时,凤凰又忍着疼痛,卸下了自己的头髻和尾巴。阿龙把这些东西送给姑娘。到了成亲那一天,姑娘穿戴打扮停当,过了门来,就象一只凤凰。夫妻恩恩爱爱,白头到老,于是畲民一直沿续着凤凰装。
  传说是历史的影子,历史记载,国外把苎麻称为“中国草”,最早把其作纺织原料加以种植的,的确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以前家家户户种植苎麻,直到如今,各地畲民还种苎麻。畲民把苎麻去骨刮皮后晒干,劳作之余,妇女把麻捻成线,织成布,做成衣服。衣服放在稻草碱水中煮,然后放到小溪水中漂上一天,就成了柔软的衣服。也有的不漂,虽然硬一些,但夏天穿起来凉快,且牢固耐穿。由于自产自用,所以史书上记载,畲民长期是“无寒暑,皆麻衣,男单枱不完,勿衣勿裳,女短裙蔽膝,勿裤勿袜”。
  (五)坐凤凰姿
  《潮州府志•童户蛋户》云:邑之西北山中有日童(即畲)户者,男女皆椎髻、箕据,跃足而行,依山而处。其中的“箕据”即坐容,据同踞,屈膝张足而坐;箕踞同蹲。这种坐容有如鸟类屈足息身枝头,是模仿鸟、象征鸟图腾。与鸟夷“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像鸟也”①相关联。
  畲民丧葬是实行二次葬,即土葬三年以后,把土中检出的骨殖屈肢装入于陶瓮内的重葬。这种拾骨重葬,其骨殖的安放式如屈膝箕坐,意味着死后的返回于白己的氏族图腾。
  (六)命凤凰名
  畲族发源地凤凰山由凤髻山、鸡公山、鸡神山等大山组成,大山绵亘数百里,主峰并排矗立着三个山峰,分别称凤凰大冠、凤凰二冠、凤凰三冠,其中凤凰大冠海拔1497.8米,是粤东第一高峰。粤东潮州、澄海、黄冈和闽南安溪、闽西永定的县城皆名“凤城”。仙游有大蜚(挚)山,它从九座山走来,“蜿蜒百里,矗为大蜚、小蜚二峰”,极像一只张开双翼的凤凰从遥远的天外飞临仙游县城。人名,更是以有凤为荣。畲族的族谱中,在其祖宗的名讳旁注有“鸟成者土雉也”六字。
  (七)唱凤凰歌
  畲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畲乡是歌的海洋。畲族歌手巧妙地把族人崇尚凤凰的理念融入各类民歌中。如《情歌》:
  女:牡丹花哩野芙蓉,两花骨格不相同,牡丹只许鳳来釆,只怕碰着贪花郎。
  男:我郎不是贪花郎,乃是堂堂真凤凰,原是凤凰山上出,祖公凤哥名远扬。
  青年新婚之夜的《酒令歌》:
  一请凤凰飞过江,二请阿郎结成双。三饮鸾凤交杯酒,四方庆贺凤凰娘。
  新婚闹洞房有一个环节是“讨凤凰蛋”,青年人唱着歌兴高采烈地为着凤凰蛋又找又闹又讨,歌是这样唱的:
  一心爱去凤凰山,凤凰山下好地盘;凤凰山上出贵子,贵子进到京都城。
  凤凰是凤凰,凤凰生蛋四角光;凤凰生蛋生何处,直去新房探渊源。
  凤凰生蛋生的好,从娘金房取出门;谁人识得凤凰蛋,直上金銮中状元。
  畲族老人去世,儿孙的《哭灵歌》:
  XX老落(去世)坐大厅,临时去请老先生,风水先生踏坟地,坟地踏着凤凰山。等等。
  (八)过凤凰节
  凤凰节在各地时间有所不同,大多在正月。这一天,畲家用糯米糍塑成凤凰模型,带着公鸡、猪肉、带鱼和香烛元宝等祭品到附近庙宫祭祀凤凰,祈求神鸟给他们带来平安、吉祥。入夜,畲民点燃篝火,载歌载舞,庆贺这个凤凰的节日;他们尽情狂欢,直到子夜时分。有的地方与祭祖结合在一起。
  (九)行凤凰俗
  在闽南、闽东、浙南等畲族地区,婚娶喜庆的日子里,都要在厅堂、新房门楣上,张贴用红纸写的“凤凰到此”,以象征平安吉祥。其来历是美丽的凤凰传说。小孩出生第三天要做"三诞”,家人给邻居每个小孩分一个用染蛋草染红的“凤凰蛋”。《传师学师》“成丁礼”门上必悬挂“金鸡图”。畲族姑娘在出嫁时娘家要为新娘子准备好“凤凰蛋”。婚礼中取“凤凰卵”。老人做寿坟,必须在坟洞底部放置一个碗,碗内放入少许米糠,再在米糠上放两只鸡蛋,称“金鸡蛋”。一年四季八节祭祀祖先,鸡是必不可缺的供品,供品的鸡叫“金鸡”,等等。
  在上述的畲族传统文化中,卵、鸟、鸡、凤凰,都是畲族凤凰图腾的表现形式。因凤凰形象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合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伴随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众多民族及其文化不断发生交流融合而进行的。王大有先生认为:凤凰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商周的玄鸟期→秦汉至隋唐的朱雀时期→宋元明清的凤凰期。①原始凤凰是一个由多种鸟,如鸾、鹄、鲲鹏、玄鸟、跋、皇鸟、天鸡、鸮青鸟等等共同组成的鸟族。这些不同的鸟都具有图腾的身份,代表着不同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随着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氏族组织解体,走向大融合,图腾亦随之产生复合混化。唐宋以后,凤凰集百鸟精灵,众羽华彩而终成鸟中之王。畲族凤凰崇拜的肇始——鸟崇拜,仔细观察一下畲族服饰的图案,即可清晰地看出这些特征与鸟图腾——鸡之间有着深刻的不解之缘。如罗源畲族凤冠有啄、冠身、翅和尾等各部分,是一只完整的鸡的形象;其妇女发式做成红色堆砌耸立状,亦由鸡冠演化而来;霞浦式凤冠则是鸡冠的简略概括与强调,其妇女发式前立后坠,厚重饱满,并以两截红绒一分为三,正合“鸡”在古文字中所表现的三歧肉冠之状。鸡是“凤凰”的图腾原型之一,甚至一些文献典籍中被直接等同于“凤凰”。如《山海经》云:“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毛诗》:“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孝子传》:“舜父夜卧,梦见一凤凰,自命为鸡”。由于鸡能报晓,知天时,与太阳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古人的眼中,太阳与鸡的形象相互叠合,同时成为了崇拜对象,畲族中表现为金鸡玉兔。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凤凰县
相关地名
半山街道
相关地名
村前村
相关地名
青山区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
东山区
相关地名
景宁畲族自治县
相关地名
凤凰山乡
相关地名
神山乡
相关地名
潮州市
相关地名
澄海区
相关地名
黄冈市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永定区
相关地名
凤城市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
茅畲乡
相关地名
瓜畲乡
相关地名
罗源县
相关地名
霞浦县
相关地名
朝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