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漳平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605
颗粒名称: (三)漳平人
分类号: K288.3
页数: 4
页码: 120-1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平市奇和洞遗址在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使用的石器、陶器和骨器。其中,旧石器时代晚期头盖骨的发现表明了人类活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专家们认为,奇和洞遗址填补了福建乃至中国东南地区史前文化新、旧石器过渡阶段的空白,对探讨人类技术发展和生计模式转变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漳平市永福镇还发现了另一个文化遗址“百家畲洞”,据传是畲族的起源地。
关键词: 石器 漳州 文化

内容

漳平,名于“邑居漳水上流、千山之中,此地独平”之意,位于九龙江上游。主要少数民族为畲族。
  漳平人遗址在奇和洞,地处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东北4公里,黛烟山下,海拔266米,奇和洞当地人也称蝙蝠洞。在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疍专题调查中被发现,面对奇和洞面临矿山开采随时可能被炸毁的现实,福建博物院、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和漳平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分别于2009年、2010年对其进行了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
  2009年抢救性试探发掘,在洞穴地表的钙板层下,发现了数百件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集中了更新世华南哺乳动物大熊猫——剑齿象群的精华:包括灵长目的猴科,长鼻目的东方剑齿象,食肉目的犬科、熊科、大熊猫科等,奇蹄目的华南巨貘、中国犀等,偶蹄目的獐、鹿、野猪、牛等。其中,灵长类化石数量超过福建其他地方已发现文物数量的总和。初步判断,史前奇和洞一直就有人类活动。
  2010年进行抢救性全面发掘。在第一期发掘中,专家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使用的石器、陶器和骨器,其中骨制鱼钩和石制鱼形陶饰件在福建省境内是首次发现。经过北京大学专家测定,这些文物大约为新石器时代的,时间约12000年前。
  2011年1月底,考古队对奇和洞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2011年1月3日15时50分,考古队队员、汉城博物馆的赵兰玉在清理T2西部的扩方时,在地层下80cm处发现了一具完整的成年个体头盖骨。专家们研究分析的结论是,这个头盖骨为晚期智人,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一万多年。
  专家们高度评价奇和洞发现的科学价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认为,奇和洞遗址发掘多个文化层面表明了这里不同时代都有人类活动,从挖掘出的大量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特别是人类头骨及肢骨的发现,表明奇和洞遗址的发现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考古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说:“奇和洞考古发现除了出土的大量文物国内外罕见外,文化层现象更是堪称奇特。南方是个多雨地区,由于常发洪水以及潮湿等原因,一个文化层形成并能如此完整保留下来是难以想象的。”美国毕士普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美国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焦天龙博士评价道:“人类进化史上有几个重大转变,或者说未解之谜,其中一个就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时间跨度从15000年前—10000年前,人类畜牧业、陶器出现,全世界都在寻找这类线索,而奇和洞古老的陶器、完整的地层,非常罕见,非常难得。”
  通过这些专家多次现场察看及2011年福建省召开专题论证会和终评会,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院等的权威考古专家认为,奇和洞遗址考古发现填补了福建乃至中国东南地区史前文化新、旧石器过渡阶段空白,对探讨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的生存技术发展和生计模式转变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探讨农业起源、陶器起源和早期燃煤历史以及分析海峡两岸古人群迁徙和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等课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
  漳平奇和洞遗址入选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奇和洞西边不远、更近凤凰山主峰有个“百家畲洞”。《明史》载,福建漳州府漳平“南有百家畲洞,踞龙岩、安溪、龙溪、南靖、漳平五县之交”。②明代黄仲昭《八闽通志》载,“百家畲洞在县南永福里。界龙岩、安溪、龙溪、南靖、漳平五县之间,万山环抱,四面阻塞,洞口陡隘,仅通人行,其中深速宽广,可容百余家,畲田播种,足给衣食。”③《漳平县志》载:“……则永福自为一区,其山之名者有双害山、猛虎山、大壮山与百家畲洞于环阻之中又复有平者,然其细已甚不胜纪”。“闽中山溪高深处往往有之,在漳平三姓,日蓝、日雷、日钟。随山种插,去瘠就腴。编获架茅以居。善射猎,涂矢以毒,中兽立毙。其贸易,刻木大小长短为符验。能辨华文者,其酋也。族处,猜猜然,喜倾杀。或侵之,一人讼则众人同,一山论则众峒。明设抚瑶土官,计刀出赋。官府有征剿,无不听调也。后抚者索取山兽皮张,因以失赋,官随亦废。昔元时,南胜李志甫之乱,未必不由此起,岂瑶之罪也哉。”④在漳平流传着关于畲民与百家畲洞的故事和歌谣,其会歌云:“春秋战国乱纷纷,七国鼎立相并吞。楚国蛮奢江南地,百家畲洞我为居。”“祖公原先住蓝田,百家畲洞名相连。官府欺压地主占,逃转别处去开荒。”《百家畲洞与
  畲族来历的传说》讲的是畲民源于百家畲洞。邱水才《百家畲洞与畲族探源》一文云,漳平“永福里”现为永福镇。直到明清时期,永福里范围还很广,“包括了现在的永福、官田、拱桥等乡镇,总面积达二千多平方公里。……”经疍找,百家畲洞现名“石岩洞”,位于漳平市永福镇北部海拔1365米的大苍山南侧半山拗上。此洞分上下两个,均由巨大的岩石堆垒而成。洞口有一小土坪,前方有大石自然围屏,洞口朝南,太阳从东山一露面即能照到。这里地势险峻,视野广阔,居高临下,放眼可看到半个永福。古时畲族“太姥”就居住在这里,指挥百家畲人种地打猎。百家畲洞盛产兰花,为福建的“建兰”主产地,这里有畲家太姥艺兰为生的传说。《漳平县志》卷一《疆里》记载,百家畲村在明朝属“永福里腔头社”的一个小自然村,现名“白涤坑”。又载,在百家畲洞所处的永福镇蓝田村有蓝、陈两家共建的祖祠。原先蓝、陈两族为了争夺土地,多次格斗,后双方谈判后,决定建祠以修好。会歌《苦历歌》云:“畲家最先住永福,永福本称百家畲。祖公就住石岩洞,蓝田有祖合陈家。”根据以上的文献资料、口碑资料及专家的考证,百家畲洞是畲家早期的一居住地。当然,此洞是否也有奇和洞那样的发现、或者与奇和洞直接关联呢?只有挖掘才能知道。
  奇和洞与百家畲洞之间的山羊隔村,保留着畲家的传统文化。1953年,中央派出畲民识别调查组调查了三个点,山羊隔是其中的一个点。
  “类人猿变成人以后,人在体质上基本上没有变化的话,人在实践上的变化则是很大的,而且变化越来越快。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是劳动,劳动的发展具体体现为劳动方式的变化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其标志则是劳动工具的发展。”“从劳动工具看,旧石器时代包括了猿人和智人,新石器时代的人已经是现代人了。”①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兰玉
相关人物
高星
相关人物
陈星灿
相关人物
焦天龙
相关人物
黄仲昭
相关人物
李志甫
相关人物
邱水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平市
相关地名
九龙县
相关地名
漳平市
相关地名
象湖镇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凤凰山乡
相关地名
龙岩市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龙溪镇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蓝田县
相关地名
永福镇
相关地名
大石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