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确定为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590
颗粒名称: 五、确定为畲
分类号: K288.3
页数: 7
页码: 64-70
摘要: 本文讲述了1956年前,浙江、福建等省已经统计了畲民人口数量。畲民居住在浙江省的雁荡以西地区,如丽水、松阳、遂昌、云和、龙泉、庆元、景宁等县,人口约为20万人。此外,衢州府的龙游和温州府的泰顺也有少数畲民居住。同样,福建省的畲民主要分布在连江、宁德、三都、福鼎、福安、顺昌、寿宁、长泰、宁化、南平、闽侯和罗源等地,总数为44126人。1953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浙江省的畲族人口为81775人,占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的97.90%。福建省的畲族人口为96375人,占福建省人口总数的0.7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畲民的身份得到正式确认,并根据民族自治政策进行发展。经过多次调查和讨论,1956年,中央统战部正式确定畲民为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并确定“畲族”为畲民的族称。
关键词: 畲民 少数民族 人口统计

内容

1956年前,虽然没有正式确定“畲”的民族成份,但浙江、福建等省及某些报刊已有畲民人口统计数。
  《东方杂志》21卷7号刊登沈作乾民国13年(1924)1月27日《畲民调查记》,有关浙江省畲民人口为"在浙江的畲民,多居于雁荡以西,括苍山脉的南部,即旧处州府属的丽水、松阳、遂昌、云和、龙泉、庆元、景宁等县,占处州总人口七分之一,总数二十万。此外如衢州府属的龙游和温州府属的泰顺等处,尚有少数。"
  民国18年(1929年)上海《时报》(来自史图博摘录浙江省政府编的关于畲民分布与人数的统计数字)载:
  景宁县17400人遂昌县6085人
  丽水县6000人宣平县4905人
  龙泉县3000人青田县3000人
  松阳县1136人平阳县2600人
  合计44126人
  (德国学者史图博在其《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中说,在这个统计中没有列入缙云、云和、与泰顺三个县,而据我们所知,那里肯定有畲民。在云和县,我们在旅行中到处见到他们。在庆元县似乎也有畲民在那里生活。)
  1949年丽水地区各县畲族人口:
  景宁县8884人遂昌县7982人
  丽水县5921人(不包括宣平县划入部分)
  龙泉县3250人松阳县3043人
  云和县1262人青田县691人
  庆元县201人缙云县154人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浙江省畲族人口数:
  温州专区53540人金华专区24846人
  建德专区2133人嘉兴专区1157人
  杭州专区99人
  合计81775人
  占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83530人的97.90%;全省总人口22415747人的0.37%。其中平阳县12327人,是全省畲族人口最多的县。①
  1952年10月,浙江省于云和县黄水碓瓦窑(现云和中学所在地)创办了“浙江云和初级师范学校短训班”,招收畲族学生86人(原定招100名)。1953年初,短训班转为初
  师;是年8月,正式定名为“浙江省立少数民族初级师范学校”。
  1937年《福建省统计年鉴》载:福建“各县区苗夷民族概况”中畲族人口,其分布如下:连江874户3841人,宁德1600户4300人,三都30户343人,福鼎1250户5000人,福安2000户8400人,顺昌319户1499人,寿宁206户925人,长泰9户56人,宁化30户100人,南平90户248人,闽侯199户(缺人数),罗源1413户5552人。许多蓝、雷、钟姓统计为“苗”。②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福建省畲族人口96375人,占福建省人口总数的0.75%,占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2.73%。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贯彻执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协助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1952年7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畲族福安县仙岭洋村调查情况》中认为“根据共同纲领精神,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二1953年2月8日畲族仙岩乡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3月10日《新农村》报作了专题报道。
  江西省铅山县1949年5月解放,县政府对境内少数民族,尤其是聚居于县境西南部天柱山下狐狸岩村(今太源畲族乡狐狸岩畲族村)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当时也把这些少数民族定为“苗族”,该村也被称之为“苗民村”。1952年,中央民族访问团中南区的一个访问组,由县长戴本仁等陪同,翻山越岭到狐狸岩村访问,访问团中的专家,对当地居民语言、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召开多种形式的会议进行了座谈之后,得出结论:当地居民是“畲族”。翌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畲族聚居的太源、西坑二乡改为畲族自治区。①
  江西省铅山县太源、西坑畲族自治区和贵溪县樟坪畲族自治区成立后,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函)[1954]厅族字第5号,“根据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批示",特将几个有关的问题转知如下:一、贵溪县樟坪畲族自治区及江西省铅山县太源、西坑畲族自治区的名称可按现名,待宪法公布后,按宪法处理。二、铅山县二个自治区的代表和政府委员均以汉族为主,与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之精神不符,应逐步使其民族化,可适当增选少数民族代表。三、乡级自治区主要根据民族特点办事,不需要订单行法规。以上各点,请查办理。②
  据浙江平阳县志《卷三十三少数民族华侨》载,畲族干部雷必彬把平阳《雷氏族谱》寄给周恩来总理,“195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审阅了平阳《雷氏族谱》。”
  中央人民政府从五十年代初起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民族识别工作。这次识别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民族理论为指导,遵循斯大林的民族四特征和"名从主人”的原则。1953年,中央派出了畲民识别调查小组,这是新中国由中央派出的第一个民族识别调查组,体现中央、政府对畲族的重视。当时华东军事行政委员会派雷关贤、福建省民政厅派雷恒春两位畲族同志参加,与北京派出的3人(施联朱、黄淑娉、陈凤贤)组成5人的畲民识别调查小组,赴浙江景宁县东彻、福建罗源县八井、漳平县山羊隔等畲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识别调查。1955年,中央又派杨成志、黄淑娉、陈凤贤等赴广东识别调查畲民、“查民”。两次的调查均认定畲族既不是汉族,也不是
  苗族、瑶族的一支,是一个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
  专家依据文献记载以及当地汉人的指称,将族称定为“畲”时,许多畲民不同意这个名称,特别是闽东许多畲民不同意这个名称,甚至激烈反对。他们说:“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自己是畲族。”“共产党对我们什么都好,就是给我们加上畲族不好"。福建霞浦县牛胶岭乡普选工作组宣传民族政策时说:“畲族人民要起来积极参加普选”,结果第二次开会时多数群众就不来参加了,原因是对工作组称他们为“畲族”不满。福安城关南湖街人口登记时,工作组将一家雷姓登记为畲族,结果他与工作组发生冲突,说:“告到哪里都行,不能登记为畲族,国民党时受人骂不敢说话,盼望解放了又是畲族那不行,现在被他登记进去,以后亦变为畲族了,人家称我们为畲客,有何道理可说呢?"总之,畲民认为“畲”与"蛇”同音,是带有侮辱、歧视色彩的,不愿接受这个称呼。因许多地方称畲民为“苗民”,人口登记时不少登记“苗族”,所以提出说:“畲族是苗族的一支,干脆改称为'苗族'”;还有人说”改为'三民族'或'山嚇族'”。于是中央统战部1956年8月11日,给浙、闽、粤、赣省委统战部发出《关于确定畲民民族成分问题》的电报:
  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省委统战部:
  根据几年来各方面调查材料及畲民的意见,均说明了畲族不是汉族,畲民也不承认自己是汉族,迫切要求确定自己为一个少数民族。在语言方面,根据调查了解,浙、闽、赣三省畲话彼此相通,语法结构相同,基本词汇绝大部分一样,可以说有共同的语言。同时,畲民也有与汉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历史传说与信仰。我们认为,根据畲民的自愿及目前存在的特点,是可以确定为一个少数民族的。
  至于畲与瑶(或苗)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畲与瑶历史上是否同一民族还是不同民族的问题,尚需有科学上作进一步研究,但这并不妨碍目前承认畲族为一个少数民族。
  畲族的名称问题,据过去的调查及报告,闽东的畲族(约占畲民人口的一半)不愿被称为“畲”,认为有侮辱之意,而愿改为自称“SAN—HAK”(音译:山嚇)。其他地区愿采取何名,也请你们设法了解。
  以上请你们研究提出意见,以便迅速解决这一问题。
  中央统战部
  1956年8月16日
  畲族族称确定过程中,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春,该校成立了民族研究室。他们到各县收集资料,编印了“畲族诗歌”三集。秋季开学要求学生带族谱与歌本,收到130余本山歌原本,蓝、雷、钟姓族谱10多本。经省民族事务处同意,于1956年4月又向各地家长发出请柬,以学校名义召开家长会,与会的有40余人,多数为歌手或传师学师能手,收到族谱21本,“祖图”7幅,山歌本300余本,传师学师书9部。在广泛听取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室人员结合文献,进行反复讨论,取得了一致的认识:畲民不是汉族,也不是苗族、瑶族、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民族族称拟定为“畲”。“畲”字是个多音多义字,历史上有许多写法,作为民族族称要有一个统一的写法,确切的含义。经过分析,大家认为,写成“畲”字为好,由“人”、“示”、“田”三部分构成,“人”和“示”组成“佘”字,故这个字就只能念“she”,不会再是多音多义字。含义作这样的解释:上面的“人”字,是搭草寮的人字架;中间“示”字,表示这个古老民族人民;下面的“田”字,有三层含义,第一表示这个古老民族不是游牧民族,而是靠游耕为生存手段的民族;第二表示这个古老民族迁徙到哪里,就在荒芜人烟的山坳里、山坡上,用草木搭寮安下家,开始烧畲、垦畲、种畲;第三表示这个古老民族受压迫数千年,如今实现民族平等,成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土地改革,都分得一份土地之意。并且写成论文。
  民族族称是件大事,要经本民族人民的同意,经多次协商,由浙江省民族事务处打报告,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56年10月18日—20日,在杭州召开畲族代表座谈会,讨论畲族族称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区畲族代表、省级机关有关部门干部,共47人。少数民族师范学校民族研究室负责人作了中心发言,其他人作了补充,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族称定为“畲族”。会后,以少数民族师范学校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写出报告,上报中央。
  1956年12月8日,中央统战部根据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省委统战部的报告和电报,发出《关于确定畲族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问题》并报中央的电报。
  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省委统战部并报中央:
  浙江省委统战部10月25日报告、江西省委统战部10月31日电、福建省委统战部11月15日电和广东省委统战部11月17日电均悉。由于各省对于确定畲民为一个少数民族意见一致,因此,我们认为,现在可以正式确定畲族为一个少数民族。
  关于畲族的民族名称问题,从各省的文电来看,浙江、广东、江西三省的畲民都同意叫畲族,认为他们的宗谱和历史记载都叫畲族,这个名称并不带有污辱性质;福建省的畲民也认为“畲”字原来是不含恶意的,不过畲与"蛇”同音,他们怕确定叫畲族的名称以后,汉人仍像过去一样叫他们“畲客"、“畲婆”、“蛇人”,而这样叫是带侮辱性的,所以他们觉得改换一个名称如叫“山嚇”好一些。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认为,确定对畲民称为“畲”族还是比较恰当。对福建省畲民中的那种顾虑,同意由省委统战部在最近期间召开畲民代表会议予以讨论和解释,并且注意教育当地汉族人民尊重畲族人民,改变过去对畲族那些带有侮辱性的称呼。畲族代表会议对民族名称问题讨论的结果,并望电告我们。
  中央统战部
  1956年12月8日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雷必彬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雷关贤
相关人物
雷恒春
相关人物
施联朱
相关人物
黄淑娉
相关人物
陈凤贤
相关人物
杨成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雁荡镇
相关地名
丽水市
相关地名
松阳县
相关地名
遂昌县
相关地名
云和县
相关地名
龙泉市
相关地名
庆元县
相关地名
龙游县
相关地名
泰顺县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景宁县
相关地名
遂昌县
相关地名
丽水县
相关地名
宣平县
相关地名
龙泉县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
松阳县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缙云县
相关地名
云和县
相关地名
庆元县
相关地名
缙云县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连江县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福鼎市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
寿宁县
相关地名
长泰区
相关地名
宁化县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闽侯县
相关地名
罗源县
相关地名
福安县
相关地名
新农村镇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铅山县
相关地名
天柱山镇
相关地名
畲族村
相关地名
苗民村
相关地名
贵溪县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漳平县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