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畲家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587
颗粒名称: 二.畲家寨
分类号: K288.3
页数: 5
页码: 54-5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东石镇的标志性建筑—东石古寨。东石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寨,原名为“畲家寨”,被认为是晋江地区畲家族酋长的住地。寨内坐北朝南,倚山筑高台,濒临龙江,是一个具有军事要塞功能的重要地点。东石名称来源于陈时和林开基两位历史人物的迁徙故事。东石寨的成立促进了该地区的商贸发展,同时也因其地势优越而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通过多种历史记载和研究,可以得知东石寨与畲族的历史存在密切相关。此外,晋江地区的一些姓氏和地名也与畲族的聚居有关,进一步佐证了畲族在晋江地区的存在。
关键词: 畲族 地名 姓氏

内容

晋江市,位于福建省南部,凤凰山文化区的东北部,当今中国著名的县级市,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晋江市有一个地方,其历史却比晋江市更长,这就是晋江市东石镇标志性建筑——东石古寨。①
  东石地处晋江市南部滨海,石井江北岸,与郑成功故乡——石井仅一水之隔,东南为海边的金井、深沪,对面为金门岛。东石古寨位于东石镇区西侧,濒临龙江,坐北朝南、倚山筑高台,周围城堞,北望晋南山岳村落,向南虎视围头湾,与金门岛遥相呼应,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石古寨”的前身是“畲家寨”。
  东石寨碑文首句:“东石寨即春秋时闽中畲家寨”。
  镇史主要内容:东石原来是畲家族酋长的住地,整个寨当时只是用石头和栅木垒起来的。不过好景不长,畲家族人想在这里安居乐业的愿望并不能如愿。永嘉五年(311年),爆发了“五胡乱华”,史称“永嘉之乱”,为了避乱,中原的官员、百姓纷纷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洛阳林尚书名开基号西山,与姓安的员外并舟南来,舟泊南安江崎海滩,怆惶不知何适。是夜,月色朦胧胧,林开基与夫人步出舱外,望月兴思,临江浩叹,忽见江北毫光灿炎。翌晨,即与安员外带家眷转舟过江泊於畲家寨。畲家寨半波乱石参差,景色宜人,大有祥瑞之兆。因为当时东边有一块大石,叫做龙山石,林尚书则正式建屋于寨之东偶,命名“东石”。这就是东石名称的由来。后来,“畲家寨”也就改名为“东石寨”。“东石寨”海陆位置优越,东石港港面宽广,港域水深无礁石,水面平静,出入无风涛之险,是得天独厚的良港,为居住于此的先民们提供了商贸便利,商贸渐渐兴盛起来。更由于此处地势高,视野广,又正好跟金门、台湾构成了椅角之势,成为了一个军事要塞。隋朝之时,为了开发夷洲(台湾),把先前的石头和栅木拆掉,重新建寨。
  同样记载的还有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的《东石寨》一书,在《东石古寨话古今》一页云:东石寨高闻遐、旷达、历史悠久,是座露天的博物馆。历史可追溯到汉武帝建武年间(25—27年),那个时候此寨是闽中畲家族酋长住地,称“畲家寨”。永平年间(58—78年),汉明帝征服了散居在闽南沿海的畲家族,畲族被迫迁徙到闽东等地。三国时东石寨隶属东吴,孙权黄武元年(222年),孙权派陈时任交州(今越南河内)太守,因时遇台风而避泊于龙江北岸的东石寨下,“畲人侑歌侑酒”、热情接待,风平浪静后,陈时轻装简从,就把一部分族人留住,遂开东石汉人定居(陈厝坑村已废,地名尚在)之先。接着而来的是河南洛阳林尚书,因五胡乱华,欲避兵祸带了一批族人,从水路沿海南下居于寨之东,“东石”地名由此而生,“畲家寨”也就改名为“东石寨”。……隋开呈元年(581年),隋文帝遣使开发夷洲(台湾),原寨栅被焚,改用乱石垒成,并派府兵驻扎。
  故此书在第一页《千年古寨》诗云:
  畲人在这里以石筑寨“海丝"在这里浓墨着笔汉人在这里依寨定居龙江在这里滚滚逝去
  朱熹在这里结庐讲学文明在这里悄然掀开
  成功在这里屯兵训师历史在这里不断延伸
  晋江政协陈仲初的《晋江族姓渊源概说》云:夏朝时,《禹贡》称闽东南沿海为扬州域,晋江属之。晋江有氏族聚居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职方氏所掌,东南有七闽”。周朝初时,晋江属七闽地。根据晋江的一些族谱,民间史书和传说推断,周朝至秦汉,聚居晋江的主要氏族是否是福建最古老的土著畲族人?如安海的西畲村(注:东石镇附近),周朝为畲族聚居地。
  《西山杂志》的《东石寨》一篇中记载:“福建省周时有七闽其地域也即泉郡之畲家……畲家居闽中故泉郡为七闽之冠秦置闽中郡后人误指福州畲家寨相传东石寨在泉郡晋邑之南为畲家人族长之所居……沿海畲家人俱从之往。”《西山杂志》,是清代嘉庆年间,晋江县东石蔡永兼撰著。
  《西山杂志》关于《东石寨》的记载是可信的。中国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介绍:①在《序言》和《叙引》里,人们可以了解到东石文人蔡永兼的经历确实不平凡,由于其七世祖伯随郑成功抗清,遭到清朝政治迫害,祸及蔡家未能科举登仕,只好转航海经商。后来又遇海难船破,则到异乡设塾授徒,偶然之机在富室吴氏家读万卷藏书,尤其是接触到一批当时尚存今已绝迹之重要佚书最有价值,如《闽中记》、《嘉定温陵府志》、《宋代二十四村志》、《士族谱图》、《古国考陈》、《青阳诗集》、《青莲诗集》、《开元十乡志》、《紫云诗集》、《鲁东诗集》、《仁和诗集》等等。这也说明,蔡永兼所写的一些东西,是他看到当时尚能见到而今却已失传的佚书中的详细史料,有所依据,而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蔡永兼特别注重实地调查研究,他曾航海游历东南亚各地,对碑刻铭志特感兴趣,“录之成帙”,是一个有心人,经他实地考据的记述,可信性较强。由于书中字里行间多斥骂满清王朝,是犯禁之书,在清朝当然不能公开刊印。20世纪80年代初一经发现,国内不少学者如获至宝,纷纷撰文引用,并多加以勾稽考校。书中记录的奇闻,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值得肯定的是,该书存有大量的、有价值的闽南地方史料,蕴藏着丰富的可供考古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地名学、宗教史、华侨史、海外交通史、人物传记、姓氏源流等研究的内容!作为野史杂志,道正史不敢言或不便言,自有其可取之处,有时可补正史不足。尤其是一些今已绝迹的史料,幸经作者勤于笔录辑佚,弥足珍贵。因而,书中关于“畲家族”的记载属于当地史料,是可信的。
  林少川所长的这一分析近年也得到佐证,如中华雷氏文化研究会学者、河南省雷氏修谱主编雷德正,在先秦的文献《逸周书》中,就发现用“畲”称呼如今“畲族”这个共同体的记载。他在河南省登封市雷家沟村专门给予笔者作了介绍。
  根据晋江族谱等资料,以前由于封建统治者镇压畲民,晋江畲民被迫改姓,雷姓改为许、施姓,蓝姓改为徐姓。如今晋江许、施、徐姓人数不少。这也说明晋江在汉之前是畲家人居住地。
  如今东石寨附近尚存“西畲”、“畲下”、“畲店”、“雷厝”等地名与蓝、雷、钟姓畲族人,在晋江动车站门口还有内坑霞美畲族村,亦是一个佐证。
  浙江丽水《富村皈钟氏家谱》有商时蓝、雷、钟姓迁凤凰山的记载;《赤坑雷氏宗谱》、《湾山雷氏宗谱》有雷、蓝姓迁凤凰山的记载。这也可佐证周时有畲民在凤凰山活动。
  “畲家”,这一称呼,是自称,也是被称,是自称与被称的统一,表明这一称呼、概念得到畲民与社会的认同。而且如今看,畲民与社会也都认同,说明当时这一概念的科学性。
  “畲家”这一概念,不同于“畲民”概念。“畲家”已经是个共同体概念,而“畲民”还不是共同体概念,即“畲家”是单独概念、集合概念、实体概念、正概念;而“畲民”是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表明远在周代,畲民与社会已经认同“畲”是个独立的族群。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成功
相关人物
孙权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陈仲初
相关人物
林少川
相关人物
雷德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千年古寨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