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只引用资料,而缺乏批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582
颗粒名称: 3.只引用资料,而缺乏批判
分类号: K288.3
页数: 3
页码: 47-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的族源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现有学说多种多样,各有其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例如,传统的研究范式过于依赖历史文献和口传文化,导致结论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封建统治者和主流文化的压迫与同化也影响了畲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因此,对于畲族族源问题的探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文化、历史、政治、社会等方面。同时,也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如社会调查、人类学研究等,以更准确地揭示畲族的族源。
关键词: 畲族 族源问题 历史文献

内容

上述各种学说,基本上是从传统的文化的视角来探讨的,主要是从历史文献记载和民间族牒、口头传说、歌谣、仪式等等进行论证的,共同的是从文化特别是口传文化来探讨的。我们知道,文字的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字的历史与历史的实际总是有差距的,甚至有的文字资料是违背事实的。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下,畲家等少数民族深受封建统治者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根本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参与修史的权利,特别是畲族,封建社会中被剥夺了上学权利,很少人识字,处于边缘状态的人,历史按封建统治者的观点记载,所以记载他们的历史,也就不一定是信史,许多还带有侮辱的描述。畲族的族谱等,也是请汉人代笔,即使是在今天,许多地方还是如此。浙江丽水碧湖等畲族聚居地,直到20世纪40年代,还不准畲民上学、考试、在戏台前看戏。畲民不识字,往往吃苦头,受骗上当。笔者家史也有一例,建国前,爷爷、奶奶和父母四人都身强力壮,没有小孩,有一年养了一头大肥猪,临村的财主赌博输了缺钱,就说把租我家种的二分地卖给父亲,并写字据,父亲高兴地收起字据。地只种了一年,财主就说,地要拿回去。父亲说,卖给我了为什么要拿回去?财主说,不是卖而是租,有字为证。父亲拿出字据请人一看,果然是租而不是卖。地,就让财主拿回去。童年的记忆非常深刻,当我没上学前,看到春节时村中家家买来红纸,裁剪后贴在门上、柱子上,没有写字。原来,村里没人写对联,请外面人写,一是要花钱,二是写的内容往往不是吉祥如意,有的甚至是讽刺性的,所以只能贴红纸。整个民族也如此,如唐代畲民被称为“蛮僚”,“僚”还要写成“療”;清代,浙江丽水有的把“畲”字造写为“畲”,上为“入”、下是“番”二部分构成,意为“闯入来种田的野蛮人”。
  如今是21世纪,地方政府重视畲族文化,搞畲族文化节、畲族文化旅游等,这是件好事,但编写、做宣传广告等资料时,往往是请广告公司来制作,而这些公司的人基本上是汉族的,不了解畲族文化,基本上是从网络上下载文字、图片,许多不合乎畲族文化实际。这种现象,在畲族乡镇、自治县也存在,因而有的畲乡畲族领导干部说:“畲族文化畲族人说了不算,没有发言权!”
  对历史上封建统治者侮辱少数民族的东西,1951年5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为加强民族团结,禁止民族间的歧视与侮辱,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十条之规定,对于历史上留遗下来的加于少数民族的称谓及有关少数民族的地名、碑碣、匾联等,如带有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意思者,应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或收管。但畲族是1956年才正式被认定的,因此许多畲乡没有执行、或者是执行得不彻底,直到如今,有的地方还存在。尤其是观念性的,不可能彻底消失。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文化、汉族文化是主流文化,畲族文化被边缘化,被强行同化,因此,仅仅把文化作为探讨畲族的族源的依据不够的。这种历史典籍研究范式,如不考证历史典籍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研究推理过程非常严密,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差之千里。原因在于,推理的前提是不真实的,犯了“前提虚假”的逻辑错误。
  历史上在东南地区存在苗、瑶、畲不分的现象,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还把“畲”称为“苗”或“瑶”,建国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闽东、浙南的许多畲民是作为“苗”或“瑶”来统计的。历史文献中更是如此。许多关于“苗”或“瑶”的记载实际上是“畲”:而有的“畲”的描述实际上是“苗”或“瑶”。
  同一文字,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有的没有注意语境。如“盘瓠”学说,虽然在部分地方还存在,但畲族文化保留较好的畲族居住地是闽东与浙江,闽东与浙江的绝大多数畲民是不认同盘瓠的,并且极力反对的。瑶族也如此,只有部分图腾信仰盘瓠。雷陈鸣等许多专家说,盘瓠信仰是当时位居于湖南、湖北众多民族中的一种泛文化现象,而不是“武陵蛮”特有的文化现象。因此,仅仅以畲、瑶两族都信仰盘瓠传说来推断畲族渊源于“武陵蛮”,就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况且据凌纯声研究,以盘瓠为祖先的传说除畲族、瑶族流行外,还有海南岛的黎族、高山族的泰雅。其分布范围之广,就国内来说,东起沿海的浙、闽,中经粤、湘、桂、滇,北至东京湾北部,西经缅甸之景东,而止怒江东岸,还包括海南和台湾两个岛屿。在世界各民族中崇拜狗为祖先的就更多了,如瓜哇的卡郎,日本的北海道与库页岛的虾夷,琉球岛人等十多个地区。这难道说都是从长沙“武陵蛮”流传迁去的吗?因此,考察畲、瑶两族盘瓠信仰时,要考证盘瓠图腾的来龙去脉,考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畲族具有这一图腾崇拜?雷陈鸣等不少专家都有考证过:槃瓠说,是封建统治者镇压劳动人民时用的精神工具。在封建社会,除镇压畲民的刽子手、反动文人外,历来的学者、官员都认为,把盘瓠、狗作为畲族的来源是“荒诞不经,未足置信”。
  因此,文字资料性需要考证。正如谢重光教授在《关于史料与研究方法的几个问题》中所说,“在史料的应用方面,应该十分注意的是对于史料真伪的鉴别和考证。特别是对于民间的谱牒和晚近方志上的资料,鉴别辩伪工作可以说是首要的。就拿人们经常引用的所谓唐初发生在闽粤边境的‘陈元光平蛮僚'的有关史料来说,史料的来源是明朝后期以降的方志,如《漳州府志》、《云霄厅志》之类,而这些方志记载的根据是陈氏族谱、家谱,细一追究,有关谱牒的陈元光平蛮资料大部分是伪造的。由于疏于考证辨伪,一大批学者都依据这一伪史料作文章、搞学问,岂不悲哉!”“陈氏族谱、家谱中关于陈元光家世、生平的说法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龙湖集》也是后人伪托之作,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笔者著有《陈元光与漳州早期开发史研究》一书,从多种角度揭露了晚近有关谱、志的伪托、假造成之迹。”“畲民本来没有编写谱牒之俗,畲族谱牒的编造是畲族汉化至相当程度时的产物,而且往往是聘请汉人为之执笔,因而攀附名人、伪造郡望之事比比皆是。像蓝氏出于汝南,雷氏出于冯翊,钟氏出于颖川之类,完全不可据信。”①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雷陈鸣
相关人物
凌纯声
相关人物
谢重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碧湖镇
相关地名
时村乡
相关地名
茅畲乡
相关地名
瓜畲乡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景东彝族自治县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长沙市
相关地名
汝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