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越人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573
颗粒名称: 5.越人说
分类号: K288.3
页数: 3
页码: 39-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于畲族的起源,存在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畲族为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或范蠡的子孙;二是畲族源自百越,是战国、秦、汉时代的越人后裔;三是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山越”。虽然这些观点各异,但都试图通过历史和考古证据来探究畲族的起源。一些学者认为,畲族与瑶族同源,属于越族的后裔。然而,也有学者对“越人后裔说”提出质疑,认为畲族与古越人在经济生活、图腾崇拜和语言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 瑶族 越族 经济生活

内容

畲族为古代越人的后裔,但有三种不同说法:
  一种认为畲族乃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或范蠡的子孙。王新民《越王勾践子孙移民考》中认为,“东海王摇,疑为瑶族,今之畲民也。瑶人而为族长者”。傅衣凌《福建畲姓考》云,"在福建特殊部族中,畲与蜒实推巨臂,此两族其先盖同出于越,后乃辗转流布于今闽、粤、赣三省地区,并深入于粤东。以其有居山、居水之异,爱分为二,实则一也。惟山居之民,在宋之前,多称为越、南蛮、峒蛮或洞僚。宋元之际,畲名始渐通行。”③
  另一种认为畲族源自百越,是战国、秦、汉时代的越人后裔。石奕龙《关于畲族族源若干问题》一文,支持“畲族源于百越"说,并提出了“畲、瑶均源于百越的摇越”,以及“信奉盘瓠传说的武陵蛮,来源于古代百越"的观点。因摇越又称越摇,即贩人,主要聚居地在贩水流域,即今浙江南部,摇越人以盘瓠传说为图腾。西汉,摇越迁庐江(五溪地区)等地逐渐成为今之瑶族,而南迁跟南海(今粤东、闽南、赣南地区)越人融合,逐渐成为畲族。李筱文、朱洪《从我省畲族〈祖图〉与瑶族〈过山榜〉的对比研究探讨其渊源关系》认为,畲、瑶两个民族历史上是同源异流的关系,都是百越民族的后裔。图腾崇拜中盘瓠出世、报国立功、围猎身亡等记述相同;畲、瑶两族都认为自己的祖先原居南京、会稽山一带;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上都是居住山地,从事刀耕火种的耕放农业,并辅以弓弩狩猎为生;两个民族姓氏相同,今畲族无盘姓,恰在瑶族中多盘姓;都有招郎入赘的婚俗。这两个民族在早期应是一个民族,随着历史的演进,迁移路线的不同,而逐渐出现异流,成为不同语言、不同地域的民族。
  第三种认为,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山越”。蒋炳钊《福建畲族的族称、源流和迁徙》等文章认为,唐以前畲族祖先已经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畲族是汀州的土著民族。主要根据是清扬澜的“唐初置汀州,徙内地民居之,而本土之苗仍杂处其间,今汀人呼日畲客。”①而解放后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发现了大量印纹陶文化的遗址,这是古代百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证明该地区在秦汉以前就有越人生息繁衍着,因此,畲族的早期历史和族源可溯至隋唐的“蛮僚”,汉晋时代的“山越”,秦汉时代的越族,总之,畲族就是古代越族的后裔。②蓝万清《畲族族源之线索》提出“畲为山越的支”。因“山越”是古越族的后裔,"依阻山险,不纳王租”,自汉至隋唐,其一部分在闽粤赣交界处成为“蛮”、“僚”,即畲族之直接先民。雷志榜《对畲族族源问题的探讨》中指出,福建宁德地区畲族自称"山哈”,“山哈”与“山越”音、意相通。“畲瑶同源、源于瑶越”说。李瑾《论现代瑶族与古越人之关系》从古越人分布的地区出发,根据舞、山越、溪人以及现代畲族活动之地理范围,畲、瑶二族的图腾意识形成及姓氏相同以及古溪人也同具此一图腾崇拜等史实,将其族属源流作了一个粗略的考察后,认为现代畲族和瑶族是同源于我国的古越人。蓝青魁《畲族族源试论》认为畲族主要分布于浙、闽、粤、赣、皖五省,虽无本族文字,却有全族通行的山哈话;有大致相同的风俗、习惯,而且一致自称为山哈,今日之山哈即古之山夏、山越。③
  1988年蒋炳钊《畲族史稿》出版,书中用了一章的篇幅(第四章)作了更为系统的论证。第一节是“隋唐以前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是古越人的居住地”;第二节“畲族祖先与南武侯织这支越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百越”是个多民族的泛称,持畲族是越族(山越)后裔的观点,均未指出属于百越民族中的哪一支发展而来,泛泛而谈,不能完整解决畲族族源问题。畲族祖先与南武侯织这支越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第三节是“畲族相传祖先来自广东潮州凤凰山”,从畲族的族谱、歌谣、传说及传统文化等论述畲族源自广东潮州凤凰山。
  施联朱对于“越人后裔说”也提出质疑,他在《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中认为,畲族早在隋、唐之际,就已劳动、生息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宋代才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地区。他们秦汉以前与闽、浙等为主要分布地区的古越人毫无渊源关系。畲族属于“蛮”族系统,而“蛮”族大部分是以盘瓠为图腾信仰,而古越人则是拜龙蛇为祖的图腾信仰。畲族在武陵地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他们不是越人,只不过吸收了一些越人的习俗而已。越人主要从事种植水稻和渔业生产,不知狩猎。而早期畲族则从事“刀耕火种”和狩猎。汉武帝时,闽越居地浙南、闽东北一带,尚无畲族分布。而畲族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史书上,指的是福建南部和广东北部的畲族。①陈元煦《试论闽、越与畲的关系》也认为,越族在战国以后迁来福建,原是浙江土著,他与畲族有极大差异。其一是经济生活特点不同,其二是图腾崇拜及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不同,其三是语言无丝毫共通因素。②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新民
相关人物
傅衣凌
相关人物
石奕龙
相关人物
李筱文
相关人物
朱洪
相关人物
蒋炳钊
相关人物
蓝万清
相关人物
雷志榜
相关人物
李瑾
相关人物
蓝青魁
相关人物
陈元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庐江县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汀州镇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