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陵蛮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569
颗粒名称: 1.武陵蛮说
分类号: K288.3
页数: 4
页码: 34-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源于“武陵蛮”或畲、瑶同源于“武陵蛮”,是盘瓠之后。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长沙“武陵蛮”是秦汉时期居住于洞庭湖至五溪地区的少数民族。畲族和瑶族在历史上关系极为密切,如一些汉文化史书上往往把畲族称为“瑶人”或“畲瑶”,有些地区畲族也称自己是“瑶人"或“畲家”。这一观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系统化。
关键词: 畲族 起源 盘瓠

内容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畲族源于“武陵蛮”或畲、瑶同源于“武陵蛮”,是盘瓠之后。长沙“武陵蛮”,史藉又称“五溪蛮”或"长沙黔中五溪蛮”,指的是秦汉时期居住于洞庭湖至五溪地区的少数民族。依据是文献记载,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就云:“瑶人楚粤为盛,而闽中山溪高深之处间有之。漳瑶人与虔、汀、潮、循接壤错处,亦以盘、兰、雷为姓……山中自称狗王后,各画其像,犬首人身,岁时祝祭。”②“瑶本盘瓠种,地界潮蜀溪峒间,即长沙黔中五溪蛮。兵团滋蔓亘数千里,南粤在有之。至宋时称蛮。瑶在其邑者,俱来自别境。……粤人以山林中结竹木樟复居息为鞏故称。瑶,所指曰輋,自信狗王后,家有画象,犬首人身,岁时祝祭。”①明代邝露《赤雅》亦云:
  “瑶民輋客,古八蛮之种,五溪以南,穷极岭海,迤延巴蜀。兰、胡、盘、侯四姓,盘姓居多,皆高辛狗王后。”谢肇制《五杂俎》说:“畲人,相传盘瓠种也。有苟、雷、兰等五姓。”清时一些县也记载,畲民与瑶人都有为盘瓠之后。《连江志》“畲民,五溪盘瓠之后也。”旧《罗源县志》“畲民,祖出于盘瓠之后,即瑶人也。隋时大功,封为王,生三子一女。”《福安县志》“深山中有异种者日畲民,……相为五溪蛮盘瓠之后。”《遂昌县志》也有“遂昌有畲民者,本盘瓠之种,其缓蔓衍为五溪蛮,在长沙黔中。"
  因有历史上出现“畲瑶”之称,所以有的学者更明确地认为,“畲”实际上是“瑶”的一支。张其昀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就说:“畲民实瑶之一支,亦称畲瑶。”何之星《畲民问题》中说:“闽浙的畲民,原为瑶民的一支,相传盘瓠遗种,是瑶民中最进化的民族。”范绍质《瑶民纪略》也说:“汀东南百余里,有瑶民也,……呼其名曰畲客。”
  建国之后,这一观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系统化。1980年出版的《畲族简史》,对畲族族源的看法,基本上倾向于这一观点。在介绍不同观点后写道:主张畲族和瑶族同源于武陵蛮的说法比较普遍。他们认为畲族和瑶族在历史上关系极为密切。比如:一些汉文化史书上往往把畲族称为“瑶人”或“畲瑶”,有些地区畲族也称自己是“瑶人"或“畲家”,分布在粤东的操苗瑶语族接近苗语支语言的部分畲族,在海丰、惠阳两县被汉人称为“畲人”,但在增城、博罗两县却被称为“山瑶”;畲族保存的《开山公据》(又名《抚徭券牒》)和部分瑶族的《迁徙榜牒》(又名《过山榜》)都同样载有原始图腾性质的槃瓠(或作盘瓠、盘护)传说,两族的姓氏(盘、兰、雷、钟)及民间的歌谣、祖图祭祀仪式等也都与此传说有关。持这一说法的主要论据是槃瓠传说。有些人并据此上溯到《后汉书•南蛮传》,把《南蛮传》所记信奉该传说的武陵蛮作为畲和瑶族的祖先,认为汉晋时期居住在湖南长沙一带的武陵蛮,由于汉族封建统治阶级的迫害,其中一部分陆续向附近地区迁徙,分布在五岭山脉西部的称为瑶,住在东部的遂发展为今天的畲族。②1983年施联朱《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一文,系统的阐述了畲族源于“武陵蛮”的观点:从图腾信仰考察,畲瑶两族都崇信盘瓠为本民族的始祖;从史籍记载来看,往往畲瑶并称,甚至说畲族就是瑶族;从姓氏上看,畲与瑶有相同的姓氏;从语言方面看,畲族原有的民族语言与苗瑶语言比较接近;从《过山榜》和《开山公据))(又称《抚瑶券喋》)来看,表明畲瑶祖先开荒辟田的经历相同。因此畲瑶同源于“武陵蛮”。徐规《畲族的名称、来源和迁徙》一文中,认为畲族为瑶族的一支,畲族是出于唐宋时代住在五岭东端的瑶人,而远源于汉晋时代的“五溪蛮”。蓝万清《畲族盘姓去向探讨——兼论畲瑶关系》中,认为盘瑶与畲族同源,他们原是一个部落内的几个氏族,而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盘瑶融合别的民族因素,重新组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瑶族,而另一胞族的蓝、雷、钟氏在闽粤、赣交界区,与当地居民组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畲族。张永国的《试论苗族的来源和形成》,亦认为盘瓠是苗瑶语民族先民的一种图腾崇拜,据畲族高皇歌(七言诗)叙述畲族始祖“盘瓠”的图腾崇拜;从语言上看,苗、瑶、畲族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三个民族都善于歌唱,有许多相似的民歌和文化习俗;经济生活上也有共同点,如善射猎等:三族都有“盘瓠”的族源传说,因此这三个民族是同源于“盘瓠蛮”,在秦代,五溪地区正式建立黔中郡,“盘瓠蛮”被称为“黔中蛮”,汉代称为“武陵蛮”,东汉又被称为''五溪蛮”等等。吴永章《盘瓠考述》认为,盘瓠是南方民族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图腾崇拜,而盘瓠作为瑶畲的始祖是有详实的史籍记载的,他列举了十几种史书的史料,来说明盘瓠是瑶畲的始祖。石光树《从盘瓠神话看苗、瑶、畲三族的渊源关系》认为,苗、瑶、畲三族都应属于“长沙武陵蛮”。李维信《试论瑶族族源间题》认为,瑶畲两族都来源于蛮(或长沙武陵蛮)。韩肇明《试论瑶族族源的几个问题》认为,畲族是与山越、苗、瑶同源于"长沙、武陵蛮”(或“五溪蛮”)。①
  黄家教、李新魁《潮安畲话概述》,罗美珍《畲族所说的客家话》,毛宗武、蒙朝吉《博罗畲语概述》等,从语言角度论述了畲族与瑶族的渊源关系十分密切。
  由于此观点占主导地位,很多学者对畲族源于“武陵蛮”说质疑,反对意见也最多,认为武陵蛮并非是畲族族源或苗瑶畲并非同源。李干芬《瑶族族源探讨》认为,在两干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瑶、苗、畲三个民族仍然处在被称为“蛮”族的时代,还没有具备形成民族的条件;共同的一种图腾信仰不一定就是一个民族,汉族、傣族、藏族都信奉佛教,但不是一个民族,操相同的语言也并不一定是同一民族,如:回族操汉语却不是汉族,所以,瑶、苗、畲三个民族,虽在语言上有某些相同的地方却是不同的民族。蓝青魁《畲族族源试论》也认为,畲族原非“盘瓠种”,瑶畲并非同源。蒋炳钊《关于畲族来源问题》,特别是1988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畲族史稿》一书的第45至59页,系统地“对畲族源于武陵蛮和畲族是瑶族一支”提出质疑。一是畲族是否在唐初才进入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用历史事实与文献记载否定"唐初才进入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二是畲、瑶两族的名称与发展的历史不同。三是关于槃瓠传说。倡导武陵蛮者的主要依据是它们在《后汉书•南蛮传》中有共同的盘瓠传说,但《后汉书》关干盘瓠传说的记载是集过去诸家之言而成的,并非传说始于此时,也不是诞生于武陵地区,更不是只有长沙武陵蛮才信仰和流传这一传说的。根据史籍记载,最早流传盘瓠传说的是在浙江的会稽一带。而《搜神记》关于盘瓠传说地区最为详细,载明其分布几乎遍及长江以南一大片地区,长沙武陵蛮只是其中分布之一。因此,把信仰盘瓠传说的民族都认为源于武陵蛮是值得怀疑的。四是关于姓氏相同问题。从文献记载、族谱、民歌等看,畲族与瑶族姓氏并非完全相同。而且迁徙路线看,畲族不是从两广向福建迁徙,而是福建向广东迁徙。五是从语言方面看,“以极少数讲布努语的畲族为例,就推断整个畲族与瑶族同源,都是来自武蛮,这样的推论不能不使人产生怀疑。众所就知,在瑶族中也操有三四种语言。这都是与我国民族的交错杂居相互影响有一事实上的关系。”
  钟昌瑞“也谈畲族族源”、石弈龙“关于畲族族源的若干问题”、雷阵鸣与雷银才的“再论把'盘瓠'神话当作畲族史实之虚妄”等论文认为:(1)“武陵蛮”说的主要依据是畲瑶具有共同的盘瓠传说,但盘瓠传说并不是始于武陵地区,更不是只有长沙武陵蛮才信仰和流传这一传说;对盘瓠图腾中“鸟与犬二合一”的图腾质疑;盘瓠传说即“高皇歌”的不定型性危及《史诗宝座》,因此,把盘瓠传说作为史实、史据值得商榷。(2)“武陵蛮”说的论者认为畲族起源于荆湖之区,从中原或长江中游南迁而来,大概汉晋以后、隋唐之际已遍布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这也值得商榷。首先是迁移地点不明确;其次,论者论证迁徙时间和路线的立论是引用族谱材料作依据,这些族谱材料的可信度也值得怀疑;提倡畲族为瑶族一支者认为瑶人的一支约在唐初进入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与史书记载不符,故不足信。(3)论者为说明畲族来源于武陵蛮,又从同源的瑶族中寻找论据,引用湖南瑶族《盘古歌》中唱词及《梁书•张瓒传》关于“莫瑶”的记载材料作为畲族从湖南南迁各地的论据,用瑶族的历史来论证畲族的迁徙历史也是很勉强的,且两族分布、聚居地明显不同。(4)“武陵蛮”说论者从语言方面加以论证也值得商榷。广东惠阳等畲族使用“布努”语,属苗瑶语族苗语支,约一千多人,占人口千分之四左右,其他地区占畲族人口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使用汉语客家方言,如果以极少数畲族说“布努”语就推断整个畲族与瑶族同源、都来自武陵蛮也是缺乏说服力的。①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顾炎武
相关人物
邝露
相关人物
谢肇制
相关人物
蔓衍
相关人物
张其昀
相关人物
范绍质
相关人物
施联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惠阳区
相关地名
海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