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判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557
颗粒名称: 一、批判方法
分类号: K288.3
页数: 6
页码: 6-11
摘要: 本文探讨了批判性思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立中的重要性,并说明批判方法是解决旧的认识方法的关键。同时,作者提到畲族历史的研究需要使用批判的方法,因为少数民族的历史常常被忽视或歪曲。以“狗王寮”和“祖坟”为例,文章指出通过批判的研究,可以找到历史中隐藏的真相。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畲族 历史研究

内容

批判(Critical)一词来自于希腊词“critic”(kritikos)。其意思是提出质问、弄清楚、进行分析。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作出主张的思考。批判的方法,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首要方法。列宁曾说,马克思“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于是就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①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立活动是在对旧世界的批判中出场的,研究方法是在批判旧的认识方法过程中解决的。在给卢格的信中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测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②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系统地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的批判哲学”及其认识方法,指出这种哲学是对黑格尔现象学思辨哲学体系的拙劣抄袭和“神学漫画”,是以抽象思辨的研究方法对黑格尔借用的费希特的“自我意识”范畴予以形而上学地、片面地、绝对化地夸大而形成的极端个人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由于对旧的研究方法的批判,从而形成新的科学的研究方法,直接导致他们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并且恩格斯说:“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③总之,批判,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灵魂和终生使命。他们关切的不是理性逻辑而是人类命运,终生为之奋斗和献身的目标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
  对畲族族源、历史的研究,尤其需要用批判的方法,这是由于畲族是少数民族,封建社会一直受岐视,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撰写的,文字记载的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如广东省少数民族资料摘编的《明实录》,书中对畲族的有关记载,几乎都是封建朝庭如何征剿、如何平叛乱之类;封建统治者歧视少数民族,对畲族的历史不但记载少,且不实,史书上记载的畲族历史往往是被污名化的历史;历史上苗、瑶、畲没有严格区分;畲族有语言,没有系统文字,对自己的族源、历史只能是口口相传,许多不可信,因而,历史与现实中许多观点需要批判。
  以“狗王寮”与“祖坟”为例。
  《关于畲族的来源与迁徙》等文中指出:“值得提起的,在凤凰山群峰中,有两个历史遗迹:一个为狗王寮,一个为陈吊王寨。狗王寮,村名,位于凤凰山海拔600米-一700米的一个山坳中,这里已经没有畲族了,仅有从距20公里外的下埔迁来的汉族7户,37人,搬到这里来已有200年的历史了。据说,他们的祖公迁来时,这里已经没有人家了,开好的水田和茶园,已经荒芜,然而田基还是完好的,说明这里曾经有人居住过。据雷楠同志说,传说山犁、碗窑等村的畲族就是从狗王寮迁来的。”①有的研究根据这段文字,论证"狗王”的存在,畲族的始祖是“狗王”。果真如此吗?
  1982年,也就是此文的头一年,施联朱、朱洪、张崇根、李筱文、娜西卡5人专门考察过“狗王寮”,在《广东潮安县凤凰山区畲族情况调查》的《狗王寮的历史与名称》中是这么写的:
  潮安凤凰公社凤北大队有个自然村名狗王寮。它虽然是汉族居住的地方,但这个地名与畲族历史传说相一致,究竟畲族是否在那里居住过?为此,我们专门到狗王寮去了解情况。
  从凤凰公社所在地坐车约一个小时到达工东林埸,从林埸上山到狗王寮约走半个钟头。狗王寮村座落在海拔600米——700米的山坳中。全村现有汉族7户37人,全部姓文。据村里老人讲,他们是从下埔(距狗王寮20公里)搬到这里来的。到此已有六代约180-200年。社员文锡情今年63岁,他是文姓搬到此地的第四代。他们的祖公因为山外面人多地少,就从下埔搬到这里,开始来时1户2人。与他们的祖公差不多同时期搬到狗王寮的还有一户余姓人家,但不久就搬走了。在他们的祖公没有搬到狗王寮之前,听说这里有一户姓侯的,但搬到这里时已经没有人家了,只有开好的水田和茶树,田已荒了,长满了草,但田基还是好的。
  据老人回忆,狗王寮原名高峰寮,在100多年前就叫狗王寮了。狗王寮村社员翁妙(女,77岁)讲,她7岁时当童养媳到这里来时,此地已经叫狗王寮了。为什么叫“狗王寮”?我们听到三种不同的说法:①说因那里有一座山型形状象狗,故命名.②“高峰寮”潮州语音相似,叫来叫去就变成狗王寮了。③传说很早以前,住在高峰寮文姓一个老姑姑叫人家杀了。这里一条狗就跑到下埔去报告,大家觉得这条狗很好,所以就改地名为“狗王寮”。
  狗王寮村的社员从来没有听过畲族及其历史传说。
  本人于2014年12月21日参加福建省畲家企业商会组织的“畲家梦潮州行”,2015年12月5日与福建省原民族宗教厅副厅长雷斌等人到凤凰山的山犁、碗窑畲族村调研,广东凤凰山畲族文化研究领军人物雷楠(山犁村人)多次提起“狗王寮”之事。雷楠说,他与施联朱及汕头、潮州统战部同志一起去调查过“狗王寮”。“狗王寮”名称来源于清代。清代,居住在这里的是汉族文姓,有一户人家的一男子带着一只狗到离村几里路的山上搭棚刀耕火种。好长时间男子与狗没回家。有一天,这只狗回家中,围绕其家人不停地转,且不断地叫。家人猜测山上可能出事,于是就跟随狗到山棚中,果然发现其兄病在床上不能动。家人把其抬回家,治好病后,认为这只狗有灵性,于是称这只狗为“狗王”,其地称为“狗王寮”。可见,“狗王寮”与畲族根本不沾边,且清代与盘瓠时代差4000多年。雷楠也没有讲过山犁、碗窑等村的畲族是从狗王寮迁来的。在本书稿撰写过程中,担心有错,又专门电话联系雷楠(2016年3月25日12:09-12:18),雷楠说:“没有,没有!我没有讲过山犁、碗窑等村的畲族是从狗王寮迁来的。”2016年7月16日的,我们第五次到凤凰山上调研,雷楠闻讯也来到乌泰山山顶,在座谈中,再一次重复了“狗王寮”是清代汉族的事、与畲族根本不沾边,没有讲过山犁、碗窑等村的畲族是从狗王寮迁去的。
  畲民中有一个传说,其始祖不愿为官,而到凤凰山上开基,以狩猎为业,因不幸被山羊所伤,死于岩下,葬于凤凰山。相传祖坟碑碣题铭繁多,“皇恩赐葬狗王之墓”、“南山祖墓”、“狗王之墓”等等。一直以来,不少畲民都相信自己的"祖坟”在凤凰山。被学者们称为畲族“史诗”的《高皇歌》,歌中唱道:“凤凰山上安祖坟,旺出后代好子孙。”所谓的“祖图”,都画有凤凰山祖坟。族谱开头也都画有祖坟的具体方位。《广东潮安县凤凰山区畲族情况调查》中,也提及凤凰山上有一座墓之事。“凤凰山有一口坟墓,中间有一块碑,上写‘皇设(敕?)狗王墓'(疑即盘瓠王墓)。两傍有石旗杆,中间仅能容一条牛通过。万峰林场有位60多岁的老人韦栋,说他小时候放牛时亲眼见过。”①
  许多年来,凤凰山的畲族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寻找祖墓,他们踏遍了凤凰山的每一条沟壑、每一个土坑。1986年10月,终于在凤凰髻下悬崖边,发现了韦栋小时所见的坟墓。
  广东民族研究所领导朱洪、姜永兴考察后,在《凤凰山祖坟之迷》中说,墓的方位与传说、图等基本相符,“但墓主人的确凿身份及族属,以及断代的问题,因墓垄尚未挖掘,还难作结论。上述论述,只是初揭‘祖坟’之谜,至于此墓即是所谓'狗王墓’,当属无稽之谈”。②2002年10月16日,浙江苍南县政协主席雷必贵等,考察了这一“畲人墓”,“由于天气骤变,云雾漫山飞涌,早已罩满多个山头,到中午十二时多竟下起雨来,一班人被迫提前返回,未能拍下周围山势照片。”回来研究的结果,也同样认为,如果是畲族人的墓,只能是凤凰山上畲族先人之墓,不可能是畲族始祖之墓。③
  为了能看清墓的细节,笔者于2005年7月初,通过凤凰山的雷楠,花一个月工资请半山腰官头畲村三位文姓劳动力,事先砍出一条山路,用红色塑料布扎在路边的树枝上作标志。根据气象预报,月中凤凰山天气晴朗。于是一行5人提前一天住凤凰镇,第二天一早,在文向导的带领下,换乘凤凰镇的越野车达凤凰髻下的一小山顶,然后沿事先砍出的路前行。翻过三个小山岗后,在接近坡顶较平缓处,有山石垒成的屋基和地基,说明这里早期有人在此生产、生活过。再越过山岗,在坡度不大的山坡上有一岩石,也有裂缝,高度才2米,附近没有树木,只有小灌木,这可能是人称之的“山羊石”。石缝利于抓山羊,但石缝只有2米高,在此处抓山羊一般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再向前走10米,就是坟墓。
  墓的朝向、墓式与宗谱、“祖图”(德化、浙江)画的基本相同。墓碑左右两则构以石条,宽各为18厘米;墓碑上方用弧形石压顶,中间厚13厘米;碑下方是石条铺成。
  墓碑左首(漳州方向)从高到底紧坚四块山石,并成弧形向外伸展,而右首却只有三块。墓埕分三进。
  我们与凤凰山区宋、明时代墓比较,从墓式看,山下宋代墓是土堆前立一碑;明代中后期的墓是“椅子式”,这一墓也属于“椅子式”。
  墓碑根本没有文字,更不存在“繁多碑碣题铭”;也看不出有人工刻划过的痕迹。如果是如宗谱所写,后来有重修,一定有刻痕或者有文字,但都没有。两旁也没有石旗杆,因此,即使是畲族人的墓,也只是明代一畲族先人的墓而已。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克思
相关人物
恩格斯
相关人物
列宁
相关人物
雷楠
相关人物
施联朱
相关人物
朱洪
相关人物
张崇根
相关人物
李筱文
相关人物
娜西卡
相关人物
文锡情
相关人物
姜永兴
相关人物
雷必贵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凤凰山乡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潮安县
相关地名
凤凰公社
相关地名
王寮村
相关地名
潮州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畲族村
相关地名
山犁村
相关地名
汕头市
相关地名
离村
相关地名
乌泰山
相关地名
南山区
相关地名
凤凰县
相关地名
凤凰镇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