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服装种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服饰卷、工艺美术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225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服装种类
分类号: TS941.742.8
页数: 36
页码: 1-2
摘要: 本章介绍了闽东畲族服装的品类,详细介绍了畲族男装、福安畲族女装、霞浦畲族女装、福鼎畲族女装、蕉城飞鸾畲族女装、礼服、官服等情况。
关键词: 畲族 民族文化 服装种类

内容

畲族男子平时穿大襟、圆领青色麻布短衫或长衫,领口、袖口和襟边镶花边,口袋上绣花;下着直筒便裤,冬天加穿没有裤腰的棉套裤。年老者用黑布缠头,外罩背褡。结婚礼服为青色长衫。祭祖时穿红色长衫。
  畲族妇女由于居住地区不同,服装样式不一。福安、蕉城八都一带的畲族妇女上着黑色大襟衣,衣领处绣马牙花纹;下穿黑色长裤;足登方头黑布厚底鞋;腰系围裙,围裙上端两角绣有花纹。福鼎一带的妇女服饰较福安讲究:大襟上衣,以桃红色为主,绣彩色花纹,绣花面积大,花纹亦大;衣领较高,上绣梅花;袖口镶有彩色布条。霞浦女装式样与上述两地相仿,袖口用蓝色布条缝制,花纹刺绣尤为丰富多彩。蕉城飞鸾一带的畲族妇女一般穿黑短裤,打绑腿,领上排列色彩丰富的柳条纹图案;围裙上饰大朵云纹为其重要特征;足穿尖头有穗的绣花鞋。畲族妇女结婚时,穿长过膝的花边衫;发冠上饰有一块圆银牌,牌上悬挂三块小银牌,垂于额前;腰扎彩带,脚穿花鞋,佩戴各种银饰。
  畲族妇女服饰以“凤凰装”最具特色:用红头绳扎的头髻,高高盘在头上,象征着凤冠;在上衣和围裙上装饰各种彩色刺绣花边,花纹为大红、桃红夹黄色,镶金丝银线,象征凤凰的颈、腰和美丽的羽毛;全身佩挂叮作响的银首饰,象征凤凰的鸣啭。
  相传畲族始祖忠勇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招他为驸马,高辛皇后送三公主一顶非常珍贵的凤冠和一件镶有珠宝的凤衣,祝福女儿像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吉祥如意。当忠勇王的女儿出嫁时,美丽的凤凰从凤凰山衔来了五彩斑斓的凤凰装。从此,畲族妇女穿起凤凰装,以示美丽华贵,万事如意。
  第一节 畲族男装
  闽东畲族男装与汉族的男装无大差别。
  新中国成立以前,男性多穿“短衣”、“褐衣”,即青蓝色或蓝色棉布面料缝制的对襟布衫,对襟、圆领,领口处用蓝棉布滚镶;两肩内衬棉布“搭肩”;胸正中开襟,直排布纽扣(或铜扣)5对,胸襟两旁及袖口均有红黄各色宽1厘米左右的色边。夏衫面料多为纻布,俗称纻布衫,耐汗、耐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
  纻布衫因为是夏天穿的,所以分为长袖与短褂两种。短褂无袖,褂子前后片仅在腋下处用5厘米×10厘米的黑布厚添相连,添上及相连处有刺绣图案或花边;冬天的衣服多用棉布缝制,称为棉布衫,耐寒、保暖。
  畲族男子结婚和丧葬时着礼服,畲族“死人扮礼身”之俗一直沿袭至今,一般男子结婚时都要缝制一套。礼服为右衽大襟无领长衫,颜色以靛蓝与青黑为主,亦有灰色。领口用蓝棉布条镶边,领口内两肩上另衬一重棉布,叫“搭肩”。领口及大襟共钉布纽扣(或铜扣)5对,衣长过膝至小腿肚。长衫多为素面,只在前胸刺绣方形盘龙图案,四周滚镶红、白相间的添条,袖边绣以云纹。新郎婚后陪新娘回门(新媳妇首次回娘家)时或出门做客时,则套穿“钱吊衫”。“钱吊”无领,无袖,中间开襟,圆领,两旁垂挂两条珠线穗;胸前上方左右各有1个口袋,腰下沿下摆左右各2个口袋,用以藏放钱物。缺棉布的就用纻布缝成双重的夹背心(马夹)代之。
  畲族男子夏季穿棉或苎麻面料的短裤,冬季穿棉长裤,传统式样均为直筒便裤,蓝、青色。不论长、短裤,裤腰均接有15厘米宽用不同颜色的棉布缝制的“裤头”(一般是蓝色裤用青色裤头,青色裤用蓝色裤头)。腰带系线织的专用带子。有的人在劳动时,还在腰膝间套穿“甲裆”。“甲裆”是以靛蓝色纻布缝制的围腰,兼做短裤与围裙之用。民国以后,畲族男子日常着装逐渐与当地汉族相同,只有部分人在结婚时还穿长衫。遇到重大庆典或节日,则在日常服装外套穿一件畲家式马夹。畲族马夹,用黑、蓝、黄等色布料缝制。马夹与上衣等长,圆领、对襟,5对布扣。沿下摆开衩处拐向下摆,再沿襟边直绕领口,镶嵌有五色彩边。这种马夹,常常被做为畲族男子的礼服,往往在重要场合才穿。
  民国以前,畲族男子居家休闲时一般穿木履和布鞋,出门做客时一般穿布鞋,上山劳动挑运货物时一般穿草鞋。
  第二节 福安畲族女装
  福安市和福安市接壤的蕉城区八都镇一带畲族女装较古朴,其面料崇尚蓝黑色,花纹较简,上衣大襟服斗上绣的花纹少,多着黑色长裤,裤长过膝;绑腿形如三角梯形,白色为主;女鞋为黑色镶红口的厚底“单鼻鞋”。结婚时穿“大鼻鞋”,配以黑色围裙、花带,端庄中显得俏丽。
  一、上衣
  福安畲族妇女的传统衣衫大多选用青、黑色的布料缝制,花纹、纹样相对简单。大襟服斗上没有大块绣花,只在衣领上用水红、黄、大绿等有色的花线绣虎牙花纹。沿服斗的边则缝上一条三四厘米宽的红布边,下端靠袖头的地方有一块绣花的角隅花纹,上衣袖口上缝有一块3.3厘米多宽的红布边。
  上衣尺寸为:领高3.3厘米。大襟尺码随身材大小而定,一般大襟是20厘米。服斗高10厘米,宽12厘米,斜度也是领下10厘米、垂直再向右12.6厘米分,平行成一直角,第3条16厘米分的边就是它的斜度,绣花部分在服斗上部,沿边绣4厘米分宽,直6.6厘米,斜16厘米分的花样。其中绣两边虎马牙纹宽1.6厘米,中部2.6厘米绣一些牡丹、喜鹊之类好看的花样。天(又称添)的尺寸:宽3.3厘米,长3.3厘米尺,用大红布缝制。
  福安松罗乡一带畲族妇女传统服装同于霞浦式样。
  福安装上衣结构图。蕉城区八都一带畲族女上衣款式与福安相近。面料多为黑色,右衽大襟,立领。领高3厘米,沿领口处镶有先红后白1毫米彩边各一圈,再绣约3毫米宽五色齿状纹(也称虎牙纹)花边一圈。另绣18毫米宽、与领口长相同的花边一条压领口下8毫米处,此花边的花样依次为:红色边1毫米、白色边1毫米、五色齿状纹3毫米、凤凰采牡丹等图案1厘米、五色齿状纹3毫米。绣花边下再压白、粉红、黄、绿、红各1毫米的五色边。领口处布扣1对(考究者也用银扣),领口下衣内里黑色替肩一圈,宽6厘米。此领也称虎牙领。衣长前后片不等,前片约72厘米,后片约77厘米。连袖,袖长以与手腕齐为准。衣身图案较为简单,只在左襟斜角服斗处镶嵌绣花。右襟小,从领口处直线下至衣边,约25厘米宽64厘米长;左襟大,腋下约45厘米宽、下摆约54厘米(因人而异);后片腋下约52厘米宽,下摆约62厘米宽。左襟从左领口处向右平行横出约11厘米成直角后拐斜下约12厘米后,弧形至腋下,形成服斗。沿服斗边向内镶滚8毫米宽红色边(又称“沉乾”),再依次滚镶黄、桃红、绿、白、红五色彩边各2毫米宽,五色齿状纹花4毫米宽,接着是绣有牡丹、梅花、菊花、凤凰、喜鹊等花鸟图案3~4叠约20毫米宽的刺绣。服斗至腋下襟边处缝有一块三角形的红布,斜边长10厘米,高8厘米,顺腋下弧形裁去一角,成不规则四边形角隅。内绣各色花卉图案,边镶3毫米五色齿状纹两重,1毫米五色彩边各一道。畲家称这是上古年代高辛帝王赐封时盖的金印。服斗直角拐处缝布扣两对,也有人用银扣代替布扣结。银扣直径12毫米,内有福、寿、禄等字。左大襟襟边腋下3厘米处夹红带一条,宽约15毫米,长约20厘米;右小襟与衣后片夹缝对应处也夹红带一条,长、宽也相对应,是固定前后片的系带。此外,衣服不再有其他扣子。
  衣服后片下摆衣衩内缘左右各垫红衬一条,由下往上,宽4厘米,长35厘米。衣衩开口处,约在后下摆32厘米处。在开口处用五色线滚边约7厘米,其中缝合处3厘米,分开处4厘米;交接处再横滚一道约1厘米宽,用于加固开口处的同时,也增添了花色。袖口宽约15厘米,内缘沿袖口边也镶嵌有黄、绿、黑、红、白等五色1毫米彩边各一道,再加3.5厘米红布衬一道。衣服穿在身上,围兜一扎,后下摆红边往外一翻;袖口向外一别,红衬翻露在外,更平添一道色彩。
  二、裤子、绑腿 女裤,多数用黑色棉布。夏装则为纻布。出嫁做新娘时,用青色绸缎或精哔吱做面料。外穿蓝色或紫色的叠脊“虎牙裙”,裙上刺绣着“凤凰采牡丹”等花鸟图案作为装饰,腰间捆缚宽腰带。正面垂两条长一米的飘带,甚见风雅。不分季节一律穿短裤,扎绑腿。
   三、围裙 福安装围身裙:头长约33厘米、宽约7厘米,用红色布质。裙身约33厘米见方。上端两边要打褶(中间3点16.7厘米处向两边打5~7个0.67厘米宽,16.7厘米长的褶),打折的上部再绣花。
  蕉城区八都一带畲族妇女围裙,黑布红边,梯形。上宽41厘米,下宽50厘米,长(高)35厘米。围兜裙头用9厘米宽红布缝制,两边各夹布耳一只,用以穿带。裙头下压五色彩边各一道。围兜左右两边从外向里对衬镶嵌1厘米红布边,五色布边各一道,4厘米五色齿形纹绣边一道。裙身靠裙头处分左右绣对称图案一对,图案凭个人的喜好,龙凤花鸟,各显巧手;图案一般多为凤凰或牡丹等。
  四、腰带
  围兜所系腰带,宽约5厘米,总长约130厘米,两端有约7厘米的带穗,是畲族妇女用五色纱线编织而成。腰带编织花样是以简单汉字、双菱形纹和几何图纹相结合的图样为主,白底黑花,在腰带的正中,宽约1厘米;两边对称地依次为1毫米各色边五道,最两旁是宽1.5厘米的白色边。用时将此带对折剪断,用与带宽等长的小木条固定好,以便扎起来后腰带平整不卷。在固定腰带的小木条两边,再连上两条50厘米长、2厘米宽的白布带,用此布条穿过围兜裙头的布耳,就把围兜与腰带连接起来了。围兜围在身上时,腰带在身后交叉回绕至腰前,打个活结,
  固定腰带的两边各两条白布条则随意飘在身后,与上衣下摆外翻的红边相映成趣,显得格外活泼动感。
  五、布鞋
  畲族女鞋,为布底方头青色鞋面,女子鞋口有花线点缀,鞋头折一条中脊,俗称“单鼻鞋”或单梁鞋;鞋面绣花,鞋口有简单的花线点缀。 福安装畲族妇女多穿单鼻“虎牙鞋”,鞋头高昂一寸,鞋两旁以羽毛布“沉地”。用五色线绣“虎牙”花纹,故称“虎牙鞋”。也有穿无鼻绣花布鞋的。
  六、饰品
  一般妇女常带鸳鸯银手镯、银戒指。其上錾有梅花、八卦、福、禄、寿、喜等图案与字样。最有特色的还有龙爪拳头式带铃哨的戒指。富裕人家的妇女则有佩戴银牌、项链、银脚镯、银耳环。
  1.手镯
  质地有金、银、玉之分,以银居多。银镯款式有鸳鸯、提花九环银镯等。打造一副(两只)银镯要用2块“七钱三”(26.8克)银元。
  2.戒指 福安畲语叫“手指”,主要作为男女青年互相赠送的留念品。用材有金、银、铜之分,款式有圆戒、八卦戒、拳头戒之分。其上所錾有花草和八卦、福、禄、寿、喜等图案花纹。
  附:
  高辛皇帝的两个印
  畲族的女上衣,衣领、衣袖有绣花边,还在衣服的右边腰部系衣带处订上一块三角红布,并在衣角内层订一块四方形红布,看似平常,但却是我们畲家世代留传的民族装束传统,不仅高贵好看,而且还有一段不凡的来历。传说当年高辛帝在自己最疼爱的三公主出嫁时,拿出御印,将自己衣服与女儿的衣服对在一起,在上面盖上一个御印,一半留在女儿衣衫上,另一半留在皇帝自己的衣衫上。可高辛帝还是不放心,又在女儿上衣的衣肩内再印上一个大印,作为自家人永久的印记。这就样,畲族女人衫里就有了两个皇帝印。此后,畲族裁缝在缝制女上衣时,一定要缝上这两块布,一直流传至今。
  讲述者:钟爱石
  采录者:钟伏龙
  第三节 霞浦畲族女装
  霞浦县清乾隆前原为福宁本州西部地,故霞浦畲族传统服装又称福宁西路装或西路式,衣服面料颜色黑(青)、蓝,间以少量白色及其他颜色。式样因性别、年龄、地域而异。
  一、上衣 霞浦畲族传统女装别具一格,上衣为古典右衽大襟式小袖服款式,所用布色崇尚青黑色,成衣霞浦装稍长于一般汉装约75厘米。
  襟角为斜角。服斗和领口、衩角,分别刺绣有图案或花边,色彩鲜艳,做工精细考究,纹样华美且寓意深刻。立领,领口有一金属圆扣(铜质或银质)。右衽角至腋下以布条制琵琶带系结。两侧衣衩内缘和袖口内有滚镶(重复缝纫)添条,袖口卷折外露。内有套肩,没有口袋。其特点:大襟,黑色,连袖,有服斗,立领。领部较窄,最高处2厘米,领子上的刺绣,以花领居多,通常绣大叶牡丹、小叶牡丹、莲花或其他花卉。
  盛装的“龙领”绣双龙戏珠,“凤领”绣双凤朝阳(或双凤朝牡丹);常服大多只以几何纹构成简单的边饰,可分为“一行领”、“二行领”、“三行领”;领口布扣一对,配以银制圆扣纽。衣长约75厘米,约在下垂的手指处。前后片等长。前片左右衽都是大襟式,都有服斗,衽角和腋下均以蓝色布条制琵琶带系结,可以两面翻穿。右衽左襟沿服斗和下摆衩角,有刺绣,为逢年过节做客时穿,平日在家或外出劳动穿反面。大襟一般从中线宽出20厘米,服斗12厘米。服斗处的刺绣集中在上角,左侧从领口下中线起,右侧尽襟边,斜长12厘米、垂直6.5厘米,宽则1~10厘米不等,由1~3组绣花图案组成。服斗的刺绣,每组称为“一池”,宽1~3厘米不等;以大红色为基色,配以黄、绿、白、蓝等色,有时还用金色增其华丽感;绣花图案多为龙凤花鸟,按绣花的组数,分称为“一红衣”、“二红衣”、“三红衣”;服斗绣花组数应与领口行数相对应。
  常服则只绣以几何纹构成的边饰纹样。青年妇女所穿的,服斗绣花偏宽;最宽的“三红衣”三组花样并列达10厘米以上,领子多为花领,是为盛装、礼服。老年妇女和少女所穿的则绣花图案较窄,多只在服斗处绣一条1厘米左右的小花边。左衽右襟则无绣花,为平时在家或外出劳动时穿。衣服下摆衣衩开口长约30厘米,内缘衬以蓝色布条。衣袖宽约15厘米,内缘滚镶有添条和蓝布衬边,穿着时,衣袖外翻。霞浦装所用的内缘衬垫、套肩、系带等,用的布料均是一九蓝。内衣习惯穿用白衬衫。
  霞浦县畲族女子一般都有红色或蓝色的贴身兜肚,俗称“肚仔”。结婚时一律穿白色衬衫——传说,唐代漳浦畲族祖先遭陈元光镇压,畲女被迫嫁唐军士兵,内衣尽白,以追念死去的亲人,遂相沿成俗。畲族老年妇女,习惯包扎蓝印花布头巾。
  二、裙子
  1.围裙
  围裙(围兜)是霞浦畲族传统服装中重要的配套品,俗称“拦身裙”,东乡受浙江平阳话影响,则称“合手巾”,由裙头、裙身和裙带组成。裙身呈梯扇形(下端宽且呈弧形)或长方形,常刺绣有花样,长略过膝,质料、颜色多与其衣裤相同。式样也有西路式、东路式之分。
  (1)西路式
  西路式,亦称“霞浦式”裙身,色黑,呈梯扇形,长(高)33厘米,上宽33厘米,下宽60厘米,正中12厘米,外两侧有对称的褶迭,每侧5~7条,每条宽0.7厘米,长5厘米,或与裙身相等,褶上有刺绣。两侧边缘,滚镶蓝色窄添条。做工讲究的,两侧和上方均镶红、黄、蓝、白、绿多种颜色相间的添条,排列成彩边,紧靠彩边往往刺绣丰富繁缛的图案。裙头,色蓝,宽6.5厘米,两端布耳,系以白色素面棉线织带,带宽约4.5~6厘米,长约2米,两端呈须穗状。系时,裙带先往后围,再转前围,在腰部正前方打结,余下部分垂于围裙正中央。相传,此象征官服之“国带”,黑白分明,与两侧绣花相映,显得格外秀美庄重。少女用的围裙,以小红带系之,有的还要再系上宽边织花带。
  (2)东路式
  东路式,大体与西路式相似但裙身多呈长方形,长40厘米、宽47厘米。节日使用的,亦绣花;常用的,裙身上中部加一层淡绿色的绸布作为装饰。裙带一律是编织成有几何或文字纹的花带。
  2.大裙
  大裙,即畲族妇女结婚时专用的长裙。黑色、素面,四褶,长过脚背,分筒式和围式两种,皆系于衣内,与上衣相配,显得古朴典雅、庄重大度。同时系束宽大的绸布腰带,或系佩大绸花,其色多蓝。现代有些地方受汉族影响,改穿红色或其他颜色长裙。
  三、腰带
  腰带宽约4.5~6厘米,长约2米,两端有须穗,是畲族妇女用白色素面棉线自织的。系时,裙带往身后后腰部交叉再转至前面,在腰部正前方打结,自然垂于围裙正中央。
  四、绑腿
  绑腿,又叫脚绑或脚暖,包扎于两脚小腿部。是畲族妇女过去独特的一种装饰,兼作防护、保暖之用。整幅呈三角形,宽28厘米,长55厘米,多以白色龙头布缝制,末端有红色缨络和紫红色长襟,打扎后将红色缨络垂子小腿上,穿长裤的,亦如此打扎。20世纪50年代尚有使用,六七十年代后已极少见。
  五、布鞋
  传统畲族鞋子,颇具特色。有鼻鞋,圆口黑布厚底(千层布底或木底),其上有外突红色的中脊。有单、双鼻鞋之分:中脊一道的,称“单鼻鞋”,女子专用,方头,鞋口边缘以红、黄、绿等色线镶制,或有绣花;中脊两道的,称“双鼻鞋”,圆头,男子专用。现平时所穿鞋子,与当地汉族的无异,只是特别偏爱黑布鞋。
  传统有鼻鞋,民国后逐渐少见,大多仅作婚礼与随葬的专用鞋,现在婚礼亦少用,惟随葬尚有所见。此外,旧时还有一种以桐木为底,前上方钉3厘米宽桥状包布棕条的木履和木底布面的木底鞋,多为雨天外出时穿用。
  第四节 福鼎畲族女装
  福鼎市原属福宁本州东部地,故流行福鼎市和霞浦县水门、牙城、三沙等乡镇的畲族服装又称福宁东路装(或简称福鼎装)。
  福鼎装的着色比福安装讲究,其常服为黑色右开襟式,大襟以桃红色为主调,加配其他色线。所绣花纹面积大,花朵鲜艳夺目。衣领两头下端,缀两粒红绒球“杨梅花”,中间镶各色料珠,非常美观。婚嫁妆更为考究,一般是上红绸衣,下着灰绸或红绸裙。鞋面为布质黑色,布底单鼻,秃头阔口,除鞋头外两侧也绣花。福鼎装整体风格艳丽。
  一、上衣
  福鼎畲族女装上衣为大襟、黑色,连袖有服斗,立领。领部复式,分大领和小领。领口较高,中线最高处约5厘米,面料颜色尚多选用水红、水绿主,加绣花纹。领子上的刺绣,通常图案有牡丹、莲花等花卉。盛装,领口装饰两颗直径约2厘米的红绒球,球底托十几片布叶子,球心镶各色料珠,有的还饰以小银片,俗称杨梅花。衣服款式与霞浦装基本相似,但只单面穿。衣长约75厘米,前后片等长,有服斗。大襟一般从中线宽出20厘米,服斗12厘米。服斗处的刺绣集中在上角,绣法与霞浦装相同,在衣扣旁绣着龙凤、人物、花鸟等图案一片。右边大襟襟边有两条长过衣裾的红色飘带。袖口添边,配以红色布条,或加滚其他颜色的布边。两侧衣衩内缘滚镶红色添条。有些少女装没有绣花,只用印花红布缝在服斗上。
  上衣主要部分的尺寸,领中部高5.3厘米,两端略低0.6~1厘米。大襟以领口垂直为中线,中线右边为右襟。右襟分上、下两部分绣花,上部分从领口垂直10厘米,再向右12.6厘米平行成一直角,直角口(即领口向右下斜的斜度)为16厘米。紧接这个直角为绣花下部分,即“服斗”,为高10厘米,宽12.6厘米的方块。上部分斜绣三道并连大朵花,下部分与上部分三道花紧接从右到左,头道绣大朵花,二道绣人物或梅鹊、鹿竹、双凤朝阳、曲龙上天等,三道与绣花部分的第三道相连,其样式见图1-43。 二、围裙 围裙,也叫围兜、“合手巾”、“围身裙”。裙身呈长方形,黑色,长(高)约40厘米,宽约47厘米,裙头宽6.5厘米。青年妇女做节日盛装使用的,也有滚彩边,中间绣花,还配系一条绿色的20厘米宽、两头有十几缕穗丝的织腰带,长度为围腰两圈,两端还有两尺长、垂在腰侧或后腰。
  结婚后生下孩子,也作为背巾,背孩子作客或回娘家。其编织结构上,有图案上的单独模样、连续纹样、角隅模样等,又有梅花、牡丹花、莲花、菊花等。还有喜鹊、凤凰等自然纹和锁同、万字、云头、云勾、浮龙纹、山头、六耳、马牙纹、书宝、拈叶纹、柳条纹等几何纹图案,色彩鲜艳,富于畲族民族风格。日常用的,则在裙身加一层淡绿色绸布作为装饰。中、老年人劳动时用的围兜均为素面,用的面料则很讲究。
  三、腰带
  福鼎式腰带与蕉城八都装相似,都是编织成有几何图形或文字纹样的花带。
  四、裙子
  裙子为黑或蓝色素面、没有口袋的一布式筒式长裙,长过膝下至小腿之半,裙头打褶绣花。下图为福鼎市双华文化站收藏的裙装。
  五、布鞋鞋,平头绣花。有中脊的叫“单鼻鞋”,现在只有老人寿终时用。
  第五节 蕉城飞鸾畲族女装
  宁德市蕉城区南部的飞鸾镇与福州市罗源县毗邻,其畲族女装纹饰最绚烂。民国以前该地畲族妇女不分四季均穿黑色短裤,打黑色绑腿,系以花绳,显得很精干。飞鸾装用面料为黑色,衣领上镶有花边,由红黄绿、红蓝、红黑、红水绿的顺序排列成柳条纹图案。自上而下,色调丰富,富于层次感。与古籍关于畲族先民“好五色衣服”的记载甚为吻合。
  一、上衣
  蕉城飞鸾一带畲族传统女装为黑色、绣花、斜襟、青果形领、连袖。
  此装衣长约70厘米,前后片等长。左襟压面,腋下处约36厘米,下摆约45厘米(具体视人体形而定);右襟衬里,大小长短都比左襟略少3~4厘米。后片比前襟略大些,腋下约49厘米,下摆约53厘米。后片开领处有4厘米立领,连到前片斜襟,斜插腋下约12厘米处,两襟对插,自然形成领窝。领部、肩部均有垫布。
  盛装的绣花面特大,后片从领部量起长达26厘米,前片长达48厘米,肩部左右量达55厘米,袖口达20厘米,色彩鲜艳的花边几乎占满全身,花色多彩,做工考究。从领部起先滚一道4毫米白边至前襟斜边,再以衣领正中为中轴线,压30厘米长红、白、红、黄、红、绿、红7道2毫米宽的柳条边,再压30厘米长、2.5厘米宽绣着凤凰牡丹的花边一道,在前片肩下约10厘米处形成直角;然后顺着此直角压上七色柳条彩边与绣花边相间的11道花边,共宽12厘米,形成胸前直角、后背圆弧形的图案;又顺斜边压上与上述相同的11道边,变成了不规则的多边形;之后,顺此多边形压上4道2厘米宽的绣花边;最后,再压一道波浪形的绣花边围住全身的绣花图案。袖口约12厘米宽,也依此顺序和花色,先滚一道4毫米白边,接着是柳条彩边与花边相间11道,再是4道宽花边,最后是波浪形花边。
  衣服上选用的绣花边,花色各不相同,色调搭配也各显异彩,全凭制衣人的审美观与创作灵感了。平时穿的上衣款式与盛装一样,只是绣花略微简单些,一般七色彩边与绣花边相间地镶嵌3~5道,再压两道2厘米宽的花边即是。穿此上衣时应内衬小翻领的白衬衫,胸前佩以银扁扣。
  二、围裙
  飞鸾装围裙(又称围兜)分为当新娘时的围裙,做客式、日常式两种。
  做客式的围裙,长方形,长(高)30厘米,宽34厘米,黑色底布,无耳。裙头是6.5厘米白布,下压一条2毫米的红边。再下是沿着两旁和底边捆上1厘米的白边,然后是对称成直角地压上每色2毫米的五色彩边和每道1厘米宽的绣花边交替的七重花边。又从围兜正中往两旁接7道边压上两片扇形的绣花图案,再顺直角压上几道绣花边。整条围兜就只剩下宽2厘米、长10厘米的尖形黑色的底布了。绣花边里还穿插缝上各色小晶片,穿在身上,艳光闪烁;与上衣相配,艳丽异常。也有花色稍简单些的,围兜从外向里呈直角形,依次压上如上所述的五色彩边与绣花边交替的七重花边后,就不再另压绣花边,而是直接在围兜的黑布面上绣上花鸟和大朵云纹。
  日常式围裙的尺寸与做客时的围兜一样。除白色裙头外,其余三边均压上6~8厘米的白边就成,简朴平实。穿着时在上衣外先扎一条枣红与白相间的条纹腰带,再用一条蓝白间杂花色的腰带把围兜紧扎在腰间。下着黑色长裤或黑色短裤配绑腿。 三、裙子 黑色布裙。裙长67.5厘米,宽140厘米。裙头宽110厘米,长7.5厘米,蓝色或红色,两边带耳。裙身从边向里28厘米处左右各打一褶。下摆处2厘米宽处有用针线绣出来的五色边;五色边上绣着间隔匀称的9厘米长的红色条纹16条;红色条纹间绣着红白相间的齿状花纹各五齿。
  围裙的彩边均为1毫米宽的红色与白、黄、蓝、绿各色相间的压边;围裙上的彩边是实线绣成。所有的刺绣图案均色彩鲜艳,绣工精细,栩栩如生。据说,当年做一套精致衣服要花工33天。与现在的飞鸾装相比较,清末民初的上衣较长,穿在身上长及膝盖。同样是1.6米身高为例,现在的衣长较短20厘米,袖口也较小5厘米。过去飞鸾装的绣工精美,堪称一绝;而现在的飞鸾装上衣绣花部分均以鲜艳的花边为主,绣花面也更大,色彩显得更为绚烂。
  四、腰带
  飞鸾装配有两条腰带,均是细麻布料而成。
  其一带长约170厘米,宽22厘米,两头有30厘米红色长穗;腰带是以枣红色与乳白色相间的线条花样为主,两头是分为两段各14厘米的大红色,两段大红色中间又插有3厘米腰带主色调的线条形花样。
  另一带是长145厘米,宽34厘米,两头是7厘米的花边穗。腰带中间是长120厘米的土法染制的蓝底白碎花图案;两头12厘米长的绣花边把腰带圈成双重、15厘米宽。绣花边图案多为花鸟、凤凰,色彩均选艳色。
  五、短裤和绑腿 蕉城区飞鸾镇南山、新岩一带畲族妇女有扎绑腿的习惯,其绑腿又叫脚绑或脚暖,兼作防护、保暖之用。整幅是三角形,宽29厘米,长55厘米,多以黑色龙头布缝制而成,末端有红色缨络和红布条扎腿。
  第六节 礼服、官服
  一、结婚礼服
  1.新郎服式
  闽东畲族男子在举行婚礼时戴红顶黑缎官帽或宽沿礼帽。衣服则为青布长衫。现收录有霞浦县犁坪湾村在婚礼上新郎戴的帽子、穿的长衫服。见图1-76和图1-77。
  2.新娘服式 女性在举行婚礼时往往身穿特制的新娘彩衣、绣花裙,头戴凤冠,脚穿绣花鞋。
  3.男、女宾服式
  霞浦县水门畲族乡茶岗畲族村婚礼男女宾穿的礼服。①
  二、官服
  畲族官服按清代品级规定,在畲族村偶有保存。如霞浦县盐田畲族乡瓦窑头村和溪南半月里村均保存有清代秀才官帽等,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保存的身穿清八品官服的画像,古阳县大桥镇梅坪村保存的清代身穿礼服的画像。

附注

①这组图选自陈永成:《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服饰卷、工艺美术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服饰卷、工艺美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服装种类、发式、头饰、服装款式、服饰工艺、服饰材质、服饰调查;建筑、雕雕、壁画、编织、刺绣、剪纸、银饰、陶瓷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