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凤阳畲族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2209
颗粒名称: 六、凤阳畲族乡
分类号: K925.5
页数: 6
页码: 230-2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温州凤阳畲族乡的情况。其中包括基本乡情、革命斗争、历史沿革、民族教育、畲族文化、古迹名胜等。
关键词: 温州市 凤阳 畲族乡

内容

基本乡情
  苍南县凤阳畲族乡位于县城东南,与县内另一畲族乡岱岭畲族乡相毗邻,全乡总面积21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顶堡村,距县城灵溪镇 38公里。
  全乡下辖顶堡、岭边、龟墩、凤楼、鹤山、鹤峰6个村,35个自然村,除龟墩村外,其余5个均为畲族村。
  因地处凤山南面(阳面)故称凤阳。
  2015年,全乡人口1415户,5902人,其中畲族711户,3013人,占总人口 的51%,是浙江省畲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畲族乡。
  历史沿革
  清时,属平阳县招顺乡52都。
  1935年成立凤阳乡,隶昆南区(第六区)。
  1950年7月1日,建立凤阳乡人民政府,辖龟墩、顶堡、鹤顶山、官岙、新窑、泗安、隔头、大厝基等8个行政村,属平阳县矾山区管辖。
  1958年4月,赤溪镇的凤楼、鹤峰两个畲族人口较多的村划归凤阳,建立平阳县凤阳畲族乡。是全省第一批成立的七个民族乡之一。同年10月,撤销凤阳畲族乡,改称凤阳大队,隶赤溪人民公社。
  1981年10月,苍南、平阳分县,凤阳划归苍南县管辖。
  1984年6月,苍南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凤阳畲族乡建制,隶赤溪区管辖。
  1992年5月,全县行政区划撤、扩、并时,保留凤阳畲族乡,直属县人民政府管辖。
  革命斗争
  凤阳是革命老区乡,早在1932年,畲汉人民就在中共平阳支部陈昌会(支书)、林辉山、郑积云等组织领导下成立农会和贫农团,参加地下革命斗争。1934年,畲族积极分子雷汉答、雷汉理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5月,在蒲门成立一支40多人的游击队,雷汉星任指导员。1936年6月,中共蒲矾区委成立,雷汉答任区委书记,并成立下属的际头、龟墩、交椅环三个党支部。革命的星火在凤阳一带蓬勃开展。
  尽管后来遭遇白色恐怖,但革命的热流在涌动,畲族人民始终坚贞不屈地坚持斗争。据调查,凤阳畲族乡为革命牺牲、被追认为烈士的有23人,其中畲族英烈有钟友辉、蓝准是、钟大兴、蓝朝森、雷国沿、雷必国、雷志余、蓝朝磊、蓝升游、雷子永、雷天明、雷必因、钟友拱等13人,是畲族英烈最多的乡。
  综合开发,建设家园
  凤阳畲族乡是传统农业乡,主要种植水稻、番薯等。历届乡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发展种、养殖业。到2015年,全乡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7个,其中规模达百亩以上的7个。浙八味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是2012年经招商引进,在凤楼村建设浙贝500亩,种植皇菊230亩。而且围绕皇菊,建设“畲兴皇菊文化园”,前景看好。钱态生态农业合作社投资800万元,养殖西藏特种猪、西藏特种鸡,猪已发展到1000多头,基地面积1000多亩。此外还发展茶山、杨梅50亩,甜橘柚100亩,猕猴桃200亩。以鹤山、顶堡、岭边3村为重点,建设畲族果园、茶园、药园基地。种植和观光农业为一体,成为全乡新的经济增长点。
  凤阳乡致力于创建浙南第一美丽畲乡。到2015年,共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2.7公里小流域治理工程,清理河道6500米。投入450万元,凤楼等四村农村生活污水统一集中纳管,实行雨污分流。拆除43间389处近10000平方米乱搭建筑,实现园林绿化7360米,创建无违建乡镇的目标。
  在赤矾线主要候车点建立公交候车亭4座,为6个村配齐体育健身器材,建成首座虎山公园。投入60万元,新建600平方米卫生院。90%以上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100%。通过土地资源整合,新增农业用地2020亩,获得各种补贴630万元。
  201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753万元(没有工业产值),农民人均收入10514元。
  民族教育
  1921年,乡贤郑文成、刘景成、徐惠卿等积极奔走,在凤阳大宫,筹资创办乡里第一所小学,取名“雄扬小学”,由郑文成任校长。1937年乡绅陈焕章继任校长,改名“平阳县矾山区民生初级小学”,校址改设半垟宫(现赤溪镇半垟村),并几经搬迁回凤阳大宫,直至解放。
  仓头是重教的好典型。先祖于清初顺治年间迁此,全村32户130多人全部姓雷。据村中《雷氏宗谱》记载:清中期,雷氏族人雷可远等捐献养贤田、笔资田共有25亩,作为公田。规定谁家子弟科考中秀才者,当年公田归谁收获,下年谁考中,又转给谁。以此鼓励后辈勤奋学习,科考中举,光宗耀祖。
  从清乾隆至民国时期的200余年间,仓头出了登仕郎3人、贡生1人、庠生2人、乡饮宾2人、业儒(教书先生)26人、钦赐正八品1人、军功授五品衔1人。晚清时期,村人雷云因不甘个别汉族学生阻挠,坚持争取考试的民主权利,诉讼三年,终得成功,被称作“反阻考勇士”,名震浙南畲村。1963年,雷天三被省长周建人聘为省文史馆馆员,这在一个仅百余人的畲族自然村实属不多见。
  1951年秋,凤阳的岭边、南山、北山3所小学合并成立“凤阳小学”,校址仍设凤阳大宫。随后,创办鹤峰村小。1954年,龟墩小学设立。1958年,凤阳畲族乡成立后,校名改为“平阳县凤阳中心小学”,定为浙江省少数民族试点小学,是省内第一批、温州市第一所民族小学。
  1974年,普及初中教育,乡中心校附设初中班。1982年,实行教育改革,农村初中班停办,共招6届,初中毕业生近200人。
  1994年全乡办学的最高峰时期,在校生278人,其中畲族学生142人,占比51%。而教师只有11人,可见当时农村学校教师任务重,工作艰辛。
  2010年后,投资100多万元,改造小学、幼儿园2所,通过扶贫结对,发放助学金12万元,全乡贫困生全部入学。
  2015年。乡中心校有9个班级,学生141人(含幼儿园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人,教师25人。
  畲族文化
  凤阳畲族文化氛围深厚,民间歌手较多。较出名的有蓝梅英、钟显兰、钟显烧等。尤其是蓝梅英,自幼喜爱唱歌,即兴演唱,见什么唱什么,多次代表苍南县到温州各县和景宁、云和等地演出,是苍南县著名民间歌手,市级非遗传承人。
  2010年后,筹资扩建凤阳畲族乡文化中心,购电脑、乐器、音响,《畲族文化泰顺探秘》等书籍上架。2011年乡里选送的“畲歌对唱”节目,在苍南县第五届艺术节上取得好成绩。招募6个村文化志愿者30人,挖掘整理民歌、民俗资料,积极弘扬畲族文化。
  仓楼是凤楼畲族村的一个自然村,历史文化积淀较深。该村全部雷姓。先祖于清初顺治年间“迁居平邑52都”。2015年有32户,130多人。仓头地名,据《仓头地名记》记载:清雍正年间,蒲庄人徐氏因畲民“淳朴、可托”,在此建立仓厂(库),储藏粮食,故名。现今仓库遗址尚存。反阻考勇士雷云和温州第一位省文史馆员雷天三是该村人(二雷事迹详见第十二章的“少数民族乡绅志士”节介绍)。古宅保存完好,并有史料介绍。常有游客慕名前来探访。
  古迹名胜
  鹤顶山风力发电试验场
  乡内最高峰鹤顶山海拔990米,离大海直线距离不到千米,一年四季风多且大,是理想的风力发电场所。1995年县里开发绿色能源,建起发电场,装机1.325万千瓦,年发电量2000多万度,是全省民族乡镇唯一的一处风力发电厂。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温州少数民族》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温州52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包括:源流与分布、革命斗争、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族习俗、民族事务管理、城市民族工作、政府扶持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凤阳畲族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