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周山畲族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2208
颗粒名称: 五、周山畲族乡
分类号: K925.5
页数: 5
页码: 226-2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温州周山畲族乡的情况。其中包括基本乡情、乡名、历史沿革、地下党组织、植树造林、绿色经济、民族教育等。
关键词: 温州市 周山 畲族乡

内容

基本乡情
  文成县周山畲族乡位于县城东南,东界公阳,南连双桂,西接金坪,北邻岀口,总面积14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养根村,距县城25公里。
  全乡辖养根、吴详、官坑、周垟、包山底、 际下、水井头、上坑、双新共9个村,36个自然村,其中际下、上坑、双新、周垟4个村为 畲族村。2015年,全乡总人口5125人,其中畲族人口163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2%。
  乡名
  周山是县城东南最咼的山峰,海拔750米,乡以山而名之。
  历史沿革
  明、清及民国初,境域属瑞安县嘉屿乡53都,民国期间分别为峃口、公阳、双桂3乡交界的畲族聚居区。
  1958年4月,划当时公垟乡的养根、包山底、水井头、际下,峃口乡的吴垟、官坑、周山(徐山),双桂乡的东岩、东山龙、上坑等10个村,成立为周山畲族乡。
  1958年10月,周山畲族乡改称峃口人民公社周山大队。
  1959年3月,改称周山管理区,驻地养根。
  1984年5月,经县政府批准恢复周山畲族乡建制。
  1992年全县行政区划撤、扩、并时,保留周山畲族乡。
  2011年,全县行政区划大调整,保留周山畲族乡,直属县人民政府管辖。
  地下党组织
  周山地处群山环抱之中,未通公路时十分偏僻,加上畲族群众较集居,他们最忠诚,又保守秘密,是开展地下革命活动最适宜的地方。地下党员林瑞清、徐伯青、林运福、叶应可等,配合刘英同志的部队,在养根一带发动、组织畲汉群众,开展地下斗争。1940年平西区委在周山、驮岭、九条垟、徐山、官垟一带发展党员,到1943年冬,建立了中共徐山、水坑两个党支部,有党员20余名。
  1946年6月,这一带党组织遭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有许多革命同志在斗争中流血牺牲,献出宝贵生命。
  1948年1月,中共平西区委将山龙、上钟、周岩、周山下的党员合并,建立中共东山党支部。
  继而又先后成立徐山、水坑、际下等中共党支部,有党员124人,其中畲族党员占三分之一。
  周山较著名的革命烈士有蓝天保、蓝向岩等。
  1986年,温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周山为“革命老区乡”,周坑、养根等7个村为“革命老区村”。
  植树造林,绿色经济
  解放前,山林多属地主、富农所有。他们自行雇工采伐,或者以“判青山”方式出卖给别人。贫下中农没有山林,生活贫困,甚至连烧柴火都要到别人山上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土地改革,山林归集体所有,村民分到山林田地。党和政府号召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同时坚决打击无政府主义和不法分子破坏山林,保护林木生长。
  1970年后,乡里围绕山多的实际,建设用材林基地,掀起基地造林热潮。1980年后,又将陡峭的梯田、岩石沙砾地退耕还林,营造杉、榅树基地并种植油茶、油桐、乌桕等特产。到1990年,全乡消灭荒山,获全县营林先进单位称号。
  到2015年,全乡山林面积13110万亩,森林覆盖率75%。
  茶叶是周山畲族乡的主要经济特产。1970年后,全乡进行茶园改造并新开垦茶园,种植优质茶,茶园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1982年全乡茶园面积达2636亩。在县农业局的支持下,办茶厂,钟维枢等茶师开发制成“半天香”茶叶,并成为高级名茶,经济效益好。2006年后,乡党委、政府以建设精品茶叶园为目标,在养根、周垟建立“刘基贡茶”基地800亩。并引进红茶加工技术,茶叶效益好,已成为全县重点茶乡。
  2006年后,积极开发种植中药材铁皮石斛、黄枙子,建成红阳猕猴桃、红心蜜柚、黄金果、红香梨等水果基地,形成新的产业。
  到2015年,全乡共计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23家,规模家庭农场3家,各类水果基地3000亩,农村赶街电子商务平台9个。初步形成茶叶、兔业、特色水果3大主导产业格局。
  周山畲族乡还推进无违章建设、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到2015年底,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5187平方米,全乡9个村全部被县政府命名为第一批无违建村,并通过市级“无违建乡”创建验收。完成官坑、周垟、包山底、养根、水井头5个村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周山畲族乡先后获国家级生态乡、市级无违建乡、市级卫生乡等荣誉称号。
  201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753万元,人均收入9413元。
  民族教育
  1921年,水井头村施式展在家开办私塾,招收汉、畲学生入学。1927年改为益群小学。开明人士施南湘热心办学,变卖家产,筹资100多银元,作为办学之用,当年招得畲汉学生40多人。1932年瑞安县县长孙熙鼎赠送“乐育群材”的嘉奖横匾。
  新中国成立后,办起乡中心校和村小,学生的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1973年兴办农业高中,有高中2班,初中3班,共有学生200多人,教职工19人。乡农中期间,教学结合山区实际,开辟茶园8亩,并开展勤工俭学,兴建教学楼,学生参加担砖瓦、挑沙石、背树等劳动,为建设新农村培养输送人才。多次被评为区、县文明学校。1984年、1993年乡中心校均被评为全省少数民族教育先进集体。
  2005年,生源减少,学校被虚拟化,幼儿园等也停办。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温州少数民族》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温州52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包括:源流与分布、革命斗争、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族习俗、民族事务管理、城市民族工作、政府扶持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周山畲族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