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岁时习俗与信仰、禁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2197
颗粒名称:
二、岁时习俗与信仰、禁忌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5
页码:
188-1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温州少数民族岁时习俗与信仰、禁忌的情况。
关键词:
温州市
岁时习俗
信仰
内容
岁时习俗
畲族的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但也有本民族特有的“三月三”“分龙节”等传统节日。
春节 正月初一至初五为春节,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初一凌晨起床,按历书计算出的吉祥时辰开门,持香朝吉利的方向拜三拜。放鞭炮迎吉祥神,祈求大吉大利。厅堂上摆牲礼祭祖,不忘祖宗恩德。早餐吃素面,叫“食长寿面”,以示延年益寿。小孩穿新衣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小孩到竹林“摇毛竹”,祝愿小孩像竹笋那样,茁壮成长。初五,全家打扫室内外垃圾,把它送到村口焚烧,叫“送年”。打扫毕,全家团坐喝糖茶,预祝年年甜蜜,清心有余。
初八或十五到祠堂祭祖。
元宵 家家户户都吃汤圆、放灯,村里组织鼓乐队到各家送灯。
三月三吃乌米饭 是畲族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是日,畲家蒸(煮)乌米饭,合家共餐,馈赠亲友,祭祀祖先。乌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稔树叶,把它捣碎用布包好放在锅中煮,叶成黑色,或用乌
用乌稔树的根、叶子煎汤,泡浸糯米,蒸熟,即乌米饭。
稔树根煎出汤汁,与糯米蒸成乌饭,色泽乌黑。乌稔有健脾功能和防腐作用,乌米饭贮藏数日不馊。据说吃了乌米饭不怕蚂蚁等害虫叮咬。
相传,唐朝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抗击官兵,被围困在山中,粮绝炊断情况十分危急。后采乌稔果实充饥,军威大振,大败官兵。
从此,畲族人民为了怀念始祖,纪念英雄,每逢三月三都吃乌米饭,形成畲族一项独特的风俗。晚上,男女老少,齐集歌场,举行盛大歌会,盘歌对歌,通宵达旦,逐渐形成一个传统节日。
清明节 家家户户备鸡、猪肉、豆腐、麻糍等祭品,上祖坟扫墓。扫墓后,本族老小相聚祠堂吃“扫坟酒”。
封龙节 是畲族一个传统节日。在夏至后的辰日(一般是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相传这一天玉皇大帝给畲山“封龙”,施惠畲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日禁用铁器,禁挑粪桶,不事劳动。家家备酒菜以祭土地神。入夜全村举行赛歌,青年男女通过这一盛会,对唱山歌,寻觅伴侣。
端午节 是畲民的一个大节日。家家包条形“竿粽”(又叫“枕头”),敬献祖宗,人人吃个染红蛋,喝雄黄酒,又有雄黄节之称。还将雄黄渣抹关节,说可避山林蛇虫侵害。
尝新 每年新稻谷登场前,要举行隆重的“尝新”仪式。采穗顶已熟之谷,捻米煮饭,先祭拜天地,后祭祖宗,再祭五谷神、土地。在全家尝新前,还要把祭品先给牛吃,或割一把稻穗给牛吃,以示不忘辛劳的耕牛。吃时,要让老人先吃。泰顺县仙居等畲村至今每年都有隆重的尝新节,是弘扬孝文化的体现。
中秋节是畲族祭祖日。畲族有春秋两祭习俗,春祭在正月初八或十五,也有在清明节时,秋祭即在中秋节。届时全族老少相聚,若无故不到,要做“失踪”论处。宗祠内陈列祖图、祖杖,由族长率领族人进行祭祖活动。祭毕聚餐。并有馈赠月饼习俗。新媳妇此前回娘家探亲,至此日须回夫家,还带回娘家制作的九层糕,分送给邻居。
重阳节 秋高气爽,畲族男女登高对歌。
冬至俗称冬节,用糯米做汤圆或糯米糍,寓团圆喜庆之意。畲民二次拾骨葬,多在冬至进行。
除夕 年三十,是一年中最后一日,又叫“过年”。家家做新衣,捣年糕,备佳肴,等待过年。畲族有“无灰莫种麦,无肉莫过年,无(新)衣莫外行,无酒莫请客”的谚语。畲族做的年糕是用籼米水煮成饭,然后放在石臼里反复捣揉而成,俗称“汤蒸糕”;也有做糯米糍过年的。
是夜,户户在火炉塘里煨一个大树根(脑),越大越好,叫“煨年猪”,又叫留隔年火种。“煨年猪”,祈求来年养一头又大又肥的猪。除夕之夜,合家对唱山歌,忆旧迎新,有“玩长夜,年长寿”之古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信仰
畲族人民的信仰主要有祖先崇拜、民间俗神信仰和自然神崇拜;宗教信仰有与祖先崇拜密切相连的道教信仰,其次信仰佛教。
畲族根据祖先崇拜,雕刻龙头木杖,饰金箔,漆朱红,称“祖杖”。祭祖时置香炉右侧,供族人祭拜,为祖先崇拜的又一标志
民间信仰 畲族长期与汉族杂处,俗神信仰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有关老爷、地主公、五显灵官、杨府爷、汤夫人、陈十四娘娘等。农历五月十八日是杨府爷生日,三月二十六日陈十四娘娘生日,至时善男信女到庙宇烧香,献烛,“做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苍南观美华阳村(原名牛角湾)全村100余户畲族都信仰“地主爷”(讳名冥官三郎)。据传“地主爷”是清康熙年间从福建随祖带入本地岭脚宫安置,距今已近400年。建宫以来,全族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十七日,都来参加庙会(又名闹灯),每户在家煮熟食物,挑到宫庙内按户各自围坐,与来宾一起冷饮就食。同时有民歌对唱等。锣鼓喧天,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该庙会在“文革”期间停止活动,1980年后又恢复。
畲族还崇拜各种自然神灵,有天地、日月、狩猎神等。特别爱牛、惜谷、尊敬天地。狩猎前,点烛焚香拜七五相公等猎神,猎物先祭猎神再行分配。
宗教信仰 主要有道教和佛教。畲族信仰道教的色彩很浓。在传说中有上“闾山(另一说上茅山)学法”,及人们成年后“学师传师”的祭祖仪式,供奉的有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紫微大帝等。封龙节是玉皇大帝给畲山“封龙”而得名:“做功德”时中堂挂三清(道教尊神)画像等。
佛教也是温州畲族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正月初一至初四、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等重大佛节都会去寺院烧香。不少居士、信众每月初一在家点香,早上吃素等。
近年来,随着基督教等洋教的传入,有一些畲民也加入,去教堂聚会。岱岭畲族乡内就有东宫和云小两座教堂。
禁忌
畲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禁忌。
除夕、正月头三天及正月十五,不能到邻居家引火、借东西,不准骂人。“隔年火种”至少要到初五才能熄灭。
正月初一至初四,家里不准扫地。
初一、十五、甲子、庚申等日不能挑尿粪。有“初一十五损自己,甲子庚申损天下”的谚语。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前一日为“四立四绝”日,忌结婚、送葬、盖屋。
二月初二种竹,能兴旺发达。
“封龙节”不准动铁器,不准拿锄头下田,否则会闹水灾。
六月六,须入水一涉。
八月初一,忌锄田;不外出做客,相传孟姜女此日送寒衣,有去无回。
十月十五为五谷生日,不许别人来家借粮。
播种瓜果、豆类作物时,忌吃东西。
藏番薯种时,不许在地窖前吃番薯。
潮涨时不撒谷种,否则谷种会漂走。
忌扇空风车。
忌摇门轴。
忌用有字的纸揩屁股,不爱惜字纸,读不起书。
吃饭逢六人时,忌“乌龟坐”。
吃饭时忌用筷子打孩子的头。
吃完饭,忌将筷子横放碗上。
客未离桌,不许铲锅巴。
晚上忌梳头、照镜子、剪指甲。
上梁忌逢“火星日”。
新娘步入中堂时,公婆不见媳妇。忌说“皇天”“死”等字。
婚后回娘家要住双日,不能住单日。
新娘出嫁路上忌遇另外出嫁者,忌遇丧葬队伍。
新娘进夫家时,忌孕妇观看。
孕妇不能吃野兽肉、牛肉、田螺;不能看戏、看做功德、看出殡;不准到办婚、丧地方去,不准跨牛绳和扁担。
产妇坐月子忌沾冷水,忌吃青菜或肥猪肉。
小孩忌玩米和算盘。
忌鸟屎撒在身上,忌向火堆撒尿。
在野外大便,粪便要用草或土盖上,忌太阳晒。
忌错指瞎眼人行走路径。
忌学哑人讲话。
忌取笑残疾人,俗语有“未到八十八,毋说别人脚跛眼瞎”。
婚、丧酒宴忌打破盆碗。
出殓忌说“重”、叫“停”。
上坟点回的“风水灯”,忌在半路熄灯。
随着畲族人民科学素质提高,移风易俗,有些禁忌已改变,有些正淡化或消失,上述只供存史用。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温州52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包括:源流与分布、革命斗争、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族习俗、民族事务管理、城市民族工作、政府扶持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温州市畲族春节介绍
相关专题
温州市畲族元宵节介绍
相关专题
温州市畲族三月三吃乌...
相关专题
温州市畲族清明节介绍
相关专题
温州市畲族封龙节介绍
相关专题
温州市畲族端午节介绍
相关专题
温州市畲族尝新介绍
相关专题
温州市畲族中秋节介绍
相关专题
温州市畲族重阳节介绍
相关专题
温州市畲族冬至介绍
相关专题
温州市畲族除夕介绍
相关专题
温州市畲族信仰介绍
相关专题
温州市畲族禁忌介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