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卫生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2182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卫生 体育
分类号: G804.3
页数: 19
页码: 162-180
摘要: 1
关键词: 温州市 卫生 体育

内容

第一节 卫生
  一、解放前畲村卫生状况
  解放前因经济困难,温州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卫生意识淡薄,居住的房子潮湿、低矮,又往往与猪、牛、栏、厕所毗邻,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病主要是肺结核、麻疹、疥疮、伤风、百日咳、疳积、梅毒、妇女病等。在文成、泰顺一些偏远山村尤以梅毒等为甚。疾病流行,严重影响少数民族的身体健康。村中少数民族生病,一般是自己上山找点草药,煎熬汤吃,任其自身恢复。对于大病,认为是鬼神附身,就请巫婆道士赶鬼驱魔,不但治不好病,还耗费钱财。真正送病人进城镇或请县城医师来治者极少。
  1934年王虞辅等编著的《平阳畲民调查》载:一些畲民颇信鬼,每逢疾病,不问医药,就请族内术者捉鬼。如属厉鬼,则不敢捉,而向之请求。1933年泰顺县章成乡柘面雷姓自然村发生流行疾病,就死了不少人。另外,婴幼儿的死亡率也较高,造成人口下降,畲村萧条。1958年章以淦、蓝天两等编写的《浙江平阳县王神洞畲族情况调查》也提到:解放前请巫师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病就请巫师到家请鬼,一次请不好,再请,有的连请好几次,病人死掉的很多。
  当然,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空气新鲜,水质好,男女老幼勤劳耕作,多活动;饮食上蔬菜自己种,家禽家畜自己养,红酒白酒自己酿,天然食品无污染,所以身体比较健康。《平阳畲民调查》之“居住及卫生”中记述:“畲民体格甚强,患病者极少,其享寿七八旬者,数见不少。此盖由其终年从事劳动所致也。”
  总体上讲,解放前温州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状况,如畲村流行的一句俗语:小病忍忍,大病床上躺躺,重病等着见阎王。
  二、畲医畲药
  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与威胁自身健康的各种疾病作斗争,产生许多身手不凡的民间土医师,称为畲医。他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山中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治疗疾病,保护身体健康。
  畲医
  温州畲医一般把人身疾病分为寒(感冒之类)、风(风痛)、气(气虚)、血(血瘦、血热)、杂症五大类。畲医内科主要指寒症、风症、气症、血症。外科与现代医学外科涵义不同,仅指疔、疖、痈疮疹以及被蛇、蝎、蜈蚣等咬伤和刀枪利器损伤等。
  温州畲医一般都是祖辈相承,医术一代胜似一代。基本上50人以上畲村中有1—2个。据苍南雷必贵调查,尤以括山乡三岗内畲村畲医为最多。全村250余人,就有畲医28人。他们为广大患者治病,随叫随到,费用少、疗效好,很受欢迎。较著名的有文成培头村钟义壎、钟秉吴父子,文成周山垟雷芝英,平阳矮垅坑雷兰英,泰顺沙坑钟云喜等。
  温州畲医一般为女性,大多文化不高,靠言传身教积累经验。特点是多传媳,少传女。在治疗小孩疳积、治斑(发痧)、水湿、风痛、不孕不育、产后不适、耳眼疾病、蛇伤、烫伤等方面,有专长和特效药。泰顺的钟云喜,在治疗产后不适、不孕不育等症有秘方,在世时常被人用轿子抬去看病。苍南雷祝英在小儿疳积、湿症等方面有专长。她们在温州一带畲乡很有名气。
  刮痧(也叫刮背)是畲村常用治疗方法。它可以治感冒发烧、中暑引起的肠胃不适以及疲劳过度全身乏力等症。笔者年少时,常要为父母亲刮。家中备香油杯,内置数片老姜。刮痧一般是在晚上入睡前进行,将香油杯在灶膛中加热,姜片蘸油抹双背后,用一支牛肋骨(没有牛骨也可用大碗沿),在背两侧一下一下往下刮,刮得皮肤发红。抹过3—5次香油,刮干,约20来分钟即可。经休息一夜,第二天起来,感冒、拉肚子的症状都消失了,疲劳不舒服者,也全身轻松,精神舒畅。要注意的是,如不在睡前刮者,则刮过后不能就用凉水洗身,以防水湿入侵。
  主要畲医:
  钟义壎,又名银袋,文成县培头村人。从小跟在作为畲医的父亲身边学习,认真研习草药习性。专长治疗无名肿毒、疔疮、脓疖等皮肤外科病,还会中医针灸技术。农闲时常外出行医治病,不仅医术好,且医德高。常说医药费有就给点,没有就算了。深受平阳、文成、泰顺畲村百姓喜欢。
  1947年修编的培头村《钟氏家谱》上有汉族文人吴鸿飞称赞钟义壎的诗。
  芸馨先生赞
  素习轩黄心得多,汤头虽读复揣摩,
  膏丸悉照雷公法,补泻全依歧伯科。
  用药无输秦扁鹊,施针不逊汉华佗,
  而今虽有龙钟态,勿事鸠杖驱病魔。
  钟秉吴,义壎之子,也继承家族医药精髓,善用草药在石臼中捣碎后外敷治疗各种肿毒等皮肤疾病,有药到病除之神。解放初他把自己反复摸索的药方抄送给平阳县睦源乡卫生院。“文革”期间是大队赤脚医生。晚年还热情支持丽水市“畲医畲药研究开发”课题组发扬光大农村畲医畲药,家中还留有不少医书。
  雷芝英,文成县周山垟云芝堂草药医。主治儿科、妇科,兼内、外科,在峃口、高楼、平阳坑一带行医历时60年。儿媳林碎奶、孙媳雷媚莲、玄孙女雷玉娟接传后,也是疗效较好的畲医。
  雷兰英,平阳县朝阳乡矮垅坑村人,祖传民间草药医师,主治妇科疾病。1965年被温州第一医院聘为妇科医师,直至退休回乡。后将医术传给子女,她们均是乡里颇有声望的草药医。
  李学加,平阳县顺溪镇白云村人,主治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刀伤、疔疽、肾结石、妇科月经不调等症。
  雷大启,蛇医,平阳县顺溪镇南村人;雷德柔,平阳县青街王神洞人,均为蛇医。他们在当地行医20—30年,治好许多蛇伤病人,高超的医术受人赞扬。
  雷盛读,平阳青街九岱村人,眼科畲医、主治角眼肉症、珠红症等眼科疾病。
  雷文林,平阳县怀溪乡畲龙村人,主治神经病毒等疱疹(土名“绕身龙”)和妇女乳腺病等。
  钟爱珍,泰顺洪口村人,其女钟礼笑,母女俩均在治疗妇女产后症及发痧等方面有专长。1990年二人均到县城(大峃镇)租房自开草药铺,医术高,疗效好。尤其是每年夏季,请其治斑者络绎不绝。
  钟冬梅,泰顺竹里畲族村人,主治中风症。
  钟云喜、钟夏女,系婆媳关系,泰顺洪口畲医,主治妇女产后等症。1996年钟夏女搬到城关租店开草药铺,收入可观。
  雷祝英,苍南凤阳乡鹤峰村人,祖传三代草药医,主治婴幼儿、风湿症等。
  雷钦关、雷嵋莲夫妇,治疗一般常见病,在文成县城上租房开云芝堂草药铺,经济效益好。
  畲药
  温州农村的畲药一般是采用中草药的根、茎、叶、藤及鸡、猫狸的骨等。如用凤尾草煎汤或者绞汁内服,可治痢疾、肠胃炎等症;用虎耳草绞汁滴耳,可治中耳炎;用小青、车前草晒干熬煎服,可利尿;用鲜全草、脚疔草捣烂外敷,可治疗疖子等。
  尽管今日西医很发达,但泰顺的钟爱珍母女、文成的雷嵋莲夫妻等开在县城的畲族草铺仍顾客盈门,生意红火。既传承了畲族医药,又有很高的经济收益。
  温州民间畲医长期积累的关于中草药治病的民歌:
  畲族草药歌
  忍冬藤上金银花,可当药来可泡茶。
  清凉解毒头一样,味道香甜是不差。
  丹参土名活血丹,中药内里算好汉。
  单件医得心脏病,痛风凝血打得散。
  甘草味甜性又和,十张药方八张何。
  甘草风度似国老,人做奈好都难做。
  白云深山出人参,人参价贵似黄金。
  都讲人参吊的命,百岁老人讲是真。
  石菖蒲,出山坑,泥里不生石上生。
  做药医得聋耳朵,烧水洗浴湿减轻。
  人寮要种白菊花,当的花肽好泡茶。
  菊花食凉又有碍,当药可治人眼霾。
  天门冬,叶碎碎,根似手指圈圈围。
  根皮剥掉正当药,滋肾润燥治肺痿。
  何样药叫天南星,根似芋卵秆似秤。
  花秆白桧都何毒,病人用药要小心。
  中药内里何防风,防风大多是散风。
  实症散风是在理,虚症用药要慎重。
  山里处处葛藤根,葛根当药是生津。
  治得身热颈燥病,葛粉滚糊味顶润。
  紫苏味辣是开气,散寒开肾又利肺。
  止痛安胎也用着,治咳化痰用着其。
  薄荷味道气香香,薄荷泡茶又食凉。
  头痛眼霾也可治,叶汁也搽皮发痒。
  中药历来何当归,用药也分头身尾。
  当归身节食何补,活血止痛用头尾。
  果累又以何首乌,千年果累嫩客粗。
  谁人食着奈色宝,长生不老有咀须。
  何病就何药来医,人讲火焙牡丹皮。
  破瘀凉血养血好,伤科头件要用其。
  女人生病经不通,劝你莫愁心放松。
  教你多吃益母草,通经活血会成功。
  三七甘苦性是暖,侬人瘀血也打散。
  内外伤病都用着,止血止痛顶何干。
  黄连大苦又大寒,退火止泻其专权。
  黄连也治出冷汗,体虚病人不可灌。
  香需全身都不差,煎汤人食会解痧。
  药汤泼在墙脚下,蛇虫蛙蚁俅来爬。
  今下橘皮到处丢,上年橘皮药店收。
  橘皮事实是好药,会散会补会赶臭。
  乳香没药两兄弟,药力难分几大细。
  伤科内里算主药,带胎女人要莫楷。
  历来何人种木瓜,木瓜春头就开花。
  木瓜和胃又理脾,多食木瓜会损牙。
  话讲枇杷也稀奇,枇杷树叶是清肺。
  气闲用着枇杷叶,叶上毛粉洗清气。
  韭菜种在菜园内,韭菜煎卵香喷喷。
  韭菜也可当药用,多食韭菜人好暗。
  血叟就是头毛灰,你未用其也难猜。
  血叟止血是好药,不用钱买寻得来。
  百合煮糜甜蜜蜜,又是补神又补肺。
  百合花白表示好,送人又是算客气。
  附:畲医民间偏方几例
  小儿急慢性惊风:哥昔根、重木根、过龙草、蛇不见、蝉衣、僵虫、金勾、水莲、雪里开、一半花、茶星、里根、拆口根、灯芯等。(用量酌情加减)
  妇科月经不调:园头斤、遍地斤、山鸟、益母草、白岩、良徐、六含草、崖豆藤、铁赶扫等。
  口眼歪斜:白地、金勾、野葛、对时贤、齐失、猫藤等。
  疮节:野菊花、梨头尖、白奶草、重木根、臭蓉、千里光等。
  三、医院建设
  解放后,政府关心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贯彻落实“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1958年建立泰顺县司前乡卫生院,1959年建立文成县西坑乡卫生院,负责乡村疾病治疗和卫生防疫等工作,是温州市第一批建立的畲族乡医院。是年,司前乡卫生院有医师、药剂师3人,属集体企业性质。
  1965年,毛泽东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医院和公社、生产大队合办“农村合作医疗”,各少数民族村都建立合作医疗站,医务人员称“赤脚医生”,工资由生产队计工分,参与年终分配。赤脚医生自拔草药,身背药箱,巡回出诊为村民治病,对一些常见病、地方病能药到病除。
  随着竹里等畲族乡的相继成立,至2000年,温州市内7个畲族乡镇都建立卫生院,设立科室,服务农村百姓。
  2010年后,社会进步,政府关爱少数民族身心健康。司前、西坑等畲族乡医院都配齐X光机、B超、心电图仪、血液、生化、尿液分析仪六大件医疗设施,条件差些的也有三大件。
  2013年,温州市三级甲等大医院结对泰顺、文成等民族乡、镇医院,开通远程专家会诊等医疗手段,患者不用远送温州,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再加上近年来实施“新农合”“重病救治”等优惠政策,大大减轻少数民族重症患者的药费负担,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到2015年,温州七个畲族乡镇医院共有医务人员123人,其中医师39人,年门诊量105900人次。
  专项巡诊普查
  1953年,省卫生厅组织多支医疗队分别到平阳、文成、泰顺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梅毒、肺结核等地方病的普查、免费医疗。为时半个月,普查、医治千余人。
  1956年11月,省、市联合派医疗队到发病率较高的司前、竹垟、黄坑三乡,验血518人,呈阳性者169人,给予免费治疗112人,其中少数民族84人。
  1957年,平阳县政府派防梅毒队到青街畲乡,给畲族群众进行验血等检查,普查王神洞、九岱等村202人。查出性病患者14人,并给免费治疗。
  1963年,泰顺县卫生部门组织18名医务人员,历时50天,普查含12个畲族村的38个村3433人,治疗梅毒185人,肺结核病288人。
  2002年后,温州医学院,温州九三学社、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以及各民族工作重点县政协卫生医药界委员,会同卫生局等单位,继续关心少数民族山村的医疗卫生,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送医、送药到畲乡,免费义诊。据统计,至2015年,全市共20批次,就诊人数30000余人。同时市、县财政也拨出专款10余万元补助少数民族重病患者。
  四、医师培养
  1965年7月,泰顺县仕阳镇石竹后畲村蓝春花考取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临床专业,1970年毕业后分配三魁医院(县二医)妇产科。她是温州市第一个政府培养的少数民族医科大学生。
  1977年恢复高考后,少数民族医科大、中专毕业生开始分配县、乡医院。特别是1984年温州卫生学校、温州医学院,专门开设少数民族医士班,给民族乡镇带来新生力量。这些既有专业知识,又留得住的“白衣天使”,精心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提高了民族地区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文成、泰顺等县基层医院院长基本都由温州医学院、温州卫校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担任。
  少数民族医师不辱使命,忠于职守,通过自学、函授和到省、市大医院进修见习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服务患者。温州市一医蓝升红、温州市中医院雷丽红、泰顺县二医蓝春花、温州市一医钟鸣、泰顺县一医蓝永忠等医术都很高超,是各自科室的领军人物。到2015年底,全市少数民族共有副主任以上高级职称的医师、护师42人。
  第二节 体育
  一、民间体育
  温州少数民族由于历史上频繁迁徙,新迁一处人生地不熟,往往受人欺侮,加上温州本身是武术之乡,受其影响,为守护自身安全和打猎等,劳动生产之余,常练拳习武。
  清嘉庆时,文成县培头畲村钟永光、钟永灵、钟建昌等一批青年,平时上山放牛羊时,自制木马弓箭,在村外山岙僻静无人处,用稻草人作靶,练习骑马射箭。长年累月,练就本领,箭箭中的。钟建昌还考中邑武生,扬名乡里。
  武术是温州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但这里的武术与通常讲的中国武术是不尽相同的。一般只指拳术和棍术。民国间,文成、泰顺、平阳等县畲村以“打长棍”“打拳”为主,因加入畲族传统技法,又称“畲家拳”。
  畲家拳
  是由平阳、泰顺等地的民间拳术基础上发展而成。它拳脚结合,肘膝连环出击,有短促有力、迅速凶猛的特点,又与南方拳术一样有比较完整的攻防套路。主要的套路有半龙虎等。
  半龙虎共有十二个动作,即三箭、挖鞭、三碰、牵基、圆化、赴掌、牵马、掩耳、断桥、三跨、按手、十字等。温州市南拳协会副会长,泰顺县职教中心教师钟成献、文成县培头村雷长清等均是代表传承人。
  棍术
  大多结合拳术而自成门类,名称较杂。平阳、泰顺等地常见的有叫“打仗槌”。是两个对打形式,采用继木、司令柴作棍(长2米许),互相攻守盘击,又称“盘仗槌”。动作有七步、九步、猴子翻身、双杖、三步跑、四步半等。文成雷长法、泰顺雷杨健等均是代表传承人。但不论哪般武艺,都以武德育人,严禁仗艺凌人,习武仅是自身防卫。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温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射弩、高脚竞速、板鞋竞速、蹴球、陀螺、珍珠球等,兹一一作简要介绍。
  射弩
  源自畲族等祖先用弓箭狩猎生活。先人用曲竹为弓,竹木为矢,创造原始的弓箭。以后逐步改进,1986年国家体委、国家民委将它正式列为竞赛项目。又经进一步改进,将原来的木质弓片、竹质箭、箭槽改为金属复合材料,原来用动植物筋皮制作的弩弦改用钢丝绳;将简陋的木质瞄准具、击发机改用类似现代金属枪械结构,使弩具有不变形、弹性好、精确度高,使用寿命长,易推广等优点。
  射弩要领:持弩,双手稳托弩,保持与肩同高水平。
  瞄准,以左(右)眼对准缺口准星、目标,使眼睛、准星、目标保持平齐在一直线上。
  击发,用右(左)手食指第一指关节均匀正直地向后扣压扳机,屏住呼吸适时击发。
  比赛距离:发射线与靶之间垂直距离20米。
  比赛分立姿、跪姿两种姿势。
  设男、女个人,男、女团体(三人)等项。
  比赛方法:每种姿势均试射三支,时间为3分钟,记分射5支为一组,时间5分钟,10支为一轮,以环数多者为胜。
  比赛分资格赛和决赛两阶段。资格赛20支箭,决赛5支箭。立姿、跪姿每支箭均限为50秒,决赛5支箭,限时均为30秒。
  蹴球
  即蹴鞠游戏,早在宋、元、明时期民间就有该活动。1999年被正式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蹴球是硬塑料实心球,直径10厘米,重1000克;在长、宽各10米的正方形平面场地上进行。
  蹴球方法与规则:脚跟着地,脚掌轻压球,使脚的中轴线、球中心、目标中心线成一直线。比赛时双方各2名运动员,①③为1队,②④另一队。按①②③④顺序轮流蹴球。击中对方一球得1分,还可连蹴一次;一次就击中两球者,可以用此球连蹴两次。把对方一球击出场外得4分,得80分为一局,先得满为胜。
  陀螺
  又叫打老牛,源自云南拉祜族少数民族民间活动。后制订规则,增加难度,1995年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陀螺是攻守两队在场地上,从守方旋陀螺开始,由攻方将自己的陀螺抛掷,打击守方陀螺,将它击出赛区或比守方陀螺在赛区内旋转时间更长的比赛。只计攻方得分,然后互换攻守,以当场比赛的累计分决定胜负。
  比赛器材:陀螺——直径9—10厘米,高度10—12厘米,非金属平头陀螺,但可在锥尖装置金属钉(钢珠)。鞭——鞭绳,男子长度6米,女子长度5米。鞭杆——长度不超过0.5米。
  场地:宽15米,长20米(女19米)的长方形赛场,离端线6米(女5米)的中心画两个直径0.8米的圆,并在圆心处涂标5厘米实心点作为男、女死陀置放点。见附图。
  计分方法:只计攻方,同时由于攻方准确将陀螺抛掷到旋转区是有较大难度的,计分明显偏向攻方。另外,守方出现死陀(在区外旋转,松绳掉陀等)要被判罚。打停得4分,旋胜得3分,旋平得2分,旋负得1分。
  陀螺比赛设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团体赛(3人)等项。
  珍珠球
  原为古代满族人在江上采珍珠劳动时用抄网将捞到的珍珠、小鱼等投入鱼篓中的情景。后参照篮球、手球的规则,增加防卫,使进球更困难。1991年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比赛器材:球——圆周长54—56厘米,重300—325克,外壳用皮革或橡胶制成,内装球胆,表面白色。球拍——蛤蚌壳状,分球拍和拍柄两部分。抄网——手持的球篮网兜。
  场地:长28米、宽15米的长方形平面。
  内设水区22米×15米处,限制区0.8米×15米,封锁区1米×15米,对方两名队员在此区域内用球拍阻挡球入抄网,隔离区0.4米×15米,最后是得分区,队员手持抄网接球入兜。
  比赛:每队有教练、领队、工作人员各1人,其余为球员,共14人。
  分布:每场7人,水区4人,得分区抄网1名、对方封锁区2名。
  水区内各队有4名队员负责进攻防守,运用传、拍、滚、运等方式,目的是向抄网投球并得分。
  每队1名队员手持抄网在得分区接球入兜,但有对方的两名队员手持球拍在销封区内阻拦、封挡投球入兜。最后以得分多者胜。
  用时,每场分上下两个半时,每半时15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
  珍珠球规则与篮球相似,有犯规、换人等规定。
  押加
  这是一项比力度的运动。比赛是由2名运动员将一条长绸布带做成的圆环分套于颈部,带子从两脚间通过,四肢着地并背向对方,向各自方向用力,以一方将中间坠条拉过自己一侧的决胜线为赢。
  比赛场地:决胜线离中线1.2米。
  比赛按体重大小分级别。赛前2小时要称体重(仅此一次)。
  男子组分8个级别:55公斤级,61公斤级,68公斤级,76公斤级、85公斤级、95公斤级、110公斤级、110公斤以上级。
  女子组分7个级别:48公斤级、53公斤级、58公斤级、63公斤级、69公斤级、75公斤级、75公斤以上级。
  重要规则:在一局比赛中如双方相持90秒不能决出胜负,则比赛暂停,休息一分钟后重新开赛。
  一局比赛中,如有两个90秒仍未决出胜负,则在第三次比赛中,发令后的30秒内,以中间坠条偏向那一边者为胜。
  押加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胜一局得一分,先得两分者胜。
  板鞋竞速
  源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喜庆节日的活动项目。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在同等距离内所用的时间长短决定名次。属集体项目,3人。特点是要运动员团结一致,步调统一,才能取胜。2007年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板鞋长度100厘米,宽度9厘米,厚度3厘米,每只配有3块宽度5厘米的护足面皮。
  要注意的是比赛时不能抢跑、变跑道、板鞋脱落及妨碍其他运动员正常跑进,接力赛时要在规定的交接区接棒等。
  板鞋比赛分单项和接力赛两大类,一般设有男女3人60米、100米赛,男女3人混合2×100米赛。
  高脚竞速
  高脚又叫高脚马,即人在用竹竿做的高脚杆上跨蹬,与踩高跷相似。它源于湘、黔广大土家族、苗族人民,在雨天或穿越浅滩溪流时的代步工具。后逐步发展成游戏、娱乐、健身的功能。用它作工具,比速度快慢,即为高脚竞速。2001年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竞赛项目。
  器材:两根1.5米长并在底部30—40厘米处留有枝丫的竹竿,在枝丫处用棕绳缠绕成像鞋套似的踏蹬,用于套脚行走或跑步。
  高脚竞速在田径场跑道上进行,设男、女个人100米、200米竞速;男、女4×100米接力;男、女混合4×100米接力(此时1、4棒为男队员,2、3棒为女队员)等多种比赛项目。
  高脚竞速运动员应有跑步快的基础,再加熟练掌握高脚技术。
  在比赛中要注意:不得抢跑(鸣枪前立于地面的脚离地),不得在路途中变更跑道、在比赛中脚触地、接力赛时在交接区外交接等。
  三、体育活动
  校园体育
  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开展,2001年苍南民族中学设立学校蹴球队。女体育老师陈冰心等积极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选拔运动员。2002年,温州市民族宗教局在苍南县民族中学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2006年,省民宗委把陀螺项目基地也放在苍南民族中学。在省、市民族、体育等部门支持下,苍南民族中学建起蹴球、陀螺、射弩等标准场地,适当补助学生,开展训练。
  泰顺民族中学、泰顺县职教中心以射弩、高脚竞速等项目为重点,加强场地建设,聘请丽水学院赵理强教授指导训练。平阳县则利用平阳少年武校,培养武术、押加等项目少数民族运动员。
  乡村群众体育
  2006年开始全市民族乡村安装体育锻炼器材。文成周山畲族乡9个村加上乡校、乡政府广场共安装11套。到2015年,全市民族乡镇体育活动场所近200处,少数民族群众体育活动有了地点和设施保证。
  2011年,周山畲族乡筹资举行第一届全乡体育运动会,设有押加、肚顶棍、插秧、绑腿跑步等项目。每村都组队,加上乡机关共10支队伍,200多人参加。到2015年已连续开展5届,参与1300多人。全乡已形成群众体育活动的浓厚氛围,成为全市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开展最好的乡。
  四、参加全国、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参加全国民运会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又称全国民运会,首届全国民运会1953年11月在天津市举行。1982年第二届全国民运会上,国家民委、国家体委作出规定:今后每四年召开,各省(市、自治区)组队参加,在全国五个民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等重点民族工作省份轮流举办。
  从1953年天津运动会到2015年共举办10届:第二届1982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届1986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届1991年在广西南宁市,第五届1995年在云南昆明市,第六届1999年在北京市,第七届2003年在宁夏银川市,第八届2007年在广东广州市,第九届2011年在贵州贵阳市,第十届2015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全国民运会参赛项目分为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和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表演项目。浙江不是民族工作重点省,前几届民运会参加竞赛项目不多,一般只有表演项目,以观摩为主,体现旨在参与的民运会宗旨。
  1986年第三届民运会上,平阳青街蓝方华、蓝振听等参加八字马、肚顶棍表演项目,获得好评。
  1991年第四届民运会上,平阳钟锦梯、文成蓝玉福参加摔跤和“气功发电”等表演项目。
  随着苍南、泰顺民族中学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温州在射弩、蹴球、陀螺、高脚等竞赛项目上渐成优势。在2007年的第八届广州民运会上,雷建鸿、钟思思、蓝艳妃的陀螺队获女子团体竞赛项目第四名,雷新专、雷昌兵获男子双蹴第6名。泰顺职教中心教师钟成献自创武术表演项目“泰手拳”,以拳法有力、表演精彩获得好评。《浙江体坛报》还作专题报道。
  2015年的第十届民运会上,温州运动员邓鹏飞获男子武术C类拳术二等奖,邓鹏飞与张清获武术对练三等奖;钟清清获女子蹴球单蹴三等奖,蓝加奖、钟政委被评为优秀运动员,陀螺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全国民运会观摩
  1982年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各省市自治区观摩团一起前往观摩。观摩团成员由民族工作重点县民族干部、中小学体育老师等组成。目的是通过观摩学习,回来推进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工作。1982年的第一次省观摩团温州有泰顺的司前民族干部蓝碎玲、苍南县矾山小学体育教师蓝祥忠两人参加。
  198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届全国民运会,温州有平阳县民族科科长蓝朝罗、文成县民族科科长钟旭光、泰顺县司前民族中学体育教师林凤玲3人参加观摩。
  1995年11月,第五届民运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温州市民族科科长郑颉峰带队,重点县民族科科长蓝永德(泰顺)、钟旭光(文成)、钟学礼(苍南),统战部副部长蓝颜龙(平阳)等随省团参加观摩。
  1999年9月,第六届全国民运会在北京举行,温州市有民族处处长陈锡武、平阳青街畲族乡乡长蓝青柳、苍南县民宗局副局长钟学礼、文成县县委统战部部长雷开勤、泰顺县民宗局副局长钟炳文5人随省团前往观摩。在观摩的空隙,还游览长城、明十三陵等名胜古迹。
  2015年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第十届民运会,温州市共有40余人参加观摩。
  参加浙江省民运会
  在参加4年一届的全国民运会前,省民宗委一般都举行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全省组队选拔运动员和参赛项目。既检阅民族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又是参加全国赛前的一次热身赛。
  从1986年6月在景宁举行的第一届全省民运会开始,到2015年共召开5届。第二届1990年10月在丽水体育馆举行,第三届2006年10月在萧山体育馆举行,第四届2010年11月在丽水学院举行,第五届2014年11月在温州黄龙体育馆举行。
  各民族工作重点县在传统体育项目上也逐渐形成自己特色,苍南依托县民族中学,以陀螺、蹴球、射弩等为强项。2006年的第三届省民运会上,苍南民中李先进、钟政委、钟动玺获男子团体第一名。平阳县以武术、押加等为强项,文成县在陀螺等项也有很强实力。泰顺则以高脚竞速、射弩等为强项,在第三届省民运会上,钟希娣获高脚竞速第一名、钟成献获武术第三名、雷婷婷获射弩团体二等奖等。
  五、温州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012年10月26日至28日,市首届民运会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本届运动会设蹴球、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4个大项21个小项,有平阳、泰顺等各县市(除鹿城等3区)及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共8支代表队142名畲、回等族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选拔出优胜者作为省队队员,出征全国民运会。
  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省民宗委陈智慧,市领导陈作荣、夏克栋等出席开幕式。
  苍南县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此外,温州还承办浙江省第五届民运会。这届运动会2014年11月13日至16日分别在温州体育中心、温州大学、温州市体校、永嘉朱涂中学4个场馆举行。全省11个地、市,加景宁畲族自治县共12支代表队、24个少数民族665名运动员参赛,是浙江省历史规模最大的传统体育盛会。共设蹴球、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射弩、珍珠球、武术、秋千、民族健身操等10个大项、60个小项的竞赛项目和综合2类表演项目,也是浙江省参加2015年鄂尔多斯全国民运会前的热身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袁家军,国家民委武翠英,省政府夏海伟,省民宗委冯志礼,省体育局孙光明,温州市陈金彪、包哲东、陈浩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温州代表团118名运动员参加蹴球、射弩、陀螺、高脚竞速、押加、珍珠球、武术7个大项的比赛,在蹴球、陀螺、高脚竞速等项目表现出超强实力,共获得17个一等奖,居全省奖牌榜第一。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温州少数民族》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温州52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包括:源流与分布、革命斗争、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族习俗、民族事务管理、城市民族工作、政府扶持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