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2170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文化
分类号: I059
页数: 43
页码: 119-1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温州少数民族文化的情况。其中包括文物古籍、畲族民歌、民间故事谚语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畲族语言、服饰编织印染、畲族文化风情节庆活动、畲族民间文化爱好者、文化设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回民文化生活等。
关键词: 温州市 文化

内容

畲族迁徙温州数百年来,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畲族文化。本章从畲族民歌、语言、服装、头饰、古籍、文物等诸方面予以介绍。
  第一节 文物古籍
  文物
  主要有反映畲民争取不编丁甲、不派差徭、不受欺负,求公平权利的《奉大宪勒石永禁示谕》《泰邑勒碑告示》《温州府谕禁阻考告示》《禁偷盗山林告示》等。
  《奉大宪勒石永禁示谕》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平、瑞畲民雷起定等,因不能忍受邑内里保地棍滥派畲民当差抬轿的欺侮,向闽浙总督郭世隆呈控:畲民历来不编丁甲、不派差徭,历朝成例,各省皆然。然而平、瑞等邑里保地棍,阳奉阴违,借端勒索,还时常控词告密,以致贫畲迁徙流离。要求省督出告示,禁止对畲民滥派徭役等事。经反复抗争,第二年温处兵备道刘廷玑终于同意畲民要求,着平阳县衙办理。
  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月,平阳知县徐绍先在县衙门前勒石树立《永禁示谕》碑。
  示谕维护了畲民的合法权益,打击了里保地棍的嚣张气焰,人心大快。平、瑞等畲民为保护这一成果,又几次要求县衙重立,免遭移毁。据记载,乾隆二年(1737)、嘉庆七年(1802),平阳县衙都曾应畲民请求立过此碑。解放后还在平阳县衙门前。后在城市建设中被毁。
  《泰邑勒碑告示》
  与前述基本相似,内容为不许给泰顺畲民滥派差徭的告示。尽管平、瑞一带不许滥派畲民抬轿、扛杂,县衙已有成例,并勒石告知。但泰顺、景宁、文成一带山高皇帝远,官府还是照样乱派差,更有里保地棍,拿着门牌名册,沿门勒索。1964年罗阳钟砚耕先生修编的泰顺县黄坑乡陈宅村《蓝氏家谱》记载: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八月,泰顺县畲民蓝汤明(黄坑乡陈宅村人)、蓝成远等因不堪重负,愤然一纸诉状控告里保叶金炳、叶荣(均为南坑垟村人),要求按照平、瑞等邑免差徭。官司胜诉。温州知府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二十五批示:
  示仰泰顺县衙门书役暨各都乡里保人等知悉,嗣后遇有一切批解钱粮以及晋郡下乡杠抬行李杂物,概不许滥派畲民当差,并不得藉给门牌沿门需索并索贴差务,藉砍竹木派荐各项情事。倘敢故违编派扰累,许该畲民指名呈控,以凭从重究办,决不宽贷!各宜禀遵毋违。特示。
  随后,泰顺、文成、景宁等县均在各自衙门前勒石竖碑告示大家。从此畲民不再受里保地棍的任意欺诈。
  1990年笔者征集泰顺畲族史料调查时得知,县公安局门口确立过此碑,1966年县城西大街扩建时被毁坏。
  《温州府谕禁阻考告示》
  这是温州少数民族争取读书受教育权利、要求平等参加科举考试胜利的一大史证。
  清道光年间,平阳县凤楼仓头畲村雷云等考生,科考屡遭当地汉生阻挠,不得应试。愤慨的雷云带领众村民经三年控诉,官司胜诉,终使温州府台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发布禁阻考告示,明确规定畲族童生可与汉生一体参考,一体录用;不得阻挠参考,违者一律严惩不贷。
  温州府谕禁阻考告示
  特授浙江温州府正堂加六级、记录十二次徐,为遵批核详事。道光廿七年九月十四日,奉兼置布政使司蔡,牌开道光廿七年六月廿九日,奉抚宪批前署司核详,平阳县畲民雷云应准与考,该县各童阻挠,显违定例,自应严行查禁,请饬府查叙例案,出示晓谕,毋许再行攻讦。惟现在县府两试均已考过,该童雷云并请准其分别补考,倘该县廪生及各童等再敢阻挠,即由该县照例究办,俾照惩创等缘由,奉批如常饬遵缴等因,奉此合行饬知,仰府即转饬遵照,仍由该府出示晓禁,毋违等因,奉此,查学政全书内载浙江畲民准与平民一体报考,此案前据平阳畲民雷子清以伊侄雷云、雷夏赴郡与考,被各廪童抑勒阻考等情,赴府呈经前府暨本府饬据该县审明,雷云、雷夏之祖自顺治年间迁居平邑,已历多代,力农置产,实系身家清白,并无各项违碍,应准与平民一律报考等情,详经本府查明例案,详奉各宪批准在案,今奉前因,除饬县移学遵照外,合行出示晓禁,为此示仰平阳县廪保生童人等知悉,嗣后如有畲民赴考,应照定例,准其一体考试,无许再行阻挠致滋事端,自示之后,倘敢故违,定即照例究办,各宜凛遵毋违。特示。道光廿七年十月初五日给
  《禁偷盗山林告示》
  清咸丰四年(1854),青田县正堂根据培头村民指控不法之徒常来村中盗砍毛竹、木材、春笋等,严厉打击流氓无赖的告示。
  告示指出:一切流氓地痞不许欺负畲家人,严禁偷笋砍竹砍树。对于过去曾经偷盗者,今后洗手不干,悔过自新,政府不予追究;如果不思悔改,斗胆再犯,允许培头村民捉拿到案,必从严追究,从重处罚。
  告示遏制了盗砍歪风,培头村的山林、竹园和路荫得到保护。这是少数民族群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历史见证!
  该件告示是2007年温州市民宗局组织编纂《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畲族卷·温州片卷》时发现的。该件纸质文物,规格为60厘雷云反阻考米×38厘米,品相完好,保存在文成培头村,是温州市内不可多得的畲族历史文物。2012年该告示作为畲族重要文献,被载入浙江省民宗委编写出版的《浙江畲族民间文献资料总目提要》一书。
  诚信宫灯
  清时,泰顺彭溪昌基李姓畲民李必富在福州茶叶市场营销茶叶,讲信誉,质量好,深得福州茶叶公司好评。光绪壬寅年(1902)奖给“诚信宫灯”一副。据说,在李家茶铺上挂此宫灯,可免赋税和管理费;在运送茶叶的车、船上挂此宫灯,沿途免检放行。
  宫灯高1米,宽80厘米,樟木材质,24朵大茶花、12朵小茶花系用椴木镂雕而成,至今红色油漆新鲜。
  严各溪矴步碑
  昌基李必富立,李为回报村民,独资建造彭溪至昌基古道长10里,途中在严各溪上建矴步20多步,并立碑纪念。
  畲家木砻
  由硬质椴木制成,和汉族的泥、篾砻相比,具有制作成本低,砻时轻松,老人、身背小孩的妇女也砻得动,省时省力等特点。泰顺司前畲村发现温州民族地区唯一尚存的实物,距今130多年。
  清·光绪三月三乌饭节畲民聚会的原始记录
  泰顺战州半岭仔蓝姓,保存先人从云和迁基时带来、现存浙江历史上最早记录村民集财物办“三月三”歌会的原始记录:“‘三月三’乌饭节畲民集会”。
  地点:处州府云和县一都坪垟岗村。
  时间:宣统二年(庚戌岁)一九一〇年三月戊辰月初三日丁未日,
  正日卯时点香灯安祖。
  程序:三月初二日上午,各村代表报到。三月初三辰时祭祖,下午问凳、射击、放铳、钞扛、打尺寸、闸老鼠、打拳,食乌饭。
  首事人名单:蓝马瑞、蓝马根、雷马奎、蓝马奉、雷刀林。
  此次活动共收来自坪垟岗、雾溪、坑门、黄处、大仓、岩下、柘图、垵大、庄前上村共9村,29户赞助的稻谷50斗(1斗为7斤),茶油8斤,黄豆20斤。
  记录说明,尽管经济困难,畲民自觉各自出米、茶油、黄豆等,办歌会,尝乌饭,聚一聚,说明对歌会的热爱和喜欢。该原始记录用花笺纸、毛笔书画,品相好,也是首次面世,弥足珍贵。
  科场巡检司遗址
  位于泰顺县柳峰乡高场畲族村外垟古道边,明中期设。高场原称科场,是古时地方上选拔武秀才时摔打、弓箭、射骑的比赛场所。村民历代称此地为巡检基,即巡检司的屋基。此地原是浙闽两省(平、鼎、泰)的交通要道。遗址40米见方,围墙尚存。遗址原貌清晰,是温州目前尚存的唯一明代巡检司遗址。
  古籍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畲族卷(温州片卷)
  2006年,根据省民宗委要求,市民宗局开展温州市片畲族古籍的征集、编写工作。以分管局长王邦奎为组长,民族处长李海波负责具体抓,平、泰等县民宗部门工作人员雷顺兰、钟维发、夏良贤等征集、发现温州民间山林、田地买卖契约文书400件。其中许多是经过县衙或财税部门收税、验证、盖章的,具有法律依据和历史意义。泰顺彭溪镇玉塔村、文成富岙乡培头村是契约最多的村。2007年,在苍南玉苍山、泰顺国际大酒店等地多次召开审稿会,整理出100多件上交省总纂办出书。
  《平阳畲民调查》
  温州市内各县畲族古籍极少,除各支系的家谱、民歌手抄本,畲家道士流传的科仪唱本外,真正的古籍只有《平阳畲民调查》,以及前述的1956—1958年平阳民政科蓝天两等调查撰写的3篇畲族情况调查。尤以《平阳畲民调查》最为珍贵。
  该书1934年由浙江省第三特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温州行政专员公署)编辑出版。著者为行政公署公务员王虞辅、范翰芬2人。他们原是公差去平阳县矾山调查矿业生产之事,在矾山附近昌禅一带畲民那里得知桥墩、莒溪那边畲民很多。习俗特异,充满好奇感,想探个究竟。出于对畲族历史文化的关心,在完成公差后便赶去调查。
  后来王虞辅又带着照相机单独再来,并拍摄10多张关于畲族族长、家庭、服装等的照片,由时任第三行政公署长官(相当温州市市长)许蟠云作序一并合编出版。
  《平阳畲民调查》从畲族来历、迁徙平阳、人口分布、农业生产、婚姻习俗、子女教育、思想意识等方面作深入了解描述,是温州畲族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1999年12月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出版的《浙江省少数民族志》,刊载其文字部分。2012年笔者编写《浙江畲族调查》时多方寻找,终从温州市图书馆古籍部找到原书的11张附照,使全书以完整的姿态呈现给读者。关于调查地点,畲民照片题字中有“雷盛锦十二岁”,于是从查找雷盛锦入手,找到他是苍南桥墩镇小沿村教师雷衍高之父,从而考证出《平阳畲民调查》的调查地点是小沿村、大源坝一带。全文见丛录。
  《浙江平阳县王神洞畲族情况调查》《浙江平阳县矾山公社畲族人民革命斗争》
  均是1958年中央民族学院民族问题调查组章以淦、陈佳荣、袁钟秀、蓝天两等调查整理。见丛录。
  第二节 畲族民歌
  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的精髓,在漫长的生产劳动中形成。以口头文学为主流传,但也有不少民间手抄歌本,供民歌爱好者传唱。
  畲族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自由活泼,押韵悦耳,是人们思想道德、习俗、情感生活的真实写照。既可以按唱本传唱,也可以即兴对唱,你问我答,比肚才、斗智,也叫歌驳。形式有两人劳动中山上对唱、多人围灶塘或厅堂对唱、正月空闲时族人小规模聚会等。畲民曲不离口,以歌代言,以歌为媒,表达自己喜乐哀伤的情感。有时虽有一定的火药味,但文明对歌,不会发生歧视或鄙视现象。温州畲族山村,“人人是歌手,村村有歌声”。1958年,各县文管会收集社会上散存的畲歌手抄本、家谱,上交浙江博物馆。笔者在杭州孤山见到,仅泰顺就有民歌本6本,家谱5本。
  温州畲族民歌可以分为历史歌、传说歌、情歌、劳动歌、杂歌、哀歌等。
  历史歌
  歌唱畲族历史的民歌。浙南畲乡民间流传的主要有《清朝十皇帝》《封金山》《高皇歌》等。
  传说歌
  又叫故事歌,主要是歌唱畲族英雄的赞歌,一般取材于汉族民间故事,如《钟景棋》《蓝田玉》《孟姜女》《八仙蟠桃》《陈靖姑》等。
  八仙蟠桃
  八洞神仙法力高,海水滚滚浪滔滔;
  打开通天河经路,要去西天贺蟠桃。
  白鹤腾空来带头,东方老朔铺金桥;
  文曲星拿玉如意,武曲星擎点钢镖;
  大字顶一本是天,果老仙师出洞前;
  身骑宝驴多喜乐,临老还讲自少年。
  三横一直本是王,铁拐老仙脚带伤;
  肩头背个葫芦崽,仙火散出五色黄。
  三字直倒本是川,钟离肚大毛生圈;
  手捏八宝鹅毛扇,轻拨凉风阵阵寒。
  全字两点本是金,纯阳仙师化凡人;
  店门调戏白牡丹,失了体面逃起身。
  三点添工本是江,湘子修仙日夜忙;
  五色云头吹玉箫,江城五月梅花香。
  十字加撇本是千,采和挎篮采花名;
  手捧一蔸灵芝草,返老还童转年轻。
  车字走之本是连,何仙姑娘法无边;
  手执捞箅定海水,海水连牢接天沿。
  白水相连本是泉,国舅移步上云端;
  手捏王家扬云板,八仙过海得团圆。
  天官赐福进金银,地官送宝入寮门;
  张仙送崽藏腹内,崽接崽来孙接孙;
  魁星打斗出天门,红笔高点你崽孙;
  代代皇榜有名字,探花榜眼状元公。
  王母手捧仙人桃,八仙庆贺笑呵呵;
  保得天下太平乐,皇帝江山万年坐。
  情歌
  畲歌中以情歌为最多,是畲族民歌的重点。以“歌为媒”,是畲族最有特色的一种风俗。畲族男女隔山抛歌,隔溪对唱,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他们在爱情生活中那种淳朴纯真的古风,在情歌中得到充分表现。
  对情歌
  天上无云星崽明,
  地下男女要结亲,
  有缘不讲人穷富,
  总爱郎子真心人。
  天地歌
  一根红线两头牵,
  新郎新娘心相连,
  今天一把天地拜,
  结成夫妻万万年。
  不讲情义亲不成
  经纬不交布难织,渡水没船难过坑。(坑,指溪)
  三足凳崽坐不定,不讲情义亲不成。
  郎要唱歌晚晡来
  娘在篱内采韭菜,郎倚篱外笑眯眯。
  若要韭菜过来采,若要对歌晚晡来。
  妹是有意哥有心
  妹是有意哥有心,隔山种竹连成林。
  竹鞭条条泥下过,竹尾攀来结成亲。
  有心不怕郎家穷
  高山点灯不怕风,深山砍柴不怕虎。
  无心哪怕郎做官,有心不怕郎家穷。
  在畲家结婚仪式上,有一首歌叫《捉蚧歌》。蚧即石蛙,是表姐妹们与媒人间的对唱,也叫“撬蚧”。此歌对唱你来我往,有很强的文采。席间,表姐妹们不但要和媒人对歌,还要他拿出“媒人包”分给大家。要是遇到调皮的媒人,也喜欢唱歌,故意不给,表姐妹们则举起燃烧的松明火把,从桌子底下往媒人脚下烧过来,媒人四处逃窜,被迫交出红包,并把酒席推向高潮。
  生活歌
  畲族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歌。畲族生活歌主要是苦歌,大都反映旧时畲民的困难生活及对生活的认知等。
  苦难歌
  一件衣衫破又破,十八年前做的裤。
  穿了长久无法洗,三把柴秤称不过。
  没吃没穿真真苦,天天难过天天过。
  夜里无被盼天亮,日里无粮等天暮。
  凄惨凄惨真凄惨,床上只盖破棕蓑。
  娘拉过去郎拉来,棕蓑不够盖脚尾。
  穷人生活真困难,借人升米脚手酸。
  早时借人一升米,晚时来还一升三。
  劝郎歌
  一劝郎来勤种田,种田道路到天边,
  种田郎君吃白饭,懒惰郎子荡街沿。
  二劝郎来勤种田,早出晚归莫等闲,
  种的田园样样有,土面好求人面难。
  三劝郎来你且听,牛是帮人好畜生;
  牛牯耕田多吃力,像人担担同辛苦。
  四劝郎来莫贪嬉,莫到街坊学着棋;
  手拿棋子好过日,荒了田园无处来。
  五劝郎来莫逞强,别人相打莫多言;
  强风吹你檐屋瓦,大雨打你出头椽。
  六劝郎来莫过家,莫坐厅头笑哈哈;
  衣衫破了无人补,别人笑你穿袈裟。
  七劝郎来要敬兄,阿哥买田你莫争;
  阿哥买田你无份,过州过府好名声。
  八劝郎来劝八条,刺瓜豇豆只一朝;
  开花结籽有人采,干枝落叶无人朝;
  九劝郎来劝九声,服侍爷娘值千金;
  孟宗哭竹救爷娘,真女包土安爷身。
  十劝郎来合友好,莫合浪荡打赌鬼。
  酒肉兄弟少来往,落难相帮真朋友。
  劝姐歌
  第一劝姐要学贤,冬纺花来春种棉;
  每日五更趁早起,莫来学老赖床眠。
  第二劝姐学斯文,人客落寮轻轻问;
  清水泡茶先叫坐,亲亲热热送出门。
  第三劝姐要听教,劝你阿姐莫过寮;
  多学针线绣花艺,莫来东家西家跳。
  第四劝姐学勤做,莫去路头路尾坐;
  一日亦没几多久,寮要扫来头要梳。
  第五劝姐要学正,夜里切莫出去行;
  不守本分人传讲,害得爷娘败名声。
  第六劝姐要清气,灶头洗碗莫留皮;
  碗头若是洗不净,端在桌上人笑你。
  第七劝姐要想长,家你当来米你量;
  有时若不省省吃,没时谁人付你粮。
  第八劝姐听人劝,待人讲话腔放软;
  隔壁邻舍要合好,吵乱不和众人传。
  第九劝姐要想通,莫贪水粉胭脂红;
  旧衫可当新衫用,只要勤洗调衫裙。
  第十劝姐劝停当,条条歌崽记落肠;
  好崽不用爷田地,好女不要娘嫁妆。
  进学歌
  背起书袋入学堂,来到学堂心茫茫;
  见过先生会同学,读书都是少年郎。
  先生点名来上课,个个端正把位坐;
  手拿书本专心读,必蒙先教人之初。
  头堂上了第二堂,黑盘磨墨响叮当;
  先生教我学写字,写了一行又一行。
  手把毛笔要拿高,写起字眼利如刀;
  千业不如字墨好,人靠才来马靠毛。
  读书少年莫恋困,五更早起读书文;
  天早读得书三道,句句落肚没人分。
  读书少年要勤功,读起字墨在肚中;
  万两黄金会用尽,字墨千古用不空。
  读书不怕功夫深,功夫学深下成人;
  不信去睇皇帝殿,文武都是读书人。
  牧牛对歌
  问:唱歌问你歌先生,什么肚内四角圆?
  什么肚内八卦字?什么肚内弦线牵?
  答:唱歌回我歌先生,桶盘肚内四角圆,
  罗庚内里八卦字,墨斗肚内弦线牵。
  问:唱歌问你歌灵通,什么出世艳艳红?
  什么出世红搅绿?什么出世火搅风?
  答:唱歌回我歌灵通,日头出世艳艳红,
  蛟龙出世红搅绿,打铁师傅火搅风。
  问:唱歌问你唱歌哥,什么出世塘里坐?
  什么有头又无爪?什么无头爪又多?
  答:唱歌回我唱歌哥,坑蛙出世塘里坐,
  鲤鱼有头又无爪,江蟹无头爪又多。
  问:唱歌问你歌新秀,什么无骨田里纠?
  什么无骨街头卖?什么无骨心里游?
  答:唱歌回我歌新秀,蜈蚣无骨田里纠。
  豆腐无骨街头卖,云雾无骨心里游。
  问:唱歌问你唱歌郎,什么出世红又红?
  什么出世食奶一个仔?什么出世无奶仔成行?
  答:唱歌回我唱歌郎,山火出世红又红,
  牛崽食奶一个仔,鸡娘无奶仔成行。
  问:唱歌问你唱歌人,什么出世傻眩眩?
  什么画壁单个眼?什么挑担单个肩?
  答:唱歌回我唱歌人,兔子出世傻眩眩,
  鲤鱼画壁单个眼,牛若挑担单个肩。
  问:唱歌问你歌先生,什么出世四条肠?
  什么出世单条柱?什么出世单条梁?
  答:唱歌回我唱歌郎,草鞋出世四条肠,
  凉伞出世单条柱,锅盖出世单条梁。
  问:唱歌问你歌先生,问你哪里一点红?
  什么打扮涂涂白?问你什么小郎忖?
  答:唱歌回我歌先生,口衔胭脂一点红,
  茶饼打蜡涂涂白,表妹情义小郎忖。
  革命歌谣
  地下革命时期,浙南许多畲乡成为革命根据地。畲族人民支持革命,参加红军,踊跃支前,并在斗争中编出不少歌谣,拥护共产党、鼓舞革命斗志,鼓励畲民英勇杀敌。革命歌谣主要有《十扇歌》《十送郎》《红军为人民》等。
  十扇歌
  一把白扇画葡萄,天下共产要达到;
  俄国百姓先做起,革命征途路迢迢;
  拯救穷人出水火,打倒劣绅与土豪。
  二把白扇画水仙,穷人财主两不连;
  穷人没米难过日,财主囤粮抬价钱;
  财主心头若不黑,山变黄金海变田。
  三把白扇画海棠,革命领导黄淑宗;
  组织穷人闹革命,传播真理来华阳;
  畲汉人民团结紧,减租抗税喜气扬。
  四把白扇画幽兰,工农红军真勇敢;
  转战闽浙打反动,刘粟挥军到浙南;
  建立游击根据地,军威大振敌胆寒。
  五把白扇画雪梨,国共战争打起来;
  刘英队伍如天降,攻克桥亭观美街;
  反动威风扫落地,苏区百姓笑颜开。
  六把白扇画牡丹,红军为咱打江山;
  消灭反动打老蒋,连战连胜传捷报;
  敌人闻风惊破胆,不敢再来逞凶顽。
  七把白扇画芙蓉,红军力量实在强;
  地方组织肃反队,也有驳壳机关枪;
  民兵队伍组织好,革命洪流不可挡。
  八把白扇画红杏,共产天下已形成;
  工农暴动遍地起,南京政府不安宁;
  男儿须怀报国志,参加红军杀敌寇。
  九把白扇画雪莲,参加革命志要坚;
  娇妻幼子莫拖脚,田园家产不留恋;
  消灭反动要彻底,不许白军作祸端。
  十把白扇画梅花,红军队伍人人夸;
  英勇善战像猛虎,对待百姓如亲家;
  军民齐心打老蒋,红旗插遍全中华。
  解放以后,畲族群众根据自己亲身感受,又创作了大量新民歌,歌颂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的新景象。如《土改歌》《一颗红心连北京》和《有党领导甜万年》等。2013年文成钟维禄自费制作含对歌、婚嫁、禽舞、祭祖、双语教学共122页内容的《畲族文化》光碟1000张,分发给县内外畲族群众。2015年泰顺司前畲族镇制作发行温州市首张畲语歌曲专辑光碟5000张,大大推动畲族民歌的普及。
  欢迎人客透①畲乡
  唉仁②畲乡山连山,唉仁畲村村连村。
  绿水青山好风光,欢迎人客透畲乡。
  畲家歌舞迎亲人,清茶浓浓三杯香。
  全村飘香乌米饭,农家美酒香四方。
  畲歌一行又一行③,美酒一盏再一盏。
  山哈人家多热情,畲乡处处百花香。
  注:①透:畲语,意来。②唉仁:我们。③行:畲语,意即条或首。
  第三节 民间故事 谚语 诗词
  民间故事
  畲族口头文学中,民间故事亦颇丰富,仅次于畲族民歌。内容涵盖民族起源、神灵英雄、自然天象、神话传说等方方面面。
  1986年温州市文化部门编写“民间三集成”,规定市有市卷、县有县卷。温州市民族处、各县(市、区)民族科积极抽调民族干部协助收集、调查、编写,很多畲族民间故事收录其中。尤其文成县民族科在完成县三集成外,还单独出版《文成民间故事集成·畲族卷》,收录文成地区流传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120个,是温州市唯一的畲族故事卷本,十分宝贵。
  选择温州畲乡流传较广的《解忧草》《畲女择婿》《蓝七破案》《水牛和黄牛的故事》四则民间故事附后。
  解忧草
  早年,有个书生到外面游嬉,在路上捡来一颗葡萄,带回放在书桌的抽屉里。谁知一到夜间,这葡萄就化成一个泼女崽(姑娘),陪他读书、写字、做文章。
  隔壁有一个书友,见这书生的书房里,日间只有一个人读书,夜里却有一男一女说古谈今,觉得奇怪。
  一日,这书生出外访朋寻友,隔壁的书友偷偷来到楼间,东查西看,连角落都看遍了,根本不见有女人的踪迹。后来他开了书桌的抽屉,看见一颗葡萄发光打闪,口水直滴,拿起来就塞进嘴巴吃了,葡萄籽就吐在窗门外的阴沟里。
  书生从外面回来,打开抽屉,不见了那颗葡萄。到夜里,那泼女崽也没有陪他读书,他好像癫了一样,三顿茶饭不吃,书也不读,一日两日,竟想出毛病来了。家里人慌了,请来名医,吃药还是不灵,病情一日比一日重。
  过了一段日子,这书生不堪病痛,走到窗边,爬上窗门,要寻死路。他正想跳窗的时刻,有萖(棵)草被一阵风刮动,“啪啪”一声,草顶正好打着他的面门,他心烦死了,“哧”的随手撕落一张草叶,这草就不动了。这读书人暗忖,你叫我不要死吗?就自言自语地问:“草啊,你若不让我死,就把身摇三摇。”
  这萖草听他一说,真的摇了三摇。
  他叹了一口长气,叫声“天啊”,关了窗门,呆呆痴痴坐在书桌旁,手拿草叶盯盯看着。
  夜深了,这书生点起油灯,心里还是忖着那个泼女崽。不知不觉把手里的草叶放灯火上烘烤,这草叶被灯火一烤,由青变黄,由湿转燥,再用手一搓,变成末细的粉了。这书生觉得有趣,把这些粉装进笔杆筒里,衔在嘴里,对火点着,用力连吸了几口。这味道真好,又清香又可口,精神也提了起来。他一连吸了好几日,病全好了。
  后来,隔壁的书友把偷吃葡萄的经过对书生讲了,书生才晓得,这草是那泼女崽变的,就把这萖草取名叫“解忧草”。
  据说,解忧草就是烟草。直到现在,有些人每逢心里忧闷,总要吸上一筒烟,这就是出处。烟草是葡萄核变的,它结的子也是圆卵形,样子很像葡萄。
  畲女择婿
  培头村地盘生好,人丁也旺。有个钟振福太公,养有一女,名叫钟囡宝,十六岁了,人貌出众。过去女人不出门读书,都是请教书先生落寮来教。
  这一年,钟振福太公请来了教书先生教女读书,还雇了一长年和牧牛娒。
  正月半一到,这三人都来了,各人各管自己的行当,振福太公先对教书先生讲:“一年的书教了若能顶两年,我女文章做得好,就终身配你。”
  振福太公实在嘴闲,一会儿又去对长年讲:“寮门前的两百秧田,今年若生得两年的谷,我女嫁给你。”
  “胡空,你女怎会嫁我这样的人?”长年嘴巴这么讲,心里却很想。过了两日,太公又对牧牛娒讲:“雷宝金,你养的这头水牛娘,今年若生得两头牛崽,我女同你成亲。”
  牧牛娒听了,根本不把话当真,他讲:“主人家,你莫乱讲,这牛娘三年只生两胎,哪能一年生两胎?就作真的生了两头牛崽,你女也不会跟我牧牛娒的。”
  钟振福太公对他三人讲的全是闲话,意思是想他们勤力,莫偷懒。
  “讲出口的话,泼落泥的水”,别人就当真的。教书先生日也教夜也教,两日的书并作一日教。加上钟囡宝人聪明,记性又好,到了年冬,各样文章都做得出来,田契、书信也会写。
  长年呢,特别勤力,半日也舍不得嬉,有空就落田整草,日日加料施肥,看水除虫。凑巧今年年成好,雨水调匀,两百秧的田足足收了两年的谷。
  牧牛娒的牛娘,平时养得小心,每日都用酒糟、烧酒糟拌番薯丝给它吃,夜里嫩草当点心,牛养得滚壮滚壮。到了十二月初,一胎真的生下两头水牛崽。
  十二月二十四了,三人要回去过年,都到太公那里算工钱。教书先生、长年问:
  “春头你讲的话还记牢吗?我们都已做到了,你是当家人,许了愿就要还,讲了要算数。”
  振福太公只好轻轻地应声“记牢”。
  “记牢就好,可惜你只一个女崽,到底给谁呀?”你一句他一句,讲得太公难回话。
  钟囡宝晓得了,来到大厅,讲:
  “你们不要吵,我爹把我许给你三人,讲出的话,射出的箭,难以收回。不过我只能配一个,哪有嫁三男?今日我要论才配婚,我写一首诗,叠起可比我寮后面的金钟山模样,谁人读得出,我就配给谁。”
  教书先生认定囡宝是自己的学生,难不倒他的,连讲“好的”,长年也讲可以,牧牛娒没开口。
  钟囡宝随即拿来纸笔,写了起来:
  山
  座外
  山七青山
  横识转路
  山住谁弯高山
  半钟金响水流
  山岩培头潺潺深山
  出意主今声声鸟百
  相思客我叫想我囡
  作莫君劝难上难宝
  写停当,教书先生拿去看看,眉头只蹙,一句也读不出。长年就不用讲了,看得他眼花脑涨,只搔头皮。雷宝金接过来看了看,忖了忖,就念了:
  山外青山路转弯,高山流水响潺潺。
  深山百鸟声声叫,想我囡宝难上难。
  劝君莫作相思客,我今主意出山岩。
  培头金钟半山住,谁识横山七座山!
  读完,还讲:“人站培头,一眼可观七山:五色山、吴山、郑山、猪头山、肖山、足山、金钟山。囡宝妹妹,是不是这个意思?”
  钟囡宝笑了一笑:
  “对,先生长年读不出,明年再来教书种田。雷宝金肚才比他两个高,我愿跟你。”
  教书先生、长年一听,大喊不肯,一个讲自花了多少心思,没日没夜教书,一个讲自出了多少力气,一年到尾辛辛苦苦。钟囡宝一看,就顺口溜出一首山歌来:
  “先生四十背梁弓,长年嘴须戳人痛。
  牛歌十七我十六,上下岁数结成双。”
  唱完,拉起雷宝金就走,先生和长年好像一双打晕的鸡,齐齐瘫在地。
  蓝七破案
  有个峃口人,在州府当官司(当官司:当差),回寮探娘,第二夜忽然死掉了。外面言语沸沸扬扬,有的讲他是得急病死的;有的讲是给他女人谋害掉的;有的讲他女人哭得半死,根本不会谋。
  当时,处州府的府头官要温州府查清这个案,温州府接过这案,就交托清官林炳候查办。
  林炳候一到峃口,喧哗查了好几日,都查不出名堂来。第五日,他来到周山山脚,见一个老妪坐在草寮门头晒日头。
  “老公早死了,留落一个崽,名叫蓝七。这崽不作正经事,单单去外面偷偷摸摸。”
  林炳候一惊:这山边也会出贼?我来查人命案,料不着访出个贼来,我倒要摸一摸蓝七的底,为民除贼。他心里一想,就要在她的草寮过夜。不知讲了多少好话,这老妪总是不肯,讲一来没有床铺,二来没有好吃的,三来崽若回来受不了。最后,林炳候讲愿与老妪以姐弟相称,才让他留宿了。
  过了一会儿,蓝七回来,看寮里有个生人,就问娘这人是谁。他娘讲是他的娘舅,蓝七听讲是娘舅,就转身出去了。只一阵工夫,他手捧回两个大鸡公宰倒煮来叫娘舅吃。林炳候看在眼里,心里倒佩服蓝七的偷功高明。为了摸清蓝七的底,也就一同吃。
  林炳候坐在上横头,吃吃想想,想想吃吃,蓝七不知他的心事,只催他快吃。
  “娘舅,紧吃,称心地吃,这鸡是财主寮里偷的,吃了不会罪过,穷人的东西我一针也不要。”
  林炳候听了,却讲自己有心事不想吃。蓝七又讲:
  “你有什么心事?有个当官叫林炳候的,他的心事才重呢!听讲他来查一起谋命案,愁得连饭都吃不下哩!这案就是我晓得。他若来问我,我定统统告诉他。”
  这一下,林炳候可比穷人捡着宝,心头“咕”一声响,放落了千斤石。就问:
  “外甥,你怎会晓得?”
  “娘舅,反正你不是外人,对你讲讲也无妨。不过,你出去千万莫对别人讲。那夜,我偷到这当官司人的寮里,想摸几个银番钱来宽宽手头,隐在楼梯头。这个当官司的早早困了,他女人却坐在镬灶间柴仓凳上。过了一阵,大门轻轻开了,进来一个布店店主,拿出一粒锡块递给这女人。这女人随即放镬中炀了,炀来锡水端入房间。这时,店主捺牢当官司人的手脚,他女人把锡汤灌入自己男人的嘴巴,当官司的连动也没动就死了。店主还对这女人讲,从今以后,你我好做长头夫妻了。我看这两个人,心真煞,我见了也没心思偷了,回来一夜困不着。”
  “你认得这个店主?”林炳候又问。
  “怎么不识?他店里我时常去的。”
  “外甥,这两只鸡你没给娘舅白吃,今天算立功了。娘舅就是林炳候。”
  蓝七一听是林炳候,双脚跪落就叫救命:
  “大人啊!我寮穷,无法养活老娘,才去大户人家里偷,你要免我一罪!”
  林炳候笑了笑,搀起蓝七:
  “免你的罪就是了。这里有两百个银角子,给你当家做本,日后你不准再偷。明日你跟我一起去城隍庙,做个对质顶证。”
  蓝七连连点头答应。
  第二日,林炳候捉来店主和那女人,在城隍庙开审。这两个谋人凶手,口口声声叫冤枉,蓝七就出来顶质,把他两个如何谋人的头头尾尾全讲了出来。
  林炳候叫来地保、仵作,开棺验尸。那当官司人的呼气管里真的挖出一大团锡块,两个凶手,这才不得不招认,当场画了口供,斩了。
  林炳候断完这件案,官升三级,也真的认蓝七当外甥了。直到今天,我们有句口头话讲:“清官认贼作外甥,破案立功在三更。”讲的就是蓝七破案这件事。
  水牛和黄牛的故事
  很早以前,水牛和黄牛原是一对兄弟。水牛哥哥出生那年,是个好年景,牛妈妈给它做了一件金黄色的新衣裳,穿着十分漂亮、舒适。黄牛弟弟出生的时候,年景不好了。牛妈妈无力给它做新衣,只好把一件自己穿的灰色老旧衣裳改了改,给它穿。黄牛弟弟一点也没嫌差,穿这件灰旧老衣整天跟着阿哥戏水、玩耍。
  当地有一个山妖,专爱搬弄是非。它暗中对黄牛弟弟讲牛妈妈的坏话,说你妈两样心,只对哥好,没想弟。开始牛弟听了不当回事,不理它。后来山妖三番五次地讲,并装作同情牛弟的样子说,你这样聪明,若能也穿着哥哥那样漂亮的衣衫,岂不更出众、风光。这样牛弟听进了山妖的话,一心想把哥哥的衣服调换来。
  一天,牛哥牛弟又一起去洗澡。牛弟刚下水塘洗澡,就讲自己不舒服,想上来歇歇。牛哥信以为真,就自己独个在水塘洗身。时间过了很久,没见牛弟下来,它以为阿弟或许病倒了,赶紧上来看。上来后寻不到自己那件衣裳,只有阿弟那件灰色旧衣。牛哥心想定是阿弟穿错了,就穿起阿弟的旧衣回家。到家看到阿弟没病,就安心了。牛哥脱下阿弟的衣衫,要换回来,阿弟不肯。牛妈过来劝,牛弟照样不肯,还讲阿妈两样心,只爱哥哥,不爱它。牛妈想,都是自己孩子,就劝牛哥让阿弟先穿几天。几天后,牛弟还是不肯脱下来换,就连晚上也穿着睡。牛哥没办法,就叫阿弟去玩水,想在它脱衣下水时换回。阿弟呢,就是不脱衣,也不下塘,牛哥无奈,只是连声叹气。
  从这以后,牛弟穿着阿哥那件金黄色的衣衫,但它身材细小,衫太大,头颈下长出一大块,皱在一起,人称“黄牛连”,人们就称它为黄牛。说也奇怪,现今黄牛只要一看到水就浑身哆嗦,不走了。如要它过溪,它就高扬起尾巴,先拉屎一通,然后在主人的再三吆喝下无奈过去。在浙南、闽东民族地区流传一句俗语:”黄牛不过溪就不拉屎“,意即黄牛要过溪必先拉屎。牛哥呢?只好穿着阿弟那件灰色古旧衣衫,身大衣小够不着,头颈下补一块白布,人们就称它作水牛。现今的水牛颈下仍有一道白色。
  谚语
  谚语是指语言相对稳定的格言,语句通俗简单、寓意深刻的短句。流传于温州畲乡的谚语,一部分产生于畲族村,一部分取自汉族,是人们智慧和生活、斗争经验的总结。现按内容分类各列数条,以见一斑。
  时政类:
  天地相和年丰顺,国家相和人太平。 穷人吃粗糠,财主喝参汤。
  大河涨水小河满,国家富强人家兴。 做田做工共条命,赃官衙差共个病。
  财主算盘响,穷人叫皇天。 过坑就有水,做卦就有鬼。
  事理类:
  语真有人信,理真服人心。 不怕千人看,只怕一人识。
  谎话没人听,越讲越生臭。 人有亏心事,处处怕理输。
  鸟不怕树高,鱼不怕塘深。 树老心空,人老理通。
  修养类:
  松树不怕山土薄,好崽不怕家内穷。 竹笋出土节节老,鸟崽学飞步步高。
  日也攻,夜也攻,功成百事通。 小时不学,老来硬直搁。
  学好千日不足,学孬一日有余。 大学样,小学样,鸡崽缠鸡娘。
  社交类:
  朋友千个少,冤家半个多。 人多主意多,不怕事难做。
  水轮靠水转,隔坑架桥走。 穷人交义,富人交财。
  山羊麂鹿狗赶出,言语是非酒逼出。 自己行不正,讲话没人听。
  生活类:
  树大分杈,崽大分家。 笑长命,愁多病。
  好崽不用爹田地,好女不用娘嫁妆。 田土出黄金,问你勤不勤。
  自然类:
  晴冬节,滥过年。 蚁崽搬家大雨到,蚯蚓粘沙大雨漫。
  天星密密雨渍渍,天星疏疏晴日多。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天光赤霞,水满稻丫;黄昏赤霞,没水烧茶。
  春雾雨,夏雾火,冬雾擂雪鼓。
  经济类:
  没酒莫请客,没灰莫种麦。 养猪不加糠,永世养不壮。
  奶是崽的娘,水是稻的粮。 冬牛不瘦,春犁不愁。
  园脚种茶,年年好采芽。 松柏晒死不下水,杨柳浸死不上山。
  诗词
  温州少数民族中涌现出一批诗词爱好者:清末平阳凤楼仓头的雷云、雷天三,解放后昆阳的钟锡锵、蓝松等。尤其是回族散文诗人吕人俊、郭德宝、郭秀兴等,诗坛耕耘多年,出版的《流蜜的江南》《南国风景线》《梦圆月也圆》《绿野吟草》等,是温州当代诗坛的著名诗集。
  纵观少数民族诗词作品,吟唱古今,鞭挞丑类,歌颂美德善政;或以诗倾吐自己的心声,赞美美好生活。现择数篇附后。
  七律(外一首)
  雷云
  督就家书已鼎成,条分缕析甚分明。
  千年祖先绵无替,百世宗支壮敷荣。
  联络亲疏知有自,胪颁次第识同行。
  斯时既罢敦伦事,望切功名赴帝京。
  注:此诗是雷云修毕《雷氏宗谱》后赋,倾吐自己的志趣与胸怀。
  恭赠鼎城仁山族叔文远先生
  汇辑家书过鼎城,竹林技术是堪称。
  胸罗风月诗中画,笔扫星辰纸上生。
  巧奇乾坤资俗世,精通妙秘批几行。
  今虽暂抑书窗下,厥后芳名达帝京。
  七绝
  雷天三
  此物从来实是奇,猗猗难取淇园时。
  今朝喜得成何用,助笔花开第一枝。
  注:此乃雷天三镌刻在自己笔筒上的诗。
  赞雷云反阻考(外一首)
  雷朝涨
  书香剑影缀芳丛,崛起气豪振邑中。
  兴痒畲生受阻考,赴京诉讼功烈长。
  百载英华成国士,满堂俊秀灿畲乡。
  于今春色满新苑,畲家学子记云公。
  注:录自《平阳县志》。
  纪念雷天三先生
  孔门儒雅一俊才,欣荣桃李淇园栽。
  正心从道芳名远,雄文似炬照天开。
  菩萨蛮
  忆抗美援朝
  钟锡锵
  朝鲜大地起风雷,中朝人民同敌忾。
  浴血战豺狼,已过四十秋。
  当年岁月红,年少正风华。
  荷枪跨大江,豪气啸长空。
  临江仙
  蓝松(1983年元旦)
  开放今朝春意闹,迎来新岁早晴,
  香花簇簇汇群英。
  晴空千万里,莺语报中兴。
  莫道有层峦叠嶂,前望红旗连营。
  祖国迈步赶千程。
  马蹄催大路,旭日壮歌声。
  小草
  蓝松(1983)
  纤纤芳草绿江南,庭院欣欣春意阑。
  一任狂风骤雨过,丽日青天带笑看。
  人民的渴望祖国的期待
  贺党的十六大召开
  吕人俊
  在冬天的春天里,
  啊,党的十六大
  新世纪的圣火!
  在北京,太阳升起的地方点燃!
  此刻,亿万束庆贺的目光汇集在一起,
  此刻,亿万颗喜悦的丹心相聚在一起,
  听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涛声、潮流,
  潮流滚滚向前,奔腾不息;
  看到了那开拓创新的辉煌宏图,
  展示在祖国的蓝天大地!
  圣火啊,从点燃的圣火里,
  党员,一个坚不可摧的信仰,
  将是他们人生奋斗力量的支柱!
  人民,一个不可改变的信念,
  凝重地成为他们精神的寄托。
  是的,当你站在岁月历史的最高处,
  从圣火里,你悟感到信仰和信念;
  它是牢筑在人民心海上的长城,
  他是人民共和国的脊梁;
  它是时代的丰碑!
  不论人们千万次,
  面对举国富民的赞美,
  还是书写下万千句,
  为赢得民族伟大复兴而祝福……
  啊,千言万语,
  千呼万唱,
  亿万颗心声,此刻,已化作
  献给党的一首永世不变的颂歌!
  鹧鸪天·温州新貌(外一首)
  郭德宝
  踏雪飞鸿五十秋,祥云瑞彩乡东瓯。
  列车出站狮长吼,银燕摩控星自流。
  听壮曲、展宏猷,长街十里仰高楼。
  大楼远瞰江潮争,沧海桑田一望收。
  截流
  截流,锁住珊溪玉壶;
  截流,斩断黄河浑浊;
  截流,三峡变平湖。
  飞云工地的号子,唤来浙南迅猛前进的脚步;
  小浪底大坝的合龙,令苍龙俯首听调度;
  昔日野性十足,今日乖乖被驯服!
  截流,造福人类的口号;
  截流,世纪之交的强音符。
  注:指温州珊溪水库大坝截流。
  第四节 音乐 舞蹈 书法
  畲族音乐
  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独唱除唱传统历史民歌、小说歌外,以在田间劳动时边劳动边哼唱居多。男女对唱山歌是畲族人民最广泛最热爱的一种音乐形式,在畲族音乐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唱法上,一般都用假声,唱得高,传得远。山歌曲调,朴素单纯,高亢舒展。
  过去,畲家人的曲谱,无分拍符号,靠脑记口吟而成调子。最喜欢吹拉的曲调有男工、女工、流水、反流水、普天乐、柳摇金等。乐器,除唢呐从商店购买外,二胡、板胡、京胡以自己制作为多,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学拉二胡,学吹唢呐。
  迎亲以吹奏为主,二胡、板胡伴奏为辅,铙钵打拍定板,小锣作间,轻松愉快,喜悦非常。常用乐曲有“柳摇金”“万年欢”等。
  丧葬出殡,锣鼓和唢呐配合间奏,曲调哀伤沉稳,常用乐曲有“得胜会”“劝子”“定更晓”“五更闹”等。为亡者做功德时,以拉二胡为主,配有小钵、鼓、三音、手铃等打击乐器,常用曲调以“双开门”为主。
  畲族舞蹈
  传统舞蹈主要有“柴爿舞”等。民间传说,过去畲家人去世,守夜时唱跳。原来做功德时有锣鼓伴奏,可是有一次守夜,人人疲倦,下半夜大家都入睡时,大金锣被一个外人偷去卖掉了。第二日,无锣了,大家就用烧火的柴爿来敲拍,做功德时,就在棺材头前旋来旋去,敲起柴爿,当鼓代锣,唱起哀歌,手舞足蹈,十分有节奏和哀思的氛围。从此,柴爿舞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柴爿舞的开头歌词:
  柴呀柴,柴声呵,柴声呵起守孝郎。
  柴呀柴,柴声呵,柴声呵起守丧郎。
  柴呀柴,柴声呵,柴声呵起鼓手郎。
  柴呀柴,柴声呵,柴声呵起少年郎。
  柴爿当鼓又代锣,身着衣衫随风拖。
  眼泪点点心头落,为祖做孝唱哀歌。
  柴爿敲起响连天,孝男孝女都没闲。
  候等功德做完满,把你葬在凤凰山。
  此舞无音乐伴奏,以击打柴爿为节奏,并配以自编自吟的哀歌颂词,情感真切,庄严肃穆。
  此外,畲族传统舞蹈还有流传泰顺彭溪的“钉鞋舞”。这舞有一个传说,是1978年泰顺县文化部门文化普查时得到的。大意是:早年,彭溪昌基一带畲村“蝎子精”作乱,畲民贫病交加,畲村死了不少人。畲民头人带领大家建盘王庙、塑盘王像,虔诚祭拜。盘王用钉鞋将蝎子精钉死在石壁上,村庄从此太平。于是畲家男女穿起钉鞋,跳钉鞋舞,欢庆胜利。前些年昌基村雷大妞、钟秀花、蓝金花等虽七八十岁了,还会跳。现村中年轻的李秋星、李细亩、李恩美已继承过来。
  畲族歌舞活动蓬勃发展。1980年举办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市文化馆、市民族处指导各地排练节目,参加省里会演。文成县的“喜迎亲”节目代表温州市代表队赴省演出。畲族演员雷仙梅、李聪南等一直演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苍南文化馆、泰顺文化馆创作的“山外来客”“喜娟”“回娘家”“矴丁步畲瑶”等节目,精彩动人,先后在鹿城音乐会、温州市音乐舞蹈节上获奖。
  1987年,省群艺馆、省民宗委组织施王伟等音乐舞蹈界行家40多人,省民宗委民族处处长朱军带队到苍南的凤阳、泰顺的司前等民族乡村采风,指导各地畲族音乐舞蹈节目创作、宣传普及。
  2010年后,每年的瓯越三月三畲族文化风情旅游节,都以畲族音乐舞蹈节目为主。在市、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下,畲山到处莺歌燕舞,尽情欢度节日。
  2011年,浙江艺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施王伟的《施王伟音乐文集》出版,其中就有多篇论述温州畲族音乐舞蹈的论文,从音乐创作、表演方法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
  2014年,泰顺县司前、竹里两民族乡镇聘请平阳畲族音乐人蓝永潇先生作指导,成立畲族歌舞音乐基地,培养年轻歌手,制作发行“畲歌专辑”碟片近10000张,受到畲族人民的喜爱与好评。
  书法
  解放前虽然温州畲民读书甚少,但不乏能写一手好字者。文成培头村钟必芩、乌田村雷福生、泰顺沙堤业儒钟砚耕等,经常为村人写对联、墓碑等,有不少行云流水的书法,散落民间。文成县原民族科科长钟旭光,培头呈山底老屋就保存有其父结婚时,钟必芩书写贴在正屋柱上的对联:“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绿倚凤凰,梧桐庭院。”刚正有力,人人赞叹。
  钟必芩写字还有一个有趣的插曲。一次他到县城大峃买盐,路过龙川,正巧有一书生为新屋写对联,围观者很多。他也挤进去观看,不小心碰着写对联书生的手肘。书生放下笔气呼呼责备:“你这人赶乱,你又不会写,若会写你来写!”钟必芩气不过,只轻轻回答:“对不起,我对你书法很中意,是来欣赏欣赏的,请勿怪。”这书生听着他是来“欣赏”的,反把笔塞到他手,说是坏了他的笔风,硬要他写,否则赔上两万纸钞(民国时纸币)。他无奈,接过毛笔,凝神落纸笔风像走龙飞凤,观众齐口赞妙。这书生自知书法不如他,落个没趣。此事在民间传为佳话。
  1980年后,少师毕业的教师,粉笔、钢笔、毛笔三笔字很过硬。1989年文成县委和鹤川书社联合举办“鹤川杯”钢笔书法比赛,获奖20人中就有畲族7人。文成的蓝青云,泰顺的蓝天晓、雷曾燕、雷文玖、雷朝程、钟维兴等书法功底深,多次参加市、县教师书法比赛并获得好评。
  书法功底最深者,要数温州市少数民族联谊会原会长、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回族人陈锡强。他在温州市艺术雕刻厂从事黄杨木雕20余年,其创作的《芙蓉国里尽朝晖》《友谊长城》《山鹰》等被选为出国展礼品;《牛郎织女》等作品入选《中国工艺品》一书,作品《荷花舞》《渔岛周末》获省优秀作品奖。
  此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曾任温州市工艺美术职称评委的回民杨奇明,中国硬笔书法艺术家协会会员、苍南回族青年书法家丁云真,苍南青年书法家李志根,洞头书法家郭永强均是温州少数民族书法界的佼佼者。
  少数民族书法界还有回族书法世家郭德宝一家,父亲郭祖金爱好书法,是民间书法行家。郭德宝本人凭着目观悟性,无师自通,1996年获得中国硬笔书法家的称号。尤其是其子郭廷坚能双手倒着写,自成体系,海外媒体称为“廷坚学派”。见第四章的“温州籍少数民族专家学者简介”。
  第五节 畲族语言
  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畲族长期居住在广东潮州凤凰山区,地势偏远,单族独居,少与外人杂居与交流,久而久之形成独特的方言,即畲语。明中期以后,畲族从凤凰山举族外迁,散居各地,与汉族杂居时,操用本地方言,就再也形不成单一且人人都会讲的语言了。因此,可以认为畲语是在凤凰山区内长久定居时形成的。
  畲语,又叫山哈语,是畲族主要特征之一。过去畲族人人都会讲,无论迁徙到哪里,都把它口耳相传给自己的子孙后辈。就是陌生的畲族人碰到一起,只要用畲语沟通,就认为是自家人,距离马上就拉近,显得特别亲切。敬茶递烟、吃饭留宿,如同一家人。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整族语言相通者,唯有畲族。因此说畲语是联系族人感情的纽带。
  改革开放后,社会城镇化进度加快,畲、汉交流加大加深,畲、汉杂居,许多畲族青年人已不会讲畲语,即使少数会讲者,也因普通话和当地方言的使用而走调,畲语面临失传的危险。为此,温州各县民宗部门纷纷采取措施抢救。在泰顺县民族中学、泰顺县职教中心、文成培头民族小学、苍南民族中学,都组织畲族学生开设第二课堂,聘请畲族非遗传承人雷君土、钟维禄、钟显楼等教畲语、畲族民歌、畲舞等,让畲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从娃娃抓起。
  特别是2013年,苍南县民族宗教局组织力量,编写《常用畲语简易教程》,分发民族乡镇学校,使之学有课本,为畲语传承创造了条件。
  畲族语言也受到各地方方言的影响,带有一些地方音腔,就是各县畲族中也有差异。需要尽量避免,以保持畲语的统一纯正性。
  下面举例一些本市常用的畲、汉族语音、意思加以对照。
  第六节 服饰 编织 印染
  服饰
  畲族的服装和妇女的头饰,是畲族除语言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过去尽管畲民生活困难,畲族夫妇都穿自己的服装,“保留自己的古装衫”。清同治《景宁县志》记载:“畲族妇女跷脚椎结,断竹为冠,裹以红布,布斑灿,饰如珠,珠累累,皆五色椒珠。”其实这个描述与景宁相毗邻的泰顺、文成畲乡也相符。畲家姑娘和妇女梳好妆,戴上头饰,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走在路上,如鹤立鸡群,吸引人的眼球,常有好奇者驻足观看。
  历史上曾有因畲族妇女穿戴民族服饰引起纷争的。清嘉庆年间,一次考试,平阳畲族考生来参考。汉族地主借口“畲女头戴布冠”,与本处女子不同,斥为异类,不让参考。但畲族考生不畏强权,坚持穿戴自己的服饰参考。
  衣着
  穿衣是畲族群众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解放前畲山生活贫困,衣着普遍困难。小孩数九寒天还常赤着脚。冬天围着“火炉塘”,或用火笼烘火御寒。农户普遍穿用自己种的苎麻纺成纱织就的土布制衣,极少棉衣。浙江省博物馆内有一展品,它是泰顺县章成乡柘面村雷仕岳的衣裤,1956年被收去办展览用。雷仕岳一辈子给地主当长工,身无分文,一件衣服补了又补,重达6斤,裤子5斤。
  温州市内各县以平阳南港一带畲民布织得最好,织的土布称“平阳布”,染成青色或黑色。因其牢固、耐磨又不易脏而广受欢迎。不但平阳本地穿用,1980年前还常有人拿到泰顺、文成一带畲村销售,或用货郎担挑来的棕衣、棕片等以物换物。村中富裕一点的家庭,以有一件“士林兰”洋布长衫为荣,逢年过节或到亲戚家做客、吃酒等才穿上它,再配上元宝牌圆口水鞋,很显体面风光。
  1984年,国家民委、商业部联合发文实行少数民族棉布、棉花赊销,规定每人20元以内,供应棉布70尺或六级絮棉3公斤。温州全市少数民族共计赊销棉布16.6万米,棉花1万多公斤。供应的品种有的确良、棉花及各种棉布。人口多的家庭,一户就达200来元,他们兴高采烈地挑着箩筐到供销社选购。这次棉布赊销极大地缓解了少数民族群众穿衣困难。
  2000年后,畲族群众的衣着也因经济状况好转而追求样式新鲜、时装化,与汉族一样尽情地打扮自己。
  男装 对襟衣,直筒裤,布料都为青色、蓝色苎麻棉布,由畲族妇女自织为主。男礼服称龙冠衫,为长衫。在长衫的下摆开衩处绣有祥云图案,走访亲戚和喜庆节日才穿,也以蓝色、青色为主。过去困难年代,男礼服绝非人人都有;即使富裕人家有者,也是做客毕,即脱下存放起来,显得十分珍贵。
  女装 畲族服装的代表,畲家姑娘妇女都有穿。大襟样式,布料以青色、黑色麻布、斜纹布居多。衣服上有两个显著标记:一是领口、袖口上绣着3寸宽、红绿两圈、半个方形的隅花纹。据说这是高辛帝赐给自己女儿三公主出嫁畲族始祖忠勇王时的金印标志。二是衣服右边襟沿有两条与上衣齐长、一寸宽、与袖口同花纹的红飘带,据传是高辛帝祝福女儿永远幸福平安的护身物。尤其是上衣胸片上的刺绣,图案精美,全部手工,有凤凰戏牡丹、十二生肖、八仙图等样式,再配以彩色流苏,又称凤凰装。一件嫁衣要1—3个月才能绣成,非常漂亮珍贵。现文成、泰顺一带畲村尚有几件嫁衣保存完好,但相关部门无论出多高的价钱,就是不肯卖。
  围腰
  畲族妇女喜系围腰。围腰用苎麻织成,蓝、白、黑相间,系上它可减少衣裤被弄脏,特别是冬天衣服单薄时有保暖作用,再者可扎成围兜,方便存放杂物。
  2005年以后,随着三月三畲族文化风情节的开展,已经淡出少数民族视野的畲族男、女服装开始升温,纷纷赶景宁或福鼎购买服装,在歌会、大型体育活动、民族工作会议和其他节庆日上穿出。在泰顺、文成等地常有畲家姑娘穿上漂亮的传统畲族嫁妆,采用传统方式举办婚礼。
  头饰
  过去,温州畲家妇女的头发常梳成凤凰髻。将头发拧成一把,盘在脑后,形成一个高高的发髻,系上红头绳或银花;前额留刘海,中间为八仙装束。未婚少女两髻夹两支银簪,订婚后取下一支,示已许人。
  1991年,笔者在左溪村发现雷氏当年做新娘出嫁时戴的凤冠:笄(畲语称gie),竹筒直径约5寸,长约7寸,内衬红布,两边各有10条小珠链,长过膝。末端各系一小银片,取十全十美之意。
  鞋子
  黑色布底平头鞋形式或圆头鞋形,上有一中脊,用几种颜色布料做成。前侧绣有凤凰图案,或绣瑞祥的花卉动物等。
  编织
  温州畲族乡村编织主要有竹编、秆编、线织、刺绣等。
  竹编
  畲村盛产毛竹,畲民用纤细的竹丝,编织出诸多小巧玲珑的日常生活用品。有篮、竹盒、箬笠、鸟笼、晒烟帘、火笼、米筛、缸盖等。
  线织
  编织的各式彩带,是畲族出嫁姑娘的随嫁必需品,以多者为荣,图案新颖的更受称道。彩带,有三条、五条织成的一般平带,有十一条、十三条、十五条等织成的花带和字带,可编织花卉、鸟兽、飞禽和文字的图案。文字图案有“五世其昌”“百年好合”“五谷丰登”“勤俭治家”等。编织彩带和字带,是测试畲家姑娘心灵手巧、本领高低的重要标志。
  纺织品
  用棉花加工成线、织成布,做成各式各样的衣、裤。苎麻织品,从苎到线到布,制成衣裤、蚊帐、手袋,都出于畲族妇女灵巧之手。
  刺绣
  在服装胸片襟边、袖口、领口、肚兜、项挂等处绣人物、花鸟、虫鱼、山水、风云等图案,色彩鲜艳,美观漂亮。妇女出嫁时戴的凤冠,穿的嫁衣胸片,其精美的制作,花色品种的搭配,更是妇女真本领的集中显示。
  秆编
  用麦秸秆、棕叶作原料。秆编有缸垫、椅垫、杯垫、床荐、秆屏、麦秆扇、棕榈扇、棕拍等。
  印染
  温州畲村民间印染主要有染色制作“夹花被”。以靛蓝之汁兑水作染料,把平阳当地自织的白粗土布,染成蓝白相间、有图形的布。相比原来的单色土粗布,既美观大方,成本又不高。明清时间,温州畲村十分喜爱,是女儿出嫁做被套和家庭必需品的首选。
  具体做法:印染时,用一组组雕刻有图案纹样的模板,图案通常选取吉祥的动物、牡丹花朵等。将白色土布紧紧夹住,浸入染缸中,染液渗透至模板空隙处的土布成蓝色;而花板夹住的部分,染液渗不进去,保持原来白色。到时取出清水洗尽,即成蓝白相间图案。且靛蓝耐久不褪色。
  第七节 畲族文化风情节庆活动
  爱唱山歌,是畲族的天性。过去尽管生活贫困,但畲家男女老幼农闲时还会举行演唱。瓯越三月三畲族文化风情节,是从民歌演唱会演变而成的。
  温州市畲族民间文学艺术交流会
  1984年,正值文成县敖里畲族乡新成立,中共温州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文化局、文联4个单位,联合举办“温州市畲族民间文学艺术交流会”,挖掘民间文学艺术,传承弘扬畲族文化。
  12月10日,第一届温州市民间文学艺术交流会在敖里畲族乡校举办。主要内容有畲歌对唱,歌舞演出;畲族文化论文交流,艺术展示等。泰顺、文成、苍南、平阳4个民族工作重点县畲族歌手穿着美丽的畲族服装参会,会期两天。市委统战部部长陈乾勋,宣传部部长潘忠禄,市文联、文化局,苍南、泰顺、平阳、文成、瑞安等民族工作重点县相关部门领导出席,畲汉各族观众近千人,规模大,反映好。并且规定今后每年由苍南、平阳、文成、泰顺四县轮流举办。
  1985年10月1日,第二届在泰顺县罗阳举行,陈乾勋等原班人马200多人参加。同时,举行畲族文化论文交流,泰顺一中张维德的《简析高皇歌的诗美崇高感》,泰顺仕阳中学钟金芳的《浅谈畲族民歌》等论文,获得与会者好评。当晚在人民广场举行“篝火晚会”,罗阳山城万人空巷,主席台周围屋顶上、窗门里都是攒动的人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只办两届就停止了。
  瓯越三月三畲族文化风情旅游节
  2005年,竹里畲族乡政府雷子亮、蓝剑光等组织举办“全县畲歌邀请赛”,全乡各乡镇均组队,参赛22个队,300多人。中断30多年的“三月三”活动再度启动。而后司前、竹里两畲乡每年轮流主办,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2010年,温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牵手泰顺、文成、苍南、平阳4县民族和旅游等部门,举全市之力共同举办“瓯越三月三畲族文化风情旅游节”。
  4月5日,首届节庆在泰顺司前、竹里举行。精彩的畲族歌舞表演、婚嫁民俗展示及焰火晚会等热闹非凡。乌饭宴2000多桌,2万余人共同参加。国家民委、省民宗委应邀派员出席,市内外及闽东、丽水等地畲、汉各族群众5万余人参加。尔后根据文成、苍南、平阳的顺序,轮流主办。到2015年已成功举办6届。规模之大,反映之好,前所未有,瓯越三月三畲族文化风情旅游节已成为温州市的一张黄金名片,对外展示畲族文化的主要载体。
  第八节 畲族民间文化爱好者
  温州市内少数民族收藏民歌本(含手抄本)较多,这些歌本的整理、编写者也是经常代表本县(市)外出唱畲歌的民间歌手。还有编写出版畲族文化书籍的民间畲族文化爱好者。主要有蓝天两、钟传枝、雷君土、雷声泰、雷敏、钟维禄、钟金莲、蓝朝罗、雷必贵、蓝梅英、蓝永潇等。现简介如下:
  蓝天两(1926-2006)续写《平阳畲族情况调查报告》,1926年6月生,畲族,平阳县青街畲族乡王神洞村人。
  1945年参加新四军,在泰兴战斗中英勇负伤。1950年5月从部队复员后调平阳县民政局从事民族工作,是温州第一位民族工作专职干部。
  1958年,参与中央民族学院施联朱教授率领的民族问题调查组在温州地区的调查工作,整理编写《浙江平阳县王神洞畲族情况调查》《浙江平阳县矾山公社革命斗争》两篇调查报告。
  2005年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钟传枝 修编家谱行家,泰顺县竹里畲族乡白岩村人,1935年生,1958年泰顺一中毕业后回家劳动。
  1995年,他去平阳县水头北港,向卢姓修谱先生学做家谱。后又向平阳多位修谱行家请教,学得基本技能。1996年,从自己上岱村蓝姓开始修谱,至今已为司前及景宁、文成、丽水等地畲、汉同胞修谱数十年,计50多部,入谱人数3万余人。至今虽已80多岁高龄,来找他修谱者多,仍笔耕不辍。
  他修家谱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兼带畲族历史考证。在为百丈林山钟姓做谱时,发现文成吴山、云和、松阳、丽水、遂昌许多小自然村的钟姓村民,皆与该支同源而未入谱。于是他多次前去调查考证,并劝导他们一起入谱,归宗认祖。由于他的用心、仔细,将散落各地的百丈林山钟姓全部归集一起,编写成一本大族谱,入谱2300余人,使该支成为全市畲族一大支系,深得他们好评。钟传枝被民间喻为“温州少数民族地区修谱一支笔”。
  雷君土 1946年10月生,泰顺县竹里畲族乡官坑村人。小学毕业,1965年任竹里乡中心校教师,后任校长。在祖父雷福堂、父亲雷金员喜欢唱民歌的影响下,从小喜爱唱歌。从1970年开始,收集不少畲族民歌本,又自己编写整理手抄本,计有畲歌万余首。
  劳动之余,组织村中喜爱民歌者学唱、传唱。2005年后协助乡里文化站举办赛歌会,全乡形成重视畲族文化的氛围。2010年被授予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先后被司前民族中学、泰顺职业教育中心、泰顺县文化馆聘请为校外教师,教唱畲族民歌,培育年轻歌手。平时还四处搜集、收藏畲族古老生产农具、生活用具、编织用品等,备展览展示之用。2013年与他人一起编写出版《泰顺畲族民歌选集》,2015年编印《泰顺山哈歌集》等。
  雷声泰 1938年3月生,泰顺县仕阳镇龟垟畲族村人,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第一批毕业生。先后任泰顺县第四中学、县民族中学校长等职。1998年退休后积极编写整理畲族民歌3000多首。经常参加县内外的畲歌演唱会。2008年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文化厅授予的“中国畲族民歌节优秀民歌手”荣誉称号。
  雷敏 1945年生,泰顺县龟湖镇长坝头村人,医师。从小喜爱畲族文化,工作之余搜集、整理畲族民歌。1984年和蓝俊(已故)、钟金芳等发起成立“仕阳畲族文化研究会”,任会长。编写刊物、分发宣传。举办较大规模的泰顺县首次歌会“仕阳畲族邀请赛”等活动,推动畲族歌会在民间的开展。1984年积极协助第一届、第二届“温州畲族民间文学艺术交流会”的举办。退休后致力于畲族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钟维禄 1948年生,文成县黄坦镇培头村人,初中文化,原培头畲族村党支部书记。
  他从小热爱畲族文化,收集整理畲族民歌本。2005年后积极组织开展畲族文化活动,培头村成为全县畲族文化的重点村。县、镇政府经常在培头举行三月三歌会,文成县轮值举办的几届“瓯越三月三畲族文化风情节”均以培头村队伍为主。2009年被授予浙江省首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2010年受聘为培头小学的校外教师,教畲歌畲语。2010年评为温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畲族文化研究会会员。
  2013年编写出版《畲语山歌》,收录文成畲族民歌3000首。
  钟金莲 文成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她任文成县人民政府民族科科长时,就重视畲族文化,先后主持编写、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文成畲族卷》《畲族民歌选》等文化书籍。具体参见第十二章有关介绍。
  蓝朝罗 1947年生,平阳县顺溪镇双田村人。杭州大学毕业,任平阳县人民政府民族科科长多年。重视畲族文化传播,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2007年退休后编写印刷《平阳县蓝氏志》《平阳县钟氏志》《平阳畲族》《平阳畲族民歌选》等文化书籍。
  雷必贵 苍南县政协原主席。任职期间十分重视畲族文化的发掘弘扬,到闽、浙各地调查考证,编写出版《苍南畲族的源流与分布》《苍南畲族习俗》《苍南畲族民歌》等书。具体参见第十二章有关介绍。
  蓝梅英 女,1950年生,苍南县凤阳畲族乡顶堡村人。在母亲的影响下,从小喜爱唱畲歌。经常为来苍南的外地客人献唱,还代表苍南歌手到外地演唱。她的演唱,音质好,感情丰富,是苍南民间歌手的代表。
  蓝永潇 1987年生,平阳县顺溪镇山头庵村人。从小受畲族文化的熏陶,有音乐天赋,爱唱畲歌。他在保持畲歌传统曲调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将流行歌曲的腔调唱法融入原生态畲族民歌中,使畲族文化多元化,与时俱进,丰富多彩,深得畲汉人民喜欢。2014年受聘司前畲族镇“凤凰畲歌队”当指导老师,培养出一批年轻歌手,取得好名气,中央及省、市、县电视台都作过报道。被喻为“畲歌王子”和畲歌新唱的领军人物。
  2015年,他推出“左溪村歌”,是温州畲族村第一首村歌。他创作并制作温州畲语歌曲专辑VCD碟片近10000张,创温州第一。
  第九节 文化设施
  图书馆、农家书屋
  2008年后,市内各民族乡镇均开始设立图书馆,民族村设农家书屋。到2015年,全市7个民族乡镇都有图书馆,青街、西坑、司前等地藏书量都达到2万册以上,还配有电子阅览室。有专人管理,每周除周一整理图书外,其他时间均日夜开放。西坑、司前两馆还与各自县图书馆联办,挂有分馆的牌子。司前的峰门社区图书馆辟有书法室,有教师教,学习者多。
  全市95%以上的民族村设有农家书屋,文成县培头,凤阳畲族乡凤楼,司前畲族镇左溪、司前、溪口等村藏书量较多,管理有序,正常开放。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占领农村阵地,减少黄、赌、毒等歪风邪气的侵袭。
  缺憾的是乡、镇和村的书架上,畲族文化的书籍十分稀少,与瓯越大地浓厚的畲族文化氛围不符,应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民族乡镇文化中心
  2010年10月西坑镇开工建设文化中心,称作文化体育中心大楼,总面积1700平方米,划分为图书阅览、民俗展示,及剪纸木偶等非遗项目专室,全镇文化、体育、艺术等活动开展有了活动场所。到2013年底,7个民族乡镇都建有文化中心并配备文化员,民族文化活动有人抓,有人管。
  民族文化广场
  2012年竹里畲族乡开工建设民族文化广场,内设两个相对称的高大鼓楼,还有喷泉水池、仿古戏台、100米宣传长廊等。2013年底建成,总造价420万元,是全市首个落成的民族文化广场,为对歌活动、举办瓯越三月三畲族文化风情节创造了条件。
  至2015年,全市民族乡镇共有5个乡镇文化广场、6个文化大楼、1个公园。村级有培头、左溪、堂基、九岱、王神洞、十五亩等10个。
  第十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06年以后,畲族民歌、畲族语言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摆上各级文化部门的议事日程。文化部门千方百计挖掘民间非遗项目,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并给传承人适当补助,发挥他们的作用,传授知识,培养年轻接班人,使各个非遗项目后继有人。
  2008年,浙江省文化厅发文认定泰顺雷子新(畲族民歌)等为第一批畲族文化传承人,2010年市文化局认定文成雷美秀(畲族民歌)为市级非遗传承人。到2015年底,省级认定2批,市级认定4批。全市共有畲族民歌、祭祖、编织等项目省、市级传承人27人。
  纵观温州畲族文化,从数量上讲,畲族文化的遗存是不少。但仔细分析,上述都是历史上祖辈流传下来的,解放以后新编、新写的极少或没有。据调查,解放后60多年来,温州的民宗、统战、宣传、文化等部门基本没有编写出版一本畲族或回族的书籍,温州民族乡镇文化书屋的书架,中小学图书馆、览阅室鲜有畲、回族的书籍。
  近些年,市内热爱畲族文化的苍南雷必贵,平阳蓝朝罗,文成钟金莲、钟维禄及泰顺钟炳文等,出版多部畲族文化书籍,摆上温州畲族乡镇、民族村、民族中小学的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架,为传承弘扬畲族文化发挥一定作用。但均是个人编写自费出版,孤军作战,势单力薄。
  弘扬传承畲族文化是广大畲族干部群众自己分内的事,只有人人有责任,有担当,自己动手,众人拾柴火焰高,温州畲族文化的大花园,才能鲜花盛开,姹紫嫣红。近年来温州出版的畲族文化书籍有:文成钟金莲的《畲族民歌选》《民间三集成·畲族卷》,钟维禄的《畲语山歌》,苍南雷必贵的《苍南畲族的源流与分布》《苍南畲族习俗》《苍南畲族民歌选》;泰顺钟炳文的《畲族文化泰顺探秘》(第1版、第2版)《浙江畲族调查》等。
  第十一节 回民文化生活
  温州回民文化生活丰富1980年前,苍南县霞关库下、桥墩后隆一带的回族中,小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就很高,学生成绩优秀,在温州市都名列前茅。
  1990年,回民聚居的瓯海泊岙、苍南桥墩等地建立回民活动中心,设立活动室、宣传栏等,经常开展活动。洞头寮顶回族村建立一支50多人的大妈腰鼓队,既锻炼身体,还经常参加洞头的文化活动,是洞头城里一道美丽风景。
  组织回民管理小组 1985年后,各地都组织了回民管理小组。丁姓回民的负责人丁学观、郭姓回民的负责人郭永强等,热情为回民排忧解难,服务社会,均得大家的好评。
  《温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成就图册》2010年,是温州丁姓回民恢复民族成分30周年。丁姓组织人员编写《温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成就图册——庆祝温州少数民族(丁姓)三十周年发展成就》一书,从领导关怀、历史渊源、荣誉业绩、经济发展、文体活动、新农村建设等7个方面,系统总结、展示温州丁姓回民取得的重大成绩,是一本宝贵的史料。
  2010年11月,温州市少数民族联谊会牵头,在苍南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丁姓回民恢复民族成分30周年”庆祝大会,温州市统战、民宗等部门,苍南县4套班子领导,各县(市、区)民宗部门、联谊会和回民代表300多人参加,接待热情,影响大。
  此外,温州回民在雕刻、书法、艺术等方面人才济济。市少数民族联谊会首任会长陈锡强的雕刻,郭德宝家族及洞头郭永强等的书法,在温州市名气很大。教育界、卫生界高级知识分子比例很高(详见第四、六章)。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温州少数民族》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温州52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包括:源流与分布、革命斗争、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族习俗、民族事务管理、城市民族工作、政府扶持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