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重教助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2168
颗粒名称: 第八节 重教助学
分类号: F812.755
页数: 3
页码: 106-1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温州少数民族重教助学的情况。其中包括领导重视民族教育、减免中小学生学杂费、社会各界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手拉手·爱我中华”少数民族学生夏令营活动等。
关键词: 温州 少数民族 重教助学

内容

领导重视民族教育 史料记载,1955年文成县县长吴高谈,到培头小学跟班听课一个星期。亲自辅导老师备课,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整理出该校优秀学生的作文本、大字本作为范本,拿到文成县小学公开展出,激发培头及全县教师的教学热情、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当年该校30名毕业生,语文、数学总评成绩89分,全部考取文成中学和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录取率全县第一。
  1986年,泰顺县民族中学成立后,温州市市长卢声亮到校视察,并题写“泰顺县民族中学”的校牌。苍南民族中学成立后,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也为该校题写校牌;全国政协民委副主任洛布桑题写“团结、勤奋、追求、奉献”校训;全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家时乐蒙为校歌谱曲。
  1998年后,省、市人民政府的扶持优惠文件强调民族教育是扶持重点。省、市的统战、民宗部门领导更是重视民族教育事业,到温州检查指导民族工作时,常要到民族中小学调研,省民宗委分管民族工作的副主任李绍瑛多次到泰顺民中、苍南民中指导工作。2001年省民宗委主任宋云祥、市民宗局局长蓝升广也先后到泰顺民中和苍南民中考察。尔后历任的省、市民宗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把民族教育作为重点之一,像抓经济一样,采用两手硬的方式,抓紧抓好。
  市、县民族部门更是把支持民族教育作为民族工作的重点,从1980年开始,每年把民族经费的三分之一用于教育,修建校舍,购买图书仪器,贫困生补助等。2004年市教育基金会拨款30万元,给苍南、泰顺两所民中少数民族困难学生,每生每年500元,共100名,连续3年。2006年的28号文件进一步指出:“泰顺、文成、苍南、平阳4个重点县的教育基金中,每年要安排10%以上帮助民族乡镇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至2015年,民族部门用在民族教育方面的经费约2000万元,是民族经费的第二大支出项目。
  减免中小学生学杂费
  市内各民族工作重点县从1998年开始,县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补助少数民族学生学杂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小学生每学年70元,由民族部门调查、统计,与教育局、财政局联合发文下达,并由各乡镇希望工程联络员负责发放到校到人,保证专款专用。2002年后又扩大到初中生和高中生。初中生每学年120元,高中生800元。以泰顺县为例,1999—2003年,共有少数民族小学生8183人次,学杂费补助573050元;初中生1103人次,补助132360元;高中生110人次,补助88000元。这些措施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极大提高,不会因为经济困难中途辍学。
  2014年,泰顺县委又出台泰委〔2014〕65号文件,继续对少数民族高中生“学杂费减半收取,所减免部分费用由县财政给予补足”。以泰顺县为例,2014年全县高中生235人,学杂费减免重点高中为1200元,普通高中800元,共计18万元。据了解,市内其他县也有此优惠,每年约需国家财政补助近80余万元。
  此外,市民宗局从2008年开始,从有限的民族经费中划出一部分,对各县(市、区)贫困的高中生每年给予1000元补助,每年120人,到2015年补助近1000人次,补助金额近100万元。
  社会各界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学生
  2001年,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车队队长蓝道旺,牵线开发区内特福隆阀门、成宝电缆、联通家具等企业老板及开发区团委,扶贫结对泰顺蓝晶晶、雷蕾等贫困生、单亲学子30多人。大专每生每年3000—6000元,小学600—1000元不等,连续十几年,共资助近100多万元,帮助近100人完成学业。
  2013年7月,温州叶康松慈善基金会发起温州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圆梦工程”,各县民宗局干部配合挨家挨户调查、筛选有培养前途、家庭困难的学生。资助泰顺蓝顺英、雷嘉靖等100名少数民族高中、大学生,每生每年3000元,连续3年,共计100万元。
  2014年春节和2015年暑假,温州叶康松慈善基金会还组织春节联欢和“杭甬快乐行夏令营”,请温州市全国人大代表王雪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泰顺县左溪村支书蓝学许开讲座,并组织到杭州、宁波等地参观游览等活动,促进受资助学生之间的沟通融合,增进了解,开阔眼界,也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2011年开始,正泰集团每年出资10万元,连续三年,计30万元。用于奖励在温州中学就读品学兼优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到2015年,有200余人获益。
  “手拉手·爱我中华”少数民族学生夏令营活动
  这是团市委、市少年宫支持民族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2010年开始,共青团温州市委、市少年宫、市民宗局联合主办。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包括鹿城等区、市外来少数民族民工子弟4—6年级学生,每年一次,42—45人的规模,其中文、泰等重点县各6人左右,鹿城等区、市2—3人。时间3—5天,市少年宫3名辅导教师带队。各重点县1名教师随队,市民宗局、团市委各一名领导任营长,一营共计50余人。
  夏令营的主题“手拉手·爱我中华”,也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小小营员通过参观学习和共同生活,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小树立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团结、人人和谐的意识。
  夏令营活动每年一次,到2015年共举办6届,先后前往上海、杭州、宁波、绍兴等多地,参观科技馆、天文馆、博物馆、少儿发展中心社会体验馆等,参观人数300余人。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温州少数民族》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温州52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包括:源流与分布、革命斗争、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族习俗、民族事务管理、城市民族工作、政府扶持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