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畲族源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211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畲族源流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4
页码: 001-0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温州少数民族畲族源流的情况。其中包括蓝姓、雷姓、钟姓、李姓、吴姓、罗姓等。
关键词: 温州市 少数民族 畲族源流

内容

畲族是温州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世居民族,历史悠久。史载:明洪武年间,畲民开始从广东迁居福建、浙江等地;明弘治十三年(1500),雷玉公从云和三都迁平阳莒溪十八家(今苍南县莒溪镇上村),是为温州畲族之始。据统计,截至2011年5月,全市畲族户籍人口80096人,以蓝、雷、钟、李、吴、罗姓为主。
  一、蓝姓
  1.文成敖里江山江下寮支族
  始祖蓝百二十七郎于明天启辛酉年(1621),从福州府侯官县平址坑迁青田县外八都八源石林坑(敖里双田斜林),数年后定居江山村江下寮。
  排行:
  意、法、云、得、国、胜、有、振、景、承、元。
  新增排行:
  朝、升、俊、彦、秀,家、挺、英、才、贤,
  建、立、长、春、日,永、为、庆、禄、天。
  该支已繁衍到“英”字辈,计19世。
  分布:江下寮、余山、里阳、双桂双垟包等地。
  分支(一)平阳山门王庄蓝法春支系 先祖蓝法春公于明中期从福州府侯官县平址坑迁来。
  分布:山门镇王庄、顺溪朱山等地。
  分支(二)泰顺柳峰高场蓝可津支系 蓝可津公于清康熙戊子年(1708),从福鼎浮柳垟迁到泰顺柳峰高场定居。
  该支今已繁衍到“秀”字辈,计16世。
  分布:雪溪柳溪唐众山、上排村垟尾、西旸横路等,有400多人。
  分支(三)苍南莒溪黄土百步岭蓝元立支系 先祖蓝元立公于清晚期从平阳县顺溪朱山迁来。
  分布:凤阳乡陈家湾、鹤顶山、姚头岗,岱岭乡内龙下、庵后、坑门岭、牛皮岭、云遮,赤溪镇流歧岙龙根,莒溪镇水碓头,桥墩镇罗洋山岚等。
  宗祠在福鼎市桐城镇浮柳垟。
  2.苍南蒲门德泰、德候、德顺兄弟支族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先祖德泰、德候、德顺与堂兄弟德厚、德序(均为朝聘后裔)从罗源迁到平阳蒲门(今苍南县蒲城甘溪岚下)。
  排行:
  朝、宗、德、建,永、国、胜、文,
  士、孔、子、明,茂、景、清、春。
  新增排行:
  承、家、宜、孝、敬,保、世、贵、纯、长。
  分布:岱岭乡小岭下、福掌、坑门岭、坑门横浚、坑门大岗、大路边、云遮五亩、大岭内岙头、庵后、朗腰、宫后、斗湾、龙凤岭脚,赤溪镇三步擂、官岙晒谷场、流歧岙,渔寮乡后曹,矾山镇岭家山、詹家坑,凤阳乡顶保,莒溪镇郑家山,灵溪镇象源内五亩田灯笼坑等地。
  分支(一)泰顺仕阳桥底蓝胜懋支系 蓝胜懋公于清康熙年间从平阳马站迁入仕阳桥底定居。
  今已繁衍到“宜”字辈,计19世。
  分布:仕阳桥底一带。
  分支(二) 平阳青街九岱仪山蓝久裕支系 清初先祖蓝久裕从平阳蒲门迁九岱仪山。
  分布:青街九岱、马家垟等地。
  宗祠 在福鼎市佳阳双华垟村。
  3.苍南莒溪垟尾蓝种寿、蓝玉桂支族
  明崇祯年间,先祖蓝种寿与侄子玉桂从罗源县大坝头(今起步镇黄家湾坝头)迁平阳莒溪垟尾(苍南县莒溪镇溪东村垟尾)。
  排行:
  昆、宝、立、良、田、种、玉,
  士、元、有、永、朝、同(孔)、昌。
  新增排行:
  宗、茂、享、德,天、锡、大、盛,
  文、章、华、国,奕、世、芳、荣,
  均、平、受、祜,克、振、家、声,
  诗、书、忠、孝,传、至、云、祁。
  该支从“种”字辈已繁衍到“章”字辈,计19世。
  分布:莒溪镇垟尾、半岭炉、柯岭头、直坑、岙下梅人贡、马蹄湾、大榴,桥墩镇大源坝、山岚,凤阳畲族乡顶堡、岭边,藻溪镇挺南大坑内,南宋镇南宋垟岭头,观美镇华阳牛角湾、马家垟古台下,腾垟乡后坑、半天岗,赤溪镇南岙崩山、三步擂三十亩隔,凤池乡东岙岭边,岱岭畲族乡福掌,括山乡杨家坑、马站镇峰门大坑内。
  分支(一)平阳青街王神洞支系 明崇祯年间先祖种松迁平阳青街王神洞村。
  分布:王神洞、闹村东湾、顺溪山头庵、李岙、凤岭脚、北山、熊岭、大峨等。
  分支(二)文成周山周坑蓝元曜、元旺、元福、元照兄弟支系 蓝昆冈公后裔元曜四兄弟于清康熙年间,从平阳王神洞迁到文成金垟九龙井(周坑)。
  分布:周坑、水坑等地。
  分支(三)泰顺新浦黄山蓝有盛支系蓝有盛公于清初,从平阳县闹村迁到泰顺库村黄山定居。
  分布:仕阳龟垟岭、莲花湾、坑源底,秀涧下村,雅阳漈头等,有780余人。
  该支是温州市内畲族迁徙较早、分布较广、人口较多的大支系,有4000余人。
  宗祠清道光辛丑年(1841),在莒溪垟尾建宗祠,1989年重建。另在文成周坑、平阳闹村等地也建有宗祠。
  4.泰顺司前鳌岭(石盂坑)蓝一凤支族
  蓝一凤公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从景宁县四格驮磨庵(今澄照乡金坵村),迁到泰顺石盂坑(今竹里徐坑白鹤渡水库大坝边),数年后定居鳌岭(司前牛牯岭)。
  排行:
  法、一、百、君、有,玉、春、奇、朝、纲(光),
  传、家、崇(宗)、礼、义,万、世、守、忠、良。
  该支今已繁衍到“世”字辈,计17世。
  分布:司前牛牯岭,仕阳翁地芭蕉垅、石竹后,罗阳察溪四斗、江家山,泗溪沈山,百丈潘庄、周山,东溪半岭、官垟众垟底、陈垟山头仔等地。
  外迁有建德市大慈岩镇双泉村蓝成富等150人、福建建瓯市东游镇安国寺蓝振设等150余人。
  该支在泰顺县分布在32个村,到2015年底,约有3200人。是泰顺县人数最多的一支。
  宗祠2000年,以蓝传银、蓝振城等为首,在泰顺县官垟半岭仔建有宗祠一座,3开间。2011年蓝家玉等为首,在原址扩建成5开间,并建有广场,用作三魁片畲族文化礼堂。
  2012年该支在仕阳石竹后也建有宗祠。
  5.苍南昌禅岙口蓝东升支族
  蓝东升公于清顺治六年(1649)迁到苍南观美马家垟,不久再迁昌禅岙口。
  排行:
  学、玉、朝、宗、久,东、有、应、世、文,
  士、孔、子、鸣,茂、景、清、春。
  新增排行:
  仁、智、礼、义,尚、可、传、芳,
  安、邦、镇、国,瑞、扬、正、忠。
  分布:昌禅乡岙口,藻溪镇吴家园、小垟心旗杆岗,南宋镇垟头顶、墓岗,凤阳畲族乡坑边、崩山,括山乡三岗内等地。
  宗祠在苍南昌禅乡兴昌村岙口。
  6.苍南莒溪乌岩内蓝姓(联合)支族
  该支始祖蓝意必公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从罗源大坝头迁平阳朝阳凤池李家山。后于民国甲寅年(1914)由平阳闹村马湾上万支派、莒溪柯岭朝显支派、腾垟北山元友支派和南宋垟头子孝支派联谱而成。1948年又将凤池支派联并,合成一族,重颁行第。
  原各支排行:
  腾垟王湾支派:
  朝、子、士、长, 有、帝、明、昌,
  逢、宗、振、作,祖、得、齐、良。
  闹村马湾支派:
  上、元、文、天,子、帝、明、昌,
  逢、宗、振、作,允、得、齐、良。
  腾垟北山支派:
  朝、元、士、必,奇、帝、明、昌,
  逢、宗、振、作, 允、得、齐、良。
  凤池岭兜支派:
  华、明、敬、启,子、必、有、昌,
  盛、进、文、江,允、得、齐、良。
  合并后新颁排行:
  允、得、齐、良,兴、邦、治、国,
  家、声、显、扬,祥、开、广、大,
  奕、世、传、芳。
  分布:腾垟乡王湾、王湾隔、横路、双港坑、北山、石虎,昌禅乡柘头、叮咚岭脚,莒溪镇江兴坑、大榴、柯岭头、柯岭香菇寮、南山、跳凉顶、马蹄湾、黄土岭脚,凤池乡岭兜、东岙岭边,括山乡杨家坑(尤家坑),赤溪镇三步擂三十亩隔,观美镇马家垟小山后,桥墩镇黄坛横墙白莲堂,南宋镇石门岭等地。
  分支泰顺司前下库蓝敬祝支系(凤池岭兜)蓝敬祝公于清康熙年间,从平阳黄山头迁到泰顺仕阳沙丘,数年后移居司前村下库。
  该支今已繁衍到“齐”字辈,计15世。
  分布:司前畲族镇下库、左溪芭蕉塆、仙池、里光石坑源,仕阳镇赵垟塘后,筱村镇北坑天分田,罗阳镇黄沙坑、马头岗竹坑,峰文乡牛塘湾等地,有280余人。
  宗祠在苍南莒溪垟尾乌岩内。
  7.文成周山水坑蓝久初支族
  先祖蓝久初公于清顺治年间迁来。
  排行:
  文、荣、世、大, 士、成、德、宗,
  安、天、朝、永, 国、高、子、周。
  新增排行:
  承、继、芳、声、庆、昌。
  分布:东背乌岩、三步擂下窑、水坑半岭等地。
  分支苍南莒溪天井岙蓝成喜支系 先祖蓝成喜与子德富于清中期从文成县周山水坑迁来。
  分布:莒溪镇柳垟坪、天井垟岙下、天井垟内岭(枫树岭)、直坑烂窑灶、黄狗盘窝大路下,桥墩镇大坪麂洞。
  宗祠在周山水坑石壁头。
  8.苍南岱岭坑门蓝世贤支族
  该支属平阳县朝阳凤池李家山蓝意必之后,另立新谱而成支族。先祖蓝世贤于清初从李家山迁岱岭坑门。
  排行:
  意、千、万、华,应、世、廷、子,
  有、光、鸣、政。
  清光绪三十年(1904)修谱时,新增排行:
  昌、盛、朝、瑞, 景、星、庆、云,
  传、家、孝、友, 敦、厚、维、伦。
  该支今已繁衍到“瑞”字辈,计16世。
  分布:岱岭畲族乡牛皮岭、包坑、坑门岭、桐仔垵、横浚、坑门内湾,南宋镇大园,中墩乡王家山,观美镇华阳后家井、钟鼓。
  分支文成富岙石竹寮蓝应钦支系
  先祖蓝应钦公于清初从桃树(二源)迁居富岙石竹寮。
  该支今已繁衍到“瑞”字辈。
  分布:三源高村,富岙叶处、大垄头等地。
  宗祠在岱岭畲族乡大厝基村坑门。
  9.泰顺竹里黄泥岱蓝士丰、士盛兄弟支族
  蓝士丰、蓝士盛两兄弟于清康熙初年,从景宁县四格驮磨庵迁到竹里梅花垟矴步头,不久移迁上岱。
  排行:
  进、发、元、文、世,子、门、正、承、传,
  永、秀、维、奇、启,振、家、廷、春、有。
  该支今已繁衍到“秀”字辈,计12世。
  分布:司前畲族镇左溪、水圳头、红岩际,竹里畲族乡水碓垟、官坑、白岩等。该支今有800余人,属泰顺县内较大支系之一。
  10.泰顺仙稔下稔蓝明清、蓝明裕支族
  蓝明清、蓝明裕公于清康熙年间,从景宁县张春暮垟湖大洋岗迁到泰顺仙稔
  乡下稔垟头居住。
  排行:
  明、光、元、士、诚,朝、廷、启、正、道(先),
  家、国、庆、大、有,维、世、永、克、昌,
  群、英、咸、蔚、发,济、美、颂、升、平。
  该支今已繁衍到“庆”字辈,计13世。
  分布:仙稔锅灶后、木亭后、竹家山,岭北三角坵,福建省寿宁县坑底乡牛栏岗等地,约800人。
  11.泰顺百丈南坑垟陈宅蓝开祥支族
  蓝开祥公于清康熙丁亥年(1707),从景宁县桃源迁至泰顺溪口黄泥垄,后转迁百丈镇南坑垟陈宅定居,至今300余年。
  排行:
  开、士、世、有、明,子、朝、家、道、成,
  忠、良、传、万、昔,积、善、庆、思、荣。
  该支今已繁衍到“万”字辈,计14世。
  分布:罗阳镇爱民路口、白溪,百丈镇南坑垟等地,约260人。
  宗祠清末在陈宅建有木结构宗祠,三开间,为原泰顺最好的宗祠,毁于2006年,现仅存门楼和围墙。2012年在原址上重建。
  12.泰顺仙稔园台角蓝光孙支族
  蓝光孙公于清中期,从司前鳌岭迁到仙稔乡园台角垟章山。
  排行:
  林、光、起、茂、发,永、绍、大、家、昌,
  一、宗、崇、圣、典,百、代、传、忠、良。
  该支从“光”字辈已繁衍到“一”字辈,计10世。
  分布:仙稔乡柿树垄、小垟张,罗阳镇江家山拦龙湾,百丈镇周山等,有300余人。
  13.泰顺洪口沙坑蓝金发支族
  蓝金发公于清道光七年(1827)从泰顺新浦阳山鸡公垅迁到洪口沙坑大树湾(百丈镇建民村)居住。
  排行:
  积、玉、聚、金,家、世、荣、昌,
  宗、诗、礼、庆,繁、衍、万、年。
  该支从“金”字辈已繁衍到“庆”字辈,计9世。
  分布:百丈镇建民、杜山岗,罗阳镇桥头湾等,有120余人。
  14.泰顺官垟半岭仔蓝永开支族
  蓝永开公于清乾隆年间从云和县雾溪,迁到官垟半岭仔定居。
  排行:
  永、承、国、恩,长、振、家、庆,
  调、宣、安、常,学、贤、世、泽。
  该支今已繁衍到“调”字辈,计9世。
  分布:筱村镇岙头,三魁镇战州坑底、半岭仔,有400余人。
  15.泰顺垟溪大山蓝荣魁、荣瑞兄弟支族
  蓝荣魁、蓝荣瑞两兄弟于清乾隆庚申年(1740),从福安县七都六峰聚仙岗迁到泰顺垟溪乡大山村定居,至今270多年。
  排行:
  伟、荣、国、均、庆,四(日)、应、家、长、昌,
  瑞、秀、光、奕、载,英、奇、启、万、帮。
  该支今已繁衍到“秀”字辈,计12世。
  分布:大山,洲岭乡梨坪,罗阳镇葡萄园路等地,有200多人。
  宗祠2005年建在大山村。
  16.泰顺仕阳桥底蓝陈郎、陈日兄弟支族
  蓝陈郎、蓝陈日两兄弟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从福安县穆阳泰岩村迁到泰顺章成董庄山头仔,数年后迁至仕阳桥底井头垟。
  排行:
  士、得、君、明、良,邦、家、圣、瑞、光,
  天、朝、崇、正、道,永、世、克、全、昌。
  该支今已繁衍到“崇”字辈,计13世。
  分布:仕阳桥底,万排上排坑下,泗溪半溪外岭头,筱村朝天马等地。
  17.泰顺司前左溪横路蓝玉支族
  蓝玉公于清嘉庆初年,由景宁驮磨庵迁到左溪阳畲暂居,不久后迁到左溪横路定居。
  排行:
  忠、厚、立、家、久, 福、寿、庆、有、余,
  文、学、荣、祖、宗, 子、孙、百、世、昌。
  分布:碑排苏北祭大辽、石门洞等,计百余人口。
  18.泰顺里光上扒寮蓝春旺支族
  蓝春旺公于清康熙初年,从景宁油田垟先迁景宁东坑,其后裔于清同治初年迁里光上扒寮定居。
  排行:
  春、其、圣、茂、玉,乾、启、文、明、道,
  积、德、宽、仁、义,家、传、乃、盛、昌。
  该支今已繁衍到“德”字辈。
  分布:司前、里光等地。
  19.文成西坑前垟上堂蓝非应支族
  蓝非应公于清顺治八年(1651)从云和县洋源迁来。
  排行:
  配、应、日、月,光、明、文、天,
  德、成、国、根,孔、满、有、再,
  长、久、榜、春,京、新、安、雨。
  分布:西坑前垟、上堂等地。外迁有景宁东坑蛤蟆垟、吴山等地。
  20.苍南矾山埔坪蓝茂上支族
  先祖蓝茂上公于清雍正三年(1725)随表叔来到平阳县屿星(今苍南县观美华阳),以种靛蓝为生。不久移居温州小龟岭(今苍南矾山埔坪)创基立业。后裔人数不多,没有修谱建祠。有的外迁福鼎等地,现仅存数户,并于近年迁到灵溪镇。
  二、雷姓
  1.苍南莒溪十八家雷玉支族
  始祖雷江明时自福建连江迁居云和三都。其子雷玉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自云和转迁平阳桥墩莒溪十八家(今苍南县莒溪镇上村)。该支是入迁温州最早的畲族。距今已有517年,子孙繁衍19世。
  排行:
  始、奉、启、文、周,世、宗、子、胜、成,
  士、永、元、德、本,明、昌、绍、义、仁,
  廷、开、延、富、贵,家、邦、有、吉、全,
  清、和、云、锦、秀,瑞、兆、信、荣、华,
  广、福、积、善、利,泽、远、满、宇、宏。
  分布:莒溪岙下梅人贡、天井枫树岭、扫箕下,华阳牛角湾水尾,赤溪镇三步擂等处。
  分支(一)文成县旁边垟支系 清初从莒溪迁来。
  分布:上坑、金岩、陈庄底庄、水牛坵、茅寮、周山垟、徐山、占里、余山、周坑、培下、乌田。
  分支(二)瑞安东岩民族村雷士田支系 先祖雷士田公于清乾隆年间由文成周山上钟村迁来。
  分布:该支大部分在东岩乡民族村,零星少量散居乡内周边村。
  分支(三)泰顺包垟新路雷成松支系 雷成松公于清道光年间,由文成县富岙乡驮岙村迁到新浦乡南峤阳山、包垟新路村。
  今已繁衍到“昌”字辈。
  分布:罗阳桃花园,新浦阳山等地,有180多人。
  分支(四) 平阳南雁垟心雷文峰支系先祖雷文峰公从文成县双桂垟山迁来。
  分布:南雁镇前山垟心,山门镇塘湾、维新乡大垄等地。
  宗祠在文成县双桂乡垟山桐油垄。
  2.平阳闹村西山下李岙雷明海支族
  始祖雷明海公于明嘉靖庚申年(1560)从罗源迁平阳县闹村西山下(即凤岭脚)居住。
  排行:
  明、口、口、朝、口,应、青、圣、元、宗,
  汉、赵、子、文、开,大、步、瑞、必、振,
  家、声、永、其、昌。
  该支今已繁衍到“瑞”字辈,计18世。
  在平阳县分布:西山下李岙、花草岗。 分支(一)泰顺西旸下官村雷元世支系 雷元世公于清康熙壬子年(1672)从平阳闹村迁来,经石马下、大安花坪头、三魁坑门底等,于雍正元年(1723)定居官村(官仓)。
  今已繁衍到“步”字辈,计17世。
  分布:筱村章前垟、彭溪富垟二湖等地,有250余人。
  分支(二)苍南莒溪郑家山(内垟牛头浚)雷圣宣支系 清乾隆乙卯年(1795)先祖雷圣宣公从平阳县闹村迁来。
  分布:莒溪镇郑家山牛头浚、垟尾石壁头、垟尾高山、柳垟坪、矴埠大湾、岙下大杉地,桥墩镇隔内蕉坑、白石下、四亩、湾坑头、南宋镇石门岭,赤溪镇三步擂大坑内、流歧岙顶寮,岱岭畲族乡白岩头、福掌、扬府岚,凤阳畲族乡交椅环、顶堡崩山,灵溪镇凤岙浦口,腾垟乡王湾隔,马站镇峰门大坑内等地。
  分支(三)文成周山上坑水坑雷朝溪支系 清顺治年间雷朝溪公从平阳县花草岗迁来。
  今已繁衍到“必”字辈,计19世。
  分布:周垟大岭、周家山,双桂寨下、石良坑、花地、长垄、南山岗等。
  宗祠 1943年建于闹村凤岭脚,1995年重建。
  3.苍南桥墩黄坛口枫树湾雷永祥支族
  明万历八年(1580)始祖雷永祥偕子孙等从罗源大坝头(今霍口乡)迁到平阳县桥墩黄坛口柳庄(今属苍南)居住。
  排行:
  忠、孝、传、家、法,诗、礼、启、后、昆,
  永、仰、明、凤、光,起、孔、世、可、文,
  国、宗、天、必、顺,朝、正、日、昌、新,
  一、淑、乃、恒、进,万、盛、锡、其、源。
  荣、华、逢、瑞、庆,富、贵、尚、阳、春。
  志、大、学、昔、孟,克、守、惟、由、仁。
  该支从“永”字辈已繁衍到“新”字辈,计20世。属温州畲族最大支系之一。
  分布:莒溪镇枫树岭、扫箕厂、梅人岗、柯岭头、枫树头、柯岭岭边、半岭炉、大榴、乌岩内、下塘、古楼垟、老虎尾、南山、黄土百步岭、柳垟坪山脚,腾垟乡王湾隔、后坑,桥墩镇矴埠樟坑大岗头、矴埠打石岭、下垟水碓头、柳庄,凤阳畲族乡仓头、顶堡后坑、章家山、卅亩、校椅坟,岱岭畲族乡包坑、小岭、云遮、福掌,观美镇华阳蕉坑,五凤乡黎阳,矾山镇岭家山(阮家山),中墩乡中岗,昌禅乡中岙祠堂边,马站镇利垟、马站大坑内等地。
  分支(一) 平阳青街章山雷明萼支系 先祖雷明萼公于顺治八年(1651)从苍南桥墩黄坛口迁平阳青街睦源章山。
  分布:青街畲族乡一带。
  外迁:福鼎柳垟坪、福鼎秦屿虎头岗、野溪后岗头。
  分支(二) 泰顺司前筱条雷光久支系 雷光久公于清康熙甲寅年(1674),从平阳县青街章山迁来。
  该支从“光”字辈已繁衍到“日”字辈,计14世。
  分布:司前畲族镇筱条、左溪赤坦、叶山辽,仙稔书院,碑排张坑下,松垟乾头仔,雅阳吴家墩下坪院、承天为当,筱村北坑东家宅等。
  该支也是泰顺县畲族较大支系之一,到2015年底共800余人。
  分支(三)文成双桂乡陈岙雷起生支系 清光绪时雷起生公从苍南黄坛口迁至双桂陈岙。
  该支从“起”字辈已繁衍到“正”字辈,计12世。
  分布:陈岙驮岭、周山周条垟等。
  宗祠在平阳县青街畲族乡睦源章山村,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是温州市内为数不多的老宗祠,近年多次重修,雄伟壮观。
  4.平阳青街九岱黄家坑雷法罡支族
  始祖雷法罡于明天启五年(1625),从福鼎白琳镇牛埕下迁至青街黄家坑居住。
  排行:
  振、廷、日、德,玉、世、文、宗。
  新增排行:
  仲、朝、维、君、子,盛、衍、大、荣、昌,
  运、会、诗、书、继,芳、名、道、学、长。
  该支今已繁衍到“昌”字辈,计18世。
  分布:青街黄家坑、闹村新庵、昆阳殿后、朝阳溪边等地。
  分支(一)泰顺彭溪玉塔雷世贵(下厝)支系 雷世贵公于清顺治年间,从平阳县青街白岩迁泰顺雅阳莲头金狮垟,数年后转迁玉塔下厝居住。
  该支今已繁衍到“昌”字辈,计18世。
  分布:玉塔下厝、雅阳梅林等,约300人。
  分支(二)文成上林乡青坑雷日清支系 清乾隆时,雷日清公从平阳青街迁到瑞安50都青坑(文成上林乡青坑)
  该支今已繁衍到“昌”字辈,计18世。
  分布:青坑,周壤乡外南,李林乡方岩、稻桶岩、白岩头等村。
  分支(三) 瑞安驮庵村雷朝明支系 始祖雷朝明公于清道光三年(1823)从文成县上林乡青坑村迁到瑞安县东岩乡驮庵村。
  该支从“朝”字辈已繁衍到“运”字辈,计10世。
  分布:东岩乡驮庵、民族许山等地,有220余人。
  分支(四)苍南莒溪天井垟枫树岭雷维喜支系 清道光甲辰年(1844),始祖雷维喜公迁此定居。
  分布:莒溪镇垟尾牛皮潭、王洞、漈头、高垅口、郑家山、柳垟坪、枫树岭,桥墩镇黄坛蕉坑、小沿口、小沿内、九亩埔、矴埠樟坑内,下垟乡九亩、蛇仔穴(军田垅头)、东坑,观美镇华垟十字路后家井,五凤乡小垟外垟,岱岭乡福掌、坑门岭,腾垟乡东湖埔,马站镇峰门大坑内。
  宗祠该支在平阳青街黄家坑、文成外南等村建有宗祠。
  该支是温州畲族大支族之一,王虞辅等在《平阳畲民调查》中对该支记叙较详细。
  5.泰顺竹里金山垅雷调庆、雷调光支族
  雷调庆、雷调光两兄弟,于明崇祯二年(1629),从景宁县鹤溪镇包凤村,先迁竹里梅花垟丁埠头,后定居金山垅。
  排行:
  调、明、益、振、玉,有、显、国、正、春(天),
  君(德)、子、圣、光、顺,长、宗、永、远、传。
  该支今已繁衍到“长”字辈,计16世。
  分布:竹里黄泥岱、官坑,罗阳朱家山、黄沙坑、塘角、白溪,岭北三角坵,筱村天分田,寿宁县林峰坑等地。
  该支为泰顺畲族迁基最早、也是人数较多的支系。到2015年底,共有1000余人。
  6.文成里阳乡余山雷白锦支族
  先祖雷白锦公于清初从青田岭根迁来。
  排行:
  景、上、大、仁,文、锦、春、林,
  志、成、白、路,明、进、荣、君,
  世、元、振、起,子、孔、作、华,
  尔、维、善、继,崇、德、有、功。
  国、立、汉、阳,圣、钦、衍、昌。
  该支从“白”字辈已繁衍到“尔”字辈,计15世。
  分布:余山,上林乡周山垟、九条垟,西坑畲族镇吴岙、前山,玉壶镇樟坑、猪头岩、程岭、马安岗、净水垟,周壤乡川盘山等地。
  外迁:景宁鹤溪包凤等地。
  分支(一) 平阳闹村田寮雷明寿、明泰支系 始祖雷明寿公、雷明泰公于清顺治年间迁到平阳闹村田寮。
  分布:闹村乡田寮大施、东宝垟等地。
  分支(二)泰顺彭溪玉塔雷世斌支系 雷世斌公(上厝)于清乾隆年间,从平阳县李家山迁来。
  该支从“世”字辈已繁衍到“维”字辈,计10世。
  分布:彭溪玉塔上厝、沙谭、矴步脚、溪头,约400人。
  分支(三)苍南观美镇华阳蕉坑雷子为支系 清道光十年(1830),雷子为公从平阳李家山迁来。
  该支从“子”字辈已繁衍到“善”字辈,计7世。
  分布:蕉坑,凤阳乡顶堡后坑,赤溪镇流歧岙,腾垟乡王湾隔、半天岗、后坑,莒溪镇半岭炉、马蹄湾、天井垟岙下银坑(梅人贡)。
  该支在闹村田寮等地建有宗祠。
  7.苍南昌禅中岙雷念二郎支族
  始祖雷念二郎清初从罗源县大坝头迁平阳桥墩莒溪郑家山(今属苍南)。
  排行:
  念、法、应、文、启、振。
  新增排行:
  孔、春、清、明、日,大、开、新、朝、君,
  仁、可、宗、得、志,其、中、士、贤、孙。
  该支今已繁衍到“可”字辈,计18世。
  在苍南县分布:莒溪镇郑家山、牛头浚,昌禅乡岙底、者头、林家垟,赤溪镇流歧岙,括山乡杨家坑三岗内,凤阳畲族乡岭边、东家山、卅亩等村。
  分支(一)平阳晓坑黄山头雷法全支系 雷法全公于清顺治年间从苍南莒溪郑家山迁来。
  该支今已繁衍到“君”字辈,计16世。
  分布:山门镇晓坑黄山头,顺溪镇相公基、湖垟尾,鳌江等地。
  外迁:福鼎市佳阳、霞浦县茶岗等处。
  分支(二)泰顺雅阳承天岙头雷应当支系雷应当公于清顺治丁酉年(1657),从苍南县莒溪郑家山迁雅阳承天岙头居住。
  该支今已繁衍到“君”字辈,计16世。
  分布:罗阳镇沙堤桥头、新浦乡龙前辽头坑、百丈镇三条树、筱村镇岙头等,200多人。
  分支(三) 文成周山九条垟驮岭雷清福支系 始祖雷清福公于清乾隆时从平阳县黄山头迁来。
  该支今已繁衍到“君”字辈,计16世。
  分布:石栏头一带。
  宗祠始建于1903年,在昌禅乡中岙村,1942年从中岙迁至岙底(古厝)。2004年以雷开全、雷大财、雷开想等为首重建。
  8.苍南凤阳鹤峰章家山雷宗瓞支族
  明末始祖雷宗瓞公为避战乱,从福安迁到苍南凤阳章家山。
  排行:
  宗、大、振、启,应、呜、子、景,
  一、时、德、志,利、达、建、功,
  文、行、忠、信,立、见、兴、隆。
  该支今已繁衍到“建”字辈,计15世,有100余人。
  分布:凤阳畲族乡章家山、龙头山、仓头,赤溪镇官岙,岱岭畲族乡小岭下、西塔,福掌,马站镇利垟、渔寮后曹等地。
  分支泰顺雅阳高场雷应祥支系 雷应祥公于清康熙年间从福安迁入雅阳镇柳峰乡高场村。
  分布:柳峰墩头、承天兵坪等地。
  宗祠 1994年建在福鼎市佳阳双华村。
  9.文成富岙双坑苦槠岗雷乾凤支族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雷乾凤公从景宁县鹤溪包凤迁来。
  排行:
  乾、振、明、元、开,天、文、月、建、招,
  庭、得、子、传、道,锡、永、光、信、真,
  盛、宗、福、满、门,颂、歌、彻、云、霄。
  该支今已繁衍到“子”字辈,计13世。
  分布:塘垄岙底、塔会、麻寮、塔桥,西坑畲族镇山后等地。
  10.泰顺筱村北坑雷茂条支族
  雷茂条公于清顺治年间从景宁竹埠迁入筱村北坑上马墩居住。
  排行:
  茂、启、朝、应、孔,有、春、昌、士、宜,
  建、成、传(全)、家、国,安、邦、庆、文、明。
  该支今已繁衍到“国”字辈,计15世。
  分布:仕阳柘面、长坝头,雪溪石马下,百丈桃树湾,新浦吴山,筱村章前垟,东垟小岭等。
  该支系是泰顺县内人数较多支系之一,700余人。
  宗祠 2012年建在筱村小岭,占地500平方米。
  11.泰顺仙稔三滩院后雷克珍支族
  雷克珍公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从福鼎县西阳炉墩,迁到司前左溪林坪岗(现左溪茶厂边),10余年后迁三滩院后居住。
  排行:
  克、锡、元、启、德,学、业、有、成、日,
  斯、文、奕、世、传,佐、君、登、上、理。
  该支今已繁衍到“文”字辈,计12世。
  分布:三滩牛牯垟,罗阳北外金畚斗、马头岗半岭,葛垟岩头岭等,有520余人。
  12.泰顺司前和庄葛藤岭雷起峰支族
  雷起峰公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从景宁叶山头迁到里光旁山垟定居。
  排行:
  开(起)、宗、益、世、春,元、期、振、日、月,
  光、明、国、正、朝,廷、文、得、永、远。
  该支今已繁衍到“朝”字辈,计15世。
  分布:司前、里光石坑源,双岭潘庄等,约360人。
  13.泰顺司前林山雷兆高支族
  雷兆高公于清康熙年间从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殿源(东畔新坵)迁来林山定居。
  排行:
  振、世、林、元、兆,廷、有、明、日、开,
  如、景、承、祖、宗,乾、坤、春、应、德。
  该支从“兆”字辈已繁衍到“春”字辈,计14世。
  分布:司前、左溪、高塔,仙稔笊篱丘,百丈岱头等,480余人。
  14.泰顺三魁刘宅沙坑底雷元福支族
  雷元福公于清康熙甲午年(1714)从云和县迁来三魁沙坑底。
  排行:
  口、口、口、口、元,义、圣、期、康、振,
  家、道、永、世、昌,守、泽、有、余、庆。
  该支从“元”字辈已繁衍到“守”字辈,计12世。
  分布:沙坑底等,约有100人。
  15.泰顺柳峰墩头牛路雷盛汶支族
  雷盛汶公于清乾隆年间由福鼎县八斗迁到柳峰牛路居住。
  排行:
  时、盛、燕、汉,敬、胜、维、昌,家、崇、礼、义。
  该支从“盛”字辈已繁衍到“家”字辈,计8世,有260余人。
  分布:柳峰牛路,仕阳坑源底、桥底,三魁黄沙坑等。
  16.泰顺司前左溪直畲雷春茂支族
  雷春茂公于清康熙初年从景宁县殿源迁到左溪直畲定居。
  排行:
  春、发、贵、传、祖,明、应、德、玉、可,
  日、月、光、昌、盛,享、荣、华、国、清。
  今已繁衍到“享”字辈,计16世。
  分布:左溪一带。
  17.泰顺筱村新楼朝天马雷玉宝支族
  雷玉宝公于清晚期从景宁县山后村迁居筱村镇新楼朝天马村。
  排行:
  有、玉、春、国,正、道、源、立,大、吉、祥、世。
  该支从“玉”字辈已繁衍到“吉”字辈,计9世。
  分布:朝天马,南坑垟俏岗,有130多人。
  三、钟姓
  1.平阳朝阳溪边钟百户支族
  始祖钟百户公于明嘉靖年间从福建罗源(今西兰乡石壁下村大坪)迁到平阳县北港五十都五堡陶岙(即朝阳溪边村,今山门镇大岙村)。
  排行:
  百、善、圣、成,启、奇、世、振,
  国、永、建、大,学、义、秉(炳)、维,
  思、希、祖、德,应、运、中、兴,
  云、礽、继、作,丕、显、家、声。
  该支今已繁衍到“德”字辈,计20世。
  分布:蕉坑一带。
  分支(一)文成培头钟世英、钟世雄兄弟支系先祖钟世英、钟世雄兄弟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从平阳县朝阳乡溪边村迁来。三哥世英居培头,四弟世雄迁居培头5里外呈山底自然村。
  该支今已繁衍到“德”字辈,计20世。
  分布:培头、呈山底、吴山、周山下、陈盘岭、中樟苦槠垄、驮岙、石井、雅梅南山坑、周阳寨、三源高村、水碓岗、石庄长垄、杨柳垄、叶处。
  在文成计有2000余人,是县内最大支系。
  外迁的有:景宁东坑岭后、景宁鹤溪三支树、桐庐安乐乡峨溪田岗、云和陈宅、福建省霞浦岚下、江西省资溪县草坪。
  分支(二)泰顺司前左溪阳畲钟国斌、钟国庆支系 钟国斌、钟国庆两兄弟于清雍正乙巳年(1725),从青田培头(今属文成县)迁来,先在仙稔乡下稔村暂住,后定居阳畲。
  该支今已繁衍到“德”字辈,计20世。
  分布:罗阳镇沙堤桥头,筱村镇葛垟小岭九格,司前畲族镇阳畲、下库,龟湖镇北岭,彭溪镇丁步脚、内板山,九峰乡半岗茶园岗等。
  该支也是泰顺县内钟姓人口较多支系之一,有600余人。
  分支(三)苍南桥墩镇棋盘高山钟建相支系 清道光甲辰年(1844),始祖钟建相公从平阳县朝阳乡溪边蕉坑迁到桥墩棋盘高山居住。
  分布:桥墩镇棋盘高山(大坑头)、桥墩门水闸头、高垅口、郑家山内垟,凤阳畲族乡下中岗、凤池乡东岙(湾旦)、五凤乡凤村瓦窑坪,灵溪镇浦口坑内等地。
  该支是温州市内钟姓较大的支族之一。
  宗祠 在平阳县朝阳溪边、文成培头等村均建有宗祠。
  尤其是培头宗祠,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内有两口清泉,终年不枯,并建有戏台等。1980年,迁泰顺的钟义明捐款500元用于首次修葺。2008年大修,是温州最古老的祠堂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温州市著名农村文化礼堂。
  2.苍南昌禅中岙钟天锡支族
  始祖钟天锡公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从罗源大坝头迁居平阳县山门王庄大岭外(今旺庄)。因地小人多,其孙应魁、应禅不久又迁苍南昌禅。
  排行:
  天、启、应、世,元、文、胜、子,呜、朝、廷、有。
  新增排行:
  大、显、昌、政, 扬、光、思、承,
  诗、书、忠、孝, 传、至、云、礽。
  兴、复、邦、家, 济、美、斯、年,
  立、步、先、德, 存、心、后、贤。
  该支今已繁衍到“光”字辈,计18世。
  在苍南分布:凤阳畲族乡岭边、北山、田垄头、仓厝、墓牌、姚头岗、瓦窑、坑边崩山、隔头、田中央、凤阳龙头山、仓头坝头岗、凤阳下中岗、三十亩深湾、杨家坑、章家山,岱岭畲族乡西塔、福掌、大路边,昌禅乡中岙、田头岭、双剑、柘头隔、岙口、南山,南宋镇南宋垟头顶、半垟宫、铸锅寮、李家旺,矾山镇三百坵鳌坑饮洋,藻溪镇小心垟等。
  分支文成公阳乡驮尖钟元灵支系钟元灵公于康熙年间从平阳县山门旺庄大岭外迁来。
  该支今已繁衍到“承”字辈,计20世。分布:文成县驮尖村一带,有180多人。
  宗祠 在昌禅中岙村。
  3.苍南灵溪五亩新基湖钟良贤支族
  明末,始祖钟良贤公从泉州永春县十八都上半村龙头山水尾迁来。
  排行:
  如、世、声、呜,起、学、刚、柔,敦、厚、信、敏,
  源、远、乃、尔,毓、秀、久、长,自、是、兴、昌。
  分布:灵溪镇五亩新基湖、南水头金岙,赤溪镇三步擂、南岙崩山,括山乡三岗内,岱岭畲族乡朗腰,马站镇利垟。
  分支泰顺雅阳埠下三臭岗钟如孙支系钟如孙公于清乾隆年间,从福鼎市桂阳单桥村迁到雅阳镇埠下村三臭岗定居。
  该支今已繁衍到“信”字辈,计11世。
  分布:三臭岗、安边、排岭等地,计260余人。
  4.泰顺雅阳承天崩头钟明德支族
  钟明德公于清顺治丁亥年(1647),从福安县陶岚村迁到雅阳崩头居住。
  排行:
  明、元、士、启、文,茂、廷、国、孔、品,
  金、玉、大、华、发,长、官、嘉、泰、兴。
  该支今已繁衍到“大”字辈,计13世。
  分布:雅阳崩头、承天岙头、庵边,仕阳柘面,约230人。
  5.泰顺百丈上林钟春荣支族
  钟春荣公于清顺治庚子年(1660),从宣平县十三都张家弄(现莲都区丽新畲族乡上塘畔张家弄村)迁泰顺百丈镇林山村居住。
  排行:
  春、元、有、启、光,明、日、传、成、家,
  圣、德、开、大、道,英、世、国、宗、朝。
  该支今已繁衍到“开”字辈,计13世。
  分布:百丈上林,司前溪口黄山头,罗阳北外金畚斗、江家山樟树垟、马头岗,碑排北山等。
  该支系泰顺县内钟姓畲族人口较多、迁基较早的支系,约有800人。
  6.泰顺司前左溪包坑钟日显支族
  钟日显公于清顺治初年从景宁县山外迁来,经大安乡南田岗暂住。数年后钟起昌、起成、起贤三兄弟转迁左溪村包坑定居。
  排行:
  兴、隆、荣、华、友,日、起、天、光、明,
  世、长、宗、德、懋,贻、承、永、克、昌,
  积、善、福、延、厚。
  该支今已繁衍到“永”字辈,计18世。
  分布:仕阳镇大山、月山、翁地石门,司前镇左溪,三魁镇西岙,罗阳镇北山锅灶后,筱村镇竹园、章前垟等,约有800人。
  7.泰顺仕阳大丘林钟汪国支族
  钟汪国公于清同治年间从福安县敢岭迁到泰顺后章,数年后定居仕阳大丘林。
  排行:
  昌、介、进、陈、元,月、士、言、周、思,
  肇、良、祥、瑞、家,庆、崇、善、永、久。
  该支今已繁衍到“瑞”字辈,计14世。
  分布:仕阳大丘林、龟湖石笕湾,该支有240多人。
  8.泰顺百丈上林上章钟有福支族
  钟有福公于清中期从景宁山外村迁到泰顺百丈镇上林村上章自然村居住。
  排行:
  忠、蓝、千、万、有,日、起、德、家、士,
  孔、长、宗、柏、茂,积、善、克、大、吉。
  该支今已繁衍到“茂”字辈,计15世。
  1998年,因珊溪水库建设,上章成为水库淹没区,大部分居民移至苍南县金乡镇星光村和余庄村,零星散居罗阳。
  9.平阳梅溪书阁钟凤麟支族
  始祖钟凤麟公于明万历戊申年(1608)从福建永春先迁平阳37都五岱中垟(今苍南五凤)。后孙钟怀芳于清初再携族迁梅溪书阁村。
  排行:
  凤、作、怀、阁、瑞, 天、士、光、景、中,守、贤、朝、必、振, 尚、德、运、斯、昌。
  新增排行:
  发、展、良、欣、象,奕、世、绍、光、明,
  忠、孝、传、家、美,诗、书、学、业、精。
  该支今已繁衍到“斯”字辈。
  分布:五岱中垟、梅溪书阁池浦、梅源联平、榆垟、宋桥、北山下、官宕、陡北等地。
  宗祠在梅溪书阁,2002年重修。
  10.平阳龙港环河浃埩钟履宝支族
  清康熙庚戌年(1670),始祖钟履宝公从平阳梅溪书阁迁来,子孙繁衍成环河浃埩支族。
  分布:龙港镇环河浃埩、池浦木桥头、湖前西桥、龙江下埠,金乡镇文星巷等。
  宗祠 1996年建在龙港浃埩。
  11.平阳宋埠老陡门钟世昌支族
  先祖钟世昌公于清初从瑞安迁平阳宋埠陡北村。
  排行:
  光、毓、延、日、圣,建、平、运、锦、芳,
  熙、朝、增、定、鼎,守、庆、善、明、昌。
  分布:宋埠镇陡北,榆垟镇雅周、中镇,万全镇鲍垟、宋桥、吴岙、前宕、三都王、冯宅、郑三,萧江镇上园、落马叶段、岙底、北山等村。
  宗祠建在宋埠陡门。
  12.乐清市仙溪镇乐辽村钟姓支族
  先祖钟宪能公于清乾隆年间从温岭县泽国到东辽村与戴家女子结婚。到2015年,后裔已繁衍到“业”字辈,全村共70多户,300多人口。
  排行: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天、毓、才、学,允、振、家、业,
  知、道、修、德,启、后、荣、先。
  13.乐清市大荆镇盛家塘钟姓支族
  先祖钟彦宫公清时从温岭县泽国到盛家塘落户。到2015年底,全村有40多户,180余人。
  四、李姓
  温州的李姓畲族,为李廷玉之后裔。据家谱记载: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李廷玉因避战乱,逃难至福州汤岭(今连江县潘渡乡),寄居于畲民蓝色艳家。
  蓝公观其品行端正,便招为女婿。生三子,继承母姓之语言和习俗,从此汉畲融合一家,李廷玉成为畲族李姓的始祖。
  此后子孙繁衍于福建福鼎、浙江平阳华阳(今苍南观美镇华阳牛角湾)等地。清康熙时又分迁泰顺彭溪昌基、三魁黄沙坑等地,并成为较大的支族。
  李姓畲族分立两个宗祠:苍南华阳牛角湾和福鼎市桐城镇浮柳垟宗祠。
  苍南华阳牛角湾李显达支族
  始祖李显达公于明朝隆庆年间(1569年前后)由福鼎白岩迁入,先居伏鹰(观美镇凤岙),后定居华阳牛角湾。
  排行:
  显、景、振、元、国、士、子、鸣、承、大、有
  新增排行:
  学、绍、先、圣, 志、步、青、云,
  桂、兰、挺、秀, 奕、世、昌、荣。
  该支今已繁衍到“青”字辈,计18世。
  分布:观美镇华阳牛角湾、华阳下蕉坑,岱岭畲族乡福掌、大岭内岙岗头、斗湾白岩头,赤溪镇三步擂七亩岗、大坑内、官岙晒谷埕,莒溪镇天井垟佘坪、柯岭头,南宋镇石门岭,桥墩镇陈树枫、九亩埔,灵溪镇南水头五亩,腾垟乡北山,藻溪镇丁岙等地。
  分支泰顺三魁黄沙坑李国玉支系 李国玉公于清康熙年间,由平阳县观美镇华阳牛角湾迁到泰顺三魁镇黄沙坑居住。
  今已繁衍到“志”字辈,计16世。
  分布:三魁黄沙坑、竹里石街、罗阳金北斗、碑排五斗村外岙等地,200余人。
  该支外迁:福鼎高境(佳阳龙头湾)、上璋(佳阳周山)、熊岭等地。
  宗祠在苍南县观美镇华阳牛角湾村。
  苍南莒溪郑家山李程钰支族
  先祖李程钰公于明万历元年(1573)迁福鼎,子孙繁衍成福鼎桐城浮柳垟支族。
  排行:
  肇、世、子、文,国、士、伯、永,必、有、忠、信。
  新增排行:
  思、宗、荣、昌、盛, 诗、书、振、家、声,竹、林、能、挺、秀,兰、桂、自、藤、芳。
  该支今已繁衍到“昌”字辈,计16世。
  分布:莒溪镇上村水碓头、郑家山、中岗、大路顶、漈头、大山脚、牛头浚,岱岭畲族乡福掌村,南宋镇田垄尾等地。
  分支泰顺彭溪昌基李文敬支系 李文敬公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从苍南县莒溪镇上村水碓头迁到昌基。
  从“文”字辈至今已繁衍到“昌”字辈,计13世。
  分布:彭溪、昌基、玉塔、桥底等,有800余人。
  宗祠在福鼎市桐城浮柳垟村。
  五、吴姓
  泰顺雅阳承天巡司岗吴知几支族
  泰顺雅阳巡司岗《吴氏家谱》记载:始祖吴知几公,泰顺人,生于明嘉靖廿八年(1549),娶兰溪东门外彭氏、未孕,后又娶蓝氏,生九子。
  吴公临终前嘱子女要操母语,从畲俗,故属畲族。巡司岗因此成为吴姓畲族的发祥地。
  排行:
  知、显、连、库, 常、世、元、陈,
  应、士、大、祥, 允、宣、荣、昌,
  汝、维、善、继, 崇、德、有、功。
  现该支已繁衍到“善”字辈,计19世。
  分布:彭溪安基,雪溪下堡,宫湾,巡司岗,约150人。
  外迁福鼎市桐山麻坑底、霞浦崇儒等地。
  分支苍南莒溪十八家吴文罡支系始祖吴文罡于康熙年间从泰顺雅阳大路边迁至苍南莒溪十八家(今莒溪镇上村)。
  该支今已繁衍到“汝”字辈,计17世,有350多人。
  分布:莒溪镇十八家、水碓头,桥墩镇柳垟坪外寮和天井枫树岭等处。
  六、罗姓
  根据苍南资深畲族文化学者雷必贵考证,灵溪镇浦口坑内村一支罗姓为畲族。据说罗家后人为证实真伪,曾开挖祖辈坟墓,发现一世祖配为畲族蓝氏,确属畲族无疑。
  始祖罗子其公清时迁入灵溪镇浦口坑内村。
  排行:
  子、永、德、朝、天,成、可、运、振、兴,
  忠、孝、大、家、声,奕、世、定、昌、荣。
  罗姓畲族分布仅灵溪镇浦口坑内和桥墩镇陈树枫照北山(近年已迁往大龙沿角)两处。2015年两处共计10户,60余人。
  罗姓畲族宗祠在灵溪镇浦口村大坑内。
  纵观温州8万多畲民的迁徙发展历史,路径大约为两条:
  一条是:福州、罗源→福安→福鼎→平阳,即从福州、罗源出发,往闽东的福安,进入毗邻的浙南平阳县大山深谷桥墩、莒溪青街一带,然后向市内各县再分迁。
  另一条是:福州、罗源→福安→寿宁→景宁→泰顺、文成。
  路线二也为泰顺、文成两县畲族最早支系来源于景宁这一论点提供了证据。因为在这两县的迁徙史中发现,畲族先民经福安以后分两支,一支经寿宁→林峰坑→上标→东坑→鹤溪。然后,蓝姓从澄照乡(鹤溪镇边)的金坵、四格迁泰顺竹里石盂坑,雷姓从包凤迁文成西坑旁边垟,钟姓从澄照乡的叶山头山外村迁泰顺左溪包坑。这也解开了为什么文成、泰顺最早的畲族支系都是从景宁迁来的谜底。
  畲族支系基本稳定,少有变化。有的大支族发展到一定时期,就另立祠堂,重新颁定排行发展繁衍;也有个别小支系,因年久未做谱,脱离了关系,后加入同姓的其他祠堂等。

附注

※资料参考文成钟金莲、苍南雷必贵、平阳蓝朝罗等人调查考证。有误之处以各自家谱记载为准;对于人数很少的支系或零星散户,因人力有限,难免有疏漏,望谅解。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温州少数民族》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温州52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包括:源流与分布、革命斗争、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族习俗、民族事务管理、城市民族工作、政府扶持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