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畲乡发展的希望:民族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2092
颗粒名称:
畲乡发展的希望:民族教育
分类号:
G750
页数:
16
页码:
131-146
摘要:
本文记叙了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畲族乡村教育事业,成立民族教育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民族教育
畲乡
文化传承
内容
民族教育蓬勃发展,畲族人才脱颖而出
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歧视畲族人民,使其子女上学和参加科举的权利被剥夺。史料记载:清道光六年(1820)泰顺畲族考生要求参加应试,学使朱士彦就认为“泰邑畲民皆作舆台(轿夫),为人役,身家未为清白,批驳不准应试”。长期以来,尽管畲族先民为受教育的权利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收效甚微。《泰顺畲族概况》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县畲族7000余人中,没有一个高中生,仅有初中生7人,高小毕业生10人。
初等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帮助畲族人民从文化上翻身作为一大要事来抓,大力发展畲族乡村教育事业,把学校办在少数民族家门口。1956年,在畲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司前镇左溪村、筱条村、仕阳镇桥底村、彭溪镇玉塔村建立了四所村小学。这是泰顺县民族地区建立的第一批民族小学。而后,像罗阳镇的江家山民族村,全村有680人,就办了朱家山、樟树垟、黄沙坑、南网、江家山五所学校,开设一至五五个年级段,有7位教师,学生120多人,最多时达到150多人,畲族适龄儿童都得以入学。
中等教育
泰顺民族中学 1986年10月,根据县政府民族科的报告要求,将原司前中学改制为“泰顺民族中学”,使其成为全省三所民族中学之一。民族中学抓好日常教育,还根据当时高中入学难状况,连续三年举办补习班,招收本县畲族未录取学生及景宁、文成等县学生。这使得很多学生顺利考上少师、农校和卫校,走上了工作岗位。畲族语言和畲族民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后,民族中学积极组织学生学习畲语、排练畲族舞蹈,为传承畲族文化作积极努力。
民族高中班 1984年,泰顺一中举办民族高中班,降分录取、集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以解决高中生源不足影响大学招生的难题。县政府民族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极积协助教育部门解决办学困难,每年拿出约三分之一的经费,支持民族乡村的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并给考上大、中专院校的畲族考生予以奖励。
助学与深造 县政府民族科协助组织、人事部门,从教师队伍中挑选优秀者,送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重点高校进修、深造。
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处长蓝道旺等有识之士,热心畲乡教育,关心家乡贫困学子就学,从2000年开始,就组织开发区企业、老板与之结对,提供资金支持,共使百余名畲族、汉族学子完成学业。
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泰顺县畲族学子,考取大中专学校越来越多。一些品学兼优生如三魁的雷飞、筱村的雷文芳、彭溪的钟宇航、仕阳的李荣劭等还考取了中央民大、南大、同济、浙大等全国著名高校。到2010年年底,畲族每千人中大专以上毕业生的比例,与全县汉族毕业生的比例基本持平。畲族人民的文化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全县共有大专以上畲族毕业生约1000人,现在美国工作的章前垟村雷文芳是本县培养的第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研究生还有上海财经大学蓝江等8人。
少数民族师范学校教育
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的成效最大,从1958年蓝永升自该校毕业起,共为泰顺培养了300多名教师,许多均成为县内教师骨干。雷声泰、雷建阳、钟金芳、钟志仁、雷盛松、高启罗、雷本海等还成为中、小学校长。雷圣锋研究的省级教科研课题《利用溪石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和课程开发的研究》通过省、市两级鉴定,2010年他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被誉为“畲山红烛”的李柽是泰顺县教师队伍的楷模。
温州医学院、温州卫校
温州医学院、温州卫生学校是培养泰顺畲族医护人员的主要院校。从1973年钟掌从温州医学院毕业起,共有蓝永忠等9个医学院毕业生。1987年雷蕾、雷文银等5人是温州卫生学校民族班的第一届毕业生,先后有近50人毕业温医和温卫的毕业生是泰顺县医疗卫生事业的骨干力量,现在有许多乡镇医院院长为畲家
温州农业学校民族农经班
1992年温州农业学校设立少数民族农经班。蓝忠远、雷春桃等3人是第一届毕业生。先后有近30人从该校毕业,缓解了泰顺县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的困难。
中南民族学院
中南民族学院,作为培养民族地区高级知识分子的著名大学,为我县培养了一批畲族人才。从1965年王陈广同志被该校录取起,先后共有钟炳文等近30人进入中南民族学院深造,这些毕业生已成为县内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附录一:泰顺县民族中学
泰顺县民族中学前身为司前中学,1970年春季开始招收初一学生30多人,学制为两年。
1986年,县政府民族科依据司前、百丈一带为畲族聚居区,为提高畲族人民文化水平,要求将司前中学改制为司前民族中学。县政府批复同意,并于11月27日召开成立大会。。当年,全校9个班,学生538人,教职工24人,畲族学生占25%。校长吴立辉,副校长雷声泰,党支部书记王家胜。
1992年,改称为泰顺民族中学,成为全省三所民族中学之一,校长为吴大敏,副校长为蓝久林。
民族中学班子团结,办事务实,积极治理教育环境,优化育人秩序,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畲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
民族中学在弘扬畲族文化方面作了积极探索:一是设立畲族语言培训班,每周用一节课作为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学讲畲语,教唱畲歌;二是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多次代表县里参加全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取得好成绩,如2006年在萧山举行的全省运动会上,民族中学学生共获得高脚竞速、射弩等项目的金、银、铜牌共11枚;三是编辑出版校园刊物《畲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四是2006年在县民宗局的支持下,建立畲族民俗文化馆,征集畲族历史文物等,成为展示泰顺畲族文化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截至2011年,学校占地7亩,全校有学生600余人,教职工50多人,其中畲族学生168人,畲族教师7人。
2006年省运动会上,泰顺县体育代表团共获高脚、武术、射弩等项目的金、银、铜牌共11枚,是历次运动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县民宗局为参加此次运动会进行了认真的准备,邀请丽水学院赵理强教授到泰顺指导赛前训练。在运动会召开期间,泰顺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洪碧玲、副县长张美爱亲临萧山,看望鼓励运动员,为他们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基础。
附录二:泰顺县职教中心畲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泰顺县职教中心重视畲族文化工作,发出泰顺职教[2011]12号文件,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县职教中心为畲族文化传承做了许多工作。例如聘请县民宗局科长钟炳文为顾问,聘请畲族老歌手雷君土、雷子新等为校外教师,给学生教唱畲歌,排练畲族舞蹈;本校培训鉴定科科长、英语教师钟成献利用自己武术特长,带领学生练习武术,开辟教育基地展览室,使校园文化蓬勃开展。
民族干部
随着畲族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民族干部队伍茁壮成长:泰顺县有县级干部雷必隆(正县级)、蓝永清(原不脱产干部)、蓝春花、雷文东(正县级)、蓝旭锋、蓝家偶、蓝华、雷全勉等8人,科局级,行政、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含中小学,医院)90多人。(见附录:全县畲族干部统计表,泰顺县中高级知识分子统计表)
生前曾任乡、镇书记或乡长的还有:雷振声(泰顺县劳动局局长)钟掌早(百丈区区长)、钟掌锦(竹里乡书记)、钟宗华(司前畲族镇镇长)、蓝成亮(罗阳镇计生办主任)、蓝家良(县财政局工会主席)、钟孔都(黄坑乡人武部部长)、雷大库(罗阳区副区长)、钟昌春(章成乡书记)等。
民族乡(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
这是党和政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形式:民族干部通过到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增长见识。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民委就开展此项活动。1952年10月,司前乡干部雷必隆参加了“少数民族国庆观礼”活动,他是第一个进京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的泰顺县畲族代表:到80年代中期,全国性学习参观停办,全县共有蓝天发、钟昌春、蓝永德、雷训贤、钟炳文等20多人外出参观,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华国锋、胡耀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省、市、县民族部门自行组织,一大批来自民族乡、镇的负责人、统战委员和民族村两委干部,经常参加外出学习活动。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泰顺畲族的迁徙与繁衍、人口分布、畲族语言、畲族服饰、畲族民歌、畲家传说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泰顺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