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镶嵌在浙南山水间的珍珠:畲族乡、畲族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2091
颗粒名称:
镶嵌在浙南山水间的珍珠:畲族乡、畲族村
分类号:
K928.9
页数:
19
页码:
113-131
摘要:
本文记叙了司前畲族乡、镇和竹里畲族乡的成立、发展历史及人口分布情况。
关键词:
畲族乡
畲族村
泰顺县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大法规定:“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据此,国务院于1955年12月发出《关于建立民族乡有关问题的指示》,指出:“凡是相当于乡一级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当建立民族乡。”“建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在全乡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以30%为宜。”
司前畲族乡、镇
司前畲族乡成立据相关规定,泰顺县有司前、竹里两地基本符合条件。1958年3月,县人民委员会向省人民委员会打报告,要求成立司前、竹里两个畲族乡。1958年4月,省里批复,同意建立司前畲族乡。
1958年5月2日,司前畲族乡挂牌成立。辖司前、左溪、筱条、林山、溪口5个行政村,899户,3166人,其中畲族330户,1337人,占总人口的49.5%,乡人民委员会驻地在司前村。
司前畲族乡党委书记是周士金、乡长雷训贤、副乡长钟正反(不脱产)。
1958年9月,全国各地人民公社化。乡镇政权一律改称人民公社,存在短短5个月的司前畲族乡改称司前人民公社。
以司前为中心的地域,文化积淀浓厚。距其不远的鳌岭、石盂坑等均为较早的畲族入泰顺落脚点。下列照片揭示司前悠久的人文景观。
司前畲族乡恢复
1984年3月,浙江省政府发出浙政[1984]19号文件,指出凡过去建立过民族乡,现在管理范围没有变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30%以上的公社,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为民族乡。
1984年3月28日,县政府批复司前公社报告“同意恢复司前畲族乡建制”。
新恢复的司前畲族乡,辖司前、左溪、筱条、林山、溪口、大住6个行政村,1068户,4075人,其中畲族369户,1921人,畲族人口比例47.1%,全乡总面积51.3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在司前村。
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是:党委书记张岩珠,乡长钟宗华,副乡长钟岳林、夏立加、夏克洪,妇女主任蓝碎玲。
司前畲族镇成立
1992年5月,泰顺县进行撤区、扩镇、并乡工作。原里光乡并入司前,设司前畲族镇,为建制镇。
辖司前、左溪、筱条、林山、溪口、大住、里光、榅垟、上地、台边、新桥、和庄、上升、叶山14个行政村,总面积114.5平方公里。
全镇2988户,11232人,其中畲族人口2669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3.8%。镇政府驻地在司前村。
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是:书记魏为齐,副书记钟宗华、柳齐坦、毛晓云,镇长钟宗华,副镇长翁士根、陈尚珠。党委成员还有郑国庆、曾文置、郑明松。妇女主任蓝碎玲。
司前畲族镇:一镇带三乡局面形成
2011年,行政区划大调整,泰顺全县并成9镇一乡,即罗阳、司前、仕阳、三魁、百丈、泗溪、筱村、雅阳、彭溪镇和竹里畲族乡
将黄桥乡和峰门乡并入司前畲族镇。
合并后的司前畲族镇,辖司前、左溪畲族村,大住、溪口、榅垟、上地、台边、里光畲族村,新北畲族居委会,黄桥、峰门、徐宅等11个行政村,总人口18500多人,畲族2800人,占总人口的15%。镇政府驻地在司前村,总面积约208平方公里。
镇党委书记雷子亮,镇长钟宗格,镇党委还有张宗谱、余序专、陈文跃、夏邦健、洪小燕、林捷、吴杰、李碎祥等。
附:历任司前畲族乡、畲族镇的党、政领导
竹里畲族乡
竹里畲族乡位于泰顺县西北部,乡境四周与司前畲族镇接壤。海拔169米,距县城20千米,228省道过境。竹里畲族乡生态环境良好,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9%,是县重点林业基地乡之一。林业用地6.1万亩,林木总蓄积量98642立方米,毛竹面积1.2万亩,毛竹立竹量180多万株。而耕地面积仅1803亩,其中水田面积1681亩。
竹里畲族乡成立:1985年1月,省里同意将竹里乡改建为竹里畲族乡。1985年11月27日,在竹里召开畲族乡成立大会。
辖竹里、上岱、茶坪、石角坑、何宅垟5个行政村,749户,3184人,其中畲族953人,占全乡总人数的30%。乡政府驻地在竹里村,全乡总面积47.3平方公里。
乡政府领导班子:党委书记柳齐坦,副书记雷顺横,乡长刘可发,副乡长钟宗岳。
1992年,全县撤、扩、并工作,竹里畲族乡建制未变,辖竹里、石角坑、茶坪、上岱、何宅垟5个行政村
2011年,竹里畲族乡辖竹里、茶石、何宅垟3个村,面积47.9平方公里。辖竹里、何宅垟、茶石3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24人,其中畲族人口1100人,占总人口的33%。乡政府驻地在竹里村。
乡党委书记钟圣选,乡长钟成福。乡党政班子还有刘惠东(副书记)、李高义(纪委书记)、陈大明(组、宣、统委员)、钟柏育(人武部长)、白植卫(人大副主席)、吴可素(副乡长)。
畲族特色村
畲族乡、镇相对应的行政村一级村民自治组织畲族村,1990年开始设立,条件是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数的30%以上。泰顺县委要求畲族村两委主要干部中,配备一名畲族干部,其他成员尽量多安排畲族公民担任。
左溪:畲乡小康领头军
左溪村位于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南部,距县城13公里,总面积20.3平方公里。全村辖27个自然村,41个村民小组,567户共1982人,近三分之二是畲族,是一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畲族聚居地。
近年来,左溪村两委带领村民走上了“乡村旅游兴村、效益农业强村”的发展之路,年人均收
入达到6000多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20%,被省委授予“省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党组织”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左溪村畲族人民建立专业合作社、专业户示范带动等办法,带动群众致富,目前已发展专业合作社3家,种植大户7户,养殖大户4户,规模农家乐3家,山里人家、田园人家、赤潭畲家寨等,成功引进美国红提、醉金香、信农笑等7个优良葡萄品种,打造避雨葡萄栽培基地125亩。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现拥有小水电股份20万元、集体山林3865亩、林木蓄积7665立方米、毛竹37万株。修编村庄总体规划,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阳畲等7条康庄公路及生态公厕、污水处理系统、村尾防洪堤等工程,完成9个自然村饮用水项目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市“十佳文明村”。
近年来,注重畲族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将畲歌列入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乡亲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用山歌感谢党和政府的恩情,畲族山歌手们唱出了畲乡人民的心声。
竹里:民俗源地
竹里村是竹里畲族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1公里,有着浓厚的原生态畲族文化特色,是全县畲族文化重点村。全村总人口1259人,其中畲族占72%,是仅次于左溪的大畲族村。
畲族迁徙历史悠久。村里有两个古遗址。一是雷姓遗址,是迁徙泰顺最早的一支,明崇祯二年,雷调庆、雷调光兄弟从景宁县鹤溪镇包凤村迁梅花垟矴步头金山垅开基,在今乡政府大楼左侧古柏边。
遗址二,石盂坑蓝姓遗址。坐落于距竹里村4公里的白鹤渡水库大坝左侧小山弯。蓝一凤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从景宁县澄照乡金丘村驮马庵迁竹里石盂坑盂盘丘,因门前一丘长方形水田状如盂盘而得名。至今已360多年,是全县蓝姓迁基泰顺的第一支。
竹里山场广阔,便于勤劳的畲族耕种。现今矴步头遗址旁雷姓先祖栽植的古柏,枝繁叶茂,
已成长为全县最大的古柏;石盂坑遗址上蓝姓先祖所挖的古井,涓涓细流,清澈甘甜,从不干涸,寓意泰顺畲族源远流长,兴旺发达。
竹里畲族有民间传唱民歌的传统。2005年,永嘉县小长坑畲族村成立,泰顺竹里歌手钟海芸、钟海燕、李燕飞、蓝春婉4人前往助兴。优美的歌声,博得参会的温州市民宗局和兄弟县民宗局领导的一致好评。
2005年,竹里乡举办首届全县畲歌邀请赛。仕阳、罗阳、雅阳等9个重点民族乡镇都组队到竹里村参加畲族对歌赛,使得中断20多年的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再度兴起。畲族三月三风情活动,走出了泰顺,走向了全国。2010年由温州市民宗局主办,泰顺、平阳、苍南、文成各县轮办的,声势浩大的“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节”成为了浙南民族地区的一张黄金名片。
竹里村畲族民歌手雷君土、雷子新等人,轮流做东,自掏腰包,杀鸡、宰羊,做糯米糍,招待各村前来唱歌的歌手。创造了唱民歌的氛围,培养了年轻歌手。村里现有温州市级畲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3名:畲族民歌手雷君土、雷志新,婚俗表演传承人雷圣利。还有县里著名老歌手蓝志明、蓝正凤夫妇,青年歌手雷国林夫妇,钟海芸、蓝春婉等10多人。
近年在竹里多次举办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展示了畲族人民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祭祀信仰、居家饮食、文化娱乐等涉及社会生活诸多层面的泰顺畲族原生态文化,吸引着全社会的关注。如今,竹里人民以“游畲乡、观竹海、做农活、吃山菜、享畲味”的畲家乐品牌,努力兴建着畲族民俗文化村。
柘面:畲家教师村
仕阳镇龟垟柘面自然村全村人口157人,除一户钟姓外,皆为雷姓畲族,乃雷茂条公之后。新中国成立以后,柘面自然村里学风鼎盛,教育人才辈出,截至目前,全村157人中先后走出了31位人民教师,分别在我县小学、中学、职业学校等教育战线上工作。
雷声泰一家5个教师:现年70多岁的雷声泰老校长,早年曾就读于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中南民族学院,而后担任过仕阳镇中心小学、县民族中学的校长等职务,把个人的青春献给了我县的教育事业。他曾参与我县许多小学的建校工作,1978年和1979年还作为教育界和少数民族的代表,两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现他家中还保存有两张2米长的照片,是当年参加国庆观礼时,他与当时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等在人民大会堂的合影。老雷和同为教师的妻子李兰,现都已退休。老人引以为豪的是子女中雷盛东(曾获省级“春
蚕奖”)在城关中学校、雷盛晓在下洪中心校、雷海滨在泰顺七中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收获颇丰。在村民眼里,雷声泰的家成了名副其实的“教师之家”。
雷建阳一家三代教师:现在在罗阳学区办上班的雷建阳,一家三代也都是教师其父亲雷志鸿,新中国成立前曾在泰顺简易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从事教师工作,曾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委员,当过多年的校长、学区办主任等职务,成为该村第一代校长的代表二雷建阳自己则在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也参加了教师队伍,1991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授予了“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是泰顺县畲族教师中唯一一个),还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党代会党代表。雷建阳从教30多年,教育理念是不放弃一个差生,争取大面积丰收。雷建阳的儿子雷波,现在罗阳镇二中担任语文骨干教师,曾就读于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中南民族学院,曾作为浙江省代表参加过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农民运动会,并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得稳凳项目的金牌。雷波常说父辈们长期奋斗在农村一线学校执教,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从小就深深地影响了他。为此,在作职业选择时,他毅然加入教师行列。以后,他打算把孩子也朝这个目标培养,把家中的这支“教师接力棒”永远传下去。
钟金芳:早年就读于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之后考上了中南民族学院法律系。他放弃当律师的机会,投入教育行列,通过自身努力走上了教育领导岗位,曾担任泰顺四中校长,现在是罗阳二中的校长:曾获全省“春蚕奖”光荣称号。在他的影响下,妹妹钟金芝也考上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当起了“孩子王”。
雷盛俊、雷盛军兄弟、夫妻4人均为教师:兄弟二人均系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的优秀学生:雷盛俊为县职教中心的音乐骨干教师、艺声艺术学校的校长,为我县培养了大量的艺术方面的人才,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奖项雷盛军曾就读于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中央民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任泰顺县育才小学校长,是我县信息技术教育的骨干。两兄弟的妻子也都是县里的骨干教师。
雷建章及哥、姐均从教:雷建章及哥哥雷建逢、姐姐雷爱花曾是我县农村一线教师,长年在仕阳镇偏远山区任教,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我县农村教育事业。如今他唯一的儿子雷盛松也于1996年8月加入教师队伍,并在2008年走上学校领导岗位,担任松垟乡中心小学校长,成为该村第三代校长代表。
一个人口不多的小村落,缘何能出这么多的教师?村中一些老年村民解释说,这主要是与党和政府尊师重教和村中崇尚读书的浓厚氛围分不开。柘面村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村落,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村民也非常注重年轻一代的教育,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
泰顺县副县长张平说,柘面村学风浓厚,一个小山村出了这么多教师,实属罕见。这其中除了村里这种尊师重教的集体情感外,政府的政策鼓励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县里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实行绩效工资,发放年终奖,鼓励从教,留住了山里教师。
柘面,是泰顺县的“教师之村”。
黄山:耕读传家乡
泰顺黄山蓝氏来自平阳阳尾莒溪闹村,蓝有盛公迁居黄山已三百多年。偏泰邑东隅的黄山蓝氏,家居库村深山,畲山垦田读书。传“读可荣身,耕可致富”的家风,人才辈出。清嘉庆年间,出了两位秀才。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山蓝氏后裔读书风气浓厚,1958年该村蓝永升是泰顺县第一位少数民族师范生,后有中南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大、中专毕业生20多人。行政干部方面,有局级干部5人,该村党支书蓝德清曾任泰顺县原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现代百工行业中有木匠师傅8人,篾匠师傅6人,弹棉师傅5人,石匠师傅4人,传统医药师3人。
黄山村,依山而居,文泰线穿越全村,位于海拔600多米的山麓,坐东朝西,西眺库村,满目青山。黄山村所在风洞山上有旖旎风光,山上两根石柱是《摇动夫妻岩》泰顺民间传说中的“夫妻岩”。
如今黄山村民房建造设计仍体现着畲族的文化风格,依山而建。村内设有书法展览室、健身活动场所。热爱黄山这片热土的村民,广种杨梅、板栗、茶叶等经济作物,黄山村已成为生态农业重点村。
章前垟:改村名为“章”的村庄
筱村镇章前垟畲族村,距县城罗阳30公里,1992年前为原葛垟乡政府驻地。全村原有居民701人,其中畲族人口240人。2004年全县行政村区划调整,葛垟下村并入,全村人口有1030人,其中畲族33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0%以上,为全县20个畲族村之一。
“四尖似屏展翠,一水如练中分。”章前垟村位于泰顺腹心之地,玉水将全村划为两半,如练潺缓,穿村而过,直到村尾猛一转头,不舍又不得不决然地奔流而去。就这样把全村分为垟头、垟心、垟尾3个自然村。垟头为陶姓村民,畲族大多居于垟尾,也有少许在垟心。
该村原名庄前垟。据该村村志记载:在上世纪60年代,村中有识之士雷子炮、翁问如等,为村中能出读书人、会写好文章,把村名改为章前垟。
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多少年来,村民刻苦勤恳,披风沐月,经营着有限的山林田园,过着平淡清苦的日子。
望子女成龙、成凤,是村民最遥远也是最切近的愿望。切近,是因为有懂事刻苦的孩子,遥远是因为长远而不可预期。虽然家无余钱,但为了孩子前途,村民都愿意勒紧腰带,或砍柴火卖,或砍毛竹背到集市出售;泥、木匠则常年四处揽活,挣来学费送子女上学读书。眼看父母如此,子女们也争气,五六岁就学会做饭、洗衣、砍柴、带弟妹,为父母分忧。在学校里,则勤勉好学,奋勇争先。掖紧父母殷殷厚望,典藏师长淳淳深恩。
1975年雷文朴从温州师范学校毕业,走上教师岗位。他是该村第一个正式师范生,结束了村里没有大、中专毕业生的历史。1987年雷文银从温州卫校毕业,走上了医疗卫生战线,是全县第一批卫生学校毕业生。1989年雷文芳从南京大学气象系毕业,是该村第一个大学本科生。他又在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成为本县第一个畲族高级知识分子。之后,雷开泽也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毕业生开始一茬接一茬,源源不断。
行政干部方面,章前垟村也是人才济济,有中国共产党温州市委副秘书长、温州市信访局长雷文东,泰顺县移民办主任陶思妙,泰顺县移民办纪委书记雷宜锦、泰顺县检察院党组成员陶呈随,泰顺县第二医院院长雷蕾,浙江省第十一届省人大代表雷爱琴等人。
正是父辈的倾力培养,子女们的勤学苦读,造就了人才济济的章前垟村。到2010年,全村大、中专毕业生70多人(含自谋职业大学毕业生),是泰顺县畲族地区人才最多的村。
此外,章前垟民族下山扶贫新村也是全县建设早、建得好的一个典型。新村建设把周边山头上的畲族群众都搬迁到了垟心来居住。
筱条:最美的田园村庄
该村原为行政村,2004年并入左溪民族村。该村畲族系雷光久公之后,280多畲族人口中,雷姓有250人。1956年建村办小学,1984年使用上自来水,1986年全村用上电网的电,均为全县第一,筱条村是泰顺县民族地区的一个好典型。筱条大会堂建于1990年,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是在没有国家一分钱支持的情况下,村里通过自力更生建起的当时全县民族地区第一个公共文化场所。1997年由浙江省民族、文化部门干部30余人参加的“浙江省畲族音乐研讨会”到筱条采风的活动就在此进行。
筱条村位在半山区,依山筑梯田,房屋散布其中。梯田、畲风、生态融合,交通方便,村民兴办了“田园农家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体验田园风光。
2004年,泰顺县进行行政村区划调整,原来40个畲族村被调整为18个。2010年,县民宗局根据有关村畲族群众的要求,重新进行认定,新增了里光村、新北居委会两个畲族村,致此,全县共有20个畲族村。见下表: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泰顺畲族的迁徙与繁衍、人口分布、畲族语言、畲族服饰、畲族民歌、畲家传说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泰顺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