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安县少数民族教育情况的汇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现代文明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995
颗粒名称: 关于福安县少数民族教育情况的汇报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2
页码: 268-269
摘要: 本文对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县少数民族教育情况进行了汇报。
关键词: 教育 畲族 福安县

内容

(1983年)
  福安县地处闽东地区,有18个社镇,444个大队,3845个生产队,总户数107897户,总人口477638人。该县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分布在18个社镇,185个大队(其中纯畲族大队25个),632个生产队,共有11315户,占全县总户数的10.49%,共5371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25%。
  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广大畲族人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欺辱和压迫,少数民族教育一片空白。解放以来,在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福安县少数民族教育从无到有,并逐年得到发展。1982年,全县已办少数民族学校228所,计294个班,占全县小学校数的21.1%。但由于历史和客观的种种因素影响,少数民族教育一直发展不快,少数民族学生质量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条件差,校舍、课桌设备残缺不齐
  全县现有少数民族学校228所,有校舍的仅51所,而且大多都很陈旧,大多数学校缺少课桌椅,几乎没有教学设备。多年来,国家用于农村小学基建的投资少。虽然县里每年都拨出少数民族学校修建专款,但数量不多,只是象征性补助,主要还得依靠当地群众自力更生解决。为了开办学校,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只能利用原有的祠堂、庙宇、生产队仓库和群众厅堂等场所,用厅堂的案台当讲台,将木板架在石块上当凳子。穆阳公社34所少数民族学校没有一架毛算盘,缺少黑板30块。有些地方没有祠堂、庙宇还无法办学。坂中公社畲族大队——亭兜大队,方圆30多里,有30多个自然村。这个大队虽然办了10所学校,还有20多个自然村因无校舍不能办学,很多学生无法就学。穆阳公社占溪大队竹舟畲族小学包括7个自然村,方圆十几里,有不少儿童因学校太远而不能入学。有些生活条件略好的生产队,通过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加上国家补助,建起校舍,初步改善了办学条件。而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生产队地处偏僻,生产不能自救,群众生活困难,无力投资建校。那权当校舍的庙宇、厅堂等场所原先就比较陈旧,又因年久失修,有的地基陷落,有的椽朽壁颓,透风漏雨。康厝公社半山畲族学校正面无围墙,后墙严重倾斜,屋面腐烂,十分危险。穆阳公社燕窝学校陈旧不堪,去年九号台风将瓦片掀了一大半,因无钱修缮,下雨时40多个学生只好撑雨伞,戴斗笠上课。有些学校因是危房,又找不到合适场所,只好停办。坂中公社凤头学校设在群众厅堂里,椽木稀疏得象古稀老人的牙齿,学生无法上课,只好将学校停办。据1982年统计,全县少数民族学校缺教室224间,面积达9369平方米。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现代文明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现代文明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畲族文化研究;畲族文化展示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