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畲族歌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现代文明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971
颗粒名称: 一、畲族歌言
分类号: I207.7
页数: 10
页码: 188-198
摘要: 畲族歌言是畲族民间文学中文学艺术成就最高、最有畲族特色和代表性的。闽东畲族歌谣采用“福宁调”,揉假嗓演唱,少数用真嗓演唱,俗称平讲。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重唱,尤以男女对唱为最主要歌唱形式。歌谣内容涉及畲族人民生产劳动、生活交际、宗教仪式、人生礼俗、喜庆婚恋等各个层面。按畲族民歌内容性质,可分成叙事和抒情两类。
关键词: 歌言 畲族 宁德市

内容

畲族歌言是畲族民间文学中文学艺术成就最高、最有畲族特色和代表性的。畲族是一个喜爱歌唱的民族,良辰佳节、喜庆盛会、客来客往多有歌会。由于畲族没有民族文字,畲族民歌的歌词系借汉字表意记音。畲族歌谣句式以七言为主,辅以三言、六言,以三言、六言起序的称“三字头歌”和“六字头歌”,在礼仪歌中还有即兴长短句,加衬字和语气词的。闽东畲族歌谣采用“福宁调”,揉假嗓演唱,少数用真嗓演唱,俗称平讲。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重唱,尤以男女对唱为最主要歌唱形式。歌谣内容涉及畲族人民生产劳动、生活交际、宗教仪式、人生礼俗、喜庆婚恋等各个层面。按畲族民歌内容性质,可分成叙事和抒情两类。
  (一)长篇叙事歌
  叙事歌又称“全连”,一般篇幅较长,由数十到数百条(段)组成。每首(“连”)歌都能比较完整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始末和发展过程,类似于汉族的章回小说或评话唱本。叙事歌从内容和题材上分,又有上古龙期传说歌、族内英雄人物传说歌、历史朝代兴替歌和戏曲小说等几大类。
  1.上古传说歌
  以《高皇歌》(或名《盘古歌》、《盘王歌》)为代表,这是畲族最主要的一部历史叙事歌,流行在福安、霞浦、福鼎,以及浙江的平阳、泰顺等地。开头唱畲族祖公忠勇王不平凡的来历,因征番立功而获高辛皇帝第三公主为妻。中间唱忠勇王不愿在朝做官,率领全族子孙到山上种田和一路迁移的经过。末尾则以愤激的言词训诫畲族子孙:“女大莫去嫁阜老,阜老①落面便无情”、“百姓阜老无情义,阜老能交虎能骑”对汉族统治阶级和汉族地主充满着深深的仇恨。这部史诗长达400多行。我们接触到的有多种写法和不同的抄本,抄本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口头传授,经不断再创作修改所致。相近的还有《祖公歌》、《祖婆歌》、《麟豹王歌》等。
  《麟豹王歌》虽然也是叙写盘瓠王一生的经历,但对忠勇王的来历、身份和忠勇王与高辛皇帝的关系,则作不同的解释。原诗长达400多行。
  2.畲族英雄人物传说歌
  反映畲族历史英雄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有《钟景祺和雷万春》、《钟良弼》、《蓝佃玉》等。《钟良弼》是根据畲族真人真事编写而成,作者为白露坑畲族歌王钟学吉。《钟良弼》写得是清嘉庆七年(1802年)发生在福宁府城(霞浦县)的一个真实案件。福鼎佳阳丹桥童生钟良弼(字鸣云),前往福宁府参加府学生员考试(即秀才考试)。当时一位童生王万年,串通生监诬蔑“五姓”(蓝、雷、钟、吴、李),公然动武将钟良弼逐出考场,不得与考。面对这一民族歧视行为,钟良弼不服,回家变卖家产作盘缠,挺身而出,状告王万年等。诉状经县、府衙门,几经周折,数月后转到省衙。当时福建巡抚李殿图清廉正直,深明大义,他阅状后,饬令府县严讯详复,并布告士林,处以王万年责打三十大板,将其逐出县衙。第二年,钟良弼再次参加福鼎县学考试,遂以第二十名的成绩得中秀才。这个故事虽然很简单,但畲族群众听了都觉得十分快慰,认为是给自己的民族出了一口气。从这里也可以见到过去畲族所受统治阶级压迫之深重,和畲族人民不甘受压迫,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敢于反抗精神。
  3.历史歌
  以叙述历代兴衰为主的歌,如《末朝歌》、《十八帝》等。《末朝歌》长300多行,为清末民国初霞浦溪南白露坑歌手钟延吉编写的。前面部分叙写历朝史事,后面部分主要叙写清廷腐败(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和民国初年军阀统治带给人民的灾难,最后以对新社会提出殷切的期望结束:“中华民国才十年,薯米一角买斤半。小麦一担六七千,米卖一角三升半。带鱼一碗卖角半,当今末朝在眼前。真命天子出何处,幼年小孩日后见。”《十八帝》又称《明清纪事歌》,长达300多行。作者不详,全诗用524句的歌词容量概括明、清两朝540多年的历史。写作时间当较《末朝歌》早。前面部分亦系叙写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后面部分则着重反映清道光时期人民遭受旱灾严重袭击的困苦情况,对当时的统治阶级提出愤恨的控诉,如反映清道光灾旱情况的,尚有《灾荒歌》,长约80多行。
  4.戏曲小说故事歌
  这类小说歌约有100多种,系以汉族的章回小说或评话唱本改编而成。小说歌的诞生,大约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根据各地畲族歌手们的回忆,最初把汉族的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成为畲族山歌唱本的,是霞浦白露坑一带的歌手。他们中间有一些识字的能看懂汉族的章回小说,就把它改编过来。当时白露坑的很多歌手,都喜欢编小说歌。编写小说歌的全盛时期,约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据说当时仅钟学吉一人,就改编了100多种。现在流传的唱本几乎都是从白露坑传出来的。歌手们编好了歌,先在群众中教唱,群众学会后,就在盘诗会上或出门做客时同别人对歌,如此传唱下去,歌词就不胫而走,传遍所有畲族居住的地区。粗识文字的人就把歌词记录了下来。所以小说歌的产生可以说是畲族知识分子的一大贡献。小说歌的艺术成就虽稍逊于长篇叙事诗歌和杂歌,但在群众中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为它有人物,有故事,有离奇曲折的情节,所以群众在听唱小说歌时,无异于在听说历史,或在欣赏一部戏曲。畲族本来没有戏剧,小说歌的出现,恰好代替了戏剧的功用,大大地丰富和满足了畲族乡村文化生活和畲族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畲族群众认为从小说歌中,不但可以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故事,而且还能从中学到许多立身处世的道理。他们认为这种歌是严肃、正经的歌,所以在家中同客人对唱时,一般都只唱这种歌,或以这种歌开唱。大人教孩子唱歌,也都是从小说歌教起。由此足见它在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抒情歌
  抒情歌,又称“杂歌”或“散条歌”,是畲族歌言中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抒情歌多取男女对唱形式,内容极为丰富。抒情歌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1.十条起
  通常用1~10的数序,或借用12个月、12时辰、24节气等数序编写而成。这种歌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也能容纳各种的内容。例如:表现爱情的,有《成双歌》、《十更歌》等;歌唱历史人物的,有《八仙歌》、《十贤歌》、《时节古人名》等;说明自然常识的,有《鸟名歌》、《兽名歌》、《花名歌》等;控诉地主残酷剥削的,有《长年歌》(即《长工歌》)等;描写劳动的,有《十二月歌》等。
  2.散条
  一条或两条三条均可(畲族人民把四行一节的歌,称为一条),形式较短小,自由,以情歌居多。此类歌言数量极多,较流行的有《路边歌》、《有缘歌》、《交情歌》、《忖娘家》、《忖郎歌》等等。但大部分都没有歌名。
  在散条中,还有一种三条变的形式。即把一条歌的最后一个字(第三行不变)改变一下,就又另成一条。变了两次就成三条。例如:
  门前水井七尺深,一双鲤鱼头带金。
  有缘游出给娘看,无缘游转井中心。
  把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字更动一下,就多了下列的两条歌。
  门前水井七尺长,一双鲤鱼头带黄。
  有缘游出给娘看,无缘游转井中央。
  门前水井七尺其,一双鲤鱼头带支。
  有缘游出给娘看,无缘游转井中利。
  此处“其、支、利”三字,只是为了凑韵,没有意义。
  3.叙事杂歌
  有《嫁女歌》、《做新媳妇歌》、《货郎歌》、《采茶歌》、《种田歌》、《灾荒歌》等数十篇。叙事杂歌篇幅较一般的杂歌长,有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抒情,也较有生活气息,如《嫁女歌》:“养女九岁和十岁,六亲又来讲做媒。爷家收入聘礼了,如今不敢再三退。十七十八人娶亲,再三再四亦难留。父母送儿出门外,心里怒来口难争。”它抒写了畲族妇女对传统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不满和怨愤。
  4.字歌、分字歌、谜歌
  字歌是根据字首编成歌的,如“功建前朝”,就以“功”字为第一句的字首,“朝”字为末句的字首,编成歌词。分字歌是把一个字拆成两半或数截,分别顺次编出,凑成一首。谜歌是把谜语编成歌,猜对时,亦需把谜底编成歌回答。此类歌多出自知识分子之手,意在表现博学多才,内容比较空洞。歌手们编歌,也喜把自己的姓名用分字的办法表明。如钟学吉编的歌本后面往往有这样的句子:“借问歌言谁人造,文子家中十一口(即学吉)。”
  5.小令
  在婚礼上或宴席上唱的。种类也颇繁多。婚礼的每个仪式和程序,都有专门的歌唱。如看新娘时,有“初看新娘令”,闹房时有“闹房令”。闺房时,新娘和新郎要喝十杯酒,喝完一杯酒,都要唱一首歌。如干第一杯酒时唱:“一代为夫出头天,结发夫妻千万年。今夜喝你闹房酒,荣华富贵千万年。”喝第二杯酒时唱:“一双红烛长又长,一对旗杆在门堂。旗杆又加鲤鱼斗,秀才加上状元郎。”从这些小令里可看出畲族传统婚嫁礼仪是相当讲究的。
  杂歌除上述五种外,还有一种出门做客专门唱的歌。如《出门路径歌》、《头夜点心歌》、《二夜点心歌》、《留夜歌》等。这种歌每个人都会唱,如果不会唱,便不能出门。否则,别人就要讥笑奚落他。
  (三)畲族歌言的特色
  盘歌言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最主要的一种活动形式,来于生活,反映生活,同时,在畲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过去畲民上学读书的机会很少,只能从唱歌中学习历史、自然常识和立身处世的道理。许多歌手就是从唱歌中开始认字并学到文化知识的。他们以歌言为武器,唱出自己的心声。在封建王朝和民国初年军阀统治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他们都曾编写过烈火般的热情歌词,控诉旧社会统治阶级的罪恶(如《末朝歌》、《抓丁苦歌》),同时号召人民参加红军,把旧世界夺过来(如《十送郎》、《白扇歌》)。解放以后,他们更把它作为宣传教育的工具,编了很多新歌,歌唱畲族人民的翻身,歌颂祖国各个方面建设的成就,歌颂党和毛主席的伟大,鼓舞人民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进。因此畲族歌言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群众性
  畲族人民喜爱唱歌,畲族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极易为群众所接受。作品不但流传广,而且深入到每家每户。歌词又都用畲语编成,有时虽也有稍深的字句,但那也是利用现成的俗语,只要歌唱得多,并不难于领会,所以妇女们即使不识字,只要多唱几遍,就能背诵。
  2.多样多彩
  不但形式繁多,有长篇的叙事,小说歌,也有抒情的杂歌,内容也十分丰富。诸如政治、历史、经济、自然常识,几乎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如《高皇歌》,既是文学,也是政治历史。又如《鸟名歌》、《兽名歌》,可说是自然常识的唱本。
  3.与汉族文学传统有密切的联系
  歌词多数是七字一句(也有三字、五字,但较少),音韵一般是优美铿锵,所以极便传唱。由于同汉族文化交流的结果,畲族歌言一方面既带着山歌民谣善于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色彩,同时又具有汉族古典诗歌和评话唱本那种表现方法精炼的特点。试举《高皇歌》开头段为例:
  盘古造天到如今,世上有人几样心。
  几人心好对你讲,几人心呆会骗人。
  盘古造天到如今,一重山背一重人。
  一朝江水一朝鱼,一朝天子一朝臣。
  说山便说山乾坤,说水便说水根源。
  说人便说世上事,三皇五帝振乾坤。
  盘古置立三皇帝,造天造地造世界。
  造出黄河九曲水,造出日月转东西。
  造出田地给人耕,造出大路给人行。
  歌词不仅通俗晓畅易懂,而且环环相扣、凝练生动,极富文学性。
  (四)传统畲族歌言目录
  1.长篇叙事歌
  《高皇歌》《麟豹王歌》《末朝歌》《元朝十八帝》《西游记》《白蛇传》《梁山伯和祝英台》《玉猫记》《仁宗不认母》《美人图》《赵颜求寿》《龙虎会(邹雷廷)》《王鹤记》《孔明祭东风》《九更记(藕丝帕)》《何文秀》《雍正游陕西》《郭子仪拜寿》《红裙记》《仙学瓶》《赠三宝》《玉兔记》《绣鞋记》《张亭由》《孟姜女》《龙凤帕》《潘文达》《沉香破洞》《项橐造城》《朱砂记》《王成龙》《林丧文》《韩世昌》《蔡襄造洛阳桥》《刘伯温》《秦世明》《宣统》《五鼠闹东京》《李清还轮》《双包判》《平贵回朝》《王宝钏》《曹操下江南》《纸马记》《洪武十八帝》《洪武出天门》《临水平妖》《小方东》《春人下西番》《丁兰刻木》《华岳三娘赠宝剑》《割肝记》《甘罗十二当宰相》《蓝佃玉》《钟景祺》《珍珠宝塔记》《马允安》《张文贵》《王魁情探》《陈三五娘》《白国栋》《乾隆七次下江南》《玉匣记》《白扇记》《崔文瑞》《林则徐》《双狮记》《玉堂春》《唐伯虎磨镜》《杨胜打铁杆》《廷山歌》《杨国显失金印》《孟纱记》《赵南楼》《包公双判鲤鱼精》《广仁龙》《宝莲灯》《梦蛟拜塔》《天仙配》《正德游山东》《韩克忠》《双玉牌》《掌鞋记》《八美楼》《荔枝记》《橄榄记》《奶娘传》《其门生》《樊梨花招亲》《金凤簪》《陈世美》《周雷亭》《赵景云》《张元贵》《黄俊》《洪武帝》《乾隆皇帝》《金镯记》《陈子仁》《姜太公》《双金桥》《利彭其》《唐明皇游地府》《李闯王》《双救驾》《玉排记》《三娇美图》《南京五状元》《兰花贡》《和坤拜寿》《薛丁山》《薛刚祭墓》《金钱记》《珍珠记》《摄魂帕》《五只金鳌鱼》《刘知远》《秋胡》
  2.杂歌
  (1)十条起
  《十二月歌》《十字歌》《十贤歌》《鸟名歌》《兽名歌》《花名歌》《竹名歌》《果名歌》《八卦歌》《天干地支歌》《时节歌》《十二时辰歌》《时节古人名》《十配贤人》《琴棋书画歌》《长工歌》《十更歌》《甲子歌》《八仙歌》《第一贤人》《第一福贵》《第一为神》《第一仙人》《三世同贤》《九世同居》《第一桃元》《一双科甲》《大片金竹》《盘古分天》《成双歌》《四洲大道》《十把白扇》《一双麒麟》《正月新春》《正月百花开》《正月凤凰》《十二生肖歌》《一百岁歌》《十双朝靴》《茶盆歌》《一笔落纸》《金木水火土歌》《一想》《一望》《一双鞋头》《一字未写》《一个香袋》《孝顺成双》《二十四孝》《金石丝竹》《正月牡丹》《正月行家》《正月做田》《正月做园》《正月做柴》《五更鸡啼》《百鸟来叫》《功建前朝》《牡丹歌》《芙蓉歌》《八卦歌》
  (2)散条
  《有缘歌》《路边歌》《面盆歌》《金匏花开》《田塍歌》《割藤拦路》《劝娘歌》《蜂仔采花歌》《玩笑歌》《行路歌》《忖娘歌》《交情歌》《变歌》《一宫花纽》《一束芙蓉》《娘起仙宫》《仙宫洞里》《第一宫前》《云露内里》《云里日头》《手帕歌》《香袋歌》。
  (3)字歌
  《黄金万两》《二十八宿》《清香礼佛》《一字添笔》《上大人》《心字歌》《字尾歌》《谜歌》。
  (4)小令
  《佳期令》《初看新婚令》《看新婚后令》《请状元爷上任令》《讨果子令》《讨果子后令》《交奶奶起令》《松花令》《竹花令》《茶花令》《浮花令》《烛花令》《豆花令》《油菜花令》《桌面令》《喷床令》《送房令》《起令》
  (5)叙事杂歌
  《嫁女歌》《做新媳妇歌》《节妇歌》《灾荒歌》《货郎歌》《读书歌》《书堂歌》《种田歌》《烧饼歌》《做米歌》《教郎孝》《采茶歌》《一岁食乳》《送娘出门》《出门路径》《头夜点心》《留夜歌》《二夜点心》《二夜茶歌》《感谢歌》《爷娘歌》《朱文公家训》《玉皇清歌》《老鼠苦猫》《高辛敕令》《新出祖公歌》《系出高辛》《劝娘歌》《劝婆歌》《劝郎歌》《对世歌》《看西洋》《脸盆歌》《手镯歌》《耳坠歌》《猪歌》。
  (五)畲族歌手
  在频繁的民歌盘唱中,涌现出一大批畲族歌手。民国期间,霞浦白露坑钟学吉,在伯父钟廷吉的熏陶启迪下,自幼喜爱民歌艺术,他在担任福宁三明会馆董事期间,勤于挖掘整理畲族民歌。钟学吉整理创作的历史传说故事歌《未朝纲》、《蓝佃玉》、《钟良弼》均有很强时代感,他搜集整理创作畲族民歌的事迹被载入《畲族简史》、《畲族社会历史调查》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新中国成立后,闽东涌现了一大批当代畲族歌手,其中被收入《闽东畲族歌谣》一书的畲族歌手简介如下:
  雷双勋,霞浦县州洋乡青福碇步村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生。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园地》刊物上发表作品。1959年出席福建省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代表会、文教群英会,省二届、三届文代会,省二届文联委员。1960年7月出席全国第三届文代会,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40多年来搜集、整理并创作新畲歌数十万字,汇编歌谣本17本。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德地区音乐家协会名誉理事,霞浦县文联委员、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蓝兴发,福安市社口镇塔仔村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三月生。12岁开始参加各种歌会活动,能唱各类畲族民歌3000多首,整理民歌1500多首,辑有《福安畲族民歌选》《畲歌蜜蜜》和《畲族风情歌选萃》。在刊物上发表畲族民歌50余篇(首),其《白云山下赶歌会》和《包山大户进山来》获福建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创作三等奖;散文《畲山春》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散文奖。曾出席全国少数民族诗人歌手座谈会,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和中国文学艺术界第五次代表大会。先后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是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干部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钟昌尧,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生。读过私塾。有数十年盘歌经历,能即兴编歌,曾出席福建省民间文学座谈会和五省区闽东畲族艺术节畲族文化学术会议。采集整理畲族歌本10多本30多万字。曾任乡村干部、霞浦县少数民族招待所所长。
  雷霖其,民国十四年(1925年)出生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仙岩村。他是闽东有名望的畲族老歌手之一。曾担任过仙岩畲族乡乡长、福安专员公署民族科科长等职。他每到畲族村寨调查或开展工作多是唱畲歌开路,使族人感到分外亲切。并组织编唱《牧羊姑娘》、《畲山茶歌》、《畲家与党心连心》等曲目,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观摩演出,受到奖励和赞扬。
  钟月銮,女,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出生于蕉城区漳湾镇雷东畲族村。她自少酷爱畲歌,嗓子又好。十六七岁时,就能独立外出与名歌手盘唱,常邀同村姐妹三五人,往罗源、福安、霞浦等县的各畲族村盘唱。常年盘歌,教唱畲族民歌从不间断。
  蓝徐金,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出生于周宁县咸村镇云门村,中学毕业。从小喜欢看小说、听故事、唱畲歌,积极参加盘歌活动。1986年的“分龙节”,他作为周宁县畲族代表,参加福建省在福安举行的首届畲族歌会。
  蓝林德,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出生于蕉城区八都镇新楼村。即兴创作民歌。他会唱小说歌20多部,杂歌几千条。1962年他被推选参加福安专区民歌会演表演唱。曾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会演。20世纪80年代初,他出席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民歌多声部音乐座谈会”,会上用双音和声演唱《谜歌》、《十二月盘答》、《情歌》,深得文艺界专家赞赏。
  雷长妹,女,1953年出生在福安市溪尾乡东瓜山畲村。她是福安市畲族民歌手中的后起之秀。1985年代表福建畲族人民去浙江省参加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大会,她在会上即兴献歌作贺,受到全场欢迎。至今她能唱各类传统畲歌2000多条,是福安闻名的畲家女歌手。
  雷梅英,女,1950年出生于福鼎佳阳村,她父母是远近闻名的畲族民间歌手,曾被选中参加福安专区文艺会演和出席全国民间歌手、民间诗人座谈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蓝春娥,女,1950年11月生于福鼎前岐镇双华畲族村,是公认的优秀歌手,曾参加在福安召开的“福建省首届畲族歌会”。
  雷三妹,女,1962年12月出生,福鼎沙埕镇后港福山人。16岁开始单独出外盘歌,到过霞浦、福安等10多个畲族村盘唱,曾参加1986年在福安举行“福建省首届畲族歌会”。
  钟显芳,1954年11月生于福鼎前岐镇岭脚下畲村。曾参加1986年“分龙节”于福安举行的“福建省首届畲族歌会”。他擅长唱散条歌,多用“福鼎畲歌调”演唱。
  雷美凤,女,1970年出生,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人,是后起新秀。1987年参加县畲族“三月三”歌会演唱比赛,被评为第一名,荣获锦旗一面。1988年秋参加福建省艺术节,在福州西湖彩船上,同来自八闽各地畲族歌手代表共同演唱畲族民歌。1990年10月参加在宁德举办的“闽东畲族文化艺术节”,她带领24名畲族姑娘作为宁德市东道主,于继光公园歌台上演唱《迎宾歌》12首,与来自六省市畲族歌手展开盘歌活动。
  雷珍琨,67岁,蕉城区八镇猴盾村人。他爱好民间文学,对畲族歌谣颇有研究,能编会唱。1987年宁德县举办首届畲族“三月三”歌会,他是主要组织者之一,并为东道主的猴盾村培训歌手,亲自编写《问候歌》六首,担任歌会评委副主任,赛后为大会编印《宁德县①畲族“三月三”歌会歌词集》,1988年参加闽东畲族研究会。1990年,闽东首届畲族艺术节期间,他编写迎宾词,还亲自培训歌手。
  李圣回,1953年9月出生在福鼎前岐罗唇村。他能连续唱两个晚上的畲歌,而且不唱回头歌。经常在福鼎最大的畲族歌节“二月二”上演唱畲族民歌。
  雷维积,民国十七年(1928年)出生于柘荣县现乍洋乡宝鉴宅村。他从小就喜欢唱畲歌,16岁能即兴编唱并开始单独与人对歌。解放后,22岁起外出到
  福安、霞浦、宁德(蕉城)等地打工,期间常与当地女歌手对歌,曾多次参加闽东畲族社区畲族歌节歌会盘歌活动,擅长杂歌对唱。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现代文明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现代文明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畲族文化研究;畲族文化展示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雷双勋
相关人物
蓝兴发
相关人物
钟昌尧
相关人物
雷霖其
相关人物
钟月銮
相关人物
蓝徐金
相关人物
蓝林德
相关人物
雷长妹
相关人物
雷梅英
相关人物
蓝春娥
相关人物
雷三妹
相关人物
钟显芳
相关人物
雷美凤
相关人物
雷珍琨
相关人物
李圣回
相关人物
雷维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