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深秋寒冬,打锣挖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79
颗粒名称: 5.深秋寒冬,打锣挖地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4
页码: 12-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的瑶族地区每年深秋和寒冬季节,瑶山,就会听到山岭间传来铿锵的锣鼓声,悦耳的歌声,并在锣声中进行挖地活动等情况。
关键词: 宁德市 打锣挖地 瑶族

内容

每年深秋和寒冬季节,只要你步入瑶山,就会听到山岭间传来铿锵的锣鼓声,悦耳的歌声。其歌唱道:
  一锤鼓来一锤金,
  惊动山头土地神,
  土地神明莫见怪,
  凡间锣鼓闹阳春。
  ......
  我把五哥安在位,
  安在山中土地神,
  你在山中立了位,
  一年四季好收成。
  ......
  日头出来照东门,
  得见仙姑下凡尘,
  得见东方人耕种,
  百姓做工真殷勤。......
  打锣挖地,在桂北越城岭的红瑶、花瑶、盘瑶、苗族、壮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很流行。大家听说某地举行“打锣挖地”开荒,便会自备劳动工具,汇集到开荒地点。主家对帮忙垦荒的人无需金钱酬谢,只需备好饮食即可。
  清晨,在主家的带领下,帮助挖地的人来到山坡上。锣鼓师傅向荒山烧香化纸,祈祭山神后,锣鼓齐鸣,歌师高歌领头,荷锄的人便在锣鼓声中和着山歌,随着鼓点的节拍挥锄,动作整齐而又富有节奏。锣鼓声密,锄头紧挥;锣鼓声稀,锄头慢舞;锣鼓声停,众人休息。
  打锣挖地的协调劳动,明显呈现出氏族社会集体劳作的原始生活形式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瑶家聚集的山区,每年一到秋天,坡岭上,男女合力,人群奋进,有的用柴刀劈荆斩棘,有的挥动大锄狠挖荒地。分工讲究,井井有条。同时,氏族制的遗风仍然可以从这一劳动的风俗事象里找到。在打锣挖地的重要劳动耕作生活中,主家必须请两位德高望重的老歌师为挖地开荒的人助威高歌。他们一人腰背一个大牛皮鼓,一人提一面铜锣,站在荒坡的高地上又敲又唱,指挥大家的行动。手拿砍刀、锄头的瑶家男女一字排开,列队挥刀舞锄,动作协调,歌声和谐整齐地开垦荒地。在这种繁重的劳动中,歌师那富有艺术魅力的劳动号子,便成为鼓舞情绪、激发斗志、增添活力的良好动力。
  打锣挖地正表现出浓重的民间宗教的色彩。大家进山后,鼓锣歌师在挖地前要祭祀五方土地神灵和龙神后土。据说,这样挖山时才安然无恙,不会有流石伤人;种下的作物也才能风调雨顺、确保丰收。《打锣挖地歌》唱道:
  我把大哥安在位,安在天门土地神,
  你在天门安了位,四方雨水要调匀。
  我把二哥安在位,安在衙门土地神,
  你在衙门立了位,官司来往要查清。
  我把三哥安在位,安在街前土地神,
  你在街前立了位,生意来往要公平。
  我把四哥安在位,安在桥头土地神,
  你在桥头立了位,千祈保护过桥人。
  我把五哥安在位,安在山中土地神,
  你在山中立了位,一年四季好收成。
  五方土地安位了,又安中央土地神,
  你在中央立位了,今日莫误唱歌人。如果挖地的队伍中有人稍落后了,歌师立即跳到那里,高声唱道
  哟哟哟!
  锄头不利用力磨呀啰啰,
  手梗子用劲腰莫驼哟啊;
  深挖快翻忙赶上啦,
  回家慢慢把酒喝啰!
  唱歌人在这里是以领头唱歌挖地者代表参加打锣挖地活动的人。
  如果中间休息,在抽烟休息之前也先得由歌师敬神抽烟,众人才跟着抽烟。主家送来饭菜,也得先摆饭敬神灵:“主人摆饭在山中,摆出茶饭敬神公,大小神灵来领受,众人一齐吃晌午。”可见土地神在打锣挖地的风俗事象中的地位了。如果你问担任歌师的老阿公,他会毫不忌讳地告诉你,瑶家开荒要请歌师,一直是老辈相传下来的习俗:有歌师敲锣打鼓把山神唤醒,开出的荒地才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歌师敲锣打鼓,又唱又跳,山神高兴了,才庇佑挖地的人不费劲不耗力,齐头挖上山坡。

知识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

出版者:广西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广西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内容包含欢乐的劳动场景、瑰丽的生活画面、缤纷的岁时节日民俗、五彩的民族服饰、多样的民族美食、庄重的民族礼仪、愉悦的游艺民俗、动人的民族观念、璀璨的民族艺术、丰富的民间文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