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播种时节开秧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76
颗粒名称: 2.播种时节开秧门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2
页码: 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的瑶族地区瑶山稻谷播种时节,在过去多在清明前后,第一天插田,叫做开秧门,是夺取一年丰收的开张劳动,有许多传统规矩是要大家遵循的等情况。
关键词: 宁德市 播种 瑶族

内容

桂北瑶家有句农谚:“大人莫听小孩哄,桐籽开花才下种。”瑶山稻谷播种时节,在过去多在清明前后。谷种播下秧田,经精心护理,用肥料催壮,除虫,长到四十多天就可插田了。第一天插田,叫做开秧门,是夺取一年丰收的开张劳动,故而有许多传统规矩是要大家遵循的,谁都不能逾越。
  开秧门早晨,要遵循百事宜早的规矩。鸡叫头遍,家里劳动的主事人就要起床把捆秧的禾草去掉乱茅,用棒槌将草捶软,分成一扎扎捆好,待全家参加开秧门的人起来时,每人分给一扎。各人接到后,身上捆上一条腰带,将捆秧的禾草往背后腰带里一扎,便跟随主事人摸黑向秧田走去,谁也不能讲话。
  到了秧田后,不能立即下田,要站在田顼上。主事人先下田,扯一束秧,扭下嫩绿的秧尾,将双手臂搓擦一番,口中轻声念道:“吉日开秧门,亩亩超千斤;今日秧门开,种田发大财。”说罢将这束秧往田壇上一放,大家便一齐下田,照样扭一束嫩秧尾,将手臂搓擦一番,据说这样做了,插田再累,劳动强度再大,都不会“生秧手”(意为手臂发炎疼痛)。开秧门的早晨,一定要把第一天计划插田亩数的秧扯够,才能回家吃饭,而且还要多出一点,有插不完的剩秧才好。这有个古老的说法:第一天插田不能少秧,如果扯的秧不够,就会有“缺少”的不利预兆,这一年就会样样缺少,缺吃少穿。只有剩秧,才是百事有余,大吉大利。再一个就是必须收早工,意味百事求早,样样都好的吉兆;如果第一天插田很晚或熬黑才完工,叫做“摸螺蛳”,有米难捡吃,就预兆难得丰年。因有多种忌讳习俗,第一天插田时全家大小劳动都非常认真。
  早晨扯好秧,主事人讲秧够了,大家才回家吃饭。这天早饭,每人都有三块酢肉(粉蒸肉),古时就有“插田三块酢,懒人莫给他”之说。这三块酢肉,表示对劳动的犒赏,也是警示大家在这插田的大忙季节,一定要勤奋劳作,千万别怠惰。还有个规矩,无论大人小孩,都不得用汤泡饭吃。说是泡汤吃饭禾蔸就不稳,插下的秧会浮蔸。因此插秧期间再苦的家庭都不煮稀饭,再好的家庭都不煮三鲜汤喝。瑶家最喜欢的就是插田到半个上午,或半个下午,家里的人去送打尖的食品时,多是送油煎好的过年留着的或新近打好的糯米糍粑。据说吃了这糯米糍粑,插下的秧就像糯米糍粑一样和泥土黏在一起,用力扯禾苗,它都不会被扯脱。这些古老的习俗,现在听起来似乎有些荒唐,但可以看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知识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

出版者:广西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广西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内容包含欢乐的劳动场景、瑰丽的生活画面、缤纷的岁时节日民俗、五彩的民族服饰、多样的民族美食、庄重的民族礼仪、愉悦的游艺民俗、动人的民族观念、璀璨的民族艺术、丰富的民间文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