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瑶圩采购农具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75
颗粒名称: 1.瑶圩采购农具忙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3
页码: 2-4
摘要: 八岩瑶圩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三县的瑶族同胞就会相聚在一起,赶一年一度的第一个瑶坪,这个瑶坪对一年的生产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赶这坪日,从来就是无论天晴下雨,都照赶不误,为的是备好农具,搞好春耕生产。八岩瑶圩自明末清初成型,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桂林市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六月二十三、十二月二十八日举办。
关键词: 宁德市 农业民俗 瑶族

内容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耕田种地其理亦然,每年春节过后,桂林各地农具节便热闹开来。这种传统的节日每年都如期进行,风雨无阻,数十里的农民都会赶到举办节日的集市地点,购买春耕生产所需的农具和种子,同时岀售自己制作的农家用具、种子或其他生产用品,为春耕生产筹集用金。这种备耕备种的农具节,可谓形式多样,五花八门,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习惯和特色。
  在恭城、阳朔、平乐三地交界的八岩,每年桃花落水、李花争妍的农历二月初二,三县的瑶族同胞就会相聚在一起,赶一年一度的第一个瑶坪(这奇特的瑶坪一年中只有三天,即农历二月初二、六月十三和十二月二十八)。这个自古传承下来的瑶坪,都在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内容,且起到一种特定的作用。六月十三,正值生产护青保苗时节,以解决青黄不接时生活安置和防虫施肥等农事为主。十二月二十八,是置办年货。农历二月初二,正是备耕时节,这个瑶坪对一年的生产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赶这坪日,从来就是无论天晴下雨,都照赶不误,为的是备好农具,搞好春耕生产。
  俗话说:“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开春二月,多是濛濛细雨,一天到晚下个不停。古朴敦厚的八岩瑶家,认为二月初二的春雨是百业兴旺的大好兆头。因为下雨把土地淋湿润了,“湿润”与“时运”同音,人们就把二月初二下雨作为时来运转,今年生产定然获得好收成的吉兆。
  这天清晨,赶瑶圩的人肩挑背扛着早已备好的物品,从四面八方涌向八岩这古老又兴旺的村庄。绝大多数的人是赶早摸黑来的。因为这瑶圩的习惯是应着“百事求早,阳春要赶早,生产要宜早”的意识集聚成圩的,过了午后,人们只能挑着买到的物品散圩而归,不能挑着要卖的物品进圩,否则就要被人嗤笑为“做倒事”。因有这一赶早圩风俗,早晨八九点钟时八岩的街巷圩场已经是人山人海。在流动的人群中,有的穿着披红绣锦的民族服装,有的披着蓑衣和黄色油布。一些年轻的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娇俏动人。她们的头上包着用彩色丝线绣上梅花图案的藏青色头帕,头帕的两端缀满彩色饰物,分别从前额及后颈处垂下,头稍一转动,就会发出闪闪的金光。衣服的襟边和袖口都镶有五彩绣条,男女都捆有绑腿,并系一锦线带子,显出矫健英俊的气质。
  八岩瑶圩,一溜长街,摆满了山货、土特产,吃的、用的,应有尽有。凡要卖的农具和大件的家庭用具,左边都挂有一个草标,表示此物出售,无需叫卖,赶圩的人一看就知道。如果所售物品已有人买了,就把草标摘下,以免别人再问。购买的人要么不向卖主问价,如果问了就一定要还一个价。如果卖主告诉了你价是多少,你不还价就走,卖主是不高兴的,因为这样的行为等于是说他的东西一文不值。如果你是买生产农具,可以按质论价,千万不要品评这农具的好坏,以避不好的彩头。所以在农具摊前,无论是卖主还是买主,讨价还价评品质量,都是彬彬有礼,充满相互祝福之声。
  赶圩的人把春耕生产用具,诸如犁、耙、扁担、箩筐、箕、打禾方桶、风车买回去后,犁耙要落土放在家里,不能悬空挂起,表示犁田耙地一本万利;扁担不能放在地上让人跨越;打禾方桶,别人见了不能讲是方桶,而是叫富桶;风车放在堂屋,忌讳别人空摇。如此等等的规矩,既可保护用具,又寓意工具对劳动生产所起的作用和带来的福利。
  随着三县农业生产的发展,每年二月初二古老的八岩瑶圩比过去热闹得多,也繁华得多了。

知识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

出版者:广西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广西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内容包含欢乐的劳动场景、瑰丽的生活画面、缤纷的岁时节日民俗、五彩的民族服饰、多样的民族美食、庄重的民族礼仪、愉悦的游艺民俗、动人的民族观念、璀璨的民族艺术、丰富的民间文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