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金涵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28
颗粒名称: 九、金涵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
分类号: D225.7
页数: 7
页码: 209-215
摘要: 本文记述的金涵畲族乡上金村、亭坪村、金峰村、琼堂村、院后村、中前村、金涵村地理位置、辖区、人口、耕地面积、气候、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医疗站、教育等情况。
关键词: 金涵畲族乡 畲族 村民委员会

内容

1.上金村
  上金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位于金涵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北3.8公里处。海拔390米。是单一畲族自然村,辖3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240亩。
  1988年开始供电、供水。1993年,全村58户253人,其中男153人、女100人;耕地面积371亩,其中农地面积110亩、水田面积261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03吨,亩产量278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07公斤,人均年纯收入596元。村有医疗站1个;小学1所,教师公办1人、民办1人,在校生29人。
  近年来,该村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开展官溪蜜柚和无公害茶叶,全村种植蜜柚500多亩,年产值100多万元;有茶园面积500亩,柑橘400亩,茶果林成为村民的增收致富的产业支柱。该村先后完成公路水泥硬化48公里,实现了村道硬化。改建了自来水工程,农村基本设施比较完善。
  2005年,全村67户273人;有耕地面积325亩,林地面积3115亩,粮食总产量79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356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全小学1所,教师3人,在校生21人。
  村内有始建于唐大中八年(854年)的金鄁寺,寺址占地面积9240平方米,尚存明代石槽,石柱和明景泰元年(1450年)建的实山石塔,有“涌石”、“蒙泉石”等唐代石刻。保存着畲族风俗传统和村民内部交流使用畲语的习惯,畲族风情浓郁。
  上金自然村为村委会驻地村。清代属宁德县安东乡陵山里四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宁德县濂坑乡。主姓钟,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从罗源县迁入。
  2.亭坪村
  亭坪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位于宁古公路边,距城区3公里、乡政府驻地1.5公里,金涵水库东南侧。海拔45米。下辖上亭坪、下亭坪、上后山、下后山、牛头岗、坑里等6个自然村,共8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2.1平方公里。
  1984年开始供电、供水。1993年,全村154户741人,其中畲族143户704人;耕地面积617亩,其中农地面积88亩、水田面积529亩;粮食总产量303吨,亩产量492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09公斤,人均年纯收入634元;该村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及种植业,主产稻谷、蔬菜、绿竹笋、白玉兰等。村基础设施完善,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话、电视,实现村道硬化;建有民族团结桥1座;医疗站1个;小学1所,教师公办1人、民办1人,在校生80人。
  2005年,全村188户83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00%;耕地面积306亩,有林地面积1757亩,粮食总产量125吨,村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民族小学1所,教师19人,在校生342人。
  中华畲族宫就坐落于村内,中华畲族宫由汉阙门、龙头杖、祭祖坛、礼仪台、忠勇王殿、高辛帝阁及畲族文物馆组成,是市、区举行大型畲族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振翰墓在亭坪村,此墓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坐东朝西而北,为土石结构,坟堆高9.6米,占地795平方米。墓前有祭台和对石望柱,左有石构墓志铭。坟正中墓碑高1.7米、宽0.82米,上面刻“四川盐运使蔚文公之墓”。
  亭坪自然村为村委会驻地村。清代属宁德县安东乡陵山里四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宁德县濂山乡琼堂保。主姓钟、蓝,清乾隆年间从飞鸾镇迁入。
  3.金峰村
  金峰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位于蕉城区西南部,距市中心约有22公里。1986年认定为民族村。下辖院坪、坑坪、路头冈、岔门、坑里头、上爿山、洪上厝(和尚厝)、五福坪、红山、寨门岔、上林胡等11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全村耕地面积575.83亩,其中水田136.91亩、农地438.92亩,林地面积5886亩。金峰村境内山地资源丰富,物产较多,主产农作物有茶叶、毛竹、杉木、松木、杂木等,村里发展毛竹500多亩,开发山地茶园面积300多亩,引进种植金观音、桂丹等绿、乌茶新品种。村建有家庭养殖场多个,年出栏家禽1000多只,生猪100多头,牛存栏20多头。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在城关开办各种个体服务行业店铺多间,拥有载客、货车20余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金峰村村民自发组织投工投劳,新建长5公里的村内简易道路,11个自然村有10个通路,11个自然村通电,移动电话通讯信号覆盖全村。
  2005年,全村193户775人,其中畲族233人,占全村总人口30.06%;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755元,畲族村民人年均收入223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多元;村有小学1所,近年因山区人口大量搬迁,撤点、并校停办。
  4.琼堂村
  琼堂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位于蕉城区北部,距宁德市中心公路里程仅3公里。1986年认定为民族村。下辖琼堂(陈塘)、后巷、下金坝、旧村、新村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全村耕地面积575.78亩,其中水田525.76亩、农地50.02亩;林地面积2959亩。琼堂村内经济作物以花卉、蔬菜、茶叶为主,花卉为主导产业,共有花卉经营实体7家;其中宁德冠隆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发展花卉基地面积近200亩,种植各类鲜花、盆景、草皮等;依托冠隆公司建成闽东花卉市场,成为供应宁德中心城市的花卉、绿化的集散中心,具有明显的城郊区位优势。村内共有民营企业28家,实现企业总产值3.42亿元,其中闽东宏宇冶金备件有限公司实现年产值超亿元,全村各类民营企业共接纳从业人员1230人。
  琼堂村交通便捷,104国道与宁古路贯穿境内。全面完成村内所有主干街道的水泥铺设,建成后巷自然村自来水工程,全村通水、电、公路、广播、电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胡文虎基金会捐资建设的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880平方米,使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村352户1456人,其中畲族119户45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1.32%;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935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500元;村财收入20.94万元;小学1所,教师17名,在校学生252名,其中畲族学生113名;建有村老年活动中心,有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5.院后村
  院后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位于蕉城区西北部山区,宁古线贯穿村内,距市中心约有7公里。1986年认定为民族村。下辖院后、里长湾、驴路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全村有耕地面积87.46亩,其中农地面积64.43亩;林地面积4635亩。院后村主要农作物以林木、毛竹、茶叶、水稻、柑橘等为主,全村现有茶叶面积110亩、毛竹面积500亩、雷竹面积100亩、水稻面积98亩,有省级生态保护林2800多亩。1997年院后主村建成简易卫生饮用水,但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有管道老化现象,另2个自然村至今没有卫生饮用水,村道为泥土路面。
  2005年,全村118户458人,其中畲族40户16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6.03%;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705元,村财政收入2.95万元。因地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大部分搬迁至平原地带居住,村内没有小学、村级卫生所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由上级政府投资完成敬老院建设,现已入住“五保户”3人。
  境内建有号称“宁阳第一山”的瑞迹寺。该寺始建于梁乾化元年(911年);再建于宋至道二年(996年);明末战乱遭兵燹,成为废墟,清同治二年(1863年)再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1977年再度重建。全村农业经济以种果、种茶及畜牧养殖等为主,现有柑橘面积20亩,绿茶面积35亩,年家禽出栏300多只,生猪500多头,牛30多头。
  6.中前村
  中前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位于蕉城区西南方面,距乡政府驻地约8公里。1986年认定为民族村。是蔡洋岭革命老区村。下辖黄竹兰、对面冈、八斗丘、前坪、前岭、下厝、其坪冈、庵里、秋竹坑、下、田头、里中冈等12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辖区总面积3.07平方公里。
  全村有耕地面积318.03亩,其中水田面积109.80亩、农地面积208.23亩;林地面积4288亩。中前村地处金涵畲族乡蔡洋山区,受地域条件的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至今没有通路,成为金涵畲族乡唯一不通公路、自来水、广播电视的村。村内修建有中前水库(小二型)1座,库容量15万方。
  2005年,全村160户631人,其中畲族70户27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3.74%;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725元,村财政收入4.02万元。因人口大量外迁,村内未设小学、卫生所及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社会事业滞后。
  7.金涵村
  金涵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位于蕉城区西北侧,距市中心2.3公里,为金涵畲族乡政府驻地。1986年认定为民族村。下辖金涵、涵道、张厝里、陈厝里、黎碧里、麒麟寨、上新厝、南洋厝、溪坂中、金溪、下新厝等11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
  全村耕地面积1146亩,其中水田面积1027亩、农地面积119亩;林地面积5008亩。金涵村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大、小金溪和杨梅溪三条河流贯穿金涵村境内。村南面有金溪二级电站、中前电站,北面有金涵水库,长期以来盛产各类蔬菜,拥有蔬菜种植面积500亩以上,是宁德市“菜篮子”工程基地之一。每年可为城市提供各类新鲜蔬菜瓜果1500吨以上,草莓种植和牛蛙养殖业以及花卉产业等正在不断发展,金溪花生、芋头等特色产品早已名满闽东,在辖区内建有多个家禽、生猪养殖场,年出栏家禽1万多只,生猪2000多头。金涵村交通便捷,环乡公路南接104国道,304省道贯穿村内中心街道,村内各主干道路已全部水泥硬化,安装沿街路灯,全村通水、通广播电视。
  2005年,全村737户3029人,其中畲族215户91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0.14%;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750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361元,村财收入23.05万兀。
  金涵村内有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金涵竹林寺,位于村境内西南侧,俗称竹林院,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后重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坐北朝南。1932年秋中共宁德城关党支部在此成立。在金涵村辖区内有5个自然村是畲族聚居地,已形成独特的民族风俗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三月三”盘歌、菅棕、糯米糍粑等畲族风味小吃以及展示色彩斑斓的畲族服饰等。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金涵畲族乡
相关地名
上金村
相关地名
亭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