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赤溪镇畲族村民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26
颗粒名称: 七、赤溪镇畲族村民委员会
分类号: D225.7
页数: 2
页码: 205-206
摘要: 本文记述的赤溪镇松柴岭、斑竹村地理位置、辖区、人口村民年均收入、工业、农业发展等情况。
关键词: 赤溪镇 畲族 村民委员会

内容

1.松柴岭
  松柴岭村隶属蕉城区赤溪镇,位于赤溪镇北部,距赤溪镇10公里。东与东牛村交界,南与由知村交界,西与西坑村交界,北与周宁县马坑村交界。村域面积6762亩,1986年认定为民族村。辖岭头、三漈坑、丹冈、匏头岩、后架、狮子山、石转下、上琴田、下琴田等9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该村以种植水稻和茶为主,近年加大力度进行山地综合开发。为改善生存环境恶劣现状,2004年起,对上、下琴田实施造福工程搬迁,琴田新村选址在赤溪炉头村,紧靠镇政府大院。琴田新村水、电、路、电话、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一步到位;村民住房分批分期建设。
  2005年,全村136户546人,其中畲族32户16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0.22%;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474元,其中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368元。原有初小校1所,由于学生数不断减少,1990年停办。现全村有68名中、小学生,分别在镇区的中学和中心小学就读。
  琴田自然村是以村中有一丘田形似一把琵琶琴而得名,在上方为上琴田,下方为下琴田。其中上琴田、下琴田居住畲族56户203人,系清顺治年间迁入定居。村内交际以畲语为主,有独特的歌谣和舞蹈。每逢“三月三”等节日村里要举行赛歌活动,结婚时男女双方各派代表进行赛歌,办丧事唱丧歌,劳动时唱采茶歌、割稻歌等。
  松柴岭村四周高山环绕,村落左侧有一座山形似蹲卧的狮子,故名“狮子”山,每逢九月九迎来不少旅游观光客和登山爱好者。
  2.斑竹村
  斑竹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赤溪镇,位于赤溪镇东北部,距市区60公里、镇政府驻地12公里。海拔620米。2004年认定为民族村。下辖斑竹、向东丘、九条冈、小岭坑、下楼塆、半山楼等6个自然村,共8个村民小组。2004年认定为民族村。
  全村耕地面积924多亩,有林地面积4833亩。因地处高山、物产贫乏、生产单一,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近年利用该村山场开垦茶园面积300多亩。
  村民经济来源主要来靠农、林、茶叶收入,部分人外出务工、经商。现该村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安装了电视差转台。12公里的通村公路已经完成水泥硬化。
  2005年,全村147户581人,其中畲族45户197人;畲族占全村总人口的33.19%。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516元,其中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346元。
  斑竹畲族祖先聚崇公于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从汀州武平露坪村随同邱姓村民一起迁居斑竹,畲汉两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书写斑竹村的历史。村内有年代久远的邱、钟姓祠堂各一座。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赤溪镇
相关地名
松柴岭
相关地名
斑竹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