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都镇畲族村民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23
颗粒名称: 四、八都镇畲族村民委员会
分类号: D225.7
页数: 6
页码: 196-201
摘要: 本文记述的八都镇、南岗村、猴盾村、大坪村、半山村、新楼村、韩丹村、闽坑村、金垂村地理位置、辖区、人口、工业农业发展、医疗卫生、教育等情况。
关键词: 八都镇 畲族 村民委员会

内容

1.南岗村
  南岗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八都镇,位于镇驻地东南2.2公里处。海拔250米。下辖后岗山、水尾、寒垅、上园、新厝、大村、水井壑等7个自然村,共9个村民小组。
  1976年开始供电。1993年,全村158户725人,其中男387人、女338人,系纯畲族村;耕地面积847亩,其中农地315亩、水田532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262吨,亩产量309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61公斤,人均年纯收入640元;村有医疗站1个;小学1所,3个教学班,教师民办4人,在校生65人。
  2005年,全村185户817人,其中畲族183户80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8.16%;有耕地面积847亩,林地面积4715亩,粮食总产量277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583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2.猴盾村
  猴盾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八都镇,位于八都镇东北部,距宁德市区35公里,与福安市甘棠镇接壤。海拔200米。下辖猴盾(猴〓)、塘下、营冈、猪头垅等4个自然村,共6个村民小组。
  1977年开始供电。1993年,全村152户688人,其中畲族142户651人;耕地面积831亩,其中农地281亩、水田550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249吨,亩产量300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62公斤,人均年纯收入650元。村有医疗站1个;小学1所,3个教学班,教师公办1人、民办5人,在校生88人。
  该村已实现主村与104国道相连的3公里水泥路面硬化,是蕉城首个有夜景灯饰的村庄,村内建有公厕,户户绿化,村容村貌整洁干净,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2005年,全村177户70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00%;有耕地面积684亩,林地面积4870亩,粮食总产量172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137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全小学1所,教师6人,在校生68人。
  猴盾自然村为村委会驻地村,清代属宁德县安东乡水漈里八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宁德县八镇。主姓雷,明万历元年(1573年)从罗源县尖山大坪迁入。
  3.大坪村
  大坪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八都镇,位于八都镇政府驻地西北7公里处,是八都镇比较偏僻的民族村和老区村。海拔400米。下辖大坪、葛藤坪、岭头、长岗、尖石坪等5个自然村,共4个村民小组。
  1993年,全村78户360人,其中畲族50户248人;耕地面积363亩,其中农地203亩、水田160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30吨,亩产量359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62公斤,人均年纯收入680元;村有小学1所,3个教学班,教师公办1人、民办3人,在校生43人。村现有茶园150亩,全村主要经济收入靠茶叶,全村外出务工、经商90多人。
  2005年,全村91户386人,其中畲族47户23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9.59%;有耕地面积349亩,林地面积400亩,粮食总产量120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774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村民之间使用畲语交流,对外使用普通话和蕉城区方言。
  4.半山村
  半山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八都镇,位于镇驻地北3公里处。海拔160米。下辖半山、上新楼、青冈、石孝(石硣)、竹林坪、竹林头、横洋、洋东、岔门、仙冈、大坪厝等11个自然村,共8个村民小组。
  1993年,全村134户687人,其中畲族111户638人;耕地面积678亩,其中农地面积127亩、水田面积551亩;粮食总产量212吨,亩产量312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09公斤,人均年纯收入650元;村有小学1所,2个教学班,教师公办1人、民办1人,在校生23人。
  半山村主产稻谷、林木、茶叶、枇杷等,已实现通水、路、电、电话,主村与104国道相连的3.5公里公路已实现了路面水泥硬化。
  2005年,全村171户678人,其中畲族130户62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2.18%;有耕地面积628亩,林地面积1648亩,粮食总产量130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740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村附近建有灵光寺和净光寺。
  5.新楼村
  新楼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八都镇,位于八都镇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海拔30米。下辖下新楼、横头街、合厝、利洋等4个自然村,共7个村民小组。
  1978年开始供电。1993年,全村130户643人,其中畲族76户400人;耕地面积613亩,其中农地240亩、水田373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222吨,亩产量362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45公斤,人均年纯收入650元;村有医疗站1个;小学1所,教师公办4人,民办3人,学生119人。
  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茶叶和食用菌还有外出经商务工所得。全村实现通水、电、路、电话、电视,基础设施完善。
  2005年,全村147户660人,其中畲族85户32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8.48%;耕地面积613亩,林地面积2500亩,粮食总产量183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270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270元;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全小学1所,教师9人,在校生78人。
  下新楼自然村地处104国道线旁,金垂溪(霍童溪下游八都段)东岸。在三面群山环绕中,一条小溪把山原、田野和村庄分割成了不规则的几块,构筑起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格局。村后立有禁流丐骚扰碑一块。
  6.韩丹村
  韩丹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八都镇,位于八都镇东北部。辖韩厝林、丹斗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
  1990年认定为民族村。韩丹村拥有耕地面积447亩,林地面积2000亩,山地面积2600亩,茶园面积430亩,果园面积30亩。
  由于村里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外出人数达360多人,村里多为老、弱、儿童,村级经济相对较为落后。近年来,韩丹村积极组织外出打工人员回村开展农村山地综合开发,结合韩丹的山势特点,选择以茶叶种植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开发高标茶园,形成了韩丹铁观音种植基地,配套创办了一个韩丹茶叶加工厂,走上茶叶致富的道路。全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公路,安装有电视差转台。完成6公里公路的水泥硬化工程,但村道尚不完善。
  2005年,全村113户455人,其中畲族50户21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6.59%;人均年纯收入2896元,村财收入7000元。村内有小学1所,现有学生20名,其中畲族学生10人。没有村级医疗站。
  7.闽坑村
  闽坑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八都镇,位于104国道旁边,于福安甘棠镇交界,霍童溪支流前庄溪流经该村。下辖炉洋、炭窑头、炉下、北溪等4个自然村,共9个村民小组。
  1995年认定为民族村。闽坑村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086亩,有林面积9960亩,茶园面积410亩,果园面积300亩,山地资源丰富。该村还保留有一处敬余祠堂,距今有300年的历史。该村根据其山地优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茶叶、毛竹、速生林;新开发茶园面积45亩、毛竹面积300亩、速生林面积946亩。经济收入以茶、林业为主。该村已全面实现“五通”,各自然村均实现通水、通电;完成闭路电视联网、程控电话、移动及联通、小灵通等通信设备,信号覆盖率达98%以上;村公路路面建设也已全部实现水泥硬化,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2005年,全村280户1080人,其中畲族63户35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2.18%;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3289元,其中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803元;村财收入实现1万元。
  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村内建立了医疗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名,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村内还建有村级文化站为村民日常生活活动场所。该村原有办学点2个,撤点并校后停办,学龄儿童大都到八都中心校就读。
  8.金垂村
  金垂村民委员会隶属蕉城区八都镇,位于八都镇东部,霍童溪入海口(霍童溪经该村右侧江入三都澳)。下辖金垂、楼仔2个自然村,共7个村民小组。
  2001年认定为民族村。全村拥有耕地面积709亩,林地面积1480亩,果园面积1650亩,渔业养殖面积520亩。该村产业以种植业为支柱产业,主要种植晚熟龙眼,为晚熟龙眼基地;金垂村利用霍童溪入海口的优势,开发养殖产业,建设水产养殖基地,主要养殖海蛏、对虾等。通过晚熟龙眼种植和水产养殖,拓宽群众致富途经,该村基本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程控电话、移动及联通信号可正常接收;从104国道进村3公里公路及村内道路已经全部水泥硬化,村容村貌得到较好的改善。
  2005年,全村238户1070多人,其中畲族81户352人,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380元,其中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350元,村财收入2000多元;有完小1所,教师5人,在校生40人,其中畲族学生15人;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名。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八都镇
相关地名
南岗村
相关地名
猴盾村
相关地名
大坪村
相关地名
半山村
相关地名
新楼村
相关地名
韩丹村
相关地名
闽坑村
相关地名
金垂村
相关地名